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利器

李廣大捷,天子心裡的最後一塊石頭算是落了地。戰略安排無誤,戰事進展順利,剩下的就看前線的將士運氣如何,非人力能控制,他只有耐心等待。

天子終於有心情關注淮南王的挑戰,他不僅每天關注街頭的輿情,還和身邊的人一起研究定式。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只是稍微下了一些功夫就理解了天體運行的規律,並且能熟練的進行計算推演,絲毫不比那些協助司馬談做了很久的儒生差,連樑嘯都自愧不如。

唯一能和天子在計算能力上一較高下的只有桑弘羊。

天子對此頗有些自得,不過最開心的還是樑嘯。天子甘之如飴,在務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等宗室貴戚們也入了彀,他們再想回頭,就沒那麼容易了。

爲了讓天子多開心一會兒,他願意吃點癟。與此同時,他往來於淮南王府和皇宮之間,扇風點火,爲這場論戰預熱。得知天子不僅不反對,還將親臨現場,淮南王劉安也非常興奮,戰意高漲,絲毫不比西征的將士弱。

這樣的情況,樑嘯在竇嬰身上看到過,如今又在劉安身上看到了,他倍感欣慰。

一個是功臣領袖,一個是宗室魁首,這兩個人的影響力非同小可。兩人聯手,即使天子也不能不忌憚三分。如果再算上曹時這種正當盛年的中生代,三駕馬車合力,應該能夠對天子形成制衡,不至於讓他像脫繮的野馬似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殺誰就殺誰。

可惜,歷史上的曹時命短,接替他爲陽信長公主暖牀的衛青又太老實,扛不起這個重任。樑嘯不得不另覓他人。好在現在衛子夫連生兩個閨女已經失寵,衛青成爲外戚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他老實不老實也就不重要了。

樑嘯難得清靜,坐在後院的涼亭裡,分析着接下來的局勢。

天子沒說錯,他是在下一盤大棋。不過天子不可能想得到他下的棋究竟有多大。限於眼界,天子眼下最關心是的他自己的皇位能不能坐穩,在坐穩皇位的情況下能不能建功立業。在這方面,樑嘯和天子並沒有衝突,他只是因勢利導,把天子引向他希望的方向。

總體來說,即使沒有樑嘯,即使河患纏身,大漢依然在走向巔峰,只不過走不了太遠。在過早的耗盡了活力之後就陷入了不斷反覆的死循環。樑嘯現在的努力,就是希望在進入拐點之前,把歷史導向正軌,讓悲劇不再重演。

一旦理順了內部的關係,形成了健康良性的權力格局,大漢可以走得更遠。

就目前來看,進展還算順利。樑嘯估計,用不了幾年,他就可以重新走出去,率領大漢健兒開疆拓土,征伐四方了。或許,此生之中,他甚至有機會走到世界的另一頭,掂量掂量羅馬帝國的實力。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被後人誤解得太久,卻一次次的證明自己的正確。

“伯鳴,又在想什麼?”竇嬰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腳步穩健,聲音洪亮。

樑嘯連忙起身相迎。“竇公,你怎麼捨得從藍田回來?”

“聽說淮南王要向太史令發難,我豈能不回來看看?”竇嬰笑道:“聽說天子都要親臨聽道,你怎麼坐在這裡,莫非淮南王沒給你發邀請?”

“我要去淮南王府,還要什麼邀請。我是不想去,人多口雜,而且大多心懷鬼胎,心思並不在學術上,聽了也沒什麼意思。”

“這也不能怪別人。”竇嬰在樑嘯對面坐下,擺了擺手,示意隨從退下。“是孝景帝先破了規矩,讓別人覺得有機可乘。”

“你是說天子即位的事?”

竇嬰點點頭。這裡沒有外人,他也不和樑嘯繞圈子。“立嫡以長不以賢,當初若不是廢了慄太子,又怎麼會生出後來那麼多事,周亞夫因此還送了命。軍功階層離心離德,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樑嘯詫異地看着竇嬰。他和竇嬰是很熟,但是還沒有熟到無所忌諱的地步,竇嬰今天來,一見面就說這麼大的事,而且直言無諱的指責景帝,是他膽氣壯了,還是忘乎所以?

