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瑤蠻的格局

bookmark

烈日高照,從容地烘烤着大地,汗水是開封士民給其最直觀的迴應。城南驛道邊,是一整排的茶寮、客館、驛站,當通往開封城的大道,流量很高,人來車往,一片忙碌景象。

外支的幌子在夏風的吹拂下不斷晃動,斗大的墨字有些晃眼,幹整的茶寮內,坐滿了歇腳的行人,喝着涼茶,天南地北地聊着天。

近來,東京內外,宣傳得最頻繁的,還得屬荊湖攻略的成功,將士英勇作戰,王師大獲全勝,逆賊望風伏首。

道口,是一隊車馬,秦再雄一身武服,端坐高頭大馬。身後跟着幾名瑤將,再兼幾架滿載的馬車,上邊裝着皇帝賞賜的財物以及他們在東京採買的物資土產。

“秦族長,就這麼離開了嗎?”一名身材矮壯的蠻將,臉上帶着些不樂意,問秦再雄道。

“怎麼,捨不得離開了?”秦再雄瞥了其人一眼。

連連點頭,感慨着應道:“這樣如同仙境的城池,哪裡能捨得!”

“我看你們,是捨不得這二十餘日的奢靡享受吧!”秦再雄斥了句。

“左右也不用我們花錢!這開封的房舍、美食、女人、衣物,實在讓人迷戀啊!”另一名蠻人嘀咕道。

“你們以爲,天子爲什麼這般厚待我們,這般繁華,能讓我們白白地享受?”聞之,秦再雄哼唧着說道:“這些,都需要我們效力、立功來換的!”

說着,指着幾人,教訓着:“你看看你們,北來纔多久,都胖一圈!我告訴你們,開封的繁華確實令人着迷,但是我們還不足以在此立功的機會。

湖南的大城,才當是我們的目標。這一次回辰州,天子給了我們立功的機會,務必要抓住了,配合官員治理,約束好部民,不要給官府添亂。

到時候,不只是你們自己,你們子孫後代,都將享受朝廷的福廕!”

聽其言,其中一人,面帶疑慮地說道:“我們真的要將手下部民都交出嗎?”

“我知道你們在顧慮什麼!”秦再雄假模假樣地捋了捋鬍子,道:“此事我反覆思量,已經想得很明白了。雖然是交出去,但朝廷還是要我們來幫忙維護統治的,我們也能爲將爲官,只是改成朝廷的制度,向官府納稅罷了!

部民雖然交出去了,他們還能不認我們嗎?你們難道不想進城池,居大宅,穿絲綢,飲美酒嗎?還想繼續住在洞溪之間嗎?”

“另外,眼下苻彥通那些人,還不識天威,不知天子究竟有多英明,朝廷究竟有多強大,還想和以前一樣不作更改,維持對諸族的統治。

但我們不同,我是經過天子接見,得到了天子承諾的人。只要回到辰州,將此類消息散播出去,我們就是朝廷的使者,聲勢必然大振。

再立些功勞,背靠朝廷,我們的家族就能十代百代地傳下去。以前我們只在辰州有些影響,以後,整個五州部族,乃至湖南,都未嘗沒有我們一席之地。

現在我們距離朝廷最近,若是不抓住機會,積極投效做事,難道還要把機會讓給別人嗎?”

秦再雄這一番話,說得幾名蠻酋一愣一愣的,雖然一時難以完全理解其中的彎彎繞繞,但有一點都聽明白了,跟着朝廷走,好處大大的有......

都給勾起了一些莫名的嚮往,其中一人爽快,看着秦再雄嘿嘿道:“秦族長,你腦子一向好使,見識不凡,我們都聽你的!”

這些蠻將,並不都是秦再雄的部族與屬下,就他部族的實力,可武裝不出三千戰士。這些人,周行逢從五州的苗、瑤諸蠻中着急的,秦再雄只是以其勇謀服人,所以爲其統領。

不過到東京之後,秦再雄卻憑着這些人,成爲他被天子與朝廷看重的資本。

此時聽其表態,秦再雄露出了滿意的表情,說道:“我如今掛着辰、漵招撫使的職位,你們今後需要稱呼我爲使君了!等平塹軍成立,就得改口叫我軍使!”

