第417章 柤中

bookmark

第417章 柤中

劉景軍大舟鉅艦蔽江而來,一時間沔水之上帆檣如雲,赤羽若日,朱旗絳天,金鼓齊鳴,將士向城大呼,沔水爲之沸騰。

劉景與諸葛亮、龐統等府中幕賓站在樓船座艦的飛盧內,瞭望沔水西岸的宜城。

相比起只是楚北津戍的襄陽,宜城的前身卻是楚國陪都鄢。

不過鄢城早已毀於戰火,宜城是在鄢城的遺址上重新修建,規模雖不及江陵,週迴亦有八九里,城高牆厚,遠勝尋常縣城。

宜城東臨沔水,西面則是低窪的沼澤地,唯有南北開闊。荊州軍並沒有龜縮城中,而是在西南別立營壘,與宜城互爲犄角。

劉景觀荊州軍營壘規模,少說也有萬人,城中也應不少於此數,這和他得到的情報差不多,宜城的荊州軍,約兩萬人上下。

劉景不禁和左右感慨道:“自我舉事以來,凡斬俘北軍,幾有十萬之衆,而劉景升猶能聚集數萬徒衆,與我周旋,家底之雄厚,實在令人歎爲觀止。”

斬俘十萬,可能有些誇張,但也不會相差太遠,劉表僅在荊南,就折損了超過五萬水步軍,對劉表來說,損失之慘重,不下於官渡之戰的袁紹。

今年劉景跨江北上,奪夷陵、破張允、克江陵,又斬俘兩萬。

前後相加,劉景斬俘北軍至少在七萬以上。

且劉表敵人可不止劉景一人,期間還曾與曹操、孫策、孫權等人交戰,損失同樣不小。

事到如今,劉表竟然還有一戰之力,這怎能不讓劉景感到驚訝?

龐統在旁說道:“以荊北數郡之地,至多不過供養五六萬兵馬,劉景升之所以兵力充足,皆因收錄了數十萬北方流民,尤其是南陽境內的數萬家關中流民,選其精壯編入軍中。不過隨着劉景升大肆徵募,加之三輔日漸安定,關中流民紛紛舉家北歸,現在基本徵募不到什麼人了。”

劉景點點頭,歷史上劉表平定荊南,統一荊州,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人口、兵力富足,是以並未大肆收編關中流民。

諸葛亮出山第一計,就是建議劉備收關中流民爲己用,劉備由此擺脫了兵寡的窘迫。

而今由於劉景的存在,劉表屢遭重創,兵力捉襟見肘,不得不將主意打到關中流民的頭上。

聽聞關中流民開始大批返鄉,劉景心裡感到十分可惜。

亂世之中,最珍貴的莫過於人口,人口越多,能夠徵到的賦稅就越多,能夠招募的兵員也就越多。並且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北方人,有着比南方人更先進的文化、更先進的農業技術……

劉景已將荊州視爲自己的囊中之物,自然不希望關中流民離開。

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將淪爲韓遂、馬騰等關中諸將的部曲賓客,不知還會不會執意返回家鄉。

這時龐統再度開口,將劉景的思緒拉回現實,“正因兵力殫竭,無處補充,所以劉琮纔會以金帛、印綬招攬柤中蠻夷。”

柤中位於夷(蠻)水之北,宜城和中廬二縣之間,這裡土地平敞,宜種桑麻,有水陸良田,乃沔南膏腴之地,數以十萬計的蠻夷,世世代代生活於此。

說是蠻夷,其實已經半漢化,柤中的柤,音如租稅之租,由此便不難看出,柤中蠻夷和漢人一樣交稅,而非像荊蠻一般,象徵性的繳納貢布、貢錢了事。

向朗道:“據說柤中夷王梅平已答應劉琮之請,率萬人前來助戰,不知此消息是真是假。”

梅平乃柤中勢力最大者,依附他的夷、漢不下萬家,擁有上萬部曲,連劉表都不敢小覷之。

劉景笑了笑,心裡並未太在意,說實話,荊北蠻夷相比荊南蠻夷差遠了,五溪蠻可是和漢軍血戰上百年,連伏波將軍馬援亦不免落得個馬革裹屍的下場。

劉宗、諸葛亮去年在收復武陵郡時大破五溪蠻,斬俘萬餘人。兇惡如五溪蠻,都遠非劉景軍敵手,柤中蠻夷又算得了什麼。

就在劉景與衆幕僚觀望探討時,步軍及民夫開始圍繞宜城東南一座津渡修建營塢,在此期間,不管是宜城,抑或城外的荊州軍營壘,都沒有出兵襲擾。

見荊州軍始終龜縮不出,劉景眉頭輕輕皺起,宜城荊州軍有數萬之衆,若是真的打定主意死守,絕對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所幸宜城不比江陵,沒必要不顧傷亡強攻,襄陽已近在咫尺,他又有絕對的水上優勢,完全可以讓劉宗率領水軍,順沔水長驅直入,威脅襄陽,逼迫宜城荊州軍回援,使宜城不攻自破。

