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福建暗流(中)

思來想去良久,心思繁雜的鄒維璉終於睡意全消,於是打着哈欠伸了個懶腰,從躺椅上慢慢爬起身來,卻又實在無心處理公務,於是便從躺椅底下的隔層裡,翻出一冊《戰爭史研究》,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雖然對澳洲髡賊勾結國朝武將、危害大明社稷的暴行,鄒維璉在心中一向很是憤恨,明面上也總是做出一副與澳洲髡賊勢不兩立的姿態,但對於這些海外髡人搞出來的這些新鮮玩意兒,鄒維璉這位巡撫大人還是挺感興趣的,故而時常讓僕人去市面上收集髡人印製的各類精美書報,然後在私下裡細細閱讀。

尤其是這份《戰爭史研究》的期刊,專談天下兵事,深得鄒維璉的關注。其中頗多軍國掌故、時局鍼砭,既有古代的各種經典戰例分析,亦有當今天下的戰事速報和相關評論。裡面的文章字句雖然通俗易懂,多用白話,分析卻是由淺入深,說得頭頭是道,又頗有趣味,而最新一期的《戰爭史研究》裡面,對於大淩河之戰的評論文章,更是讓鄒維璉讀得拍案叫絕,心有慼慼,反覆誦讀了幾遍之後,依然讚歎不已。

“……話說天啓年間,兵部尚書王在晉主持遼東戰事,當時正值廣寧大敗,遼東官軍已是全線崩潰,各個膽寒。王在晉勘察前線之後,認爲朝廷邊軍已不堪再戰,縱然僥倖收復廣寧,也無力堅守。而且國家財力疲敝,根本無法與建奴長久對峙,於是主張盡數放棄遼東、遼西,以長城爲邊境,重修山海關作爲最後防線,只以水師騷擾建奴腹地,如此便可大大減少軍費開銷,所需工程費用總共亦不過一百萬兩銀子。

但當朝諸公皆以爲。王在晉不謀劃恢復遼東失地,反而還要再丟棄遼西,實在怯懦無用,於是將其罷免,改由帝師孫承宗督師遼東。孫閣老倒是一心想要打回遼陽和瀋陽,收復遼東,但朝廷官軍在野戰之中實在打不過女真建奴。便想出一條堡壘計,在山海關外大興土木。不斷往東修堡壘。建奴來了,軍民就縮進堡壘堅守,建奴退去,就再往前繼續修新的堡壘,一邊挺進一邊施工,最後把堡壘修到瀋陽爲止。

此策如果用在永樂、嘉靖年間,國家財計充裕之時,或許倒也可行。然而自從天啓年間以來,天下災荒頻繁。賦稅難以徵齊,戶部銀庫早已入不敷出。孫督師爲了推行堡壘戰術,在遼西集結十餘萬大軍,還要修堡壘、鑄火炮、囤積糧秣,卻依然無力主動出擊,反而每逢野戰必敗,未能收復一寸失地。不能遣散大軍休養生息,軍費開銷自然也降不下來,還白白送給了建奴大筆的糧草、兵器、馬匹和餉銀。而且每一次女真兵來襲,摧毀沿途各堡壘之後,官軍還得再一次重修,於是朝廷又要拿出一大筆的工程開銷。

結果。朝廷在遼西關寧軍身上每年花費的軍餉,居然高達五六百萬兩白銀之多,而之前朝廷戶部的歲入,也不過每年四百萬兩上下,戶部很快就開始哭爹叫娘。孫閣老看看似乎不行,於是又想要自力更生,在遼西屯田。但遼西之地能夠收穫的糧秣賦稅,摺合白銀只有十五萬兩。而且在關外屯田的話,如果關寧軍無法在野戰之中擊敗建奴,沒辦法阻止敵軍劫掠,那麼你這些屯田裡的莊稼就等於是爲女真人種的。

