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七巧閣

一行人疾行至石亭之處,停下身形細看,這幽谷通道至此已經再無去路。此處似是一個天然大巖洞,高十數丈,寬闊二十多丈,四處石壁上絲毫沒有雕琢的痕跡,數處隱有水跡,想來是因爲我們已經走了好幾里路下來,深入山腹,所以有山泉滲入了。

幽谷沒有了去路,那出口定是落在這石亭上了,一行人圍住石亭,細細觀察。只見這石亭四柱八角,亭前有石階兩層,亭內有石桌一張,石桌上放有一棋盤,周圍放了圓形雕花石礅四個,三面石欄圍住,正面門楣之上雕有三個大字“七巧閣”。

我一見這名字,心頭頓時一喜,大呼道:“就是這裡了,大煙槍送我玉蓮花底座之時,盒子裡還附帶了一塊布絹,上面寫着”蓮花九瓣,美人如玉。七巧閣中,東山再起。“當時我也沒當回事,現在想來,正是對應玉蓮花和這七巧閣了。”

衆人一聽,也個個喜出望外,剛纔雖然我們已經猜到這山腹幽谷就是南唐藏寶的入口,但僅僅是我們的猜測而已,如今得到了證實,當然歡欣無比。

老六更是急不可耐,擡腳就向石亭內跨去,卻被赫連百病一把拉了回來,沉聲道:“你以爲南唐藏寶就這麼好拿的?這七巧閣光明正大地立在這裡,看上去毫無威脅,但我卻始終覺得不大對勁,脊背上直冒冷汗。”

我奇怪地看了看蒼狼,見蒼狼並沒有什麼反應,以前只要有危險,蒼狼總是第一個會發現,蒼狼都沒有什麼反應,想來赫連百病的預感是錯誤的。

但這次我錯了!

和我同樣想法的還有老六,老六也看了看蒼狼,笑道:“赫連大哥,你膽子是越來越小了,這裡真要是有什麼危險,蒼狼能沒反應嗎?”邊說話,邊向前一步,踏上了石階。

幾乎是同時,赫連百病大叫一聲:“不可!”又將長臂一伸,抓向老六的肩頭。老六的一隻腳剛踏上石階,就聽“咯”的一聲,那石階猛地向下一沉,嚇得老六猛地縮回腳來,被赫連百病一把抓住,又拉了回來。

但奇怪的是,那石階明明已經沉了下去,卻隨着老六抽回腳來又浮了上來,也並沒有觸發什麼機關,大家只是白白地虛驚了一場。

我不由得仔細地圍着這座石亭觀察起來,石亭的主體由四根比大腿還粗一點的石柱撐起,四根石柱一般粗細。每根柱子上都刻有一副對聯,正面兩根上寫着“晝寢畫室人無語,月黯花明籠輕霧”。另兩根上寫着“春逐亭前紅英盡,吹斷鳳蕭水雲閒”。這四句都是李煜的幾首詩詞裡的句子,東拼西湊而成,雖然都是千古名句,但用作對聯並不算工整,想必是工匠拍馬屁而爲之。

亭頂石板也用手工雕出瓦片鋪陳的形狀,有檐有邊,正面檐邊下面,有石質插板一幅,中間兩片插板上雕有纏枝蓮藕的圖案,左右兩邊則爲翔龍飛鳳,用的是高浮雕的工藝,十分精美。

亭中石桌也是天青石所制,一米多高,桌面四方四正,石桌之上的棋盤爲紫石雕作,黑白二子分別是白玉石和黑鐵石所制,放在兩個打磨得極爲精緻的天青石罐中,擺在石桌的兩角。

放在石桌周圍的四個圓形雕花石礅,同樣是天青石所制,每個高約五十公分,面直徑約四十公分,礅面之下一指處,雕有一圈鼓釘,鼓釘之下,又雕有四副獸形圖,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獸。

這四個石礅,不但大小相同,材質相同,雕工更是糅合了高浮雕、淺浮雕、透雕、鏤雕等高超的雕工手段,四神獸身上的細微之處,還用陰線工刻勒了出來,整體看上去,極富立體感,四神獸的造型也十分生動、逼真,神形具備,靈動傳神,就石雕作品來說,用精美絕倫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石亭三邊圍有石欄,形成三邊,每邊有三根石條,石條爲圓形,每根只有雞蛋粗細,卻有一米多長,打磨得異常光滑,兩端插在石柱之中。別的不說,光憑這打磨的活兒,都不是一般的石匠能搞得定的,更何況這石條可不是鐵、木之物,絲毫折不得彎,只能先在石柱上打好凹槽,在立柱之時,將石條插入並且固定,然後在將四根石柱同時埋入土中,工序上異常繁瑣不說,四根石柱同時下地,高低相差一點都不行,這可得計算得絲毫不差才行。

