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爲何恐懼?

bookmark

加建封國的事暫時不敢提了,北伐之議也暫時擱置,那麼朝廷理所當然要休養生息,要恢復國力,只是國策應該怎麼走,是集中財賦於中央,繼續增賦加稅,以加強王國之利,還是讓利於民,輕賦薄徭,讓中土之民安居樂業?

這兩種不同的國策走向涉及到“集權”和“分封”之爭,中央和地方之爭,中央若想阻止“分封”就必須遏制地方勢力的展唯一地址

在這種尖銳矛盾下,雖然中土之民至今還揹負着沉重的賦稅和徭役負擔,並沒有享受到中土統一給他們帶來的任何好處,尤其是山東、兩淮和江東等地,此起彼伏的叛1uan和國民不堪重負有直接關係,但中央以北部疆域面臨匈奴人入侵重壓,南北戰爭中開戰在即,中央財政無力支撐爲藉口,堅持增賦加稅的財政集中政策,確保中央可以長期有效地遏制地方勢力,繼而以此來阻止“分封”擴大化,把帝國迅推向中央集權的軌道。

咸陽爲國策走向問題,從五月下一直爭執到七月初,持兩種治國理念的貴族集團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始皇帝和李斯等堅持“集權”的貴族在廷議上自始至終處於被動,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當前這種政局下,來自關東系的蒙氏等軍功豪mén和關東博士集團也站在了大秦本土貴族的立場上,也認爲大秦應該休養生息,應該輕賦薄徭,利用目下國內外形勢漸趨穩定的有利條件,全力以赴恢復國力。

隨着時間的延續,地方封王、郡縣官長和鎮戍統率也逐漸加入到這場國策走向的爭論中。無疑,地方官員當然要從地方利益出,所以他們紛紛舉起了“穩定”這杆“大旗”,以國民的困窘爲藉口,反對中央財政集中,反對中央對國民的橫徵暴斂,強烈要求中央讓利於民,讓國民休養生息,安居樂業,繼而贏得穩定和展的有利局面。

形勢對始皇帝和李斯等法家大臣越來越不利,但他們信念堅定,即便面對洶涌澎湃的洪流,也是巋然不動。

然而,中央的任何決策,最終若想得到忠實執行,並實現決策者的最終目的,那就必須贏得整個統治階層的支持,至少需要贏得統治階層絕大部分人的支持,假如帝國絕大部分貴族都反對中央的決策,那麼決策肯定得不到忠實執行,決策者的目的肯定實現不了,甚至出現與決策者的目的背道而馳的現象,那對中央權威的打擊就非常嚴重了。

七月下,武烈王寶鼎再奏始皇帝,詳細闡述休養生息的必要xìng。

始皇帝和李斯等法家大臣所憂慮的不過是貴族們利用休養生息之策壯大地方勢力,繼而與中央形成對抗,最終迫使中央失去對地方的控制,形成割據自立的事實,導致帝國與中央集權這一基礎國策漸行漸遠。

寶鼎以當前形勢爲基礎,給始皇帝做了一番預測。

寶鼎過去曾有預測,在帝國統一後的十年內必然爆南北戰爭,所以他給了始皇帝五年的準備時間,這樣在後五年內,帝國大軍可以隨時投入到南北戰爭之中。如今時間過去了三年,但直道修築沒有完成,國內形勢尚不穩定,大秦至今沒有做好南北戰爭的準備。

進行南北戰爭的前提就是國內局勢的穩定,中土的統一。相比起來,直道修築不算什麼大事,北疆常備軍和預備役加起來有近六十萬,只要把部分軍隊投入到直道建設,就可以大大縮短建設工期和財政支出。

國內局勢若想長期穩定,其關鍵不是咸陽政局的穩定,而是國民的安居樂業。

若先取之,必先予之。帝國國民尤其是關東黔必須切身感受到帝國帶給他們的統一的好處,他們纔會認同帝國,纔會守護帝國,纔會爲保護他們的親人和財富而誓死一戰,反之,假如他們像過去一樣掙扎在死亡線上,整日面對的都是死亡的威脅,他們對大秦的仇恨會如日俱增,他們會仇恨秦人,會仇恨帝國,這樣當南北戰爭爆的時候,即便中央通過橫徵暴斂積累了足夠的財富,但國內的矛盾也必然轟然爆。

想像一下,當帝國的軍隊正在長城以北,正在大漠上與匈奴人浴血奮戰的時候,國內矛盾突然爆,各地叛1uan蜂擁而起,甚至地方勢力也乘機割據,帝國拿什麼去鎮壓叛1uan?中央拿什麼去阻止諸侯分封?

