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盟友

樑嘯從沒想過有這樣的一天。

他是想限制皇權,但是他從來沒想過用如此簡單粗暴的辦法。他想步步爲營,一步步的把天子誘入彀中,不動聲色的達到目標,還要讓天子甘之如飴。現在不過剛剛開了個頭,條件遠遠沒有成熟,所以他拒絕了竇嬰的提議。

奈何竇嬰這個老遊俠太沖動,鼓動他不成,居然轉而找上了劉德,結果把劉德嚇死了,自己入了獄。

這兩天,樑嘯反覆思量。他不僅一次想過放棄,一走了之。反正豫章的樓船也準備好了,快馬趕到豫章,和劉陵會合,直接出海,趕往夷洲,從此做一個幸福的小地主,等有了實力,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多好。

可是,他最終還是留了下來。他如果走了,竇嬰必死,歷史很快就會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去。不僅如此,夷洲要想關起門來發展的計劃也會落空,天子大怒之下,肯定會遷怒淮南王,進而發兵夷洲,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他可以逃走,但成千上萬的人將因此死去,特別是淮南王一家。屆時劉陵會有什麼反應?

這時候,樑嘯想到了希格瑪。希格瑪是他的侍女,凍死在雪山之中,他至今難以釋懷。他冒了那麼多的險,吃了那麼多的苦,付出那麼大的犧牲,難道就是讓天子爲所欲爲?

他不服,所以他留了下來。

他曾經希望天子能夠理性的對待這一切,給他一個說話的機會,讓他能夠把目的說清楚,權衡利弊,做一些必要的讓步。但是天子下詔,讓他到詣廷尉,而且讓張湯親自登門,他知道自己想得太幼稚了。靠講道理,是說服不了天子的,只有來硬的。

雖然來硬的希望也很渺茫,但終究是一個選擇。

所以,樑嘯獨自一人站在了天子面前。他府中還有百餘親衛騎,但是宮裡僅郎官就有數百,宮外的衛士更是數以千計,如果真的交戰,他還是死路一條。與其如此,他不如一個人來。

天子大怒,臉氣得通紅,卻沒有下令郎官們拿下樑嘯。至於是什麼原因,誰也不知道。他只是瞪着樑嘯,氣喘如牛,拳頭握得緊緊的,彷彿想撲上去一般。

一旁的郎官們嚇傻了,緊握着手中的武器,卻不敢上前。一來天子沒有命令,他們不敢亂動。二來他們也清楚,一人拼命,十人難擋,以樑嘯的驍勇,殺幾個人是輕而易舉的事。到時候搞得流血五寸,污了宮殿不說,萬一傷了天子,誰負得起責任?

郎官們能做的只是加強戒備,等候命令。如果樑嘯膽敢攻擊天子,即使天子沒有下令,他們也只能上前廝殺。

天子身邊的吾丘壽王等人也嚇壞了。看到樑嘯進宮,他們就知道會有事,但是誰也沒想到樑嘯膽子這麼大,居然頂撞天子。他們一時愣在那裡,不知道如何是好。

關鍵時刻,主父偃衝了過去,以手按劍,護在天子面前,厲聲喝道:“冠軍侯,還不退下!陛下日理萬機,氣壞了聖體,你擔得起責任嗎?”

樑嘯挑了挑眉,向後退了一步,躬身施禮。“衝撞了陛下,臣之罪也。臣這就出宮,待罪府中。若陛下垂憐,許臣待罪江湖,臣將不勝感激。陛下,就此別過。”

說着,他伏在地上,大禮參拜,額頭叩頭地磚咚咚作響。一時間,他也是百感交集,從江都來到長安,君臣初見,相談甚歡,再到其後的分分合合,相愛相殺,算起來也有四五年時間了。花了那麼多心思,布了這麼大一個局,最後卻被竇嬰這個老遊俠給攪黃了,實在可惜。

樑嘯鼻子一酸,眼睛溼潤了,淚水在眼眶裡來回打着轉。

“陛下保重。”樑嘯起身,拱着手,退出大殿,轉身而去。走到門口,正好看到霍去病趕來。他停住腳步,摸摸霍去病的腦袋,長嘆一聲:“小子,從今日起別練武了,還是讀點文章吧。佳兵不祥,自古名將難得善終。”說完,搖搖頭,一步步的走了。