我正在仔細觀察,蒼狼卻猛地一躥,躥進了石亭內,圍着石桌轉起圈來。我頓時一驚,急忙連聲呼喝,但由於距離確實很近,蒼狼一聽我呼喝,猛地一下躍起,從石條圍欄上跳了過來。

但奇怪的是,蒼狼在石亭內轉了好幾圈,並沒有觸發任何的機關,石亭內也沒有絲毫變化,反而是蒼狼在躍過石條圍欄的時候,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發出“嗚嗚”的聲音,隨着蒼狼安然落在石亭外,“嗚嗚”聲也逐漸消散。

我頓時大奇,這石亭很是奇特,從剛纔老六所經歷的事上來說,裡面應該滿是機關纔對,可卻一樣也沒有觸發,就連老六明明觸發了機關,卻也沒有發現什麼威脅。

赫連百病也察覺出了異常,大着膽子用腳點了點那石階,石階依舊“咯咯”一響,向下一沉,卻並沒有什麼危險出現。赫連百病腳上一使勁,將石階踩到最低,依然沒有任何異常。

我們幾人也都知道赫連百病的意思,全都屏住呼吸,赫連百病深呼吸一口氣,一步跨了上去,將腳踩在了第二階石階上。

這一腳踩上去,第二階石階又是“咯”的一聲響,向下一沉,赫連百病身體頓時一頓,僵在那裡一動也不敢動。

過了半晌,依然沒什麼動靜,赫連百病緩緩將第二階石階也踩到了和地面一平,另一腳一鬆一擡,跨進了石亭。

我見赫連百病一進石亭,那兩層臺階一沒有了壓力,“唰”的又彈了上來,又恢復了原狀,但並沒有任何機關消息被觸發,不由得心中更是奇怪,暗暗揣測,難道這石階僅僅是用來嚇唬人的?

赫連百病在石亭內小心翼翼地轉了一圈,見並沒有什麼不妥,才招呼大家進入石亭。老六一見根本沒什麼事發生,頓時來了精神,大搖大擺地跨進石亭,一屁股坐在圓形石礅上,剛要說話,那圓形石礅忽然“咯”的一聲,也向下一沉,嚇得老六趕緊又跳了起來。

這一下不但老六嚇了一跳,連我們幾個都嚇得不輕,剛纔兩層石階都沒事,可不代表這個也會沒事,如果亭前兩個石階只是用來迷惑人的,那我們可就慘了,現在大家可都在石亭之內,萬一來個亂箭齊發,我們就成活靶子了。

所幸那隻石礅也僅僅是向下一沉,並沒有出現任何異常,大家又是虛驚一場,但就是這樣,大家也不敢在石亭之內呆了,按照黃裕文的意思,紛紛退出石亭,僅赫連百病一人在亭內觀察。

倒並不是我們不擔心赫連百病,而是我們這羣人之中,就數他身手最好,反應也快,又力大無窮,而且膽大心細,就算有什麼異常狀況也能及時脫身,實在是最佳人選。我們都在亭內,萬一真有個什麼意外情況,反而會成爲他的拖累。

這種情況,使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豹子,如果豹子還在,就算赫連百病的身手比豹子好上數倍,這差事也還是豹子最合適,論機智敏捷和觀察力的敏銳,沒人能和豹子相比。

赫連百病在石亭內轉了好幾圈,也沒發現有什麼機關,倒是在那圈圍欄的下面,發現了一點奇怪之處,在最下面一根石條的下面,鑽有幾個小圓孔,每個小圓孔都一般大小,遠近有序地排列開來,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倒是老六在外面發現了一點端倪,這傢伙經過剛纔一驚,對這石亭也上起了心,圍了石亭繞了兩圈,奇道:“不對啊!這石亭四根石柱子上刻的對聯雖然全是出自李煜的詞句,但都是錯的。”

我心頭靈光一閃,急忙擡頭看去,面前的兩根石柱子上刻的是“晝寢畫室人無語,月黯花明籠輕霧”兩句,這兩首詞都出自李煜的手筆,湊巧我也都看過,兩句都是節選自《菩薩蠻》中的詞句。

但是這兩句的字序卻都排錯了,“晝寢畫室人無語”應該是“畫室晝寢人無語”纔對,而“月黯花明籠輕霧”也應該是“花明月黯籠輕霧”纔對頭。這石亭各樣東西雖然全爲石頭所制,卻都極其精美,怎麼可能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呢!只是剛纔我看得過於粗心,這詞句又是隻改了字句的順序,沒有改動一個字,所以沒有發現而已。

一念至此,我急忙轉到石亭的另一邊,這一邊刻的兩句是“春逐亭前紅英盡,吹斷鳳蕭水雲閒”。上一句是出自李煜的《採桑子》,下一句卻又是《玉樓春》裡的一句。和前面兩句相同,也是在排字順序上出現了差錯,“春逐亭前紅英盡”應該“亭前春逐紅英盡”,而“吹斷鳳蕭水雲閒”則應該是“鳳蕭吹斷水雲閒”才正確。

