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定議

bookmark

第483章 定議

和歷史上一樣,曹操前腳才退出河北,袁尚、袁譚後腳就打了起來。起因是袁譚以追擊曹操爲由,向袁尚索要兵馬、鎧甲。

袁尚可不傻,對方明顯是存着吸他的血,以壯大自己的心思,若兩人兄弟和睦還好,現在兩人面和心不和,早晚必有一戰,他豈會做出資敵的蠢事來,所以既不許兵,也不給甲。

見袁尚一毛不拔,袁譚不由勃然大怒,謀士郭圖、辛評爲了一己之私,從中挑撥離間,直接導致袁譚憤而起兵,反攻鄴城。

雙方大戰於鄴之外門,袁尚儘管年輕,卻驍勇善戰,前大挫曹操之鋒,今又大敗袁譚之軍,袁譚連黎陽都不敢再回,引敗兵向東逃往渤海南皮。

渤海郡屬冀州,乃是袁紹的起家之地,地域廣大,人口衆多,名爲郡,實則與州無異。袁尚怎肯讓袁譚竊據,不久即親率大軍追至南皮,袁譚再次大敗,不得不放棄渤海,退保平原。

平原郡屬青州,卻位於黃河北岸,是青州的一塊飛地,袁尚收復渤海後,乘勝南下進攻平原,誓要將袁譚徹底逐出河北。

袁譚自恃年長才高,袁尚在他眼裡只是一個無知小兒罷了,儘管屢戰屢敗,猶不肯認輸,在得到別駕王修的支援後,更不肯回河南,據守平原,死戰不退。

然而袁譚到底是孤軍,不比袁尚背靠冀州,兵多糧足,到八月時,袁譚漸漸有些頂不住了,思來想去,竟聽信謀士辛毗的意見,試圖借曹操之手,壓制袁尚,辛毗自告奮勇,爲袁譚出使許昌,向曹操求和、請援。

殊不知辛毗早已有脫離袁譚,歸附曹操之心,其一入許都,立刻將河北情報全部告知於曹操,並獻上攻取河北的方略,力勸曹操應袁譚之邀,出兵河北。

荀攸、郭嘉等心腹謀臣也都認爲二袁相爭,乃自取滅亡,平定河北的時機已到,因此曹操當機立斷,再度出兵攻打黎陽,擊袁尚之必救,解袁譚之困厄。

就在曹操率軍北上救援袁譚之際,荊州卻在忙着秋收事宜。

荊南地區在連續兩年獲得大豐收後,今年荊南多處皆生水患,導致穀物歉收,所幸前兩年天公作美,加上劉景又曾禁酒節糧,因此民有餘糧,國有積蓄。

荊北地區去年飽經戰亂,短短一年時間很難恢復元氣,好在南鄉郡被劉景收歸治下,關中流民聚集沔水兩岸,廣種粟麥,今年收成不錯,收租三十餘萬斛。

荊南之稻,皆送往長沙屯儲;荊北之谷,皆運往江夏積存,一時間,舟船充塞江面,輜車填滿道路,首尾相銜,絡繹不絕,這針對的是誰,不言而喻。

事實上早在去年時,劉景“拒絕”與江東續盟固好,襄陽衆臣便猜出劉景有吞併江東之志。

不久劉景對外透露了接下來的戰略方向,正是江東,荊州上下圍繞這個計劃開始全力備戰。

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首先是清剿境內寇盜、蠻賊,既可消除內部隱患,又能起到練兵之效。

清剿行動足足持續了大半年時間,稱得上碩果累累,不僅地方大安,更收民三萬餘戶,得精兵五千,引爲部曲,以供驅馳。

同時劉景又命人盡起儲材,興修舟艦,開礦冶鐵,鍛造鎧兵,通市關中,購買戰馬,經過大半年全力生產,軍資器械,堆積如山,足以支撐大戰之所需。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沒有東風,也要創造一個出來。

八月底,荊州秋收基本結束,駐紮在各地的大軍開始源源不斷向襄陽、江夏、長沙聚集。

就在這時,忽有豫章賊越境入寇長沙安城,旋遭殲滅……

今年以來,豫章太守孫賁唯恐劉景借豫章賊之事向他發難,開始對盤踞在諸山谷中的山越、賊寇展開瘋狂進攻,甚至爲了取得最大效果,聯合胞弟廬陵太守孫輔一起行動,不可謂不賣力。

