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你讓朕爲難了!

杜睿預想當中的任何不愉快,在朝會之時都沒有發生,杜睿因爲平遼有功,禁絕一等受封宋國公,加封邑五千戶,這樣一來杜睿的采邑已經達到了大唐開國以來前所未有兩萬戶,便是皇室中人也無法與之相比,萬戶侯什麼的,一律弱爆了。

便是杜睿的老爹萊國公杜如晦也遠遠不能相比,杜如晦生前的封邑,最多也不過有一千戶,杜如晦離世之後,太宗又恩賞了五百戶,總共才一千五百戶,和杜睿相比較的話,也是天差地別。

一夜歡宴,等散席之後,杜睿正要回家,卻被馬宣良給攔下了:“杜大人!聖上在承慶殿,召你相見!”

杜睿心下一沉,太宗相召,有什麼事情,他是心知肚明,道:“好!有勞大人帶路!”

跟着馬宣良一直到了承慶殿,馬宣良往門口一立,道:“聖上有旨,大人到此,無需通傳,讓大人自行進去!”

杜睿點點頭,道:“也好!”

走進承慶殿,裡面燈火通明,照的恍若白晝一般,太宗正盤膝坐在軟榻上,面前的書案之上堆滿了奏摺,見杜睿進來,擺了擺手阻止了他行禮,伸手一指旁邊的錦墩,道:“你且坐吧!”

“謝聖上!”杜睿行過禮,便坐在了錦墩上,太宗不說話,他也不好說什麼,只得眼觀鼻,鼻觀心的等候着。

太宗看着杜睿,心下不禁一笑,單單是這份定力,就足以讓人讚賞的了:“王德!將這些奏章交由杜愛卿看看,而後你便和馬宣良一起守在殿門前,沒有朕的旨意,不許任何人進來!”

“老奴遵旨!”

王德抱着御岸上的一摞奏章,擺放在了杜睿的面前,便退了出去。

太宗伸手一指,道:“看看吧!承明!你讓朕很難辦啊!”

杜睿只是簡略的翻看了一下,奏摺上寫得是什麼杜睿即使不看,也是一清二楚,無非就是攻訐他對契丹和三韓的屠殺,以及妄自和新羅開啓戰端之事。

對於這些,杜睿早有心理準備,朝中那些老夫子,和滿天下自詡仁德的儒生自然會藉此抨擊他,那些政敵自然就更不用說了,只是讓杜睿沒想到的是兩個重要的人物卻沒有在這件事上發難,一個是長孫無忌,還有一個就是岑文本。

這些彈劾他的奏摺,杜睿無所謂,但是太宗方纔那句話卻讓杜睿的後背直冒冷汗。

你讓朕很難辦啊!

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又要和上次一樣,犧牲掉他,來堵天下悠悠之口。

杜睿也是個人,如果太宗再這樣用的相召,不用則相棄的對待他,他也不免要心寒了。

太宗見杜睿還是不說話,也能猜到杜睿心中所想,此前他不是沒想過要再一次放逐杜睿,畢竟功高震主之事,是每個統治者都要忌諱的事情,但是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一旦杜睿離朝,李承乾勢必勢單力孤,如何能應對李恪和李治兩人的進攻,儲位不穩,對江山社稷可是有大危害的,這是太宗最不想見到的事情。

而且,再一再二,豈能再三,太宗也不想當真寒了杜睿的心。

可是該如何應對滿天下讀書人的攻訐,杜睿在契丹,在三韓殺人盈野,何止百萬,要是不稍加懲處的話,天下人都要說他是個暴君了。

還有就是對新羅開戰,雖說新羅有錯在先,但畢竟也遣使請罪了,可最終還是將人家的國給滅了,太宗少不得還要擔上一個恃強凌弱的罪名。

太宗是當真難辦了!

“承明!你我君臣相視也有十餘年了,朕給過你恩賞,也讓你蒙受過委屈,你說實話,心中怪不怪朕!”

