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誰是目標?

bookmark

第二天上午,寶鼎從咸陽宮回鬥蔡裡凡是車馬劃出,八聲鼎沸了,文武大臣們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幕園裡一片喜慶,恭賀之聲不絕於耳。誰能想到,昨天早上還是小夫門監的公子寶鼎,出去遛了一圈,回來就是倫侯了,這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確讓人目瞪口呆。

老秦人喜氣洋洋,早早就跑來了,王陵、底比。公等人似乎根本不做遮掩,大大方方地告訴咸陽人。我們就是公子寶鼎的後盾。我們和公子寶鼎就是血脈相依的一家人。公子寶鼎做了武烈侯,我們就是高興。就是要大擺宴席。老秦人把這個氣勢是擺出來了。但心裡卻是忐忑不安。咸陽宮裡的鬥爭越來越激烈,公子寶鼎做爲風暴的中心,當然是異常醒目但如今他不是醒目,而是“萬衆矚目”了。在這場風暴中,公子寶鼎的份量越來越重,現在更是舉足輕重,他的一舉一動已經決定了風暴的大決定了風暴的方向,決定了風暴的肆虐程度。

在東湖白樓,寶鼎見到了王陵、照公和王綰。

咸陽局勢的風雲變幻遠遠超出了老秦人的預計,事前誰也沒想到,形勢一日之間就給楚系顛覆了,現在不但大王被動,老秦人更是極度被動。

“目前形勢下,按原定計策繼續下去已經沒有意義。”王陵嘆道,“老太后張開雙手歡迎你回家,楚系不計前嫌全力幫助你上位,這種時候就算我們一鼓作氣打到底,最終也不會有任何成果,反而落下一個忘恩負義的罵名。”

“老太后此計高絕。”王綰撫須苦笑,“這招以退爲進打得我們措手不及。”

“我們還沒有退,楚系先退了,而且機會把握得非常好,瞬間逆轉劣勢。”熊公苦嘆,“武烈侯,你說說看,這案子怎麼審?審到什麼地步爲止?”

寶鼎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突然之間。自己的位置就變了,成了秦王政的目標,這實在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事。

“大王會把我做爲目標喲”寶鼎問道。

三個人互相看看,搖搖頭。

“暫時還不會。”王陵說道,“但現實問題是。我們繼續抓住鹽鐵大案、謀反大案打擊楚系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了,而楚系也會改變立場。轉而主動與我們緩和關係,這種姿態做出來之後,大王就不得不把目標對準你。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繼續打擊楚系,就等於幫了楚系,逼着大王和楚系聯手,給我們重重一擊。”

“這個時間不會太長。”王綰說道,“河北大戰中,王剪上將軍爲了支援桓腑,擅自率軍離開太原殺進了河北,這是個致命的把柄。王剪上將軍一旦被解除了軍職,公子隨即失去最大後援,接下來只有捱打的份了

“未來我們肯定要退,但退下去是爲了再進一大步,所以時機非常重要踊公說道。“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們非常被動,已經失去了掌控時機的可能,所以,未來我們一旦退下去,再起來的難度就非常大。尤其白氏和司馬氏的解禁,短期內已經看不到希望。”

寶鼎沉吟不語。

把我扶起來,把老秦人打下去。我就是空中樓閣,一個擺設而已,既然是擺設,那我就無法影響或者改變歷史軌跡,也就是說,未來的歷史還是在既定的軌跡上運行,我還是可以用已知的歷史結果來考慮現在需要做的事。

“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寶鼎說道,“我們絕不與大王反目成仇,我們的目標是楚系,是控制大秦國政,所以,我們的所有計策。都要以這介。原則爲基礎來擬定。”

三人微微領首,同意寶鼎的說法。這個大原則不能變,楚系始終是老秦人的第一目標。

“大王最大的目標是鞏固和集中王權,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爲了幫助他實現這個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的唯一辦法就是持續打擊楚系。”寶鼎斷然說道,“不要輕易改變我們的既定計策,也不管楚系施出什麼手段對付我,我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打擊楚系,持續打擊楚系。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贏得大王的信任

三人互相看看,都沒有說話。顯然不同意寶鼎的策略。

楚系已經把大王的目標轉移到了寶鼎身上,寶鼎竟然不爲所動,還要持續打楚系,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長安軍成蛟就是你的前車之鑑”小底公鄭重說道,“你不要衝動。更不要重蹈覆轍

