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的番外二明末大亂鬥副本大魔國篇之大聖出嫁中

異界水門事件 番外的番外二、 明末大亂鬥 副本大魔國篇之 大聖出嫁 (中)

番外的番外二、《明末大亂鬥》副本大魔國篇之【大聖出嫁】(中)

當日下午,雖然女皇的婚禮尚未開始,但爲了營造出一種“舉國歡慶”的氛圍,海州城的大街小巷也“噼裡啪啦”地燃放起了鞭炮。那些渾身骯髒、衣衫破爛的市民們,用他們麻木的眼神,茫然地看着諸位“大聖國”的豪門僕役到處放鞭炮、拉橫幅,不由得對傍晚可以免費吃喝的流水席也多了幾分期待

在這此起彼伏的萬家爆竹聲中,一羣剃了短髮、穿着套頭衫號衣、面黃肌瘦,彷彿風吹就倒的傢伙,也顫巍巍地走出了海州勞改營的大鐵門,然後望着勞改營外面的街市和鄉野,不由得黯然淚下。

“……這該死的海州大魔國!貧僧總算是活着熬出來了!當年真不該聽了那幫讀書人的忽悠,來這兒降什麼妖,除什麼魔啊!可憐我那三個師兄,全都在這個鬼地方死得好慘吶!”

一位江南口音的光頭漢子,看着自己渾身上下的傷疤和曬得黝黑的皮膚,忍不住老淚縱橫地悲嘆道。

“……智丈小友,人終有一死,您也別太傷心了。不管怎麼樣,咱們好歹是活着出了火坑。”

旁邊一位瘦得脫了形的中年道士,對智丈和尚安慰說,“……等你回到揚州禪智寺之後,就好生調養,修生養性,再也不要出來冒充什麼俠客了。海州大魔國的這些日子,就當是做了一場噩夢吧!”

“……哼,你們兩個南方人真是太沒志氣了!看灑家回山之後叫齊了師兄弟,帶上趁手傢伙,聯絡天下義士一齊剷平了這吃人魔窟!也讓這幫魔教妖邪和海外髡賊,好生領教一番少林武功的厲害!”

另一個自稱是出身嵩山少林寺、精通金鐘罩和十八銅人陣的中年和尚,滿臉傲氣地如此說道,只是那雙還在微微打顫的腿腳,卻顯示出這位少林武僧同樣也是色厲內荏……

——以上這幾位被釋放的勞改犯,都是被海州“大魔國”各種淫邪妖異的傳說所惑,興沖沖前來斬妖除魔的高僧、道長和俠士們。這幫看多了“澳洲武俠小說”的傢伙,嚮往着“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的大俠風範,不顧自身斤兩,憑着幾手粗淺功夫和雜耍技倆,居然就敢東施效顰,跑到海州來“斬妖除魔”。本以爲這海州大魔國真的藏着什麼武功秘笈、靈丹妙藥和金銀寶藏之類,或許還有熱情如火的妖女魔女會幡然醒悟,願意倒貼過來肉身佈施他們這些正道俠士……結果纔剛到了海州地面上,就因爲對着聞香教衆口出狂言,而狠狠捱了一頓棍棒,隨即被逮到了勞改營。

可想而知,統治海州的前聞香教衆,自然沒有什麼現代社會的法制和人權精神,直接把他們當成免費苦力使喚,整天戴着鐵鐐銬,被皮鞭驅使着篩砂子、砸石頭、編籮筐……那可當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連軸轉,吃得比雞少,幹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不時還要被看守毆打和餓飯。如此折騰了十幾年之後,饒是鐵打的漢子也熬不住折磨,紛紛相繼倒斃進了亂葬崗喂狗。虧得眼下“齊天大聖”徐馨兒女皇再婚,舉國大☆赦,眼前這最後幾個顫顫巍巍的死剩種,纔不用繼續篩砂子篩到死,而是能囫圇着走出牢門。

“……少林寺?嘿嘿,你這禿驢是在牢裡關了多少年啊?連李自成火燒少林寺的事情都不知道?”

聽了那位少林武僧的大言不慚,旁邊一個同樣剛剛出獄的黝黑少年,頓時不由得嘿嘿冷笑起來,彷彿看到了什麼笑話似的——這傢伙在前天剛剛因爲打架鬥毆而被關進牢裡,結果才篩了兩天砂子,今天就趕上大☆赦被放出來了,對外界的消息,自然比這幾位吃了好些年牢飯的道長高僧們要靈通得多。

“……火燒少林寺?!”一衆僧俗俠士們在海州勞改營裡篩了那麼多年的砂子,對於江湖消息自然是閉塞得很,當即追問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那大順皇帝李自成爲何如此喪心病狂?”

