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師友

元光五年十月初,太史令司馬談經過兩年多的潛心研究和晝夜觀測,終於寫出了日月及五星的運行定式。雖然還有很多星辰的運行定式沒能確定,但道理已經很明白。

所謂天道就是這些定式,與人無關。正應了荀子的那句話:天道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

至此,天人感應學說不攻自潰。

消息雖然還沒有公佈,但是董仲舒身在石渠閣,離天祿閣只有幾十步,參與演算的還有他的弟子,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個消息。以他的智慧,自然也能猜得出接下來的發展。聽到消息的那一刻,他一個人在閣中坐了半夜,悵然若失。

淡淡的失落之後,董仲舒重新拿起了書,開始修訂有關秦朝經濟得失的文稿。他用了半夜時間,將文章抄定,最後加上了一個標題:《新書》,和陸賈的《新語》遙相呼應。

《新書》和司馬談的定式一起,用快馬送往甘泉宮。

雖說司馬談再三聲明,天子有詔,在朝廷公佈這個結果之前,不得對外宣揚。可是大家都是讀書人,都清楚這個定式的意義所在,又豈能按捺得住。不知不覺之間,這個消息就在小範圍傳播開來,漸漸的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暗流。

——

天子最近很忙,不僅上計在即,河西的戰事也進入了最緊張的階段。

曹時、衛青率領四萬步騎,挺進隴右,步步爲營,跨過大河,沿着湟水西行。枚皋爲使,與各部落接觸,舌燦蓮花,說動了不少羌人部落歸順或按兵不動,而那些一心想與匈奴人合作的部落則遭到了漢軍毫不留情的打擊。

羌人部落大的數萬人,小的數千人,在武裝到牙齒的漢軍面前,他們根本沒有還手之力,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時打了幾個殲滅戰,繳獲了一些牛羊,雖然數量不多,遠遠沒有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但曹時體諒到了天子的用意,不折不扣的執行天子的戰略意圖,卻讓天子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曹時畢竟是第一次獨自統兵,又統領了五萬步騎中的四萬,名將李廣卻只有一萬。知道內情的人不會有什麼想法,不明就裡的人難免會覺得這是天子偏向自己的姊夫,壓制李廣——雖然天子根本沒有這個意思。人心隔肚皮,有時候這種非議在所難免。

因此,曹時目前取得的戰果雖小,卻鼓舞了士氣,也讓天子稍微安心了些。他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李廣、王恢一路。

可是那一路的情況卻有些不明。李廣、王恢率領一萬精騎出武威之後,就再也沒有了消息。

天子爲此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天子不安,臣子更不可能安,哪怕是裝的,也要裝出一副與天子同心的模樣。所以不僅韓安國、嚴安等人幾乎晝夜不離天子左右,就連臥牀靜養的丞相田蚡都強撐着起來,不時的在天子面前露個面,安慰天子幾句。

樑嘯自然也不例外。雖然到目前爲止,天子還沒有授他官職,只是讓他像客卿一樣隨從左右,出謀劃策,他的作用卻遠遠超過了徐樂、主父偃等人,與御史大夫韓安國並駕齊驅。不過,他很少就具體的事務發表意見,只是在天子心情急躁的時候,適時的予以排解。

沒事的時候,他就在宮裡和霍去病練習射箭。

離開長安的時候,他爲了避免連累霍去病,已經代表桓遠,將霍去病逐出師門,但霍去病卻依然師兄長、師兄短的,即使是在天子面前也顧不避諱。一有空,他不是向樑嘯請教射藝,就是和郎官們比射,再不然就當前的戰事向樑嘯請教其中的用意。

天子討論戰情的時候他都在場,哪怕是半夜,他也會爬起來,靜靜地坐在一旁聽天子與衆臣討論,只是從來不發表意見。有什麼疑問,他會在私下裡向樑嘯請教,或者趁天子有空的時候直接問天子。

“師兄,爲什麼要減李將軍的兵力,兩萬人已經很少了,爲什麼還要減掉一萬?”霍去病歪着頭,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樑嘯。看得出來,他已經琢磨這件事很久了。

樑嘯不爲所動,鬆開手中的弦,一箭命中百步外的箭侯,這纔不緊不慢的說道:“說說你的分析。”

“好的。”霍去病清了清嗓子。“我聽說,匈奴人都是一人雙馬或者三馬,就是爲了保持馬力,隨夠隨時隨地投入戰鬥。師兄減掉李將軍萬人,應該是保證一人三馬的配置。只有如此,我軍的速度和體力纔會和匈奴人相當,甚至保持一點優勢。”

樑嘯點點頭。“還有呢?”