“你的身份太特殊了,你不可能贏得大王的信任王綰也勸道。“昭襄王壽命太長,興國君死得太早,否則大秦國就不是現在的大秦國,楚系外戚也不可能重新崛起,而咸陽的大王也不是今日的大王。如今楚系外戚要利用你這個致命的弱點。置你於死地,他們會不遺餘力地扶植你,而你的實力越大,大王就越不會相信你。相比起來,現在小夫門監和黑冰秘兵的身份更適合你。更能讓你贏得大王的信任,但楚

沒有田…江個機大後昨天的目的很明昆,她就是要逼着兆缸州…爲君。但大王沒有退讓,連爵位都沒有給你最高一級,顯然他要壓制你。壓制他和你之間的矛盾,因爲他現在還需要你。”

“正因爲他需要我,所以纔不能退縮。”寶鼎正色說道,“請你們往後看看,宣太后何嘗不是今天華陽太后的前車之鑑?歷史正在輪迴。華陽太后一旦病倒或者薨去,大王就能徹底控制咸陽宮。到了那個時候,楚系外戚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他們會被大王陸續趕出咸陽,而那個時候,如果我們依舊未能贏得大王的信任,那麼朝堂上就是關東人的天下,是巴蜀人的天下,我們呢?我們除了在戰場上廝殺、死去,在朝堂上飽受凌辱外,我們一無所有。”

“我說過,大秦是我們老秦人的大秦,我們若想世世代代守護自己的王國,若想讓子孫萬代繁衍生息,唯一的辦法就是掌控自己的王國。主宰自己的命運。”寶鼎語氣激烈,大聲說道,“不要猶豫,不要遲疑,一往無前,不惜代價把楚系外戚徹底趕出咸陽。”

寶鼎的頑固讓三人頗感意外。他們以爲寶鼎拿了老太后的好處,做了武烈侯,形勢變了,或多或少都要考慮一下自身的利益,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橫衝直撞了,而是要收敏一下鋒芒,要小心應對,誰知寶鼎還是一如既往,還是要把楚系往死裡打。這實在讓他們難以接受。

他們看不到未來,而寶鼎卻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寶鼎當然知道怎麼做。

“前車之鑑,前車之鑑啊王陵撫須長嘆,彷徨無策。

寶鼎非常着急。如果今天不能說服老秦人。任由老秦人與楚系緩和關係,匆忙結案,那就完了,徹底完了,一點挽救的餘地都沒了,但老秦人有自己的利益所在,豈是一番豪言壯語就能輕易說服?

必須拿出確實可行的計策,對老秦人有利的計策。

時間不等人,外面的客人越來越多,一旦相國昌平嘉等公卿大臣到了。幾個人還是沒有拿出決策,那事情就非常被動了。

情急之下,寶鼎驀然靈光一閃。想到了兩個計策。

“鹽鐵大案可以結束,但謀反大案不能結束寶鼎說道,“謀反大案要等待大王的命令,按照大王的意思辦。在這之前,你們上奏大妻,彈劾相國,以相國御下不力爲由,請奏大王改相國爲左右承相。”

這個計策可行,本來它就是原定計策中的重要一步。

“不出意外的話,大王很快就要下令,讓我出任主爵中尉一職寶鼎說道,“隨後我便上奏大王,請大王即刻立後,確立儲君。”

三人頭皮驟然一麻,駭然心驚。

大王至今不立後,上上下下都有各種各樣的猜測,但中樞的大臣都知道,大王對楚系外戚獨攬大權的做法非常不滿,不立後,不立儲君,實際上就是與老太后嘔氣。老太后心知肚明,隨着年紀的增大,她也是非常着急,屢屢催促,但秦王政百般推譚,拖延至今。

寶鼎在這介。關鍵時刻,突然奏請夫毒立後,立儲君,固然有擺脫自己凱覦王個的嫌疑,但同時也是聯手楚系外戚,向大王施壓的意思。

這事有兩種可能,一是大王迫不得已,答應了,但他必然記恨寶鼎。將來寶鼎肯定要倒黴;一是大王再次挺住了,但與楚系外戚的矛盾愈發激烈,如此一來,寶鼎的叵測居心就暴露無遺,他竟然利用此計玩了一招乾坤大挪移,再一次控制了風暴。讓大王和楚系外戚再一次打了起來。老太后的一番心血白費了。