霍去病愣在那裡,不知道是什麼情況,也不知道樑嘯爲什麼和他說這些。

天子一直沒說話,他看着樑嘯叩頭,看着樑嘯離開,也看到了樑嘯轉身那一刻眼中的淚水,聽到樑嘯關照霍去病的那句“自古名將不得善終”,不由得心中一軟,涌到嘴邊的命令又咽了回去。他看着地下的甲冑和玉具劍,久久未語。

“陛下,你沒事吧?”主父偃轉過身,拜倒在天子面前。“臣君前失禮,還請陛下降詔。”

“你失什麼禮?”天子苦笑一聲,有些失魂落魄。

主父偃抹了抹額頭的冷汗。“臣……臣剛纔……拔劍了。”

天子眨眨眼睛。“是嗎?那又如何,樑嘯還打算決一死戰呢。”

“陛下,樑嘯只是說說而已,臣可是真的拔劍了。”主父偃伏在地上,連連叩頭。“臣其實也清楚,臣手無縛雞之力,冠軍侯若真有不臣之意,臣這樣的一百個也不夠他殺的。臣一時情急,失於計較,還請陛下責罰。”

“好了,好了,朕赦你無罪。”天子意興闌珊,擺擺手,示意主父偃起來,轉身走了。

主父偃站了起來,抱起地上的甲冑和玉具劍,緊緊地跟了上去。

張湯帶着奏疏,趕到了宮裡。一進承明殿,他就覺得氣氛不對。等他來到天子面前,看到天子陰沉的臉色,更是大吃一驚,懷疑自己來是不太是時候。

很顯然,天子的心情很不好,這時候奏明樑嘯的事,也不知道合適不合適。

“什麼事?”天子見張湯欲言又止,有些不耐煩。

“陛下,臣……去了冠軍侯府,不過……”

“朕知道了。”天子一聽到冠軍侯三個字就頭疼。樑嘯出宮之後,他已經派人去打聽,知道樑嘯去廷尉寺的大致經過,更清楚這件事已經掩蓋不住。長安城內外關注這件事的人太多,上至皇親貴戚,下至販夫走卒,都知道魏其侯竇嬰被廷尉寺嚴刑拷問,冠軍侯樑嘯也險遭不測的事。

他對張湯很失望。事情沒辦成,倒弄得滿城風雨,讓他無法下臺。這根本就是一個蠢材,哪裡有半分能臣的模樣。到了這時候,張湯才趕來彙報,還有什麼意義。

其實這也不能怪張湯。張湯深知樑嘯這件事影響深重,他也想借此機會把樑嘯擺平,所以斟字酌句的寫了一份奏疏,準備把樑嘯徹底告死。可惜他雖然精通法令文書,寫奏疏卻不是他的擅長,等他把文章寫好,已經是半天之後了。

他也沒想到樑嘯的動作會這麼快,從廷尉寺出來就直接進了宮,而且把事情搞得這麼大。

張湯纔開口,還沒說事情的經過,就被天子一句話堵住了,心裡更加不安。

“竇嬰怎麼樣?”天子越看張湯越煩。“是不是動了大刑?”

“呃……”張湯舔舔嘴脣,點點頭。

“他招了什麼沒有?”

張湯搖搖頭。

天子更加不爽。樑嘯之所以不肯去廷尉寺接受正常的審訊程序,就是因爲他認定廷尉寺沒有公平可言,不管有罪沒罪,去了廷尉寺就是死路一條,所以他寧可拒捕,也不肯俯首就戮。他的理由就是竇嬰被用了大刑。對竇嬰用刑沒關係,能得到有利的口供也行啊,現在你什麼有價值的口供也沒拿到,反而落了口實,這算怎麼回事?

