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妹夫

bookmark

第475章 妹夫

劉景憑藉壓倒性的軍事實力,成功壓服了整個柤中地區,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此萬事大吉,相反,真正的考驗在後面:

清查人口、丈量土地、編戶齊民、設鄉置亭,安撫蠻夷等等等等,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而且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發騷亂。

劉景原本計劃至少要在柤中停留數日,以確保諸多舉措能夠順利展開,奈何計劃趕不上變化,他現在不得不提前返回襄陽。

若僅鄧芝歸來,劉景倒也不急於回去,但天子使者也來到了襄陽,那就不能耽擱了。

劉景只好留諸葛亮、龐統負責柤中善後事宜,隻身北返。

次日,劉景趕回襄陽,首先見了天子謁者,領受印綬,而後召見鄧芝詢問北方之事。

“恭喜將軍再添佳子。”鄧芝已知族妹鄧瑗又爲劉景誕下一子,是以一見面就向劉景道喜。

“哈哈,同喜、同喜……來,伯苗,坐我身邊來。”劉景招鄧芝與自己同席,共坐一榻,這樣既方便交流,亦彰顯榮寵。

劉景親自爲鄧芝倒上一杯茶,笑道:“伯苗,也恭喜你,被國家拜以襄陽太守,榮登兩千石。不過徐元直若是知道南郡遭到拆分,恐怕不會感到開心。”

徐庶自被劉景任命爲南郡太守,治瘟疫、撫民生、闢賢良、平盜賊,又在大軍北上後,輸調谷帛,前後不絕,使大軍衣食無憂,做的是寇恂在河內之事。

結果沒有得到獎賞也就算了,地盤反而無故縮水三分之一,人口更是直接腰斬,就算是泥人恐怕也要大爲光火,何況徐庶?

鄧芝不禁苦笑道:“我也沒想到國家竟會分南郡以授之,回到襄陽當日,我便親自修書送往江陵,向徐元直解釋原委。”

“如此我就放心了。”劉景點點頭,鄧芝性情剛簡,不飾意氣,徐庶早年尚氣任俠,也是個急烈性子,劉景唯恐二人因此事失和,現在鄧芝主動寫信和徐庶勾通以化解矛盾,那是最好了。

劉景拍拍鄧芝肩膀,畫餅道:“伯苗,你與元直皆有佐世之才,當同心協力,與我共圖王霸之業,如潘承明一般,執掌一州,督司萬里,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鄧芝頷首道:“此番入許都,所見曹操黨羽遍佈朝野,忠義之臣,不得伸張;部曲圍守宮闕,外託宿衛,內實拘禁。國家大小事,曹操一言而決,天子傀儡而已,與王莽如出一轍。以我看來,曹操專制朝權,威福由己,終不久爲人臣,天下能制曹操而興漢室者,惟將軍一人耳。”

“要制曹操,談何容易!”劉景輕聲嘆道,“曹操今雖受阻於黎陽,然袁氏兄弟勢不兩立,終非其對手,不出數載,曹操必蕩平北方,屆時帶甲百萬,麾鉞南指,江漢爲池,何以匹敵?”

“曹操勢大,以荊交二州之地,確實力有不逮。”鄧芝同意劉景的判斷,隨後向劉景建議道:“益州戶口百萬,國富民盛,天府之土也,其主劉璋闇弱無能,羊質虎皮,虛有其表。將軍何不趁曹操專心北方,無暇南顧,出兵巴蜀,取而代之。屆時合三州之衆,足與曹操相敵……”

這不是鄧芝第一次提出西取巴蜀了,早在兩年前他初投劉景時,就提出“先並荊北,再圖巴蜀,北聯韓、馬,東和袁、孫,勤王許昌,還於洛陽”的計劃。

劉景搖頭道:“我與劉季玉素無恩怨,況且劉季玉亦是漢室宗親,方今漢室多難,我等宗室正應該精誠合作,共保社稷。如今北有大敵,豈能蕭牆於內,做出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來?”

劉景之所以不同意鄧芝的計劃,當然不是他口中說的那般冠冕堂皇,單純是因爲劉璋安分守己,對他沒有威脅,攻之則平白爲自己樹一大敵,得不償失。

曹操乃劉景心中首要大敵,孫權則次之,與曹操開戰前,定要先除掉孫權,所以劉景下一步戰略必是順江而下,吞併江東。

不過眼下畢竟與江東有盟約,不便暴露真實意圖,只有和劉景心意相通的諸葛亮一人知曉。

鄧芝不由急道:“將軍若不取,則巴蜀恐爲劉備所乘。”

劉景不爲所動,歷史上劉備之所以能夠奪取益州,是因爲他擁有半個荊州的地盤,軍事實力比起無法有效整合益州的劉璋也不差多少。劉備在進攻益州的過程中,先後從荊州調來數萬兵馬,這纔打到成都,逼降劉璋。

這個時空入蜀的劉備,卻是喪家之犬,兵不足百,連最重要的大將關羽都死了。他憑藉仁義之名,英雄之氣,想要有一番作爲不難,但想要取劉璋而代之卻不易,至少短期內沒有希望。