“……那已經是十年前的舊事啦!至於原因麼,誰讓李自成揮師攻打洛陽的時候,少林和尚腦筋搭錯,非要幫着守城呢?這下可好,洛陽陷落之後,少林寺立刻遭了報應,被李自成派兵一把火燒個精光,大小和尚不是被殺,就是被繩子捆了賣到咱們海州來換軍餉,那時候我可是親眼看着他們一溜兒大光頭,在碼頭上被挨個兒用烙鐵在臉上燙了奴印,然後被押上荷蘭紅毛夷的販奴船的……”

那海州少年一臉嘲諷地如此說道,“……所以說,大師啊,你那些師兄弟,怕是已經被賣到爪哇國了!”

驟然聽聞這等噩耗,剛出獄的少林武僧頓時仰天哭號一聲,隨即癱倒在地,淚流滿面。而旁邊那位揚州和尚,則是連忙扶起他安慰說,“……師兄還請節哀,若是無處可去,不妨跟我去禪智寺吧!”

不料那海州少年又是冷笑一聲,“……揚州禪智寺?嘿嘿,你們兩個光頭,還真是難兄難弟嘛!”

“……阿彌陀佛,這位小施主,何出此言?莫非貧僧所在的禪智寺,也出了什麼變故不成?”

那位來自揚州禪智寺的和尚聞言,不由得大驚失色,“……還請小施主不吝告知!”

“……還能是什麼變故?自然是遭了兵災啦!”那海州少年撓了撓頭髮答道,“……八年前,李自成率軍東征清國,與清國皇帝多爾袞大戰徐州,結果清軍慘敗,一路南逃到揚州之後內訌譁變,一把火將揚州城燒了七天七夜!雖說後來李自成遇刺死了,大順朝也垮了。但清軍同樣沒膽子再回江北,而是譭棄了揚州城,盡遷其民至江南。揚州禪智寺就算之前僥倖沒被燒掉,眼下也肯定被清軍搞成廢墟啦!”

“……阿彌陀佛!我的佛祖啊!!!”出身揚州禪智寺的和尚頓時也雙眼一黑,跌坐在地,淚如雨下。

“……咳咳!兩位若是無處可去的話,不妨跟貧道一塊兒回泰山如何?”

之前那位瘦得脫了形的中年道士見狀頓時有些不忍,對兩位獄友說道,“……雖然貧道出身的玉帝觀,未必答應收留二位,但泰山也有不少佛寺,可供二位掛單……”

只是道士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海州少年給打斷了,“……回泰山?這個……道長你該不是開玩笑吧?”

那道士霎時間聽得心頭一緊,“……這個……莫非泰山玉帝觀在這些年裡,也出了什麼變故不成?”

“……唉,何止是你那玉帝觀出了變故!根本就是整座泰山上下都全完了啊!”海州少年嘆了口氣,對道士解釋說,“……大概在五六年之前,從西北陝甘那邊流竄過來一羣回回悍匪,拖家帶口的足有幾萬人,不知怎麼的闖進了山東,先是一口氣橫掃魯西各縣,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當真是所向披靡。之後,這幫回人悍匪又在前年攻上了泰山……哎,如果他們只是想要搶錢搶糧搶地盤,或者玩什麼泰山封禪,那倒也沒啥,誰讓人家的拳頭大呢?誰知這幫回回卻是一心要傳播他們的那套教義,爲此要伐山破廟肅清旁神,於是把泰山上下的幾千僧人道士一概殺盡,各所佛寺道觀統統改成了掛新月旗的真神廟……”

“……那,那後來呢?這幫回回魔頭,如今還盤踞在泰山上嗎?”道士顫聲問道。

“……那倒沒有,這幫回回也就在泰山折騰了大半年,然後在去年春天被澳洲人發大兵打敗,只得逃出山東地界,重新流竄到北方去了。聽說好像打進了北京城,又在那邊狠狠造了一番殺孽,還在通州蓋了座骷髏塔。但是,被澳洲大兵收復的泰山一帶,也被糟蹋得不成樣子,農田全荒了,房子也都毀了。”

海州少年撇了撇嘴答道,“……所以澳洲大兵雖然打下了泰山,但也沒有久留,只是將當地百姓遷到了萊州、膠州和咱們海州安置,然後就撤兵了。如今泰山上據說連活人都沒幾個,你們過去是想當野人嗎?”