這般入不敷出之下,朝廷不得不一再加徵遼餉,搞得天下人心惶惶,可是依然無法彌補這個無底洞。由於在遼東要修築這麼多堡壘,工程用度太大,朝廷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於是西北各鎮的糧餉長期欠發,導致山陝邊軍譁變,西北流寇橫行之勢遂不可遏止。而中原、山東也是不堪重負,民變蜂起。無論大淩河之戰勝負如何,只要孫閣老靡費鉅萬的堡壘計不改,以朝廷財力之窘迫,遲早要被活活拖垮……”

“……唉,哪怕是內閣重臣,對遼事的見識恐怕也不過如此了。想不到這髡賊也是如此上心啊!”

放下手中的《戰爭史研究》,福建巡撫鄒維璉忍不住喟然長嘆道,“……可縱然看透了,又能如何呢?”

——作爲明末朝廷之中少有的能臣,鄒維璉當然知道孫承宗這種堡壘戰術的弊端,而朝廷之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同樣早就對此頗有非議——其實也不需要怎樣的遠見卓識,只要看着每年被遼西堡壘羣和關寧軍吞噬的幾百萬兩銀子,還有連年赤字的戶部賬簿,百官羣臣就都知道:國家實在撐不起這樣的耗費了。

可是,既然財政已經如此不堪重負,朝廷爲何還不改弦更張,重新起復前任督師王在晉,使用他的固守山海關之策,以此來節約開支?難道是沒有哪位內閣要員願意承擔丟棄關外錦州、寧遠各城的罪責?

嗯,多少有一點這個方面的原因,但絕不是最主要的。真正關鍵的問題是,有很多人看不得朝廷省錢!

舉一個更加顯著的類似例子來說吧,自從大明遷都北京以來,北京的糧食供應,就仰賴於大運河上的漕運。但問題是,一條運河從南到北,從地方到中樞,從漕丁運兵到戶部尚書、內閣大佬,不知道多少人在這上面分肥,每年按規定從江南往北京運糧八百萬石,沿途各種莫名其妙的耗費卻近三千萬石,還有那修繕運河、維護水閘的花銷,當真是每年都要把潑天一般的金銀掏出去,壓得江南百姓喘不過氣來。

於是,江南的有識之士就在心想,既然漕運從南到北幾千裡,漕船、漕丁、沿途官府、各種規費盤剝層層剝皮,開支怎麼也節省不下去,而且都得攤在江南人的頭上。那麼爲何不釜底抽薪,索性不走運河,改走海路呢?要知道,海船的運量遠大於漕船,帆船的速度也遠快於人力拉縴的漕運。如果能改漕運爲海運,那麼運輸成本和沿途耗費肯定會大大減少,江南百姓的負擔也就會大大減少,造福民生,善莫大焉。

所以,自從戚繼光平定倭寇,海疆恢復平靜之後。就不斷有人在朝堂上提議將漕運改爲海運,減輕整個江南的負擔。但這一切倡議最終都是石沉大海——上千裡的運河漕運。近百萬人牽扯其中,每年有幾千萬石糧食可供分潤,就是幾千萬兩的銀子。面對如此巨大而穩定的收益,有誰願意去改變?又有誰敢觸碰?

哪怕江南的東林黨掌控了明末朝政,但他們背後的金主乃是江南的縉紳富商集團,而不是江南的小民農戶,漕運對江南百姓盤剝吸血得再狠,對於擅長偷稅漏稅的他們也影響不大,自然沒有什麼改變的動力。