我正要將這個發現說出來,老六又“咦”了一聲,一指石亭的檐邊道:“不對,不對!這檐邊下石板插畫的順序也是錯的,乍一看上去好像沒什麼,但很多細節方面,卻對不上號,這些纏藤的接駁之處,痕跡明顯也對不上。”

“特別是這左右的龍鳳,自古以來,都是龍在上鳳在下,雖然唐朝出了個武則天,曾改年號修龍鳳位,但武則天一掛,龍鳳的位置又被改了回來,這左右兩邊的龍鳳圖,卻明顯是鳳在上而龍在下,就算李煜再愛大小周後,也不會如此荒唐吧?”

老六的這些話,大家還沒來得及消化,石亭內的赫連百病又接口道:“這石桌上的棋盤,有點古怪,我試了兩次也沒拿起來,棋盤上似乎擺的是一副殘局,我不懂什麼圍棋,但也能看出白子幾乎已經被黑子團團圍住,你們誰懂圍棋的,進來看看能不能解開。”

我腦海之中更是靈光連閃,從石亭前四根石柱上的詞句,想到石亭檐邊下的石板插畫,再想到石亭內石桌上的圍棋,又想到剛纔蒼狼跳出石條圍欄時帶起的聲音,以及赫連百病發現的那些圍欄石條下面的圓孔。

這些個東西我從頭到尾地想了一遍,腦子裡總算理順溜兒了,隨着冒出四個字來:“琴棋書畫。”也只有李煜這樣的主兒,纔會把機關消息都設置得這麼高雅。

石條圍欄下面的孔,見風會發出聲音,音通律,喻琴;亭內石桌上的圍棋殘局,自然就是棋;四根石柱上的詞句,泛指書;檐邊下的石板花雕插件,精雕細琢,堪比丹青。這四件合起來,正好是琴棋書畫。

而一根石條圍欄、石柱子上的四句詞、一局殘棋、一幅石板花雕插件,合起來也正好是七件,正應了七巧閣的這個“七”字,這些一聯合,整個事情頓時明朗了起來。

我急忙將這些事情和大家說了一遍,大家也頓時大悟,一齊稱讚我思維敏捷,其實哪裡是什麼思維敏捷,只是我也是個書生,對琴棋書畫略有偏愛,湊巧碰到李煜也是個書生味十足的皇帝,所以才猜到他的心思而已。

蘇色桃也說道:“小七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來一件事,之前我爲了尋找毒蟲兇物,到過一些人跡罕至的黑山白水之間遊歷,曾經在雲南大山深處,一個叫青石村的地方,見到過一處老宅。”

“那老宅的主人姓朱,看似昏沉,實則精明異常。那老宅子後院之中,有一處暗房,是朱老爺子的先人請一位鐵姓匠人爲其建造,暗房之內,七明七暗共計十四道機關,其中七處也是以琴棋書畫爲掩飾,只是和這裡的稍有不同而已。”

“另外,這石亭前面有兩道石階,觸之即動,卻又沒有觸發任何機關,這也和那老宅子的七道暗機關相似,只是不知道這裡是不是也是用的七明七暗的手法。”

我一聽大喜,忙問道:“蘇姐姐自必見過,想來也知道破解之法,快點說出來我們聽聽,也好快點破了這石亭內的機關。”

蘇色桃道:“當時我假冒進山採藥的醫生,夜宿朱家,夜半之時,有一青年潛入,我心中好奇,暗中跟隨,到了那暗房之後,我躲在暗中,見那青年只是在那些掩飾機關的字畫匾額上動了點手腳,機關就解除了。”

“但當時由於光線太暗,那青年又異常敏銳,我不敢靠得太近,後來那青年被朱老爺子發現,爭執了起來,我因身爲客人,不願牽扯進他們的恩怨中,就尋隙退了出來,所以這破解之法,我卻是不得而知。”(關於青石村的故事,詳見筆者的另一本書《奇門》)

旁邊的老六接口罵道:“我說老七,你腦子是不是被門擠了,怎麼一時靈光一時糊塗的,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嘛!字和畫的順序不對改成正確的不就行了。”

說完對赫連百病一招手道:“赫連大哥,你得幫我個忙,這字墊着腳尖我還勉強能改過來,但這檐邊下的石板插畫我就不行了,我們之中你最高,委屈你馱我一下吧!”嘴上說得好聽,但看他那副表情,簡直就是拿自己當頭兒看了。

但偏偏他說得還確實在理,赫連百病兩步跨了過去,雙手一卡老六的腰,一用力將老六舉到了肩頭之上。老六老實不客氣地坐在赫連百病的肩頭上,指揮赫連百病走到石柱之前,伸手摸了摸雕在石柱上面的那幾個字,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這上面四個字是鬆動的。”