聽了這話,那泰山玉帝觀的道士,和另外一個從泰山那邊來的僧人,都猶如五雷轟頂,瞬間呆若木雞。而剩下幾個高僧、道長和俠士們,則趕緊一擁而上,圍住那位消息靈通的海州少年,七嘴八舌地打聽各自家鄉的近況。然而結果都是慘不忍睹:不是被伐山破廟,就是被屠城滅族,最起碼也是被強制遷徙……

——過去這十多年裡,華夏大地幾乎上演了一切人類能夠想象到的悲劇和慘劇……兵馬流寇廝殺劫掠,邦國王朝旋起旋滅,名山古剎化爲荒野,名城大邑淪爲廢墟,旱澇大災接連不斷,中原沃土遍地荊棘。

至於湖廣、江南、川蜀、關中等地,同樣也是戰火連天、餓殍遍地,再加上接二連三的瘟疫和水災旱災,簡直是不給老百姓留下半點兒活路,很多地方連消息都斷了。天曉得是不是人全死光變成鬼國了。

相比之下,海州這個託庇於“澳洲髡賊”的大魔國,居然已經稱得上是安樂之地了。

“……老天爺啊!本以爲這海州乃是魔窟,想不到故鄉更是早已淪爲煉獄,這叫人何去何從吶!”

一位道士跌坐在地上,滿臉苦澀地哀嘆,“……罷了罷了,眼下就是想要回鄉,手裡也沒有盤纏,還是先找個能安頓下來的地方,好歹掙一碗飯吃吧!我今天連早飯都沒吃上呢!”他揉着咕咕叫的肚皮,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海州少年,“……這位小兄弟,可否打聽一下,這附近有什麼招人的地方嗎?”

“……海州這邊……招工的地方也有幾個,可是你們肯定找不到保人,恐怕沒有哪個店鋪作坊敢收啊!在碼頭扛大包倒是不用人作保,但瞧你們這副風吹就倒的撲街衰樣,海州地面上有哪個工頭肯要?”

少年爲難地撓了撓頭皮,但隨即眼神一轉,就有了個貌似可行的鬼點子,“……不過,大家好歹是一起共患難過的,咱也不能看着你們餓死在外頭。看到海邊那座屋頂上豎着十字架的西洋寺廟了麼?你們只要過去如此這般……好歹混上幾頓粗茶淡飯還是沒問題的。什麼?海州城裡的那個西洋教堂看上去更氣派?拜託,今天咱們的‘齊天大聖’要在那兒出嫁呢!就憑你們這副髒兮兮的邋遢模樣,居然也想混過去吃流水席?小心因爲有礙觀瞻,被人家一頓棍子打出來啊!……做人要知足!!莫要再不知死活了!!!……”

幾個小時之後,一羣吃了多年牢飯的前佛教界和道教界神棍人士,就坐在了城外海邊山頭上的一所天主教修道院裡,領到了一身漿洗得泛白的修士灰袍,又草草梳洗了一下髒兮兮的頭臉,然後狼吞虎嚥地啃着色澤黝黑的硬饃饃,喝着帶了餿味的豆子湯或稀粥——這都是他們自願皈依上帝之後,才從修道院管事手裡拿到的免費伙食,同時豎起耳朵聽着“澳洲天主教會”的一位見習牧師,略帶粵語口音的佈道: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不管世人信還是不信……須知唯有虔誠的信徒才能得救,並不是身體死亡一切就結束了,在最後審判之時,生命名冊上沒有名字的人,會被投入永遠不滅的火堆……相信耶穌吧,等待他的降臨……不要錯過天國……”

——就這樣,這幫僧道人士的轉職之路,似乎有了個還算順暢的開頭……畢竟天下神棍是一家麼?