結果從明朝一直拖到清朝。哪怕蒸汽輪船和鐵路火車都出現了,因爲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漕運依然還是老樣子不變。最後到了二十世紀初,因爲大運河北段實在是淤塞得根本不能行船,而剛剛鬧過庚子義和團之亂、簽署辛丑條約賠了列強四萬萬五千萬兩白銀的清廷,又無論如何也拿不出治河經費了,只得不顧一衆官吏們的幽怨眼神。毅然廢止了漕運——丟了飯碗的漕幫從此變成了青幫,有的改行去闖蕩上海灘,有的去投靠孫中山成了革命黨。在日後的辛亥革命之中,這些下崗縴夫還對推翻清王朝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同理,孫承宗閣老的堡壘戰術,不僅每年花費五百萬兩銀子。全國賦稅投進去都不夠,而且一旦真打起來,攻也攻不動,守也守不住。所謂的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不過是全部二十多座堡壘,被後金軍掃蕩得只剩最多四五座,大量的錢糧物資和人員都被擄走資敵。只是有幾座特別堅固的堡壘沒有被攻破而已。

而爲了守住這幾座堡壘,還有巴掌大小的一塊地皮,代價卻是四海騷然、中原大亂,百姓不堪重負、揭竿而起,邊軍斷餉絕糧、紛紛譁變,無數流寇橫行陝西、山西、甘肅、河南各省,攪得全國動盪不寧。

只要稍微比較一下得失,就該明白明末的朝廷國力,已經根本支撐不起這種堡壘戰術了。

既然這種堡壘戰術如此糟糕,既浪費錢又沒成效,還有巨大的後遺症,爲何明廷還硬是要抓着不放呢?

因爲它跟漕運一樣,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方便大家伸手貪污!

顯而易見,花費巨資搞那麼多個根本守不住的工程,對於有關部門來說,真是太適合貪污工程款了——敵人來襲,堡壘陷落,然後被劫掠和拆毀,在造成大量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之餘,也會將有關人員全部貪污工程款的痕跡給毀滅得乾乾淨淨。

所以,只要堡壘修到哪裡,腐敗就延伸到哪裡。那些黑心官兒把堡壘修成豆腐渣工程還是輕的,直接在賬單上瞎編一些不存在的據點,專門用來向朝廷騙錢也是常事!反正等到女真兵一來,就是玉石俱焚,一片廢墟哪怕朝廷事後想要派人來查賬,也無處可查……除此之外,朝廷花名冊上的十幾萬關寧軍,分散在二十幾處堡壘裡,互相無法支援,女真軍一旦來掃蕩,明軍自然是兵敗如山倒,死亡潰散無算,一場敗仗下來,所有吃空額的痕跡也被消除得乾乾淨淨,真應了王在晉的那句話:“食糧則有,臨敵則無!”

於是,孫承宗在遼西建立的堡壘羣,不但成爲了女真人定期組隊刷怪、爆出糧草軍械的固定補給站,還成了遼西將門每年敲詐朝廷的聚寶盆。更要命的是,遼西將門也是官場老油子,很懂得法不責衆和抱團發財的道理,於是就跟漕運一樣,自從遼西堡壘羣開工之後,從內閣六部到地方大員,不知道多少人都從這裡面沾手分肥——朝廷的財政收入幾乎都在這裡了,凡是有點能耐的傢伙,都會想辦法從這裡撈錢啊!

結果,大明帝國每年砸鍋賣鐵地往遼西投入五六百萬兩銀子,爲此搜刮得天下百姓羣起而造反,結果卻是養肥了從中樞文官到遼西將門的一大幫吸血鬼、吞金獸,還把遼西將門給養成了不受朝廷控制的藩鎮,只肯大把地拿糧餉,不願意好好打仗,捎帶着讓女真人搶走大量錢糧和物資。變得一日比一日強壯。

所以,儘管遼西堡壘羣把朝廷財政拖得基本崩潰,但從內閣重臣、朝廷六部到參與遼西堡壘羣建設的各方勢力,當然還有作爲直接當事人的遼西將門,都不願意改用王在晉的方略,撤回山海關節省開支,讓朝廷喘一口氣。因爲朝廷一旦花費的少了。他們這些貪官污吏能撈到的好處也就少了。而膽敢強行推行這種策略的傢伙,非但會擔上“丟棄祖宗之地”的罵名。還會得罪一大堆人,多半連性命都未必能保得住!