假如南北戰爭在未來四五年後爆,那麼留給帝國的準備時間的確不多了,而備戰的最重要最關鍵的一項就是讓帝國國民休養生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贏得他們的認同,這樣當南北戰爭爆,當匈奴人威脅到他們的生存,要把他們重新打回“地獄”的時候,帝國的國民會爆出最強大的力量,他們會在保護中土和保護親人的呼喊聲中,與帝國齊心協力、同仇敵愾、聯手抗虜。

帝國的未來不在於中央的治國策略,而在於帝國國民的安居樂業。

帝國贏得了南北戰爭,贏得了功勳,贏得了權威,贏得了國民和軍隊的支持,試問,那時候即便地方勢力強大了,又能強過中央嗎?中央有幾十萬忠誠的將士,而哪一個地方勢力會在未來幾年內形成足以抗衡中央的武力?中央有千千萬萬的國民的支持,而哪一個地方勢力會在未來幾年內贏得整個中土庶民的擁戴?

寶鼎質問,陛下爲何恐懼?陛下爲何失去勇氣?陛下爲何失去自信?陛下對自己、對中央、對大秦軍隊、對大秦國民都沒有信心,那還拿什麼去強大和展帝國?

寶鼎一連串質問讓始皇帝陷入沉思。

當天晚上,始皇帝在御書房召見了李斯、蒙嘉、趙亥、周青臣、司馬空和蒙毅。

始皇帝把寶鼎的奏章遞給幾位大臣,請他們仔細閱讀。

蒙氏叔侄在這場國策爭論中雖然公開支持始皇帝財賦集中之策,但這是出於維護始皇帝的權威,維護關東集團利益的需要,實際上他們在於始皇帝的私下商討中,還是隱約透露出妥協之意。

這倒不是因爲畏懼大秦本土貴族,也不是因爲馮氏的覆滅給了他們沉重一擊,而是從蒙氏這個軍功豪mén的立場來說,他們希望自己在帝國的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獲取更多,而且他們對帝國未來的預測還是“分封”壓倒“集權”,這從太子扶蘇的政治立場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太子扶蘇的政治理念和始皇帝的政治理念有嚴重分歧,這在咸陽不是什麼秘密,雖然始皇帝安排在太子扶蘇身邊的都是關東系的法家大臣,但太子扶蘇在外征伐的時候正是其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深受武烈王公子寶鼎的影響,而且其xìng格不夠果敢,更沒有殺伐決斷的凌厲手段。可以想像,將來扶蘇如果繼承大統,必定是一個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的皇帝,這必然導致地方勢力坐大,中央集權受阻,國策十有**要偏離預定軌道。

太子扶蘇的現在和未來也影響到了始皇帝的決策。始皇帝不可能只考慮現在,他考慮得是帝國的千秋大業,所以很多決策的實施,他都必須考慮到對帝國十幾年後甚至幾十年後的影響,因此始皇帝非常急切地要集權中央,試圖在他有生之年實現中央集權的理想。

蒙氏靠軍功起家,現在的權勢是靠三代人流血流汗甚至以生命爲代價拼搏而來,所以他們的行事風格非常穩健,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政治講求妥協策略,在妥協中謀取利益。蒙氏從蒙驁開始的三代人經歷了一場場政治風暴,但每一次蒙氏都有驚無險地渡過了危機,並且始終贏得了君王的信任,權勢日盛,這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馮氏和蒙氏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馮氏是韓國的世代豪mén。馮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家分晉之前,由此可以想像一下馮氏在政治上的豪mén風格。正是這種風格葬送了馮氏,就如同熊氏外戚遭到昭襄王和始皇帝兩任皇帝的打擊一樣。豪mén貴族權勢傾天,很多時候太囂張太狂妄,所以必然捱打。

蒙氏歷大秦四代君王而不衰,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蒙氏是腳踏實地做事的人。你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不講條件,也不討價還價。事情做完了,做好了,君王賞賜多少我就拿多少,從無怨言。君王就喜歡這樣的臣子,所以軍功貴族歷來爲大秦君王所器重。豪mén貴族不一樣,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讓他們要考慮的不是爲君王做事,而是謀算着如何獲利,在獲利的前提下爲君王去做事。這就是本質區別。