與此同時,在海州大教堂的休息室內,這場女皇大婚的預定主持者,剛剛遠航了半個地球,從歐洲趕來東方上任的耶穌會教士,新任的日本大主教芬達.傑洛斯,正在會見一位德高望重的客人。

——對於羅馬天主教會來說,十七世紀的上半葉,是一段屢遭挫折的沮喪歲月。

從馬丁路德正式宣告新教誕生,到現在這個時候爲止,歐洲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文攻武鬥,浴血廝殺,已經足足持續了一百多年,期間有過無數次的反覆爭奪和互相拉鋸,讓可憐的歐洲人幾乎要流乾了血。

新教依靠大航海時代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藉助宗教改革的時代大勢乘風而起,並且利用天主教陣營的腐朽和分裂,一路狂飆猛進,不斷攻陷一個個國家的信仰陣地。不肯走進墳墓的羅馬教廷則聯合歐洲傳統封建勢力,特別是西班牙的經濟和軍事力量,發動反宗教改革運動,穩住剩下的核心地盤,蒐羅狂熱信徒充當嫡系部隊,利用異端裁判所加緊鎮壓新教徒和其他異端,加強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並且從軍事和政治上對新教勢力展開一輪又一輪的反攻倒算,企圖讓歐洲基督教世界的一切恢復舊觀。

然而,隨着三十年戰爭和英國內戰的塵埃落定,天主教會最後一次徹底撲滅新教異端的努力宣告失敗,教皇也不得不低頭正視現實,承認中西歐基督徒的信仰世界全面大分裂,無法再恢復往昔的統一盛況。

而與此同時,近東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結束了數十年的內政混亂,再次恢復戰略進攻,重新在中歐戰場和地中海上,對天主教陣營啓動了排山倒海的攻勢。擋在第一線的奧地利和威尼斯早已是左支右絀,節節敗退。一旦這道並不厚實的緩衝帶被撕裂,意大利和教皇國就要暴露在異教徒的彎刀面前。

如此腹背受敵、內外交困的局勢,還有年復一年不斷縮小和失守的勢力範圍,讓這一時期遭到新教和綠教夾擊的羅馬教廷上下充滿了憂患意識,彷彿看到了昔日羅馬帝國崩潰的景象,再一次重演於眼前。

在這樣日漸不利的窘境之中,羅馬教廷的作風變得越來越思想保守和手段激烈——文藝復興時期那種寬容、理性的人文主義清風,早已消逝殆盡,取而代之的,則是殘暴的宗教裁判所和瘋狂的女巫狩獵。

爲了落實執行上述的殘酷戰略,耶穌會應運而生,成爲了天主教對抗宗教改革的重要法寶和利器。

——跟本篤會、方濟各會這些誕生於中世紀的老牌修會不同,耶穌會創立於新教誕生之後的1534年,內部組織嚴密,上下關係嚴格,缺少傳統的仁慈精神,打擊異端不擇手段,經常參與各種陰謀詭計和血腥清洗,實際上就是教皇直屬的情報特務機構,相當於教皇國的克格勃、摩薩德、CIA或者阿薩辛。

據說歐洲近代史上的很多暗殺、屠殺和恐怖事件,都跟耶穌會脫不了關係,在法國,他們計劃行刺波旁王朝開國大王亨利四世,但被告發而失敗。在英國,他們策劃火藥陰謀,差點兒炸死詹姆斯一世國王。在天主教陣營內部,他們也和西班牙葡萄牙的王室爭奪利益,這是因爲西班牙和奧地利的王侯力圖用世俗武力控制教廷,而教廷則力圖擺脫控制並反控制王侯。此外,三十年戰爭之所以會打得如此殘酷慘烈,幾乎毀滅了整個德意志,背後也有耶穌會企圖藉機清洗德國這個路德宗新教徒大本營,不斷破壞和談的緣故。

因此,耶穌會在當時的歐洲各國堪稱是臭名昭著,類似於3K黨或納粹,甚至被各國君王當作恐怖分子來查禁,即使是天主教陣營內部最虔誠的西班牙王國,最後也無法容忍耶穌會的猖狂行徑——當時的耶穌會傳教士居然在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公然煽動分裂,一度建立起了類似條頓騎士團國的南美耶穌會國!