“武烈侯,你要考慮後果。”王陵不得不出言警告。

寶鼎拿出此計,顯然是賭秦王政最終頂住了重壓,但誰知道秦王政能否頂住?秦王政六年前加冠成人。隨後與楚國公主大婚,如今公子扶蘇都快五歲了,不立儲君可以說的過去,不立後卻是沒有半分道理,但王后一立,儲君事實上也就立了。這兩者是一體的。

秦王政一旦頂不住,立後了小這與公子寶鼎的初衷顯然就是背道而馳。而公子寶鼎的命運也隨即急轉直下。發發可危。

“武烈侯,此計萬萬不可。”熊公當即阻止,“一旦失算,萬劫不復。”

“武烈侯,千萬不可行此計。”王綰也是面帶驚色,連連搖手,“老太后和楚系外戚正在爲此事絞盡腦汁,你這時候衝出來,等於爲楚系衝鋒陷陣,必然會激怒大王,後果不堪設想。”

“立後,立儲,皆關係到王國存亡,我做爲宗室大臣,當然要敦促大王儘快立後立儲。大王有意拖延此事,目的何在?置我王國安危於何地?我又豈能視而不見、置若罔聞?。寶鼎說得義正嚴詞,慷慨激昂。

三人有種頭暈目眩的感覺。這下子的的確確是個禍害,爵位越高。官做得越大,禍也就闖得驚天動地了。三人極力阻止,寶鼎卻信誓旦旦,拍着胸脯保證說,秦王此次絕無可能立後、弈旬書曬細凹曰甩姍不一樣的體蛤

“你有什麼理由?”

“我的理由很充足,非我老秦人不得立後,非我老秦人不得立爲儲君。”寶鼎斬釘截鐵地說道。

三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驀然哈哈大笑,王陵和底公更是擊掌

賀。

“武烈侯,高,妙,好計啊,好計。”王綰激動之餘。連聲稱讚。

黃昏時分,相國昌平君、御史大夫昌文君聯袂而來,盛大的酒筵也正式開始了。

酒酣耳熱之際,昌平君熊啓對老將軍王陵說到了正在審理中的大案。眼看快到年底了,大案早點結束吧,拖長了影響不好,於國於民皆不利。王陵暗自鄙夷。你貪贓枉法的時候怎麼不說於國於民不利?現在事發了,要砍腦袋了,怕死了。這時候竟然厚顏無恥地說什麼“於國於民。”簡直是笑話嘛。

王陵哼哼哈哈,最後逼不得已,說了一句話,“鐵證如山,供詞上都按着血手印,我怎麼狗私?

熊啓撫須而笑。有王陵這句話就夠了。

過了三天,幕園才漸漸安靜下來。秦王政下令,武烈侯贏寶鼎出任主爵中尉一職。

此事在咸陽傳開,好事者引爲笑談。公子寶鼎回京後,一頓拳腳打死了公子幕,奪回了老府,最後甚至把公子襄的官職都給搶到手了。楚系這臉算是丟大了,大王這是故意打楚人的臉啊。

秦王政又下令,叫老將軍在年底前務必審結大案。過了年,如果案子還沒審完,你就回家繼續養老去,這說明你老了,精氣神不行了,還是回家頤養天年吧。

這道命令下達沒幾天,廷尉府堆放大案卷宗的庫房失火了,所有卷宗供詞全部化作了灰燼。

秦王政勃然大怒,把王陵、贏豹和李斯叫到宮裡大罵了一頓。

正當秦王政以爲老秦人和楚人已經達成妥協,準備展開凌厲反擊的時候。王陵、王剪、公孫豹和屑公突然聯名上了一道奏摺,彈劾相國昌平君熊啓,認爲他應該爲鹽鐵大案、謀反大案負責,奏請大王要麼罷了他的職,要麼改相國爲左右承相,削弱和限制相國的權力。

此奏一出,咸陽震動。

昌平君熊啓大怒,馬上與御史大夫昌文君熊熾聯名上奏,彈劾王剪。指責他在河北大戰期間擅自率軍進入河北戰場,形同謀反,奏請大王罷免他的軍職。

王剪嚴重違律,事實俱在,如果大王和臣僚們故意忽略,那就不是罪責,但一旦有人死抓着不放,那殺頭都行。

秦王政猶豫不決。老秦人沒有墜入楚系的陷陣,一直的他衝鋒陷陣。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假如因爲此事屈從於楚系的重壓,把王剪的上將軍給罷了,那就做得未免太過了,會寒了老秦人的心。