“一人一馬,最多隻能帶半個月的糧食,如果帶一個月的糧食,戰馬的負重太大,就難以保持速度,也走不遠。一人雙馬,走得稍微遠一些,但最多也只是一千里左右。如果是一人三馬,就可以將作戰範圍拓展到一千五百里以上。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長驅直入兩千裡殺敵。”

樑嘯很詫異。“這是你自己算的?”

霍去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大部分是聽來的,我自己也推算了一下。我覺得他們想得太保守,總是自立足自備的糧食。其實如果膽子大一點,抓住戰機,以戰養戰的話,可以大幅度的增加作戰範圍,甚至可以縱橫整個草原。”

“爲什麼這麼說?全部靠奪取敵人的給養生活?”

“作戰肯定有傷亡,最後留下來的肯定都是最精銳的戰士。既然是最精銳的戰士,挨兩天餓也沒關係。兩天可以跑出三五百里,總不可能一點機會也碰不到。只要抓住戰機,奪取敵人的輜重,哪怕是吃他們的戰馬,也能堅持下去……”

樑嘯看着侃侃而談的霍去病,心中凜然。看來霍去病真是天生的戰士,而且是那種極度偏執的。他的戰術根本不在乎戰士的傷亡,只有一個目的,儘可能的殺傷敵人。不得不說,這個戰術和他後來的作戰實踐非常吻合。

霍去病耀眼的戰績背後是巨大的傷亡,甚至是高達七八成的傷亡率。這還是在天子將精銳都調到他麾下的情況下。其他人,包括衛青在內,就算想複製他的戰術也沒那基礎。當然,他們也做不到這麼極致,特別是李廣那種愛兵如子的將領。

可是,如果拋除道德因素,霍去病的成功卻不是偶然,他更符合戰爭的本意。多位名將都說過類似的話,能殺敵不算本事,能殺自己人才算本事。什麼是名將?能讓士卒不顧生死,即使傷亡慘重,士氣也不會崩潰,依然能勇往直前,這纔是名將。

霍去病顯然符合這樣的特徵,因爲不管傷亡有多大,他都能帶着部下由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相反,愛兵如子的李廣卻是由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

“師兄?”見樑嘯不說話,眼神怪異的看着自己,霍去病訕訕的閉上了嘴巴。

“哦,沒什麼,你分析得很到位,我只有一點補充。”樑嘯掩飾地笑道:“行軍作戰,不僅要考慮雙方的戰士,還要考慮將領的心態。俗話說得好,將爲一軍之膽,將領的一得一失,很可能就決定着大軍的生死。”

霍去病若有所思,點點頭。

“李將軍是名將不假,可是他求戰心切,在雙方兵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他會主動挑戰。”身後傳來天子的聲音,略顯沙啞,透着說不出的疲憊。“可是,如果只給他一萬人,他就會謹慎許多。實際上,我軍人數雖然減少了一半,戰力卻得以保持。如此一來,面對同等兵力的時候,我軍的勝率會更高。”

樑嘯和霍去病連忙起身,躬身行禮。“陛下。”

天子走到樑嘯面前,伸手取過來樑嘯手中的黑弓。“我說得可有差錯?”

“陛下所言,句句直指要害。”樑嘯躬身道:“若論將將,陛下認了第二,誰敢認第一?”

天子眉毛微挑:“若論將兵呢?”

樑嘯微微一笑。“臣以爲,若論將兵,這兒的三個人之中,臣與陛下並列第二。”

天子目光微閃,啞然失笑。“我的意思是說,小去病不僅超過我,還超過來你?”

