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

面對災難,汶川的英雄們選擇堅強

·村支書龍德強·

讓我們走近架起生命通道的村支書吧。

汶川縣銀杏鄉沙坪關村,一個藏族的農村黨支部書記龍德強,在向我們講述着另一種堅強和勇敢。5月12日下午,龍德強和他的侄兒還有一個村民,正在村外的電站檢修機器。突然,傳來一陣陣轟隆隆的巨響,玻璃破碎,廠房搖晃。“地震了!”龍德強他們趕緊往外跑,無數的石頭砸向河谷,龍德強的侄兒被一塊滾落的石頭砸中,當場死亡,龍德強的頭和腰也被石頭砸傷。

受傷的龍德強艱難地跑進村子裡,看見房子垮的垮,塌的塌,村民們哭成一團,十分悽慘。龍德強馬上喊:“大家不要急,不要慌!黨員和民兵趕快跟我來,先救人!”

正在救人的時候,龍德強的大女兒趕來,哭着說:“爸爸,媽媽沒有了!大爺、大娘也沒有了!”龍德強眼前一黑,渾身發軟,癱倒在地……

龍德強的老婆已經跟了他30年,兩個人從來沒紅過臉,吵過嘴,家裡的事都是她在做,怎麼說沒就沒了!這個時候,龍德強忽然聽到有人在求救。他顧不得多想,跪倒在地說:“老婆,對不起了,鄉親們還需要我龍德強啊!”

於是,龍德強擦乾臉上的淚水,組織趕緊救人。

龍德強對沙坪關村進行調整,實行黨員包到組,民兵包到戶,很快就把全村4個小組、500多名羣衆全部轉移到比較安全的地方。這時候,大家發現,國道213線完全垮塌,幾十輛汽車被滑下的山體掩埋。電斷了,電話也打不通……沙坪關村成了一個孤島。

村子對面的老鷹崖不斷塌方,懸崖下通向外面的公路完全堵塞,附近再沒有任何路可以通過。河這邊的村子相對比較安全,但是山垮了,橋斷了,對面的人沒辦法過來,現在架橋根本就行不通。怎麼辦?怎麼辦?

“用溜索!”龍德強突然想起岷江河上渡人的老辦法。龍德強帶着民兵連長丁富兵和其他幾個黨員,從李貴家裡挖出了一捆鋼繩,找到滑輪。可是,兩岸之間只有一條比筷子粗一點兒的繩子,過去是掛水管用的,也不知道能不能過人。村民丁富超站出來說:“讓我來試一試!”頭上飛石不斷,腳下岷江翻滾,丁富超硬是靠着一雙手,懸空攀到了河對岸,拉起了鋼繩。一條百米長的溜索終於在岷江河上架好了!

龍德強決定先渡傷員,再渡婦女和孩子,青壯年最後渡河。隨後的10多天裡,就是靠這條溜索,他們又轉移了幾十個傷員,解救了公路檢查站被困的20多名職工和滯留在國道213線的150多位遊客。救援部隊及時進入了災區,將大批救災物資送到羣衆手中。率領300多名戰士靠這條溜索渡過河的黃團長拉着龍德強的手說:“龍書記,這已經不是一條溜索,而是一條搭建在死亡區的生命線哪!”

從12日晚上起,村裡的信息出不去,村外的情況進不來,大家的情緒很低落。爲消除大家的恐懼,龍德強想到了電視。經過村民的東拼西湊,電視機有了,發電機有了,接收“鍋蓋”有了,發電機用的油也湊齊了。大家三下兩下,發電機響了!村民們聚在一起,看到***總理正在映秀指揮救援。“黨和**沒有忘記我們!”“解放軍來救我們啦!”龍德強和村民都哭了。

傷員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必須馬上醫治!龍德強請救援部隊首長給縣裡帶去災情報告。當時,龍德強連寫字的力氣也沒有,只能用沙啞的聲音口述,由一位戰士代筆,把災情寫在巴掌大的一張紙條上。正是因爲這個紙條,上級及時做出了讓他們全部轉移的決定。

龍德強堅持着把傷員、老人和小孩子送上直升機,直到全村人都安全到達成都市金堂縣。在大家要離開的時候,村裡的一個婦女說:“龍書記,你太累了,眼睛都紅透了,跟我們一起走吧!”

龍德強堅定地說:“只要還有一個人,我就絕不會離開!”