李斯、周青臣、司馬空這些法家大臣也屬於寒mén軍功貴族,他們的現在和未來都建立在軍功上,而始皇帝這位君王和他們的政治理念又完全一致,目標和理想都是一樣,所以他們當然要“士爲知己者死”了。追隨這樣的君王,既能建功立業,實現畢生的追求,還能獲得大利益,怎不讓這些人肝腦塗地,鞠躬盡瘁。

但是,無論是蒙氏,還是李斯等人,都不敢在這個時候,就武烈王的這份奏章和他在奏章中的一連串質問表意見。這不僅僅關係到立場問題,更關係到存亡大事。

剛剛過去的政治風暴就像一層厚厚的yīn霾籠罩在帝國貴族們尤其是關東貴族們的心上,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

始皇帝是一代雄主,而武烈王公子寶鼎則是一代天驕。這個時代像武烈王這樣的大權貴不是普通貴族可以抗衡的,比如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net申君,那都是主宰王國命運的大權貴,其實力常常過了君王,甚至直接掌控了君王的生死存亡。

剛剛過去的那場風暴已經證明了武烈王的實力。在最初那等惡劣的情況下,武烈王一人一劍回到京城,然後逆轉政局,摧毀馮氏,重創老秦人,幫助始皇帝成功勝出,最後如果不是始皇帝拿着寶劍bī着他離開咸陽,恐怕死去的人更多。

最後的嬴家當真是始皇帝嗎?像蒙氏、李斯這樣處在權力頂端的人心知肚明,始皇帝也不過是武烈王整個謀劃中的棋子而已,否則始皇帝也不會在最後關頭把他趕出咸陽,讓他去掌控北軍。那不是始皇帝對他的信任,而是始皇帝無奈之下的一種妥協。始皇帝也玩不起了,再玩下去,恐怕整個關東系都名存實亡。

武烈王始終是這場風暴的核心,但他又始終把自己藏着最安全的位置,cao控着這場風暴。武烈王是最後的嬴家,所以當始皇帝結束這場風暴後,武烈王馬上遞jiao了奏章,威bī始皇帝修改國策,讓帝國實施休養生息之策。

其目的是什麼?當真是他嘴裡所宣揚的與民休養,讓中土之民安居樂業,享受中土統一帶給他們的好處?不,不是,武烈王真正的目的是展地方勢力,把帝國一步步地推向分封。

武烈王深謀遠慮,又高瞻遠矚,他根本就沒有把“分封”的希望寄託在始皇帝身上,而是把帝國的未來放在太子扶蘇身上,所以當年他把扶蘇帶在身邊言傳身教,所以他重重佈局不惜代價把扶蘇推上儲君之位。

可以想像一下,以武烈王目前的實力,連始皇帝都不得不與其妥協的強大實力,將來扶蘇繼承大統後,大秦是誰的天下一目瞭然。

李斯、周青臣、司馬空等堅持“集權”的法家大臣根本沒有退路,只有與始皇帝齊心協力,在始皇帝的有生之年遏制和打擊地方勢力,把帝國推向“集權”的軌道,確保帝國的未來,但前提是,必須扼殺武烈王,即便殺不了他,也要把他的實力削弱到極致。

然而,這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而已。

當年誰能殺掉孟嘗君?孟嘗君不篡國自立,臨淄的齊王就歡呼不已了。在這個時代,諸如像孟嘗君這樣的宗室權臣是不屑於篡國的,倒不是受制於禮法,或者追求美好的名聲,而是利益得失不成比例,相比較而言,他們更享受控制王國和君王命運的那種唯我獨尊的感覺。

平原君和信陵君在各自王國的地位雖然不能與孟嘗君凌駕於君王至上的那種然地位相比,但每到關鍵時刻,他們的君王不得不紆尊降貴,把他們請出來支撐大局,而他們也一次次的力挽狂瀾,這就是實力的證明。他們的君王不是不敢殺他們,而是不能殺他們,他們就是王國的鼎柱,關鍵時刻還要靠他們的實力來戍衛國祚。

至於net申君,他之所以被殺不是因爲考烈王的崩亡,而是他已經八十歲了,他沒有時間去繼續掌控楚國的命運,假如他年輕十歲,還輪得到李園這種跳梁xiao醜猖獗於世?