杜睿聞言一愣,聽着太宗的話,杜睿驚得連忙拜倒在地:“臣不敢,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不敢心懷妄念!”

太宗笑道:“言不由衷!朕知道當年你遠征歸來,朕卻藉機將你罷黜出了長安,你的心中不服,對朕也少不了埋怨,這都很正常,朕也不會怪罪你,可是你也要體諒朕的苦衷,朕的心裡除了這大唐的江山社稷,再也裝不下旁的東西了,沒走一步,朕都要想着江山永固,社稷安泰,而你,承明!你這個人太聰明瞭,你的才華曠古絕今,便是朕也遠遠不如,更何況是承乾,而承乾偏偏最信任的又是你!你讓朕怎麼辦?”

杜睿聽着,不禁冷汗淋漓,太宗這些話,句句都是誅心之論,在心驚的同時,卻又感到一陣陣的無奈,他原本就只是想在這個繁花似錦的大唐,做一個安安樂樂的太平公子,從來都沒想過要身披紫綬,位居朝堂,只是因勢利導,再加上他也想爲華夏民族做些事情,這才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這個位子上,沒想到卻招來了君王的連番猜忌。

杜睿想着,拜道:“聖上!臣原本無意仕途,更不想聞達天下,只想在家中躬耕安樂,臣此次遼東之行,戰陣之間,身體多有損傷,如今遼東,三韓之事已定,臣啓聖上,準臣還鄉!”

杜睿知道朝中的那些政敵,並非一定要致他於死地,只是想讓他離開朝堂,免得礙手礙腳,既然如此,倒不如他自己自退,還能體面一些,同時也不至於讓太宗爲難,使他留在朝中,也只能如履薄冰,謹小慎微,一身才學不得施展,豈不更加委屈。

太宗見杜睿居然請辭,知道杜睿是誤會了他的意思,他錯過一次,也看清了杜睿的心性,自然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但是見杜睿似乎隱退之意甚爲堅定,不禁道:“你若是去了,承乾處該已誰爲肱骨!”

杜睿低着頭道:“太子殿下寬厚仁德,爲大唐儲君再合適不過了,臣請聖上明鑑,方今大唐國力正盛,萬萬不能因爲儲位動搖,引發內亂!”

這些話平日裡杜睿都是不敢說的,今日既然人都要走了,正所謂“人之將走,其言也善”,杜睿也就自然沒那麼多估計了,想來太宗也不會爲難他。

“好膽!”太宗聞言,臉色頓時變得陰沉起來,道,“妄議一國儲君,杜睿!你可知道這是大罪!”

杜睿忙道:“聖上恕罪!臣人都要走了,有些話不得不說,大唐如今發展之勢迅猛,若是能保持平穩之勢,則極有可能開創一番亙古未有的太平盛世景象,若是一旦有所差池,則前功盡棄,臣實不忍見!”

太宗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道:“朕何曾說過要讓你走。”

杜睿一怔,擡頭看着太宗,不解其意,太宗將他叫到這裡,又說了那樣一番話,不是讓他離開,還是什麼意思。

太宗起身道:“你又想去偷懶,這個朕可不能應允!你是朕的女婿,也是皇室中人,大唐的江山社稷,你肩頭自然也有一副擔子!朕確實曾猜疑過你,你才華橫溢,古往今來都不曾見過,在先漢可比甘羅,在三國可比周瑜,單單是這份才華,朕不得不疑,不過如今朕看清了,你根本無心於功名利祿,這樣的人,對大唐的江山,對李家的社稷非但不會有任何威脅,反而會是一分助力!你也不用多想,朕不是個耳聾眼盲之人,自然分辨的清!”