然而豫章境內多山,尤其是與長沙交界處,有着諸多山脈,延綿千里,山越、賊寇往山中一鑽,一時間又哪裡剿得完。

豫章官兵的圍剿,逼得山越、賊寇不得不將目光轉向西面的長沙,此時只要劉景讓防線稍稍賣個破綻出來,引豫章賊自投羅網,如此東風自然就到手了。

有了開戰藉口,於是劉景大招羣臣會議,不但兩府(安南將軍府、刺史部)大吏悉數到場,四方屯將也大多趕回襄陽出席會議,包括駐守武關的韓廣。除了遠在荊南的劉修、習珍等將外,惟有江夏的甘寧、劉祝,正整訓兵船,全力備戰,未曾回來。

劉景今日脫去褒衣危冠,改服戎裝大冠,按劍坐於高堂之上,目光環顧堂下數十名文武。

將軍府軍師諸葛亮、右長史桓階、左司馬龐統、右司馬李嚴、東曹掾王粲、西曹掾韓暨、主簿蔣琬、主記劉廙、司直司馬芝、從事中郎韓嵩、傅巽、崔鈞,參軍事楊儀、劉敏、龐林……

偏將軍劉宗、裨將軍蔡升、韓廣、黃忠,上庸太守中郎將劉亮、中郎將馬周、魏延、霍峻、馮習、高翔、文聘、於徵、單日磾,校尉申儀、梅敷……

劉景以軍事起家,在整合了荊北才俊、流寓之士後,如今麾下當真是戰將如雲,謀臣似雨。

大堂內如死一般寂靜,所有人都在默默等待劉景開口。

終於,劉景聲音響徹於堂內:“我自起兵以來,南取交州,北並江漢,所向無敵,未嘗遇阻,惟豫章賊常入寇爲患,殺之不盡,斬之不絕,實在可恨!”

劉景憤道:“豫章賊之所以屢禁不止,關鍵在於背後有人扶持,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豫章太守孫賁。去年魯子敬來使,我讓其轉告孫仲謀,罷免孫賁,清剿豫章賊,補償長沙損失,結果等了大半年,只等來幾顆所謂的賊帥首級。近日,豫章賊又入寇安城,簡直欺人太甚!我決意親率大軍,進討豫章,誅殺孫賁,徹底根絕匪患!不知諸君有何建議?”

劉景雖意在吞併江東,但卻不能明說,哪怕以豫章賊爲藉口出兵,理由也稍顯站不住腳。

而且,孫權的正式官職是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賁則是徵虜將軍,領豫章太守,兩人雖爲君臣,實際上並無統屬關係。

劉景只言討伐孫賁,表達的意思是此次出兵只針對孫賁一人,無意與孫權爲敵。若孫權派兵支援孫賁,便是他主動挑釁,到時劉景就可名正言順攻打孫權。

龐統率先發言道:“孫賁此賊,先是攀附逆賊袁術,攻燒州郡,戕害守刺;後竊據豫章之地,心懷不軌,侵擾長沙。之前荊楚未定,只能暫時忍之。今荊楚已定,兵甲已足,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將軍不可再放任孫賁繼續爲害,當儘快統帥三軍,沿江東下,夷滅此賊!”

諸葛亮頷首道:“將軍素有振興社稷之心,欲北上中國,入衛王室,孫賁此賊,非除不可。”

韓嵩憂道:“孫賁,孫權之兄也,豫章,江東之外屏也,我軍攻打孫賁,孫權必定來救,屆時大戰一起,連年兵伐,士卒亡多,倉庫殫盡,何益於國家?”

韓嵩乃劉表舊臣出身,又心向朝廷,所以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與諸葛亮、龐統等人截然不同。

“不然。”王粲立即出言反駁道:“當初越王無彊妄信讒言,無故興兵楚國,最終兵敗於楚,身死國滅!孫權若袒護孫賁,無彊的下場,就在眼前!”

“王東曹豈不聞兵者,國之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韓嵩當即和王粲爭論起來,不想這下可捅了馬蜂窩,頃刻間便遭到諸葛亮、龐統、鄧芝、李嚴等一衆人的圍攻,甚至就連年輕且無資歷的楊儀,也敢公然跳出來打他的臉。氣得韓嵩險些背過氣去,他一向自負楚國之望,何曾遇到過今天這樣的窘迫。

眼見雙拳難敵四手,韓嵩急忙以眼神示意傅巽,傅巽卻裝作沒看到,嘿然不語。

傅巽過去確實傾向於許都,可那是因爲劉表無王霸之才,非撥亂之主。與之相比,劉景龍章鳳姿,英傑蓋世,同符高、世,真可謂亂世明主也。

當今之亂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既然有幸遇到明主,傅巽自然想要盡心輔佐,共圖王霸之業,異日名刻竹帛,垂於後世,蔭及子孫,豈不美哉?