“竇公,你今天這話可以有些犯忌啊。”

“犯忌又怎麼了?”竇嬰不以爲然。“我本來就是個方人,如果連句公道話都不敢說,還有什麼臉面人前自道?你別忘了,我也曾經是慄太子的少傅。”

樑嘯無奈。“好吧,竇公豪氣,我也不客套,你今天來找我,究竟是爲了什麼?”

“想重新立約。”

“立約?”

“沒錯,高皇帝時的白馬之約已經破壞無遺,如今天子四處征伐,崇尚軍功,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又會有一批軍功侯出現。書生議政,只是嘴上說說。這些武人如果與朝廷離心離德,卻是可能鬧出大事的。輕則損失折將,重則發生叛亂,屆時征伐之將變成叛亂之臣,我們又能走多遠?”

樑嘯愕然。竇嬰想的正是他想做的,可是他還沒說,竇嬰就主動提了出來。是自己的意圖太明顯,還是竇嬰太激進?

“你想與陛下立什麼約,重提白馬之約?”

“這恐怕不太可能。”竇嬰搖搖頭。“我雖有些想法,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章程,這纔來找你商量。”

樑嘯捻着手指,沉思良久。得知竇嬰有這個想法,他當然高興,終於有志同道合的人了。可是他更清楚,別看竇嬰年紀不小了,但他是真正的漢人,俠氣尚存,有時候難免衝動。這種事,這種時候,似乎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既然還沒想好,何不等想好了再說?”

竇嬰有些失望,沒有再說什麼。他再次邀請樑嘯去淮南王府聽講座,樑嘯不肯去,竇嬰也就沒有拒絕,告辭而去。看着竇嬰匆匆的背影,樑嘯笑着搖了搖頭。

這個可愛的老頭。一把年紀了,還是這麼風風火火的,一點沒有安享晚年的意思。

——

竇嬰趕到淮南王府時,淮南王府人頭攢動,座無虛席。

二樓的貴賓席幾乎是清一色的宗室。諸王來朝,不少人憋了一肚子的氣,等着有人領頭向朝廷發起挑戰,淮南王身爲王叔,又有參與七國謀反的前科,第一個站出來挑戰司馬談的天道論,無疑是一個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聯想的舉動。

有人前來看笑話,也有人前來取經。

司馬談的天道論頒佈之後,想駁倒他的人不少,可惜找了不少能人智士,仔細研究了司馬談的文章之後,根本找不到破綻。他們最後歸功於千里眼的原因,沒有千里眼,他們就看不到司馬談說的那些星,無從驗證,還不是隨司馬談說了算。

誰敢保證司馬談不是根據天子的指示編造出這麼一個東西?這樣的事不僅有,而且很多。出身宗室的他們太熟悉這一套手段了。

在他們看來,劉安應該是最不滿的那個人——如果不是感覺到天子的忌憚,他會主動要求徙藩?同時又是最有條件發起挑戰的那個人,司馬談用的千里眼,他也有。他只要拿出星圖,戳穿司馬談的謊言,天子的用心自然不攻自破。

諸王坐在自己的隔間裡,靜靜地等候着講座的開始。

講席上,空空如也,淮南王還沒有出來。他是王叔,自然有資格在這些宗室之前擺擺架子。看在他今天要爲所有人出頭的份上,也就不計較了。

就在衆人期盼中,門外傳來清道喝蹕之聲,天子來了。

諸王連忙起身,列隊迎接。天子面帶笑容,快步走向中間的首席,在河間王劉德的面前,他停了下來。“王兄,聽說你最近有恙,可好了些?”