這樣一來,爲了這麼多人的灰色收入,大明朝廷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堅持遼西堡壘戰術,一直拖到整個國家垮掉爲止——其實到了後面,就連孫承宗自己也隱約感覺到,這套看上去很好很強大的堡壘戰術,已經變成了好像漕運一樣的害民玩意兒。但事情到了這一步,連他這個創始人自己都沒有辦法改弦更張了。

——任何錯誤的戰略舉措。只要能夠方便官僚集團貪污分肥,那麼就別想改過來,

“……哎,雖然沒能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決之道,但此輩僻處江湖之遠,也能看出這其中的門道,可見寫出此文的澳洲文士。必定是消息靈通、見識不凡之輩。如果能說得他棄暗投明、報效朝廷……”

鄒維璉嘀咕到這裡,卻又猛地啞然失笑——這文章雖然目光犀利、評論老道,但詞句盡用白話,頗爲粗鄙,而且通篇沒用幾個典故。以這等文采,頂多就是能當個童生。連秀才都未必考得上,更莫說是進士了。像這樣的人,在大明的朝堂中,能夠給那些下賤武夫當個幕僚清客,恐怕就已經是最好的造化了吧!

想到此處,鄒維璉不禁有些意興闌珊,無心再看下去。便把《戰爭史研究》隨處一丟,起身喊來隨身小廝,伺候着他穿戴整齊,隨即從書房出來,伸伸懶腰,活動活動手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剛走出房門,就有一個管事上前來問候,“……老爺,您可起來了,要用些茶點麼?”

“……哦,好啊,就端到花園的涼亭裡去吃吧!今天有些什麼點心?”鄒維璉隨口問道。

“……廚房的鍋裡蒸着澳洲甘薯,快要出鍋兒了。另外還有新上市的澳洲甜玉米,小的知道老爺您就好這一口,特地搭船跑了老遠的路,去霞浦那邊進的貨!”那個管事一臉諂笑着說道,“……另外還買了一些澳洲西紅柿、澳洲甜椒和澳洲花菜,預備在晚飯時下湯麪吃!”

聽說今天的茶點有澳洲甜玉米,晚飯還有甜椒、西紅柿和花菜,鄒維璉不由得十分愉悅——雖說君子遠庖廚,可論起吃就是另一回事了。對於諸位生活豪奢、吃穿講究的東林君子來說,食材當然是花樣越多越好,越新鮮越新奇越好。雖說這些年來,已經不斷有各種新奇的異國果蔬被人從海外引入大明,可是在最近幾年,當澳洲人的食譜和食材傳到東南各省的時候,還是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和追捧。

就拿這澳洲甘薯來說吧,前些年與海外番邦通商的商人們也運來過,可是要說味道,那真是與澳洲人的甘薯品種沒辦法相提並論。那澳洲人的甜玉米,滋味更是比西夷佛郎機人的玉蜀黍勝上百倍。還有西紅柿、花菜、甜椒等物,也都口味不錯,感覺頗爲新奇。據說澳洲的水稻同樣產量極高,遠勝於中土稻種。

可惜,這澳洲人也不知用了什麼秘法,買來的澳洲甘薯,居然只能吃,不能種!倒也不是說這些甘薯都被事先煮熟了,所以不能發芽——種下去之後。這芽倒是能發,秧子也長得挺長,可奇怪的是,居然會只長秧子,就是不結薯!其他幾樣澳洲食材也都這樣,就拿那澳洲西紅柿來說,買來的果子都是又紅又大又甜,可你要種下去……結出來的果子絕對是又小又酸,產量還出奇的低,真是怪事!