見無法說服劉景,鄧芝不好多做糾纏,便將話題重新引回許都,談及一事:“將軍,我在許都期間,曹操曾遣族人拜訪,稱曹操聽說將軍有一弟一妹,尚未婚配,有意同將軍結爲姻親。”

劉景聞言一怔,說道:“文義和桓長史幼妹已經定下婚約,不出意外,明年就將完婚。”

這件事鄧芝也知道,點頭道:“此事我已告知曹氏。”

妹妹劉饒倒是沒有婚約,不過劉景卻無意將她嫁去北方。

他和曹操皆志在天下,兩人絕無握手言和的可能,沒必要犧牲家人的幸福與之聯姻。

何況妹妹劉饒天真單純,缺少城府,而且頗得繼母張氏的真傳,性格十分驕縱跋扈。這要是嫁到北方,屆時舉目無親,若再任性而爲,恐怕不會有好結果,還是留在身邊就近照看爲好。

劉景作爲一個現代人,十分清楚早婚早育的危害,所以纔沒有急於將妹妹劉饒嫁人,但現在她已經十七歲了,再過兩三個月就將年滿十八,不宜再拖下去。

劉景前不久開科取士,收錄了不少青年才俊,其中有幾人被劉景列入考察名單。

最讓他滿意的當屬馬良,他不僅才華出衆,容貌、性情亦是上上之選,當真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足以包容劉饒的任性,堪爲妹妹良配。

(本章完)

第220章 拍擊第358章 戰略第531章 放歸第78章 曬書第390章 責備第476章 冬至第111章 歸來第448章 下馬威第332章 徐庶第404章 赴死第476章 冬至第441章 大罵第423章 戰死第170章 斬首第359章 八月第196章 招攬第404章 赴死第142章 計劃第248章 心絞第475章 妹夫第247章 病逝第310章 親近第127章 襦鎧第513章 斬當第199章 撤離第132章 同席第270章 醫所第503章 餓虎第336章 區景第297章 除孝第250章 說服第227章 火攻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章 後母第388章 突破第297章 除孝第54章 鄧攸第504章 進兵第487章 盛匡第288章 義士第439章 文聘第111章 歸來第416章 暢談第33章 示衆第177章 施恩第473章 迴歸第31章 蔡升第63章 突襲第330章 封拜第440章 匕見第324章 膝席第138章 徵辟第196章 招攬第528章 惡氣第203章 魄力第317章 祭祖第479章 蒼梧第285章 敗逃第363章 攬才第73章 送別第334章 洗兵第119章 內憂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27章 身當第229章 鳴金第269章 地突第5章 虎頭第369章 出使第165章 猛將第129章 雙戟第497章 來投第378章 策反第346章 青綬第30章 陶觀第541章 有望第130章 親迎第220章 拍擊第107章 轟動第87章 請醫第205章 失望第253章 戰死第309章 終抵第131章 嫁妝第249章 聞訊第319章 還禮第224章 潰敗第156章 邀請第451章 水鏡第209章 攻城第439章 文聘第425章 中箭第493章 猝遇第36章 劉瑍第111章 歸來第160章 搶權第345章 騎兵第231章 勸降第378章 策反第91章 壁畫
第220章 拍擊第358章 戰略第531章 放歸第78章 曬書第390章 責備第476章 冬至第111章 歸來第448章 下馬威第332章 徐庶第404章 赴死第476章 冬至第441章 大罵第423章 戰死第170章 斬首第359章 八月第196章 招攬第404章 赴死第142章 計劃第248章 心絞第475章 妹夫第247章 病逝第310章 親近第127章 襦鎧第513章 斬當第199章 撤離第132章 同席第270章 醫所第503章 餓虎第336章 區景第297章 除孝第250章 說服第227章 火攻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章 後母第388章 突破第297章 除孝第54章 鄧攸第504章 進兵第487章 盛匡第288章 義士第439章 文聘第111章 歸來第416章 暢談第33章 示衆第177章 施恩第473章 迴歸第31章 蔡升第63章 突襲第330章 封拜第440章 匕見第324章 膝席第138章 徵辟第196章 招攬第528章 惡氣第203章 魄力第317章 祭祖第479章 蒼梧第285章 敗逃第363章 攬才第73章 送別第334章 洗兵第119章 內憂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27章 身當第229章 鳴金第269章 地突第5章 虎頭第369章 出使第165章 猛將第129章 雙戟第497章 來投第378章 策反第346章 青綬第30章 陶觀第541章 有望第130章 親迎第220章 拍擊第107章 轟動第87章 請醫第205章 失望第253章 戰死第309章 終抵第131章 嫁妝第249章 聞訊第319章 還禮第224章 潰敗第156章 邀請第451章 水鏡第209章 攻城第439章 文聘第425章 中箭第493章 猝遇第36章 劉瑍第111章 歸來第160章 搶權第345章 騎兵第231章 勸降第378章 策反第91章 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