“多謝陛下關懷,這是陳年舊恙,不礙事的。”劉德淺笑着,恭恭敬敬的答道。

“來,一起坐。”天子挽着劉德的手,倍顯親熱。“聞說王兄在河間編書,我非常高興。宗室之中,若說誰的學問堪與淮南王叔相抗,非王兄莫屬。”

天子拉着劉德一起入了座。劉德不敢推辭,只好入了座。諸王見了,互相看看,露出幾分不屑。劉德是孝景帝的次子,與慄太子劉榮同母所生。慄妃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劉榮被立爲太子,後來又被廢掉,死於獄中,幼子劉閼於封王三年就死了,其實也是嚇死的,剩下的就是劉德。

劉德是在兄弟之中排行第二,按理說,劉榮被廢之後,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他。劉德自知身份特殊,這些年一直夾着尾巴做人,埋頭編書,什麼意見也不發表,生怕惹上事。諸王也不怎麼尊敬他,至於天子,恐怕也是忌憚多於尊敬,現在不過是做個樣子給人看罷了。

樓下,竇嬰看着天子和劉德談笑風生,忽然心中一動,歪了歪嘴角。

講席上一聲脆響,劉安掀開門簾,出現在衆人面前。他先衝着天子的方向行了一禮,一眼看到劉德與天子並坐,也有些詫異。不過他隨即咳嗽一聲,開始宣講。

“諸位,最近朝廷頒了一份由太史令司馬談執筆的星象圖,並配有定式,一時傳爲美談。據說爲了這份不足千字的文稿,太史令兩年未出閣,不禁讓我想起了董夫子。”

衆人會心而笑,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轉向了人羣中的董仲舒。董仲舒翻了個白眼,恨恨地笑罵了兩聲。

“太史令潛心向學,安敬佩不已。不過,學問就是學問,容不得半點馬虎,尤其是涉及天道的大學問。”劉安收起笑容,露出幾分殺氣。“太史令賴以立論的是千里眼所觀測到的天象。沒有千里眼的人看不到那些天體星辰,就算想反駁,恐怕也是無從說起。如此說來,未免不夠公平。”

人羣中發出哂笑聲。

太史令司馬談繃着臉,站在天子身後,一聲不吭。天子鎮定自如,面不改色。他知道淮南王的目的,自然不用擔心。他現在只有一件需要關心的事,看看究竟是哪些人蹦得最歡。

“所幸千里眼雖然貴重,卻非宮內獨有,我淮南也有一具。”劉安得意的笑了一聲:“太史令不僅不能獨擅其美,恐怕連這鰲頭也是佔不住的。可以毫不謙虛的說,我淮南新造的千里眼比太史令那具還要清晰,能看到的星辰也更多。諸位,這是我最近觀測到的星象。”

劉安擺擺手,有兩個年輕僕從擡着一個木案上前。木案上擺着一摞印好的星象圖,僕從拿起星象圖,一一分發給衆人。衆人好奇不已,紛紛接過,仔細觀看。雖說很多人根本看不懂那些黑點究竟是哪顆星,但是一開講就能得到一件禮物,總是值得高興的事。

摸着新紙,聞着墨香,看着星圖,衆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樓上的天子和諸王也得到了一份星圖,比下面的普通觀衆手中的還要精美。天子將星圖遞給太史令,低聲說道:“如何?”

司馬談湊了過來,仔細看了一眼。“似乎與臣所看到的天象略有區別,多了幾顆星。”

“這麼說,淮南王府的千里眼比宮裡的更好?”

司馬談連連點頭。“陛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保持優勢,千里眼的研製很重要。”

天子咧了咧嘴,有些爲難。觀測天象的千里眼也就罷了,軍中將領對千里眼的需求更大。考工室、尚方雖然一直在研製,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拿出真正的合格品來。隨着征伐的規模越來越大,淮南王之前進獻的千里眼已經不夠用了。接下來,恐怕要花錢向淮南買了。

這都是錢啊。

這時,劉安朗聲說道:“學術乃是天下公器,不可一人獨佔。安不敢藏私,敢與天下有志於學之士共享之,互相切磋,互相琢磨。此乃樣品,有意者,不妨先試試。太史令,你可有興趣先來?”