所以,截止到目前爲止,市面上大部分的“澳洲菜蔬”,還是隻有“澳洲人”的手下能夠提供。聽說在閩南那邊,這些新作物已經被澳洲髡賊的“工作隊”推廣開來,但在朝廷餘威尚存的閩北,就只有霞浦的福寧衛軍戶能夠獲得種子,進行栽種……故而一直供不應求,去霞浦進貨的菜販時不時還得排隊……

“……哎,這澳洲髡賊雖然不守禮法、粗鄙無文,但卻不僅擅長百工,在農事上也是很有一番造詣,可惜就是不肯乖乖報效朝廷,反而勾結奸民叛賊,意圖禍害我朝社稷,真是其心可誅……”鄒維璉在心中如此思忖,正準備移步往涼亭走去,不料外面又有一個下人大叫着跑進來,“……老爺,老爺!”

“……閉嘴!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什麼事這麼慌張?”鄒維璉不悅地皺眉呵斥道。

“……老……老爺,外面有位張老爺求見,好像說是江南來的!”下人趕忙彙報說。

“……哦?江南來的?就是上次來的那位?”

聽得這話,鄒維璉巡撫頓時就掛了一腦門的黑線——莫非是上回的張岱又來了?

“……不是,是另一位不認識的張老爺。”那個下人趕忙答道,同時雙手遞上一份精美的名帖。

然後,看了看名帖上的字跡,鄒維璉的臉色變得更黑了,“……張溥張乾度?上次好不容易打發走了張岱這個紈絝,如今怎麼連這條瘋狗也來了?江南的東林諸公究竟是要鬧哪樣啊?”

“……那……老爺,要不要請他進來?還是說您不在?”

那下人見巡撫老爺的臉色不佳,便小心翼翼地試探着問道。

“……來者是客,還是請他進來見一見吧!”深知張溥這貨有多麼難纏的鄒維璉巡撫,最終還是沒敢給對方吃閉門羹,“……就在花廳見,把備好的茶點也端過去……哎,爲什麼就不能讓老夫清靜兩天呢?”