送走全村最後一個村民,龍德強才離開沙坪關。黃昏的時候,他上了飛機,再回頭望一眼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他哭了。

太陽落山了,明天還會升起來。

·縣長經大忠·

北川羌族自治縣縣長經大忠,這位已經連續幾天幾夜沒有閤眼的縣長,仍堅守在所設立的臨時救災指揮所,指揮全縣搶險。5天5夜沒有閤眼,一個清晨,他竟然在一個水泥乒乓球檯上睡着了。

經大忠家裡的6位親人,有3位遇難,3位下落不明,對於這位縣長來說,內心的悲慟是難以形容的。自他從廢墟中爬起的那天起,他就同縣委書記宋明一道,夜以繼日地在這裡戰鬥着。

他是一位不善言辭的幹部,但談起工作,就會格外來勁兒。就在今年2月底,綿陽市委、市**召開工作會議,談起北川的發展,他還十分高興地說:去年北川圍繞“加快產業發展、構建和諧北川、加快新農村建設、加強民族自治縣建設”這“四大重點”,依託資源優勢和民族政策優勢,加快推進水電載能、礦產建材、農產品加工、特色旅遊四大產業,各項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其中,對於工業基礎差、底子薄的北川來說,在去年,規模以上的企業就新增了6戶,達到了26戶,全縣的GDP也較上年增長了16%。他還在會上說,今年的10月25日是北川羌族自治縣成立5週年,他邀請各方朋友屆時前往北川這個大禹的故鄉看看。

然而,就在這個春天的夢想尚未結束的日子,一場天災降至北川。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響,與汶川同處在一條叫“龍門山脈”的大斷裂帶上的北川,成了整個四川的重災區。天崩地裂的一剎那,整個縣城基本夷爲平地。全縣房屋損毀達到100%,人員死亡超過50%,傷亡預計過萬人。這位縣長的眼淚在心裡流着,不,那不是眼淚,是血。

此時此刻,他更明白自己的責任與擔當,那就是:趕快去救那些掩埋在廢墟中的羣衆,越快越好。在搶救生命線的對話中,經大忠傳遞着黨和**的聲音,傳遞着人間的珍重和深情……

到17日晚11時,北川抗震救災人員已累計成功搜救出13758名倖存者,包括將關押在北川看守所的25名在押人員中的17人從廢墟中成功救出。經大忠沉思了一會兒說:“他們雖然是在押人員,但是面對地震這樣的災害,和我們擁有一樣平等的生命!”他的這種做法贏得了世人的肯定。

汶川大地震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造成了重大人員財產損失。但是,眼前的這位高大漢子,在談到自己痛失兒子等15位親人時,卻沒有落下一滴眼淚。他到底是無情、麻木,還是堅強?劫後餘生的北川縣民政局局長王洪發的回答很簡單:“救災,搶救生命,讓我們所有活下來的人沒有時間傷心。”

沒有哭泣,沒有失魂落魄,只有救人、救人、再救人……在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倖存的黨員幹部展現了人性中最堅強的一面。

·民政局局長王洪發·

當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發生時,王洪發正走在從縣**去民政局的路上。這時,地面輕晃了兩下。他沒有在意,繼續朝前走,因爲這兩年小震時有發生,大家習以爲常。然而,他很快就走不動了,大地突然瘋狂搖晃,隆隆巨響,他瞬間被摔在了地上。天地一片黑暗,周圍煙塵瀰漫,他趴在地上足足有兩三分鐘,不知是死是活。那時候,他腦子裡一片空白,不知道害怕和緊張,好像失去了意識。他定了定神,想站起來,卻發現腿是軟的。在他的附近,還有十幾個震倒在地的人,大家互相攙扶着站起來。每個人都是灰頭土臉的,彼此只看得到眼睛眨動。環顧四周,許多建築瞬間變成了一堆堆廢墟,北川縣中心醫院大樓全部垮塌,地稅局大樓被平推20米遠後傾覆,路口也被巨石砸斷。

王洪發的第一反應是“糟了”,他很想到民政局看一看,但前面的道路已被堵死。他順原路退回縣**大樓,發現這座大樓也已倒塌。這個時候,正在開會的經大忠縣長也從廢墟里爬出來,開始佈置救援工作,王洪發被分工負責醫療救援。

“接到任務,距地震發生大概也就10分鐘吧。”王洪發說,“這時我的腦子好像才重新轉起來,知道該馬上去醫院。”

可是,縣中心醫院已經不存在了,他的任務變成了從廢墟里救人。北川縣城地處兩山之間,大地震引發山體大面積滑坡,許多人被巨石砸中身亡。縣城一片廢墟,哀號一片,慘不忍睹,到處都在喊“救命”。王洪發機械地奔跑着,見人就救,用手從廢墟里刨出了10條生命。

大約16時,王洪發聽說北川小學垮了,壓了很多學生,他趕緊往那邊跑。路過電力公司宿舍樓時,他突然心裡一陣悲愴:遭了!16歲的兒子不就因病休學住在這裡嘛。可擺在他眼前的,是夷爲平地的一片廢墟。聽見呼救聲,他顧不上是不是自己的娃,離誰近就救誰。在北川小學,王洪發又救出了兩個孩子。