邊說話邊將上面四個字全都輕輕地揭了下來,石柱中間竟然是空的,裡面露出四個圓石滑輪,石滑輪帶動一根石條,一直通往地下。老六將四個字的順序重新排列正確之後,“咯”的一聲,整個石亭猛地一顫,石亭中一隻雕花圓形石礅整個沉入地面,只到石礅面和地面一平了,石亭才又靜止了下來。

老六如法炮製,將其餘三根石柱上的字也排列正確後,“咯咯”之聲不斷,石亭內其餘三隻圓形雕花石礅也沉入地面。大家齊聲稱讚,這設計當真奇妙,將字的順序故意排錯,這是利用人們的粗心大意,一般人根本不會注意到幾個字的順序,看似簡單,實則是摸透了人類的心理。

老六更是得意非凡,又坐在赫連百病肩頭,將檐邊下的石板雕花插畫全取了下來,按照雕琢的紋路仔細排好,重新插進檐邊。石板插畫一排好,石亭前的第一階石階,陡然一沉,也沉到和地面一平,方纔停了下來。

衆人更是大喜,老六從赫連百病的肩頭下來,走入石亭,對我招手道:“老七,我知道你會玩圍棋,來瞅瞅。”

我應聲步入石亭,走到石桌邊細看,見這棋盤橫豎各一十九道,縱橫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黑子佔了二十六路,白子則也佔了二十六路,但卻將黑子團團圍死,如想將黑棋盤活,無疑是難比登天。

但在棋盤的一則上刻有五個小字“蓋金花碗譜”,我一看就樂了,別看我本身棋藝只能屬於剛入門級別的,但古今名譜我可沒少看,這“蓋金花碗譜”是唐代大國手顧師言所留,載於南宋名譜《忘憂清樂集》中。

由於宋代的圍棋比之唐代,已有實質性的提高,故宋代棋家在編撰棋譜時,已基本不收唐代的棋譜。《忘憂清樂集》中僅收“唐明皇與鄭觀音”的一局棋,以及賈玄與楊希粲的一局棋,再就是這局“蓋金花碗圖”,這三局棋譜我都反覆看過數遍,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據說這局棋是在皇帝面前進行的,由顧師言與閻景實對決,勝者可獲皇帝御賜的蓋金花碗,所以命名爲“蓋金花碗譜”。此局由閻景實持白子先手,雙方各下一百二十二手,白殺黑六子,黑殺白六子,黑有四十路,白有三十九路,黑子勝一路,顧師言獲勝爲終。

當下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伸手捻起黑子,按照譜上記載,隨手走了一着。我一子落地,棋盤上一個交叉點忽然一翻,一顆白子出現在棋盤上,我頓時大樂,這設計確實巧妙,黑子一落地,棋盤上就會感應到壓力,翻出一顆相應的白子來,這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巧奪天工。

但這個時候我也沒心情管這些了,心中默記圖譜,按部就班,一子接一子,運子如飛,技術咱不行,記性咱倒不差,不一會,一局“蓋金花碗譜”全部成型,黑子四十路,勝了白子一路。

棋局一下完,棋盤“譁”的一下翻轉了過去,緩緩沉入石桌之內,除了顏色和石桌有點不同之外,嚴絲合縫,沒有一點空隙,看上去倒像是故意在天青石桌的中間,用了一塊紫石作爲點綴一般。

緊接着石亭又是一陣顫抖,那張石桌也緩緩沉到和地面一平,就好像是本來就是鑲嵌在地面的一塊地磚一般,沒有絲毫的礙眼。

衆人更是大喜,一齊誇讚我棋藝了得,我也不去解釋,信步走向石條圍欄,琴棋書畫之中,就剩這一個了,只要能將這個破解,想來定會有新的發現。

走到近前,我將那石條的孔洞轉到上面,細數了數,共有六孔,前五後一,分明是洞簫的排法。但洞簫吹奏時,需用口接近簫的一端,用手指按孔,來控制不同的音律,這石條卻是兩端都插在石柱之中,如何吹奏呢?

我將嘴湊到一個孔洞前,試着吹了口氣,倒是發出一聲“嗚嗚”聲,但絲毫沒有音律感,更不要說吹成曲調了。越想越不明白,我只能無奈地聳了聳肩,示意我實在沒辦法了。

其餘幾人也都走過來仔細觀察,卻都和我一樣束手無策,馬四哥怒道:“乾脆直接將這根石條整下來不就得了,整下來就能拿在手裡吹了。”

我搖了搖頭道:“不行,這石條是空心的,安裝時就設置的是不能取下來,說明內中必定有某種機關,是和這石簫是相連的,只有破解了石簫的秘密,纔會觸發機關。”

老六走上前去,伸手在石簫上敲了敲,說道:“這玩意會不會只是用來敲打的,根本就不是用來吹的?”