杜睿聞言,不禁長出了一口氣,道:“臣謝聖上!不過~~~~~~朝中~~~~~~~~”

太宗笑罵道:“怎的!在你的眼中,朕就是個老糊塗不成,有些人要做什麼,朕的心裡一清二楚,有時候,朕真的恨不得將他們都趕出長安,但是朕卻不能這麼做,爲君者,講究的是平衡,講究的是中庸,朝中需要一些不同的聲音,承明啊!”

“臣在!”

太宗上前一把將杜睿拉了起來,道:“有的時候朕也很爲難,你是朕的臣子,也是朕的女婿,受些委屈,就受些委屈吧!”

太宗都這般說了,杜睿還能說什麼,古往今來,能最終得到一位帝王完全信任的,杜睿不說絕後,也絕對是空前了。

身爲一個帝王,註定是不可能又有親情,愛情和友情的,更不要說將絕對的信任賦予一個臣子,那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事情。

但是太宗同樣作爲一個帝王,他將愛情給了長孫皇后,將親情給了自己的子女,友情,或許曾經有過,但是現在~~~~~~~

如今太宗皇帝居然和杜睿說出了這樣的話,毫無疑問他對杜睿是完全信任了,這不得不讓杜睿這個有着現代人靈魂的穿越者感激涕零。

“聖上!臣敢不效之以死!”

太宗伸手把住了杜睿的肩膀,阻止了他下拜,道:“朕不要你死,朕要你好好的活着,幫着朕,幫着承乾,打造一個亙古絕今的強盛王朝!”

杜睿面色鄭重,躬身一禮,道:“臣遵旨!”

太宗笑着點了點頭,看着杜睿,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子侄輩一樣,有的時候他真的很羨慕杜如晦,居然能生出這麼一個多智近妖的兒子,若是他也能有這樣一個兒子,不管怎樣,他都要將其扶上儲位,但是很可惜,杜睿姓杜,不姓李!

“好了!莫要在朕的面前唱戲文!你在遼東,在三韓做下的事,朕能幫着你頂住,但是爲了堵那些人的嘴,朕卻不能不對你施以懲戒,這樣吧!你卸了軍職,朕委任你做個總參謀部的差事,再兼着太子東宮少傅。”

進總參!

這要是放在前世,能進總參的一個個可都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雖說大唐這個總參的構成與後世的總參不同,但是職能確實一樣的,只是這樣以來,杜睿想要率領大軍,踏平倭島的願望,恐怕就實現不了了。

至於那個太子少傅的職位,象徵性的意義更大,太宗這是打算向所有人宣告,杜睿已經和李承乾綁在一起了。

不過雖然是如此,可是杜睿還想在爭取一下,他並不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可是踏平倭島,可是他最大的心願,前世沒有機會,今生要是還不能如願的話,那可是會遺恨終生的。

“聖上!進總參謀部之事,是否可以暫緩,等臣平定了倭島之後,再~~~~~~”

太宗聞言不禁一笑,道:“你不要和朕討價還價,東征扶桑之事,朕已然決定委任給那個劉仁軌了,他是個帥才,也真虧的你慧眼識珠,不然的話朕還當真要埋沒了他。不過朕答應你,東征之事,沒有一年的準備是不行的,到時候,朕會給你隨軍的機會!”

其實太宗也不知道杜睿怎的就對這個倭國如此仇視,當年倭國派遣唐使來,杜睿就接着李承乾的嘴,左右爲難倭人,如今更是心念唸的要踏平倭島。

杜睿卻不管太宗在想些什麼,只要能讓他得償所願,莫說不是作爲主帥前往,就算是讓他做一名小卒,他也無所謂。

從三韓撤軍之時,杜睿便交代給了劉仁軌,讓他一邊鎮守三韓,一邊打造戰船,隨時做好東征倭國的準備。

如今大唐的水軍雖然天下無敵,但是想要踏平倭島,還是需要陸軍來做,沒有足夠的戰船,兵士,給養都沒辦法送過去,還說什麼踏平,太宗說要準備一年的時間,其實還短了,按杜睿的計劃,能在大唐貞觀十七年底出兵,就算不錯了,如今大唐的疆域越來越大,各個地方都需要兵丁鎮守,輕啓戰端,需要各個方面一同配合。

“臣謝聖上隆恩!”