“唉!豎子不足與謀!”見傅巽不吭聲,韓嵩不由暗罵道。不過他也意識到了,荊楚上上下下皆有意征討豫章,此乃大勢所趨,自己出言反對,完全是螳臂當車之舉,根本改變不了結果,所以韓嵩索性不再開口。

其實堂下之人,也不乏抱有和韓嵩一樣心思的人,無奈他們勢單力薄,加上親眼目睹韓嵩的遭遇,哪還敢表達真實想法。

見韓嵩鉗口沉默,堂下再無反對聲音,高坐上首的劉景再度開口道:“既然諸君都認爲豫章可伐,近日我將親率水步大軍,進討豫章……”

(本章完)

第204章 曲轅第111章 歸來第471章 官爵第125章 新野第181章 棄嬰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03章 復仇第182章 慈幼第492章 名士第59章 嚴肅第276章 張津第379章 屈服第229章 鳴金第312章 心意第49章 醫聖第250章 說服第72章 偷長第207章 合兵第19章 桓階第386章 面曹第139章 於徵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41章 吟詩第534章 歸心第87章 請醫第386章 面曹第233章 圊溷第481章 團圓第230章 敗走第181章 棄嬰第211章 計劃第450章 官學第68章 俠客行第458章 斬羽第376章 出征第97章 目的第276章 張津第221章 矢石第112章 擔憂第25章 吏舍第26章 市樓第2章 劉亮第203章 魄力第449章 隱戶第223章 習珍第156章 邀請第75章 百石第39章 自負第390章 責備第321章 瀏陽第481章 團圓第5章 虎頭第436章 託孤第99章 王彊第406章 打擊第138章 徵辟第323章 爲壽第63章 突襲第198章 招降第369章 出使第531章 放歸第326章 相遇第326章 相遇第149章 要求第427章 身當第388章 突破第255章 後續391.第391章 大敗第111章 歸來第515章 不忠第435章 裴司第171章 結束第369章 出使第6章 葛生第81章 必須死第376章 出征第200章 兵臨第13章 張羨第316章 禁酒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185章 許願第184章 七夕第491章 徐宗第183章 吏治第152章 改名第447章 高義第280章 投靠第364章 使者第493章 猝遇第469章 重法第524章 馬尾第152章 改名第481章 團圓第473章 迴歸第259章 送禮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132章 同席第448章 下馬威第175章 授田
第204章 曲轅第111章 歸來第471章 官爵第125章 新野第181章 棄嬰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03章 復仇第182章 慈幼第492章 名士第59章 嚴肅第276章 張津第379章 屈服第229章 鳴金第312章 心意第49章 醫聖第250章 說服第72章 偷長第207章 合兵第19章 桓階第386章 面曹第139章 於徵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41章 吟詩第534章 歸心第87章 請醫第386章 面曹第233章 圊溷第481章 團圓第230章 敗走第181章 棄嬰第211章 計劃第450章 官學第68章 俠客行第458章 斬羽第376章 出征第97章 目的第276章 張津第221章 矢石第112章 擔憂第25章 吏舍第26章 市樓第2章 劉亮第203章 魄力第449章 隱戶第223章 習珍第156章 邀請第75章 百石第39章 自負第390章 責備第321章 瀏陽第481章 團圓第5章 虎頭第436章 託孤第99章 王彊第406章 打擊第138章 徵辟第323章 爲壽第63章 突襲第198章 招降第369章 出使第531章 放歸第326章 相遇第326章 相遇第149章 要求第427章 身當第388章 突破第255章 後續391.第391章 大敗第111章 歸來第515章 不忠第435章 裴司第171章 結束第369章 出使第6章 葛生第81章 必須死第376章 出征第200章 兵臨第13章 張羨第316章 禁酒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185章 許願第184章 七夕第491章 徐宗第183章 吏治第152章 改名第447章 高義第280章 投靠第364章 使者第493章 猝遇第469章 重法第524章 馬尾第152章 改名第481章 團圓第473章 迴歸第259章 送禮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132章 同席第448章 下馬威第175章 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