我心頭猛地一動,老六無意間的一句話,卻觸動了我的神經,這機關和棋盤那個還不一樣,沒有任何的曲譜提示,根本無從下手。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必定是和音律有關,正如老六所說的那樣,音律不一定就是用吹奏的,敲打樂也是音樂的一種。

我急忙重新走了回去,將那石簫轉來轉去仔細觀看,果然不出我所料,在每個洞孔的對面,都有一處打磨得異常削薄,呈扁平狀。

我抽出匕首,用刀背輕輕一敲,發出“叮”的一聲脆響,旁邊的石柱中忽然發出“骨碌碌”的滾動聲,不一會,一顆石珠子堵住了其中一個洞孔。我一見大喜,順着那幾處削薄之處連連敲擊,又連續滾出五顆珠子,將剩下的五個洞孔也堵將起來。

六個洞孔一堵,石亭前第二階石階也向下一沉,沉入地面。幾乎是同時,整個石亭也劇烈地顫抖起來,並且緩緩向下沉去。我開始還以爲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度細看,發現自己眼前的景象竟然是真的,整個石亭正在緩緩下沉。

黃裕文吼道:“大家都進石亭內,快!”幾個在石亭外面警戒的,也都看出怎麼回事了,紛紛躍入石亭,隨着石亭一起向下沉去。

眨眼之間,石亭已經沉入地下,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大家急忙打開手電,向四周看去,只見四周全是石壁,石壁之上滿是刀斧的痕跡,顯然這是一條人工開鑿的通道。

老六說道:“這機關設置得真夠牛的,上面四根柱子對應四個圓形雕花石礅,棋局對應石桌,檐邊下的石板插畫對應第一階石階,石圍欄對應第二階石階,有一處破解不了,都沒戲可看。”

說到這裡,嘴巴一嘖道:“這七道機關破了,這石亭纔會下沉,別的不說,這石亭重量不輕啊!能下沉得這麼平穩,得多大的拉扯力啊!說白了,這石亭就是一古代的電梯。”

他這麼一說,我們才注意到,這石亭雖然在下沉,但並沒有因爲慣性而越來越快,反而一直保持着一定的速度,不由得讓人心生敬佩。要知道這玩意還是遠在南唐時代建造的,到現在還能用已經很不錯了,這石亭的重量本身就不輕,又加上我們這好幾個人,還能保持一定的速度下沉,這得經過多麼精準的計算啊!那時候科學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這建造石亭之人,當真是天才。

忽然間,石亭陡然一震,下沉之勢緩慢下來,我琢磨着估計是快要到底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一會,石亭越來越慢,終於緩緩停住。石亭剛一停下,只聽底下“咯”的一聲,似是壓着了什麼東西,就見一處石壁緩緩移開,露出一處洞穴來。

大家頓時眼前一亮,這裡分明是一處地下溶洞的入口,急忙疾步走出石亭,放眼看去。剛看了兩眼,身後石板“咯咯”連響,竟然又封閉了起來,大家互相看了看,也沒去管,反正已經到這裡,走一步算一步吧!

這溶洞約有四五十米寬闊,三四人高,洞頂全是雪白的熒光石,散發出柔和的白光,將整個溶洞照得如同白晝。而腳下的岩石則黑如墨鐵,和洞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溶洞中央,矗立一根兩米多粗的柱子形石條,連接洞頂,乍一看之下,倒像是這石條硬生生將溶洞撐開來一般。

溶洞四周,除了我們進來的入口,還有一左一右兩條通道,曲折蜿蜒,也不知道通往哪裡,更不知道有多深多長。

我從小就生活在金陵城邊,這鐘山也不知道爬上爬下多少次,從沒想到在鐘山腹中竟然會有這麼大這麼奇特的一個溶洞,頓時眼都看直了,大張着嘴說不出話來。

倒是老六眼尖,一眼就看到那石柱子上刻有字,邊跑邊喊道:“大家快來看,這石柱子上還有字。”

跑到近前,我放眼看去,這刻字之人將石柱子一面打磨得極爲平整,如同一塊天然石碑一樣,字體也極爲清晰,正規的楷書,不過全是文言罷了,好在我還上過幾年學,這文言對我來說,半推半順得也能理解。

不一會全文看完,待看到署名之時,我頓時如遭雷擊,一瞬間,所有的事情全都涌上心頭,很多以前死活想不明白的事,也全都迎刃而解。

全文大概意思是這麼回事,在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龍袍加身之後,李煜雖然沒有居安思危的想法,但他手下衆將,已經開始憂心忡忡,以大將軍黃毅爲首的一干武將,更是提出防患於未然的提議,建議李煜一方面招兵買馬,一方面遍尋能人異士秘密鍛造不世神兵,一方面將國庫中多餘的金銀珠寶移至一秘密安全之處,三管齊下,以保萬全。