“見過秦使君!”立刻有人機靈地喚道,還像模像樣地行了個禮。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你們也是朝廷的將吏了!”秦再雄又提醒道:“今後,需要學習漢字,多練漢話!”

此言落,矮壯的蠻將連連搖頭:“漢字難學,我是不抱希望了,等回族,讓我家小子去學!”

聽其言,秦再雄則道:“天子也說了,我瑤人一樣可以讀書考科舉,讓你子好好學,將來也考個進士!”

“哈哈!好!”其人黑溜溜的眼睛一亮,一副當真的樣子。

“都看夠了吧!”環視一圈,說了那麼多,見一干人等仍望着後方的開封雄城,秦再雄不由道:“看夠了,我們該出發了!”

說完不待其答應,秦再雄輕踹馬腹,當先而動。幾名蠻將,再留戀地望了望開封,依依不捨地動身南下。

豔陽之下,一干楚蠻,在經過大漢京師的洗禮之後,滿懷着對未來的期望,踏上還鄉的旅途。東京一行,確實大開彼輩眼界,至少不願意再過從前苦哈哈,鑽山林的生活。人有求變之心,動力也就足了,而劉承祐與朝廷需要做的便是,利用其心並與其機會,同時達到對湖南五州諸蠻的治安效果。

......

崇政偏殿,趙普緩緩步入,走到自己書案落座,一旁的張洎見了,趕忙準備好一杯茶水,親自奉承給他。

“學士辛苦了!”張洎陪着笑,對趙普道。

接過茶杯,痛飲一口解渴,擡眼看着這探花郎:“奉王命,忠君事,何以言苦?”

趙普的覺悟,就是這般高,人前人後,從來都是此般表現。

“學士忠君體國,下官敬佩!”張洎道。

聞其恭維,趙普瞥了眼張洎,這個探花郎,確實長得一副好皮囊。接觸的時間也不短了,打心裡來說,趙普並不怎麼喜歡此人,性格上的厭惡。

不過,皇帝喜歡並看重,趙普也從來沒有表現出來,並且因爲帶着他,公務上也是盡心提點,並未徇情。

“淮南可有什麼急務?”趙普問道。

“淮東按察使上報,鄭仁誨病重,幾不能理事,請朝廷早作安排!”

“淮東布政司奏,洪澤湖工程進展順利,預計今冬,可完成!王樸另請,正式開闢龜山運河,以避百里淮險!”

想了想,趙普問:“是否報與陛下?”

“陛下尚未回殿!”張洎搖搖頭。

“政事堂那邊初擬如何?”趙普又問。

張洎將兩道奏章拿出,遞給趙普:“淮東按察司,李相擬以翰林院學士承旨徐臺符出任淮東按察司。至於龜山運河,待洪澤竣工,再作審議!”

“放着吧!等陛下歸來,我親自呈報!”趙普淡淡道。

“是!”

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91章 王峻驕狂第78章 南北併發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97章 再臨六合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62章 分封?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0章 濮州案(3)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48章 還京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53章 遁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9章 勸諫第29章 勸諫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96章 橐駝兒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48章 教誨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24章 辭表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16章 初夏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98章 虞美人第8章 巡視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49章 醫政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47章 戰略所向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5章 荊南來使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03章 郭王會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62章 奸宦昏主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772章 處置第221章 全線出擊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18章 商賈第68章 湖南亂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694章 鹽州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790章 憂勞第136章 進退不得
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91章 王峻驕狂第78章 南北併發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97章 再臨六合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62章 分封?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0章 濮州案(3)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48章 還京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53章 遁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9章 勸諫第29章 勸諫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96章 橐駝兒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48章 教誨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24章 辭表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16章 初夏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98章 虞美人第8章 巡視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49章 醫政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47章 戰略所向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5章 荊南來使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03章 郭王會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62章 奸宦昏主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772章 處置第221章 全線出擊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18章 商賈第68章 湖南亂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694章 鹽州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790章 憂勞第136章 進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