太宗笑道:“朕提升了你的爵位,你都不曾這般大禮謝恩,怎的要用你征伐倭國,你反倒是這般興奮!好了!旁的話,朕也就不問了,既然話都說開了,朕就再問你一句!”

“聖上請講!”

太宗看着杜睿,道:“誅滅契丹一族,是有朕的聖旨在身,你可以說是不得不爲,但是你連屠高句麗數城,究竟是爲何?承明!你是個冷靜的人,從來都不會意氣用事,朕知道你絕不是因爲一時義憤,要爲前隋之時,戰死高句麗的漢家兒郎報仇,你來說說,究竟意欲何爲!?”

杜睿擡頭看着太宗,躊躇半晌才道:“聖上有話問臣,臣也有話想請教聖上!”

太宗聞言,頓時來了興趣,道:“哦!直管問來!”

“敢問聖上,我大唐人口幾何?”

太宗沒想到杜睿居然問起了這個,不假思索便道:“朕記得去年年終大朝之時,房玄齡曾有過奏本,大唐天下總計有人口五千餘萬!你問這個做什麼?難道和你在高句麗屠城有關,總不會你殺了高句麗人,我大唐的人口就能增加吧!?”

杜睿道:“這倒是不會,但是聖上,聖上欲開創亙古未有的一代盛世王朝,首先有兩個要解決的,一個就是人口,還有一個就是土地!土地可以去掠去,但是人口卻只能靠百姓生養,如今我大唐雖然人口五千萬,然而在臣看來,還是太少了,那些剛剛開闢的土地,若是沒有我唐人佔領的話,毫無異義,方盡天下除了兩河流域之外,餘下的地方,人口並不密集,還遠遠到不了移民實邊的時候,所以臣~~~~~~~~~”

太宗頓時明白了,接口道:“所以你就只能殺,減少那些異族的口衆,將那些土地都空下來,不至於再被異族佔據,以便將來移民實邊?”

杜睿躬身道:“聖上明見!”

太宗沒想到杜睿的心中居然還有這這樣的一層考慮,這下他總算是明白了什麼叫做一心爲公。

最開始聽說杜睿在高句麗連屠數城,大開殺戒的時候,太宗的心中還有些埋怨,以爲杜睿是年少氣盛,驟然身居高位,獨領一軍,難免會志得意滿之下,做些張狂之事,還準備等杜睿回來之後敲打一番的,沒想到居然是這樣。杜睿從始至終,心心念唸的都是大唐的天下。

想到此處,太宗的心中也是一陣感動,原來從始至終,爲難的哪裡是他自己,分明就是杜睿,太宗也可以想象,若是攻滅三韓之後,任由那麼多人口居住在原來的地方,只要中原王朝稍稍勢弱,那些土地立刻就會不爲華夏所有。

杜睿心中正是有着這樣的顧慮,才冒天下之大不韙,連屠高句麗百姓數十萬,還將三韓百姓,盡皆遷往了中原。

“承明!難爲你了!你一心爲國,卻要揹着屠夫的罪名!朕~~~~~~~~~~~”太宗說不下去了,身爲一個皇者,他不可能向自己的臣子認錯,就算是作爲一個長輩也不行。

杜睿確實一臉的無所謂,道:“臣實國家俸祿,深受聖上恩寵,自當爲國盡忠!”

太宗點點頭,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擺了擺手道:“好了!速速回府去吧!莫要讓安康,汝南等急了!”

杜睿再施一禮,告退出了承慶殿,急急忙忙的出了皇宮,杜平生還在外面等候,見杜睿來了,忙牽馬上前。

“少爺!公主殿下都派人來催了幾次,全家人都等着您回去呢!”