李煜本就是個風流皇帝,一心只想着風花雪月,哪裡管得了這些,一旨令下,讓黃毅將軍全權負責,事情整好了他看一眼就行了。衆將也都知道他的秉性,倒不強求他親力親爲,黃毅一向在軍中威望甚高,讓黃毅一力承擔,倒也放心。

黃毅做事確實利落,半年之內,終於找到一處隱秘場所,就在金陵城中,鐘山山腹之內,有一大溶洞,右通靈谷塔下,左通長江,岔道內更是盤節錯亂,難以探察,用來藏匿金銀珠寶,實在是再安全不過了。

因洞穴內所有石頭皆爲上白下黑,渾然天成,故命名爲陰陽谷。李煜也曾在黃毅的一再請求下,親自來視察過一次,覺得陰陽谷之名太過俗氣,賜名爲靈谷,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溶洞。

同時,黃毅還着人尋來兩位奇人,一人姓玉,叫玉青雲,年方四十,滿腹經綸不說,還精通土木機關,尤其擅長治水,另外還有一手絕活,能使一種無色無味之毒,名曰牽機,中者覺得如置身仙境之中,凡心中所想,皆可實現,如夢如幻,至死不醒。

另一人姓張,名叫張權坤,精通軟硬功夫,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輕功暗器,兵械拳腳,一身本事可以說是獨步天下,無人能敵。

黃毅將這兩人引見給李煜後,張權坤一身本事也深受李煜青睞,招攬了在身邊做貼身侍衛,日日陪伴在李煜身邊,保護李煜的人身安全,寸步不離,日久天長,和李煜相處得親如兄弟一般。

玉青雲也是個風雅之士,又精通土木機關,深受李煜喜歡,就令玉青雲全權負責靈谷內的建造,並且在靈谷之內,大量煉製牽機毒藥,以備不時之需。

這玉青雲確實是個奇才,又素來仰慕李煜文才,對李煜的命令自是不敢怠慢,下靈谷查勘之後,親自挑選了一批手工精湛的石匠,短短數月之間,將整個靈谷內的所以該有的東西全都建造完畢。在溶洞的最裡面,靠近長江之處,建了座金殿,準備將備用的金銀珠寶全都藏於金殿之中。

雖然這裡是在山腹之中,但玉青雲知道寶藏事關重大,爲防止落入外人之手,又在金殿外設置了一道異常特殊的機關,這道機關名爲印血石,必須李煜自己以及其直系後裔之血,滴於石上,方能開啓寶藏之門,如果強行破壞,那藏於溶洞內的寶藏將會全部落入長江,隨滾滾江水而去。

但這金殿初成之時,金銀珠寶都還沒有搬進去,這機關需要經常開啓,李煜何等身份,大唐天子九五之尊,哪能沒事就取他的血呢!玉青雲就在印血石上加了自己的血,方便進出,也就是說,玉青雲和他的直系後裔之血,也能打開寶藏之門。

等寶藏之事辦穩妥之後,玉青雲又開始大量煉製牽機之毒,封存在溶洞之中,對外就宣稱是替李煜煉製長生不老之藥,爲取材方便,也爲不讓人起疑,所有材料只送到鐘山,再由心腹之人運進溶洞。

另外由於這牽機之毒無色無味,形狀如水,玉青雲害怕這毒藥泄露出去,禍害了金陵百姓,所以又在出口處建了個石亭,堵住了洞口。

但這牽機之毒實在厲害,玉青雲還是不放心,正好在這溶洞出口處,仍舊是在山腹之中,所以又用生石灰撒了好長一段,再在石灰上撒一層紫色土,這樣牽機之毒就算是一不小心散發了出去,也過不了生石灰那一關,禍害不了金陵百姓。

等這些事情搞完,玉青雲就開始安心煉製牽機之毒了,前後煉製了足夠抵擋百萬雄兵的毒藥,一旦宋軍來犯,只需取其和水混合,用水槍灑與敵軍上方,即可全殲敵兵。

但這牽機之毒再厲害也還是個死東西,而且又實在太難以掌控,雖然能殲滅敵方所有士兵,但金陵的百姓和南唐兵士卻也難免會被波及,如果不幸遇到風向大變,那簡直和屠城差不多。

玉青雲當下將其中利害分析給李煜知曉,李煜雖然風流無用,但宅心仁厚,哪裡能容這等禍害出現在世上,更不願讓金陵百姓受此毒荼的危險來保住自己的皇位,下令將所有牽機之毒全部銷燬,不得使用。