誰知王剪火速上奏,主動請辭。老夫不給大王添麻煩,這個上將軍妾夫不幹了。少上造公孫豹隨後也請辭,老夫也不幹了,要回咸陽與家人團聚。至於北軍統率,王剪推薦了羌癟心。秦王政非常感動。當即准奏,叫王剪和公孫豹馬上返京,並給羌癟加了一級爵。

大秦軍方本有三個假上將軍,如今狂腑因爲宜安決戰失利。罷職;王剪現在又主動請辭,三去其二。就剩下一個蒙武了。軍中不論是老秦人還是楚系,都隨着這兩位統率的離去而遭受重挫,尤其是老秦人,幾個老傢伙全部被趕出了軍隊。

秦王政大喜過望。鶴蚌相爭。漁翁得利啊。他立即提拔蒙武爲上將軍,大秦軍的統帥,立即北上晉陽坐鎮。隨後他提拔了一批關東系將領,馮母擇、蒙恬等將領紛紛升官晉爵。

這時候,武烈侯、主爵中尉公子寶鼎生氣了。老子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啊?

公子寶鼎即玄上奏,臣在鹽池審案的時候,所有供詞都備了雙份,如今就藏在夏陽司馬氏。

秦王政心花怒放,當即下令,讓內史贏騰帶着人馬火速趕赴夏陽,將所有證據運回咸陽,並勒令王陵儘快結案。

與此同時,老秦人和關東人紛紛上奏,彈劾昌平君熊啓,強烈要求削相國之權,將相國改爲左右承相。楚系極力反對,雙方在朝堂上激烈爭論。

就在這個時候,武烈侯贏寶鼎又發飆了。

大王要馬上立後。但王后必須是老秦人;大王要馬上立儲,但儲君必須是老秦人。

滿朝震驚,就連秦王政都措手不及。你小子找死啊?寡人拒絕立楚人爲後,當然也會拒絕立老秦人爲後。但你突然挑起立後立儲的事,老太后必然出面干涉,寡人的麻煩大了。隨即秦王政醒悟了,上了這小子的當,自己和楚系正面對決了。不過這小子還算不錯,給了自己一個推譚的藉口,楚人要立楚系的嬪妃爲後,老秦人則要立老秦系的嬪妃爲後,大臣們吵得熱火朝天,寡人沒辦法,只有再等等了。

第387章 回家第31章 她是我的人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1章 李牧?荊軻?第70章 再加一把火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205章 相信你第137章 鼓風機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445章 決裂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84章 初見麃公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246章 天災第94章 就爲這一刻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423章 新變化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48章 大秦噩夢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440章 艱難的起步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383章 底線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438章 善!善!善!第104章 一生的使命第325章 退一步第356章 扭轉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315章 師生相見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271章 但你得到了我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399章 進攻第322章 速回咸陽第274章 公開承諾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226章 出發第97章 最後一刻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122章 遇刺第346章 青陂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262章 再見趙高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228章 牛刀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356章 扭轉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228章 牛刀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152章 大薩滿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23章 刺殺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177章 寂靜的刁斗巷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84章 初見麃公第219章 誰做統率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140章 引火燒身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260章 攻楚?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398章 舉賢不避親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122章 遇刺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373章 反擊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43章 魏人張耳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388章 甘羅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87章 立威
第387章 回家第31章 她是我的人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1章 李牧?荊軻?第70章 再加一把火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205章 相信你第137章 鼓風機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445章 決裂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84章 初見麃公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246章 天災第94章 就爲這一刻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423章 新變化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48章 大秦噩夢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440章 艱難的起步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383章 底線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438章 善!善!善!第104章 一生的使命第325章 退一步第356章 扭轉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315章 師生相見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271章 但你得到了我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399章 進攻第322章 速回咸陽第274章 公開承諾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226章 出發第97章 最後一刻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122章 遇刺第346章 青陂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262章 再見趙高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228章 牛刀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356章 扭轉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228章 牛刀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152章 大薩滿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23章 刺殺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177章 寂靜的刁斗巷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84章 初見麃公第219章 誰做統率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140章 引火燒身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260章 攻楚?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398章 舉賢不避親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122章 遇刺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373章 反擊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43章 魏人張耳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388章 甘羅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87章 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