12日17時左右,由於餘震不斷,北川縣**開始安排受災羣衆向平坦開闊的地帶轉移,大部分羣衆被疏散到北川中學一帶,小部分羣衆被疏散到縣**大院。此前,王洪發曾越過像山一樣的廢墟尋找民政局。然而,民政局大樓已葬身於滾石之下,大樓上的土石厚度高達10多米。事後他知道,局裡的3個副局長全部遇難。

天快黑了,他抓緊時間奔跑呼號,招呼災民向北川中學轉移。在奔跑中,他的左腿不知被什麼刮傷了,至今走起路來還一瘸一拐的。

震後第一夜伴着悽風冷雨降臨了。北川中學門口的街上,聚集了三四千名受災羣衆,因爲棉被棉衣被壓在了廢墟下,他們只能蜷縮在露天裡或屋檐下,任雨水打落在身上。沒有水,沒有電,只有寒冷和飢餓,而較強的餘震大概10多分鐘就有一次。王洪發急忙去了縣**,千方百計找來兩臺汽油發電機,幾個燈泡開始閃動微弱的光芒。

因爲王洪發是民政局局長,一些重災戶找到他,問:“能不能找點兒吃的和被子?”王洪發發愁了。房倒屋塌,黑燈瞎火,餘震不斷,怎麼辦?他操起大嗓門開始喊:“沒倒房的,能不能給遭災的傷員拿點兒棉衣棉被?”

一些居民開始響應,冒險回到家中拿出棉衣棉被和食品。一時間,寒夜中多了一絲溫暖。一有什麼事兒,大家就四處喊“王局長”,他成了災民的主心骨。

一直忙到13日凌晨4時,王洪發終於找個空閒,一屁股坐在了泥水裡。他只穿了一件淺藍色的T恤衫,冷得全身顫抖。他想起了兒子,想起了埋葬兒子的那堆廢墟。他感到一陣心痛,那可是他唯一的兒子!想到這裡,王洪發眼圈發紅,不願再說:“不僅是我,失去孩子的人也很多啊!”

漆黑的雨夜,王洪發和他的同事聚到了一起。民政局共有21名幹部,僅10人倖存。這一刻,在這個互相依靠的集體中,王洪發是中心,是溫暖的依靠。大地震後的5天時間裡,王洪發總共就睡了7個小時。羣衆每次見他,他的眼圈都是紅的,有人誇他是北川的英雄。“我不是什麼‘英雄’,縣上的每個幹部都一樣。比如我們的民政幹部何徵雄,他胳膊骨折了,還堅持發放賑災物資,最後傷口紅腫化膿。還有鄧偉和母志豔,兩個人腿部受傷,卻不肯請假。”王洪發說着,又忙別的事去了。他來不及回頭,來不及震驚,來不及感動,來不及落淚,一切都是爲了救援。

17日上午,四川宜賓縣民政局一位領導帶着50萬元的救災物資趕來。王洪發立即帶領他和前線救災指揮部接洽,之後又趕去開會。在北川縣救災指揮部的帳篷裡,縣委書記要求他馬上制定方案,給受災鄉村運送糧食和藥品,較近的鄉村由王洪發組織志願者車隊運送,偏遠鄉村由解放軍負責運送。王洪發走出帳篷,急着安排去了。王洪發真的很忙,事情也很雜,現在要調度今天和明天的糧食供給,並且每天都要統計救災物資、物品和食品的發放情況,並及時上報缺少什麼。對捐贈單位的接洽工作,也由他牽頭負責。他傷感地說:“晚上沒事兒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局裡的那些老哥,他們要是還活着,怎麼也能替我頂一頂啊!可惜都走了,都走了。”他凝望着,那座集市,那條巷子,那山路,那小橋,那盞燈,都看不見了,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生離死別?

噩耗相繼傳來。5月17日下午,王洪發才知道自己在地震中已失去兒子、二姐、侄兒、岳父等15位親人。他默默地聽着親戚的解說,好像是在聽別人家的故事。有人問王洪發:“你失去了這麼多親人,現在傷心嗎?”

“我想傷心,你能給我時間嗎?總有一天我要大哭一場的!”王洪發閉上眼睛說,“哭完了,還要繼續做事情。對於我們活着的人,必須懂得感恩,回報支援我們的人,奉獻祖國和社會!”

英雄們一起上路了。

無論是唐山的,還是汶川的;無論是離我們而去的,還是活在我們身邊的,英雄的傳奇動人之處,在於他的精神永遠是新鮮的。讓我們自覺而虔誠地握緊手中的花束,穿越大地的陰影,讓鴿羣引領着我們,走向明天的幸福……

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序言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序言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
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序言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序言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