但此舉讓黃毅等武將感到不解,黃毅等人極力請求李煜收回命令,建議將所煉製的牽機之毒封存於溶洞之內,以防萬一。

李煜拗不過衆將,只好命玉青雲將所有的牽機之毒封存起來。沒過多久,宋兵果然來犯,黃毅抵擋不住,再次請命釋放牽機,李煜詢問玉青雲,釋放牽機最嚴重的後果會怎麼樣?玉青雲直接回答了兩個字“死城”。

言下之意就是一旦釋放所有的牽機之毒,金陵將會變成一座死城,李煜一代詞帝,豈能不懂這個道理,自是不願黎民百姓遭此劫難,但又不願大唐千百年的基業毀於己手,左思右想,得出一計來。

李煜命玉青雲將牽機之毒藏與寶藏一起,並將地形圖畫將出來,雕於玉蓮花之上,如果城破國亡,則留與後代,若天不滅大唐,後代子嗣必將尋得寶藏和牽機之毒,東山再起,光復大唐。

到那時,即使牽機之毒將所有的士兵和百姓全都殺死,也和他李煜無關了,說好聽點,就是他不願意背上一個殘暴之君的名聲,說難聽點,就是躲避現實,將棘手的問題留給後代去解決了。

玉青雲深知牽機之毒的厲害,剛開始製作的時候,還一心想借此保國衛民,到了後來,他自己也知道這東西實在太難控制,一旦落入某些喪心病狂之人的手中,恐怕天下黎民百姓將置身地獄之中,說白了,這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世間,所以李煜開始要銷燬牽機之毒的時候,玉青雲是非常贊同的。

但李煜已經下了命令,又不得不遵守,只好將牽機之毒藏於溶洞內金殿之中,爲防被人所得,將印血石偷偷改成只有玉家後人才能破解,又利用地形,做出無數機關,欲讓這些財寶和牽機之毒永埋地下,不復得見天日。

製作地形圖之時,玉青雲更是處心積慮,從雪山之腳尋來陰寒無比的玄陰白玉,雕成玉蓮花後,放在屍水之中浸泡七天七夜,凡是長期把玩之人,必然會中七眼陰毒,暴斃而死。

玉青雲這樣做,無非是讓持有玉蓮花之人不得長壽,來不及琢磨出其中奧秘就暴斃了,也是不欲讓後世人們尋到此處來的一種手段。但他當時肯定沒有想到,自己的後代之中,也會有人中此奇毒,也算是害人終害己,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接着是奉勸尋到此地之人,放棄尋找寶藏的想法,前途兇險莫測,機關遍佈,就算尋到金殿入口,沒有玉家的直系後人,也破不了印血石,打不開金殿之門,就算有玉家的後人,破解了印血石,寶藏一樣還是帶不走。至於爲什麼帶不走,就沒解釋了。

最後幾句是說,刻此碑時,宋軍已經兵臨城下,李煜寧死不願動用牽機之毒,只是將玉蓮花交與李平和潘佑兩位將軍攜帶出城,以圖日後東山再起,恢復大唐基業。

另李煜將年僅五歲的皇子託付給了張權坤,讓張權坤將皇子帶出金陵,改名換姓,並永遠不要告訴皇子真實的身份,就讓皇子做個平凡百姓,也算保全了李姓血脈。張權坤含淚答應,攜皇子逃出金陵,不知去向。

玉青雲自知迴天無力,則準備讓那些石匠將事情經過刻在此石柱上,將出口處用假山石封了,就去尋那張權坤,和他共同輔佐皇子,以報李煜的知遇之恩。

落款自然就是玉青雲,碑文一看完,我算是徹底明白了,敢情這玉青雲就是玉家的老祖先,我就是玉家的直系後人,李光榮等人一定是早就知道了這其中淵源,所以才一直對我手下留情,因爲必須要我的血來破印血石。

至於碑文中所提及煉製牽機之毒的事情,我也曾在李光頭家中看過一本藥劑師的手抄,上面提及製作現場是“車牛相連,連綿數裡,藥師技工逾千,勞工過萬,牽機之原料堆積如山”。如果真是這樣,那說明當時製作的牽機之毒絕對少不了。

李光頭也曾提及,這牽機之毒本是李煜所制,現在看來,雖然不是李煜親手所制,但也是出自他的授意,最後沒對宋兵將士使用,自己卻死在牽機之下,也算是自嘗惡果了。

而這碑文上所描寫牽機毒發時的狀態,和一些野史所記載的李後主死時“面態安詳,七竅隱有血跡,手腳舒展,似在美夢之中”也十分相似,看來這溶洞之內,當真是兇險莫測,別的不說,就那些封存在溶洞內的牽機之毒,就夠可怕的了。