第2章 尼羅河畔的天體營(上)第36章 見怪不怪(中)第20章 天使戴着貓耳來(上)第61章 郵輪上的日本(上)第18章 一炮糜爛數十里第7章 初步忽悠成功(上)第19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上)第24章 王秋同學的憂鬱番外的番外二明末大亂鬥副本大魔國篇之大聖出嫁中第6章 懦夫之城第74章 九百六十一歲高齡的合法蘿莉(下)第47章 百萬裝逼王(中)第93章 時代的融合第66章 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十一可悲而又可嘆的臺灣皇民第20章 《關於異世界的初步調查報告》(上)第19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九)第135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上)第36章 一個個都得解決過來(上)第4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中)六幻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第122章 火燒靈隱寺第158章 皇太極的否極泰來第122章 王秋的選擇(下)第12章 全球人民喜迎海平面下降?(上)第142章 好萊塢的閃光(上)第33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下)第89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完)第14章 《鋼鐵俠3》開始(中)第187章 南沙紀行(下)第96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上)第95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中)第55章 滿意與失意(中)第3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三)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10章 修仙艱難,陛下還是當超...第54章 論引進獸耳孃的必要性第38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上)七隨地大小便的中世紀歐洲人第86章 女神的合作協議第34章 五大勢力入場到齊(中)第104章 崇禎皇帝的驚駭五健康過頭的瑪雅飲食第185章 阿貴的故事(下)第6章 貧窮姐妹物語(中)第47章 天使第73章 九百六十一歲高齡的合法蘿莉(上)第162章 三戰終結之時(上)第12章 密諾亞使者的請求第50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上)第22章 天上白玉京(下)第47章 百萬裝逼王(中)第192章 荷蘭人的澳洲異聞錄(下)第95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中)第27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中)第27章 小辣椒的大冒險(下)第91章 瘋狂動物城(中)第19章 奇襲江田島(下)第104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完)第14章 九龍半島油麻地圍海工程第29章 死亡的阿維尼翁第178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四)第13章 “紅制服”的到來第38章 血色新年(下)第53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七)第60章 到來與離去(下二)第26章 桶狹間(下)第55章 初戰告捷第8章 劇情什麼的都是浮雲啊!第13章 銀髮雙子第45章 可敦城第26章 裸女鬥喪屍第18章 關於開設分基地的建議第161章 凋落的星條旗第78章 我好像找來了一羣假精靈(上)第35章 直搗黃龍猶未足第6章 貞子也來了!第40章 戰俘的復仇第35章 羅馬末日第107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中)第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小結病態的優雅浮華第112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八)第53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下)第388章 福建暗流(下)第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六)第1章 羅德島的李維爵爺第67章 兔子的復仇(上)第69章 請問要來點氫彈嗎?第153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中)第10章 修仙艱難,陛下還是當超...二十三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三第98章 穿越版崇禎帝的決斷(上)第38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上)第22章 一個比一個更兇殘第37章 一個個都得解決過來(中)全篇總結時代總是在向前發展的第10章 衝突世界:赤色黎明第12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第69章 兔子的復仇(下)
第2章 尼羅河畔的天體營(上)第36章 見怪不怪(中)第20章 天使戴着貓耳來(上)第61章 郵輪上的日本(上)第18章 一炮糜爛數十里第7章 初步忽悠成功(上)第19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上)第24章 王秋同學的憂鬱番外的番外二明末大亂鬥副本大魔國篇之大聖出嫁中第6章 懦夫之城第74章 九百六十一歲高齡的合法蘿莉(下)第47章 百萬裝逼王(中)第93章 時代的融合第66章 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十一可悲而又可嘆的臺灣皇民第20章 《關於異世界的初步調查報告》(上)第19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九)第135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上)第36章 一個個都得解決過來(上)第4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中)六幻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第122章 火燒靈隱寺第158章 皇太極的否極泰來第122章 王秋的選擇(下)第12章 全球人民喜迎海平面下降?(上)第142章 好萊塢的閃光(上)第33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下)第89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完)第14章 《鋼鐵俠3》開始(中)第187章 南沙紀行(下)第96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上)第95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中)第55章 滿意與失意(中)第3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三)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10章 修仙艱難,陛下還是當超...第54章 論引進獸耳孃的必要性第38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上)七隨地大小便的中世紀歐洲人第86章 女神的合作協議第34章 五大勢力入場到齊(中)第104章 崇禎皇帝的驚駭五健康過頭的瑪雅飲食第185章 阿貴的故事(下)第6章 貧窮姐妹物語(中)第47章 天使第73章 九百六十一歲高齡的合法蘿莉(上)第162章 三戰終結之時(上)第12章 密諾亞使者的請求第50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上)第22章 天上白玉京(下)第47章 百萬裝逼王(中)第192章 荷蘭人的澳洲異聞錄(下)第95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中)第27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中)第27章 小辣椒的大冒險(下)第91章 瘋狂動物城(中)第19章 奇襲江田島(下)第104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完)第14章 九龍半島油麻地圍海工程第29章 死亡的阿維尼翁第178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四)第13章 “紅制服”的到來第38章 血色新年(下)第53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七)第60章 到來與離去(下二)第26章 桶狹間(下)第55章 初戰告捷第8章 劇情什麼的都是浮雲啊!第13章 銀髮雙子第45章 可敦城第26章 裸女鬥喪屍第18章 關於開設分基地的建議第161章 凋落的星條旗第78章 我好像找來了一羣假精靈(上)第35章 直搗黃龍猶未足第6章 貞子也來了!第40章 戰俘的復仇第35章 羅馬末日第107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中)第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小結病態的優雅浮華第112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八)第53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下)第388章 福建暗流(下)第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六)第1章 羅德島的李維爵爺第67章 兔子的復仇(上)第69章 請問要來點氫彈嗎?第153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中)第10章 修仙艱難,陛下還是當超...二十三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三第98章 穿越版崇禎帝的決斷(上)第38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上)第22章 一個比一個更兇殘第37章 一個個都得解決過來(中)全篇總結時代總是在向前發展的第10章 衝突世界:赤色黎明第12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第69章 兔子的復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