這個時代的宗室權貴對自己的王國還是非常忠誠,比如孟嘗君,他的封國在當時就是一個**的xiao王國,但他始終沒有背叛齊國,沒有背叛自己的宗族。從過去各諸侯國的宗室大權貴的歷史來推斷,武烈王肯定忠誠於大秦,忠誠於老嬴家,這一點毋庸置疑,即便他做了諸侯王,他也是大秦的諸侯,他也會像歷史上的那些大權貴一樣,忠貞不二地戍衛自己的帝國。但武烈王肯定是主宰帝國命運的大權貴,他的人生十有**就如同過去的孟嘗君,除非他死了,否則他始終掌控着大秦。

大秦自商鞅變法開始,就不遺餘力地削弱貴族們的實力,所以大秦這一百多年來,還沒有出現諸如像孟嘗君這樣的宗室權貴,然而,現在大秦終於還是出現了一位足以與孟嘗君相比肩的大權貴,雖然始皇帝一直想方設法壓制他,但因爲大秦的貴族們需要一位“領袖”在統一前後重新擬製新的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方案,武烈王公子寶鼎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現在,與武烈王對抗,事實上就是與大秦的本土貴族集團對抗,正因爲如此,始皇帝不能殺他,相反,還得通過他來協調和改善與本土貴族集團之間的關係。殺了武烈王的後果是什麼,始皇帝不敢想,而李斯等人卻非常肯定,那後果肯定是帝國的崩潰。

帝國的貴族們對始皇帝和中央的“集權”國策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中土統一了,疆土遍及四海,權力和財富無限制增長,但始皇帝和中央就像一位貪婪而吝嗇的土財主,非要把這些權力和財富收入自己的囊中,賞賜給功臣們的就是一根沒有rou的骨頭。

是可忍孰不可忍,帝國的貴族們一個個就像餓極了的野狼,瞪大血紅的眼珠子,等待着一擁而上的機會。殺了武烈王,等於拱手送給帝國貴族們一個割據自立的藉口,一個分封諸侯的機會。

當前形勢下,缺少了武烈王這位大權貴對帝國貴族們的壓制,始皇帝和他的追隨者們也就失去了推進中央集權的時間,所以,大家都需要武烈王,而武烈王將帶給帝國什麼?

武烈王需要一個和平統一的帝國,這是武烈王爲之奮鬥的理想。

這給了大家無限的念想。只要有一個和平統一的帝國,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那麼中央集權是可以的,分封諸侯也是可能的。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大秦帝國風雲錄VIP。

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348章 給我三年時間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19章 尉繚,黑冰臺的老大第70章 再加一把火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1章 李牧?荊軻?第65章 地地道道的小菜鳥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223章 打造新人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360章 傳承第137章 鼓風機第405章 歸來第232章 鳥獸散第268章 救人還是殺人?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63章 如此大兄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158章 襲擊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456章 坑儒第445章 決裂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341章 代北的未來第217章 犁第32章 野蠻公子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346章 青陂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305章 拋出去的誘餌第176章 相信我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229章 西河、鬼谷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371章 絕殺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240章 換帥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4章 再殺一人第433章 反擊第131章 泡溫泉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291章 大渠就是我們的未來第399章 進攻第79章 斬首第72章 極度誇張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21章 風暴之威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10章 不打了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237章 攻魏第337章 太大了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254章 荊軻求助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110章 烹第394章 江南事第84章 初見麃公第138章 黑衣之困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452章 不當言論
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348章 給我三年時間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19章 尉繚,黑冰臺的老大第70章 再加一把火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1章 李牧?荊軻?第65章 地地道道的小菜鳥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223章 打造新人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360章 傳承第137章 鼓風機第405章 歸來第232章 鳥獸散第268章 救人還是殺人?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63章 如此大兄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158章 襲擊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456章 坑儒第445章 決裂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341章 代北的未來第217章 犁第32章 野蠻公子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346章 青陂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305章 拋出去的誘餌第176章 相信我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229章 西河、鬼谷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371章 絕殺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240章 換帥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4章 再殺一人第433章 反擊第131章 泡溫泉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291章 大渠就是我們的未來第399章 進攻第79章 斬首第72章 極度誇張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21章 風暴之威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10章 不打了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237章 攻魏第337章 太大了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254章 荊軻求助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110章 烹第394章 江南事第84章 初見麃公第138章 黑衣之困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452章 不當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