第十九章 必殺赫連百病第三章 不死金剛第九章 白眼青烏第二章 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第十七章 以毒攻毒第十一章 李光榮的秘密第四章 暗夜刺殺第十五章 釘子第一章 老闆有請第十二章 盛世第十二章 蒼狼嘯月第五章 死而復生第十七章 狼性第十八章 天地之威第五章 嘴賤第十五章 誰在幫我們第六章 星宿海野狼谷第六章 七巧閣第三章 不死金剛第十八章 黑老大的出場第十八章 天地之威第九章 神秘組織第三章 三塊布絹第十三章 誰算計了誰第四章 暗夜刺殺第十四章 被俘第四章 天藍葉第十一章 李光榮的秘密第一章 紙人第八章 三陰之地第十六章 宿命第十六章 宿命第十章 兩個只能活一個第十章 蟻鼠一窩第十三章 李光榮之死第七章 溫暖的山洞第十六章 雪人之謎第四章 以命搏命第十四章 金帛銀箔玉竹書第五章 嘴賤第七章 幽谷異獸第十二章 蒼狼嘯月第十三章 烈火鳥第十八章 請借我一把可以放血的刀第十四章 被俘第十三章 李光榮之死第三章 不死金剛第十七章 走蛟第十九章 第二瓣玉蓮花第十四章 金帛銀箔玉竹書第六章 七巧閣第十七章 走蛟第十章 失算第十一章 可以相信誰第二章 一瓣玉蓮花第五章 嘴賤第九章 疑雲陡生第五章 嘴賤第十三章 八面埋伏第十五章 冰極線蟲第十二章 闖關第十七章 狼性第一章 借命第十六章 力託千斤第十八章 天地之威第十一章 張易龍的秘密第五章 山腹幽谷第五章 嘴賤第十六章 冰蠶第十三章 八面埋伏第七章 溫暖的山洞第十七章 以毒攻毒第十二章 蒼狼嘯月第十二章 兩排眼睛第一章 紙人第十三章 八面埋伏第九章 山谷下的山谷第八章 陰陽雙魚第十五章 誰在幫我們第九章 山谷下的山谷第八章 借頭一用第十五章 誰在幫我們第十一章 李光榮的秘密第十二章 蒼狼嘯月第十四章 被俘第十八章 天地之威第十五章 誰在幫我們第三章 三塊布絹第十四章 湖下鹽洞第十二章 盛世第十六章 宿命第十章 失算第十二章 兩排眼睛第十七章 狼性第十一章 鑰匙第二章 大地之門第六章 七巧閣
第十九章 必殺赫連百病第三章 不死金剛第九章 白眼青烏第二章 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第十七章 以毒攻毒第十一章 李光榮的秘密第四章 暗夜刺殺第十五章 釘子第一章 老闆有請第十二章 盛世第十二章 蒼狼嘯月第五章 死而復生第十七章 狼性第十八章 天地之威第五章 嘴賤第十五章 誰在幫我們第六章 星宿海野狼谷第六章 七巧閣第三章 不死金剛第十八章 黑老大的出場第十八章 天地之威第九章 神秘組織第三章 三塊布絹第十三章 誰算計了誰第四章 暗夜刺殺第十四章 被俘第四章 天藍葉第十一章 李光榮的秘密第一章 紙人第八章 三陰之地第十六章 宿命第十六章 宿命第十章 兩個只能活一個第十章 蟻鼠一窩第十三章 李光榮之死第七章 溫暖的山洞第十六章 雪人之謎第四章 以命搏命第十四章 金帛銀箔玉竹書第五章 嘴賤第七章 幽谷異獸第十二章 蒼狼嘯月第十三章 烈火鳥第十八章 請借我一把可以放血的刀第十四章 被俘第十三章 李光榮之死第三章 不死金剛第十七章 走蛟第十九章 第二瓣玉蓮花第十四章 金帛銀箔玉竹書第六章 七巧閣第十七章 走蛟第十章 失算第十一章 可以相信誰第二章 一瓣玉蓮花第五章 嘴賤第九章 疑雲陡生第五章 嘴賤第十三章 八面埋伏第十五章 冰極線蟲第十二章 闖關第十七章 狼性第一章 借命第十六章 力託千斤第十八章 天地之威第十一章 張易龍的秘密第五章 山腹幽谷第五章 嘴賤第十六章 冰蠶第十三章 八面埋伏第七章 溫暖的山洞第十七章 以毒攻毒第十二章 蒼狼嘯月第十二章 兩排眼睛第一章 紙人第十三章 八面埋伏第九章 山谷下的山谷第八章 陰陽雙魚第十五章 誰在幫我們第九章 山谷下的山谷第八章 借頭一用第十五章 誰在幫我們第十一章 李光榮的秘密第十二章 蒼狼嘯月第十四章 被俘第十八章 天地之威第十五章 誰在幫我們第三章 三塊布絹第十四章 湖下鹽洞第十二章 盛世第十六章 宿命第十章 失算第十二章 兩排眼睛第十七章 狼性第十一章 鑰匙第二章 大地之門第六章 七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