說着,劉安一揮手,又有人擡上一隻巨大的木架,掀開上面蓋的織錦,露出一架鑲金嵌玉的千里眼。司馬談一看就愣住了,心跳如鼓,眼神發亮。他天天和千里眼打交道,自然知道這架千里眼比天祿閣的那架更大更長,能看到的星星也更多。

“這是千金難得的利器啊,陛下!”司馬談喃喃的說道。

第67章 喜憂參半第534章 喜怒第389章 誘敵第468章 辯日第189章 移民鎮邊第64章 兩敗俱傷第427章 風雲再起第93章 開賭第347章 差距第305章 機不可失第357章 路漫漫第115章 遇險第119章 破綻第426章 知識改變命運第209章 立規矩第121章 猜謎第463章 灌夫第626章 臨機應變第556章 天道第7章 藏龍臥虎第367章 司馬遷第153章 見微識着第150章 小人之心第151章 有毒妙計第208章 只要你的首級第595章 天狼授首第260章 機會第645章 養寇自重第623章 打賭第268章 形勢逆轉第473章 爭鋒第305章 機不可失第561章 衝陣第634章 屍體第617章 引而不發第544章 大局第328章 等弓鳴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600章 溫柔殺陣(上)第242章 烏茲刀、大宛馬第515章 餘善第504章 雨季第627章 令行禁止第270章 兄與弟第617章 引而不發第626章 臨機應變第438章 差距第52章 小心思第604章 混血美人第140章 狩獵(上)第486章 決口第174章 首功第234章 劉陵獻寶第176章 時不再來第652章 以退爲進第63章 陰魂不散第640章 憐惜第336章 慢走,不送第450章 君子德風第229章 一陽初生第521章 夜襲第436章 讓你四箭又何妨第651章 野望第149章 不作不死第196章 同是少年郎第115章 遇險第346章 後悔第116章 小伍長第174章 首功第198章 見面禮第298章 話不投機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13章 兼併第247章 一家親第451章 羽毛第143章 脫鉤第218章 生肉第373章 黑鍋第342章 信任第595章 天狼授首第251章 伏擊第381章 捨己從人第526章 打賭第252章 中看不中用第402章 分光術第67章 喜憂參半第63章 陰魂不散第626章 臨機應變第620章 對峙第471章 陷阱第154章 近朱者赤第175章 箭不虛發第6章 暴力少年第542章 新紙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208章 只要你的首級第456章 道與術第327章 首戰告捷第467章 寶山第258章 精挑細選
第67章 喜憂參半第534章 喜怒第389章 誘敵第468章 辯日第189章 移民鎮邊第64章 兩敗俱傷第427章 風雲再起第93章 開賭第347章 差距第305章 機不可失第357章 路漫漫第115章 遇險第119章 破綻第426章 知識改變命運第209章 立規矩第121章 猜謎第463章 灌夫第626章 臨機應變第556章 天道第7章 藏龍臥虎第367章 司馬遷第153章 見微識着第150章 小人之心第151章 有毒妙計第208章 只要你的首級第595章 天狼授首第260章 機會第645章 養寇自重第623章 打賭第268章 形勢逆轉第473章 爭鋒第305章 機不可失第561章 衝陣第634章 屍體第617章 引而不發第544章 大局第328章 等弓鳴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600章 溫柔殺陣(上)第242章 烏茲刀、大宛馬第515章 餘善第504章 雨季第627章 令行禁止第270章 兄與弟第617章 引而不發第626章 臨機應變第438章 差距第52章 小心思第604章 混血美人第140章 狩獵(上)第486章 決口第174章 首功第234章 劉陵獻寶第176章 時不再來第652章 以退爲進第63章 陰魂不散第640章 憐惜第336章 慢走,不送第450章 君子德風第229章 一陽初生第521章 夜襲第436章 讓你四箭又何妨第651章 野望第149章 不作不死第196章 同是少年郎第115章 遇險第346章 後悔第116章 小伍長第174章 首功第198章 見面禮第298章 話不投機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13章 兼併第247章 一家親第451章 羽毛第143章 脫鉤第218章 生肉第373章 黑鍋第342章 信任第595章 天狼授首第251章 伏擊第381章 捨己從人第526章 打賭第252章 中看不中用第402章 分光術第67章 喜憂參半第63章 陰魂不散第626章 臨機應變第620章 對峙第471章 陷阱第154章 近朱者赤第175章 箭不虛發第6章 暴力少年第542章 新紙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208章 只要你的首級第456章 道與術第327章 首戰告捷第467章 寶山第258章 精挑細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