“若論天賦,我們不相伯仲。不過他的運氣比我好,我幼時頑少鄉里,十五歲才學習兵法,他卻是孩童之時就在陛下身邊,耳濡目染,這等際遇,又豈是臣敢奢望的。別說是臣,放眼天下,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個來。”

樑嘯這話既說得實在,馬屁又拍得不露痕跡,天子聽了,開懷大笑。“小去病,你可以努力,將來千萬不要辜負了你師兄的厚望。”

霍去病激動不已。“臣一定努力,不負陛下,不負師兄。”

“那……如果論射呢?”天子晃了晃手中的弓,勾住弦,用力拉了兩下,卻沒有拉開,臉有些泛紅。

樑嘯當仁不讓。“臣不敢欺君,就臣所知,臣當爲魁首。”

“你可別忘了,小去病在射藝上也比你早喲。”

“他是比臣,可是他沒有臣專心。”樑嘯自信地笑笑。“臣自從習藝至今,每天子時、辰時習射各一個時辰,從未間斷,誰能有這樣的恆心?”

天子怔了片刻,輕輕地吁了一口氣。“怪不得你的射藝能如此出神入化,原來竟是這樣練出來的。南人有言,人而無恆,不可以爲巫醫。信哉,信哉。”

霍去病也愣住了,撓撓頭。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臣以爲,沒有人能夠全知全能,總會有長處,有短處,陛下又何必自責。”

天子哈哈一笑,將弓塞到樑嘯手中。“好吧,既然如此,我以後就不和你談射藝的事了。將來等諸皇子長大,再請你授藝,你可不能推辭,要像傳授小去病一樣,傾囊相授才行。”

樑嘯心中一動。天子這句話看起來像是隨口一說,但天子是什麼人,他最清楚不過。這種朋友式的談話其實是最大意不得的,你既不能太正經,又不能完全把天子當朋友相待。

“陛下希望臣傾囊相授,但不知陛下許臣以什麼樣的身份面對皇子?師乎,友乎,臣乎?”

天子無聲地笑了。“既是傳授,當然要以師禮。”

“臣遵命。”樑嘯躬身施禮。

君臣二人會心而笑。

這幾句話看似隨意,其實大有深意。俗話說得好,師臣者王,友臣者霸,樑嘯問待皇子之禮,看似天子對皇子的期望,實則是確定雙方此刻的身份。如果以友的身份面對皇子,對天子就只能爲臣。如果以師的身份面對皇子,對天子就爲友,至少不是簡單的君臣關係。天子說當以師禮待皇子,其實就是承認他與樑嘯之間的某種平等關係,這也爲樑嘯目前的尷尬身份做了一個解釋。

樑嘯接受的不是未來的皇子師傅身份,而是天子之友的身份。

“我問你一件事。”天子想了想。“你在豫章時,曾經說過平陽侯有可能出仕,是從何而來的信心?”

樑嘯笑了起來。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就知道遲早有一天,天子會問他這件事。

“陛下,臣沒有說平陽侯可能出仕。臣只是說諸郎官若想征戰富貴,就要緊跟平陽侯。俗話說得好,如果成不了仙,騎不了龍,就跟着可能成仙的人,抓住龍鬚龍尾,即使是雞犬也有機會升天。”

天子大笑。笑了片刻,又調侃道:“若論成仙,淮南王可是最有可能成仙的人,你爲什麼不去淮南?”

樑嘯聳聳肩。“淮南王不過是個書生,葉公一般的人物,哪裡乘得了真龍,只怕嚇就嚇死了。他啊,還是做做學問比較好。”

天子歪歪嘴。“就像現在一樣?”