“說說是怎麼回事。”天子越加煩躁,聲音也大了幾分。

張湯見了,額頭冷汗涔涔。天子的反應不在他的預料之中,聽他那口氣,似乎對他張湯很失望。他張湯能有什麼,能夠倚仗的不過是天子的賞識罷了。如果天子對他失望了,他立刻會成爲喪家之犬。到了那一步,不僅樑嘯不會把他放在眼裡,竇家也不會放過他,甚至滿城的遊俠兒都有可能與他爲敵,誰知道哪天就被人砍了腦袋。

“陛下……”張湯越想越害怕,結結巴巴地把經過說了一遍,再三強調樑嘯的張揚,無視王法。

如果他能搶先一步,也許天子會贊同他的看法。可是經過樑嘯那麼一鬧,這點事已經不是事了。張湯說得越多,天子越是覺得煩。在他看來,樑嘯這不是張揚,而是怕,怕遭了張湯的毒手,怕落得和竇嬰一樣的下場,這纔不管不顧,一心求去,寧可戰死宮中,也不肯去廷尉寺受審。

天子冷冷的看着張湯。“魏其侯是三朝老臣,你知道嗎?”

張湯心裡咯噔一下,背後涌出一身冷汗。他當然知道竇嬰是三朝老臣,可是他不知道天子會變卦啊。這是要把他當替死鬼的意思?

張湯一下子癱在了地上,腦子裡嗡嗡直響。

天子嫌棄地看了張湯一眼,揮揮手,命張湯退下。張湯失魂落魄的退了出去,主父偃站在一旁,歪了歪嘴,無聲地笑了。

樑嘯收到主父偃傳來的消息,才鬆了一口氣。

他很清楚,雖然還沒有塵埃落定,但是天子沒有暴走,也沒有催促張湯繼續辦案,就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能走到這一步,既是他先發制人的戰術用得成功,也與主父偃的配合分不開。

他與主父偃一直沒什麼互動,不管是宮中還是在宮外,他們都沒什麼接觸。實際上,主父偃一直是他的盟友,只是他們都是聰明人,知道這種關係不宜過於張揚,一直比較低調。

比起徐樂等人,主父偃顯然更擅長臨機應變。他及時的打了個岔,控制住了局面,給天子留下了好印象。接下來,他肯定會一直跟在天子身邊,在關鍵的時候爲他解脫。若非如此,只要有人在天子面前說幾句,就能把事情推向另一個方向。

樑嘯安心地在府中等待。人謀已盡,剩下的就看天命了。

接下來的幾天,天子似乎忘了樑嘯的事,他埋頭處理政事,特別是來自前線的戰報。

曹時進展順利,得到了羌人部落的投誠之後,他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六萬多人。沒有一個羌人部落能夠抵抗他的兵鋒,不是望風而逃,就是俯首投降。那些妄圖一戰的無一例外被漢軍踩在腳下,殺得血流成河。

逃,也是逃不掉的。不提那些積極爲漢軍做嚮導的羌人,即使是漢軍自已也對相關的地形一清二楚,他們幾乎每戰必勝,每一次出手都大有斬獲,那些自以爲逃到山裡就安全的羌人部落被打得鼻青眼腫,傷亡慘重。

接連的勝利不僅讓曹時獲得到了足夠的威望,也讓漢軍擁有了更多的輜重,足以支撐更長久的戰爭。在羌中粗定之後,曹時率部越過祁連山,佔據河西走廊中的綠洲,並派衛青率部進入沙漠,接應李廣。

衛青還沒有遇到李廣,但是卻得了一些消息。李廣率領一萬精騎轉戰大漠,依靠精良的裝備和超過匈奴人的行軍速度,神出鬼沒,殺得匈奴人疲於奔命。戰鬥的主動權被李廣控制,右賢王不得不將主力撤回大漠,全力圍剿李廣。

至此,河西戰事可以說已經塵埃落定,漢軍控制了河西,站穩了腳跟,右賢王勞師無功,徹底喪失了對河西走廊的控制權。

捷報頻傳之際,天子不免想起樑嘯和竇嬰。這次西征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樑竇二人有功。可是現在樑嘯待罪府中,一心求去,竇嬰還關在廷尉寺,未免有些不妥。等大軍凱旋之際,論功行賞,曹時、李廣等人聽說了他們的境遇,會不會有兔死狐悲之感,陳竇子弟得知竇嬰的遭遇,又會有什麼反應?