杜睿翻身上馬,道:“好!這便回去!”

第60章 捷報傳來第3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43章 兵臨石堡城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58章 騷亂第20章 執以師禮第28章 忠臣第51章 資治通鑑第62章 希臘火第82章 閒來無事第29章 陳三事第56章 癡心妄想第八章第十六章第11章 爭論不休第66章 的黎波利城下第7章 等你們好久了第16章 託孤第49章 伊莎貝拉公主第5章 公主們第二十二章第四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54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五十一章第62章 善後事宜第二十三章第38章 朕挺你第46章 炎炎夏日第70章 李承乾的感情生活第36章 天下洶洶第64章 大軍出,天下動第15章 古非洲第38章 草木皆兵第23章 只恨生在帝王家第37章 新澳洲第65章 大獲全勝第25章 怒不可遏第14章 懲治第52章 諫太宗十思疏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五十六章第69章 請辭第70章 大決戰(上)第五十章第34章 孔孟無用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五十五章第64章 大唐利益第37章 截擊第6章 牽動四方第47章 兵進吐蕃第十七章第二十二章第六十七章第二十七章第40章 宴會第39章 騎兵出擊第54章 三站而下第3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38章 事急第五十九章第25章 征服伴隨殺戮第9章 劉仁軌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74章 自賣自身第87章 什麼情況第52章 亂局第83章 紛紛攘攘第67章 三國博弈第100章 蜀王之謀第30章 大戰開啓第27章 契丹窘迫第33章 石堡城第63章 皇室豪放女第48章 橫生枝節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55章 內華夏而外夷狄第66章 玉枕第35章 寧海小道第4章 留書第13章 拒第25章 名聲鵲起第三十三章第68章 首戰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30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二章第七十八章第73章 一戰功成第81章 杜府十二釵第19章 確有此事第77章 生子當如杜承明第73章 大食國滅第五十章第四十二章第20章 頭疼第64章 議徵天竺第三十五章
第60章 捷報傳來第3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43章 兵臨石堡城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58章 騷亂第20章 執以師禮第28章 忠臣第51章 資治通鑑第62章 希臘火第82章 閒來無事第29章 陳三事第56章 癡心妄想第八章第十六章第11章 爭論不休第66章 的黎波利城下第7章 等你們好久了第16章 託孤第49章 伊莎貝拉公主第5章 公主們第二十二章第四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54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五十一章第62章 善後事宜第二十三章第38章 朕挺你第46章 炎炎夏日第70章 李承乾的感情生活第36章 天下洶洶第64章 大軍出,天下動第15章 古非洲第38章 草木皆兵第23章 只恨生在帝王家第37章 新澳洲第65章 大獲全勝第25章 怒不可遏第14章 懲治第52章 諫太宗十思疏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五十六章第69章 請辭第70章 大決戰(上)第五十章第34章 孔孟無用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五十五章第64章 大唐利益第37章 截擊第6章 牽動四方第47章 兵進吐蕃第十七章第二十二章第六十七章第二十七章第40章 宴會第39章 騎兵出擊第54章 三站而下第3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38章 事急第五十九章第25章 征服伴隨殺戮第9章 劉仁軌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74章 自賣自身第87章 什麼情況第52章 亂局第83章 紛紛攘攘第67章 三國博弈第100章 蜀王之謀第30章 大戰開啓第27章 契丹窘迫第33章 石堡城第63章 皇室豪放女第48章 橫生枝節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55章 內華夏而外夷狄第66章 玉枕第35章 寧海小道第4章 留書第13章 拒第25章 名聲鵲起第三十三章第68章 首戰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30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二章第七十八章第73章 一戰功成第81章 杜府十二釵第19章 確有此事第77章 生子當如杜承明第73章 大食國滅第五十章第四十二章第20章 頭疼第64章 議徵天竺第三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