“就像現在一樣。”樑嘯點點頭,微微一笑。“陛下,如今淮南王手握琉璃、織錦、新紙,還有印書新法,他已經不在乎那些土地了。若天下諸侯王皆如此,推恩令不行而行,陛下可高枕無憂矣。”

天子微微頜首,心領神會。“沒錯,淮南王不愧是賢王,堪爲諸王表率。”

-(。)

第561章 衝陣第446章 射以觀德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291章 受挫第103章 利令智昏第467章 寶山第246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147章 民情第406章 舔犢之情第307章 秘法第598章 喜相逢第460章 弄假成真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110章 嚴助第57章 忠孝第194章 原來如此第424章 今非昔比第202章 星空第362章 門前冷落第116章 小伍長第322章 功和罪第19章 求神第375章 董仲舒第252章 中看不中用第326章 機不可失第312章 致命反擊第577章 人心第364章 教訓第508章 敵友第452章 意見領袖第557章 師友第101章 兄弟第636章 困境第347章 差距第408章 信任第135章 優越感第189章 移民鎮邊第79章 李廣第326章 機不可失第438章 差距第237章 騎虎難下第284章 風雨欲來第595章 天狼授首第333章 大練兵第423章 李廣封侯第214章 迷路第29章 將錯就錯第327章 首戰告捷第271章 天意第466章 借勢第279章 冤家路窄第310章 取捨第636章 困境第405章 重兵壓境第548章 少年第366章 寶刀第489章 不服第15章 中計了第158章 以心爲眼第347章 差距第313章 娃娃親第396章 來得太快第208章 只要你的首級第33章 桓君歸來第69章 劫後重逢第241章 萬里之外第189章 移民鎮邊第543章 手足第289章 夜訪第648章 獵驕靡俯首第107章 大坑第317章 極品第62章 毒箭第576章 同樂第206章 不速之客第307章 秘法第50章 有一種坑叫糞坑第313章 娃娃親第323章 新目標第474章 麻煩第134章 后羿營第522章 神蹟第485章 拖延第432章 推恩令第142章 狩獵(下)第541章 誤差第112章 馬善被人騎第117章 江都王第210章 夜襲第211章 逼供第566章 賢王第396章 來得太快第279章 冤家路窄第403章 制衡第244章 千牛刀,破甲箭第305章 機不可失第415章 張次公第406章 舔犢之情第232章 大宛明珠第333章 大練兵
第561章 衝陣第446章 射以觀德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291章 受挫第103章 利令智昏第467章 寶山第246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147章 民情第406章 舔犢之情第307章 秘法第598章 喜相逢第460章 弄假成真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110章 嚴助第57章 忠孝第194章 原來如此第424章 今非昔比第202章 星空第362章 門前冷落第116章 小伍長第322章 功和罪第19章 求神第375章 董仲舒第252章 中看不中用第326章 機不可失第312章 致命反擊第577章 人心第364章 教訓第508章 敵友第452章 意見領袖第557章 師友第101章 兄弟第636章 困境第347章 差距第408章 信任第135章 優越感第189章 移民鎮邊第79章 李廣第326章 機不可失第438章 差距第237章 騎虎難下第284章 風雨欲來第595章 天狼授首第333章 大練兵第423章 李廣封侯第214章 迷路第29章 將錯就錯第327章 首戰告捷第271章 天意第466章 借勢第279章 冤家路窄第310章 取捨第636章 困境第405章 重兵壓境第548章 少年第366章 寶刀第489章 不服第15章 中計了第158章 以心爲眼第347章 差距第313章 娃娃親第396章 來得太快第208章 只要你的首級第33章 桓君歸來第69章 劫後重逢第241章 萬里之外第189章 移民鎮邊第543章 手足第289章 夜訪第648章 獵驕靡俯首第107章 大坑第317章 極品第62章 毒箭第576章 同樂第206章 不速之客第307章 秘法第50章 有一種坑叫糞坑第313章 娃娃親第323章 新目標第474章 麻煩第134章 后羿營第522章 神蹟第485章 拖延第432章 推恩令第142章 狩獵(下)第541章 誤差第112章 馬善被人騎第117章 江都王第210章 夜襲第211章 逼供第566章 賢王第396章 來得太快第279章 冤家路窄第403章 制衡第244章 千牛刀,破甲箭第305章 機不可失第415章 張次公第406章 舔犢之情第232章 大宛明珠第333章 大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