天子猶豫不決,幾次擱筆沉思。

主父偃精準地把握住了天子的心思,他找了個機會,提醒道:“陛下,大軍豈旋在即,河西已定,接下來的大事就是治河了。”

天子點點頭,沉吟良久。“治河是大事,比河西的戰事還要麻煩。”

“陛下所言甚是。這麼大的事,需要君臣同心,羣策羣力才行。如今陛下夜以繼日,日理萬機,有的人卻在家裡想清福,未免苦樂不均,不合君臣之道啊。”

天子明白了主父偃的意思,順勢苦笑道:“主父君,你說說看,該如何懲戒這個君前失禮的武夫?” -

第265章 揚威第324章 縱橫揮闔第402章 分光術第418章 賞罰由人第107章 大坑第209章 立規矩第546章 白鹿第46章 耳聽八方第17章 挖坑第619章 撤退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69章 劫後重逢第163章 再接再勵第55章 故舊第143章 脫鉤第330章 言而有信第255章 雪上加霜第117章 江都王第403章 制衡第461章 影帝第138章 心有靈犀第183章 借風第127章 僵持第218章 生肉第391章 上駟對下駟第93章 開賭第202章 星空第496章 往昔第307章 秘法第486章 決口第323章 新目標第550章 影射第320章 東方朔出馬第649章 廷爭第68章 鄭當時第519章 初戰第447章 打秋風第95章 追星不分老少第597章 獵驕靡的發現第565章 利器第438章 差距第308章 各懷鬼胎第127章 僵持第472章 制衡第625章 變陣第355章 見好就收第549章 招生第147章 民情第520章 大勝第600章 溫柔殺陣(上)第115章 遇險第161章 意外之喜第108章 討債第652章 以退爲進第521章 夜襲第441章 哪兒也不去第184章 說客第307章 秘法第413章 火馬陣第389章 誘敵第435章 王霸之間第639章 喜與憂第651章 野望第26章 吳王祠第358章 差距第624章 亂石陣第350章 洗劫車師第384章 伯鳴第367章 司馬遷第245章 活着享受榮耀第496章 往昔第83章 假戲真做第391章 上駟對下駟第533章 閨女第67章 喜憂參半第358章 差距第348章 夜襲交河城(上)第618章 開戰第339章 弄巧成拙第201章 紙上談兵第517章 意志第604章 混血美人第251章 伏擊第239章 大獲全勝第512章 虛實第172章 選擇和努力第170章 小試牛刀第460章 弄假成真第225章 爲老不尊第307章 秘法第310章 取捨第290章 俠義第522章 神蹟第447章 打秋風第76章 李當戶第120章 後悔第114章 游泳池第362章 門前冷落第393章 暗流
第265章 揚威第324章 縱橫揮闔第402章 分光術第418章 賞罰由人第107章 大坑第209章 立規矩第546章 白鹿第46章 耳聽八方第17章 挖坑第619章 撤退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69章 劫後重逢第163章 再接再勵第55章 故舊第143章 脫鉤第330章 言而有信第255章 雪上加霜第117章 江都王第403章 制衡第461章 影帝第138章 心有靈犀第183章 借風第127章 僵持第218章 生肉第391章 上駟對下駟第93章 開賭第202章 星空第496章 往昔第307章 秘法第486章 決口第323章 新目標第550章 影射第320章 東方朔出馬第649章 廷爭第68章 鄭當時第519章 初戰第447章 打秋風第95章 追星不分老少第597章 獵驕靡的發現第565章 利器第438章 差距第308章 各懷鬼胎第127章 僵持第472章 制衡第625章 變陣第355章 見好就收第549章 招生第147章 民情第520章 大勝第600章 溫柔殺陣(上)第115章 遇險第161章 意外之喜第108章 討債第652章 以退爲進第521章 夜襲第441章 哪兒也不去第184章 說客第307章 秘法第413章 火馬陣第389章 誘敵第435章 王霸之間第639章 喜與憂第651章 野望第26章 吳王祠第358章 差距第624章 亂石陣第350章 洗劫車師第384章 伯鳴第367章 司馬遷第245章 活着享受榮耀第496章 往昔第83章 假戲真做第391章 上駟對下駟第533章 閨女第67章 喜憂參半第358章 差距第348章 夜襲交河城(上)第618章 開戰第339章 弄巧成拙第201章 紙上談兵第517章 意志第604章 混血美人第251章 伏擊第239章 大獲全勝第512章 虛實第172章 選擇和努力第170章 小試牛刀第460章 弄假成真第225章 爲老不尊第307章 秘法第310章 取捨第290章 俠義第522章 神蹟第447章 打秋風第76章 李當戶第120章 後悔第114章 游泳池第362章 門前冷落第393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