當然,宜城荊州軍也可能不回援,衆所周知,水軍缺少攻堅能力,襄陽又有樊城的劉備相助,足以抵禦劉宗的水軍。

不過世事無絕對,劉琮絕非有膽有識之人,劉景水軍一旦兵臨城下,封鎖漢沔江面,阻斷交通,劉琮未必能夠冷靜應對。

Www ▲ttkan ▲¢○

劉景軍諸壘尉嚴格依照建營手冊,驅使士卒、民夫修建營壘,僅僅不到半日工夫,一座座柵堅塹深,整齊如一的方形營壘,於沔水西岸拔地而起,呈半圓形,將水軍營塢護在中心。

劉景下船上岸時,已近晡時,營地炊煙裊裊,飯香瀰漫。

劉景依然如往常一般,巡視諸營,檢查營幔,直到將士用餐完畢,方纔返回中軍大帳用飯。

入夜,一直龜縮不出的荊州軍一反常態,前來襲營,劉景軍雖有所防備,但還是被荊州軍攻破一處營壘,死傷數百人。

荊州軍對劉景軍營地的襲擾,持續了整整一夜,就算後來劉景軍加強了守備,甚至出營擊之,也只能令荊州軍暫時退去,不久又復返,不勝其煩。

翌日平旦初,天剛矇矇亮,劉景突然接到斥候稟報,荊州軍竟主動出城,列陣邀戰。

劉景不由大感意外,這當然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問題是,荊州軍憑什麼敢出城與他野戰?莫非是那一萬柤中蠻夷?

劉景一時狐疑不定,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做出出戰的決定。

(本章完)

第133章 鄧芝第385章 夷陵第60章 跋扈第483章 定議第275章 交趾第152章 改名第423章 戰死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14章 定計第70章 攤牌第534章 歸心第82章 圍攻第516章 夜取第104章 軍法第234章 耀功第507章 占卜第147章 衡山第432章 獻計 (2)第211章 計劃第29章 承諾第3章 後母第290章 可惜第296章 捷報第483章 定議第17章 杜襲第246章 名字第151章 全殲第57章 示好第170章 斬首第178章 來接第534章 歸心第509章 設計第492章 名士第63章 突襲第197章 喜事第209章 攻城第531章 放歸第209章 攻城第166章 崩潰第122章 贈文第442章 破局第504章 進兵第375章 返回第425章 中箭第200章 兵臨第5章 虎頭第469章 重法第164章 動手第503章 餓虎第9章 躬耕養客第263章 水戰(下)第96章 建安第288章 義士第250章 說服第156章 邀請第444章 東曹掾第442章 破局第85章 囚徒391.第391章 大敗第435章 裴司第152章 改名第366章 歎服第190章 三窟第72章 偷長第328章 許都第189章 噩耗第208章 斬殺第25章 吏舍第147章 衡山第516章 夜取第373章 盟約第430章 落幕第383章 李嚴第459章 焚橋第350章 歸來第23章 赴任第475章 妹夫第383章 李嚴第303章 復仇第98章 高利貸第247章 病逝第183章 吏治第186章 八月第366章 歎服第377章 再孕第382章 西進第337章 同符第394章 夜襲第399章 攻城(3)第534章 歸心第287章 自刎第131章 嫁妝第412章 刺史第319章 還禮第168章 募兵第330章 封拜第68章 俠客行第390章 責備第296章 捷報第452章 自白
第133章 鄧芝第385章 夷陵第60章 跋扈第483章 定議第275章 交趾第152章 改名第423章 戰死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14章 定計第70章 攤牌第534章 歸心第82章 圍攻第516章 夜取第104章 軍法第234章 耀功第507章 占卜第147章 衡山第432章 獻計 (2)第211章 計劃第29章 承諾第3章 後母第290章 可惜第296章 捷報第483章 定議第17章 杜襲第246章 名字第151章 全殲第57章 示好第170章 斬首第178章 來接第534章 歸心第509章 設計第492章 名士第63章 突襲第197章 喜事第209章 攻城第531章 放歸第209章 攻城第166章 崩潰第122章 贈文第442章 破局第504章 進兵第375章 返回第425章 中箭第200章 兵臨第5章 虎頭第469章 重法第164章 動手第503章 餓虎第9章 躬耕養客第263章 水戰(下)第96章 建安第288章 義士第250章 說服第156章 邀請第444章 東曹掾第442章 破局第85章 囚徒391.第391章 大敗第435章 裴司第152章 改名第366章 歎服第190章 三窟第72章 偷長第328章 許都第189章 噩耗第208章 斬殺第25章 吏舍第147章 衡山第516章 夜取第373章 盟約第430章 落幕第383章 李嚴第459章 焚橋第350章 歸來第23章 赴任第475章 妹夫第383章 李嚴第303章 復仇第98章 高利貸第247章 病逝第183章 吏治第186章 八月第366章 歎服第377章 再孕第382章 西進第337章 同符第394章 夜襲第399章 攻城(3)第534章 歸心第287章 自刎第131章 嫁妝第412章 刺史第319章 還禮第168章 募兵第330章 封拜第68章 俠客行第390章 責備第296章 捷報第452章 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