最終,在歐洲各國君王的反彈之下,教廷不得不在十八世紀解散了耶穌會,雖然在十九世紀,耶穌會又再次復活,但此時已經是工業革命的年代,無論是耶穌會還是羅馬教廷,都沒有了當年的瘋狂勁頭。

不過,在歐洲基督教世界以外的地方,大航海時代的耶穌會成員卻是形象頗爲正面,廣受世人讚頌。

——在十六世紀,鑑於新教勢力已經在歐洲北部日益強盛,恐怕難以遏止。爲了彌補失陷的信仰陣地,羅馬教會做出一個戰略決策,那就是利用地理大發現的良機,派人前往亞洲、非洲和美洲大力傳播天主教信仰,在全世界範圍內增加天主教信徒的數量,最後憑藉體量上的龐大優勢,重新壓倒歐洲的新教異端。

類似這樣的戰略,在基督教的歷史上已經有過一次成功先例——在羅馬帝國後期,雖然基督教已經成爲帝國的國教,但羅馬教會不過是帝國五大宗主教座之一,跟君士坦丁堡、安條克、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宗主教平起平坐而已。然而,在西羅馬帝國崩潰的過程之中,羅馬教會依靠孜孜不倦地向各路日耳曼蠻族傳教,促使他們逐一皈依天主教,從而極大地擴張了天主教的信仰人羣和勢力範圍。最終使得羅馬教會從曾經的五大宗主教座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爲了整個西方世界的信仰主宰,凌駕於所有的世俗君王之上。

因此,在面對新教異端的不斷進攻之時,羅馬教廷再次啓動上述戰略,也就成了很自然的選擇。

於是,作爲教皇的忠實追隨者,耶穌會毅然向全世界派出傳教士,憑着一腔宗教狂熱,不惜冒着海難、瘟疫和戰亂的風險,跋山涉水前往萬里之外的異域傳播信仰,他們在非洲向黑人傳教,在北美向易洛魁人傳教,在東亞的傳教歷史更是聞名遐邇,比如中國的利瑪竇、湯若望,日本的沙勿略都是耶穌會成員。

然而,雖然這些耶穌會傳教士是憑着宗教狂熱支持他們前往遠方傳教,但是他們的傳教活動,想要在其它文明國家獲得成功,光靠自身的狂熱和虔誠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當地統治者的支持,至少是默許。

所以,那個年代來到東亞的耶穌會傳教士,普遍以西方的先進自然科學、軍事技術和繪畫雕像藝術作爲敲門磚,設法吸引東方上流社會的關注和喜好,從而潛移默化地傳播信仰,因此在無形之中起到了東西方文化交流橋樑的重要作用。其中混得最成功的幾位耶穌會傳教士,甚至成了東方君王的座上賓。

不過,在這個被數十萬現代中國穿越者極大改變了的明末位面,面對着瘋狂擴張、文明興盛、技術先進、實力強橫的“澳洲人”,來到遠東的耶穌會傳教士們,卻陷入了左右爲難和不知所措的困惑之中。

從好的一方面來講,“澳洲人”對天主教的教義本身並無多少牴觸,甚至很早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天主教會和教堂,以及數量龐大的天主教徒——大約在十四世紀中葉,一位名爲李維的法蘭西籍醫院騎士團成員,因爲一些奇妙的際遇,偶然地輾轉來到了澳洲人的土地上,並且成功地將上帝的榮光傳播到了這片土地,讓一部分澳洲人皈依了基督教,這就是澳洲天主教會的由來。(來源於穿越者編造的《澳宋帝國興亡史》,這本書跟着各式各樣的“澳洲貨”流傳向世界各地,目前在歐洲已經成爲暢銷書。)

在上述消息傳到羅馬之後,整個天主教廷都爲之歡欣鼓舞。教皇正式頒佈諭令,冊封“聖李維”作爲澳洲人的守護聖人。而據說是“聖李維”出生地的馬賽港街頭,也豎起了李維的石像。還有一些學者和教士認爲,那個傳說中的富饒東方基督教國度“約翰長老國”,或許就是曾經的“澳宋帝國”……

隨着澳洲人在東方的不斷攻城略地,曾經嚴重阻礙耶穌會傳教事業的儒家思想,遭到澳洲人堪稱冷酷無情的毀滅性打擊,天主教的傳播事業也在東方取得了爆炸式的喜人成績。目前,在澳洲人佔領的中國沿海各省,已經陸續出現了數百座教堂,信徒數量多達三百萬以上。在澳洲本土,也有了華麗的大教堂和宏偉的修道院。而在澳洲人的相當一部分軍隊裡,還出現了隨軍牧師和修女。此外,由於受到澳洲人的影響,曾經嚴厲禁教、甚至殺戮基督徒的“武士之島”日本國,竟然在一場血流成河的慘烈內戰之後,徹底變成了一個尊崇天主教爲國教的國度,從而讓上帝在東方的“羔羊”數量,在短時間內成百倍地迅速暴增。

短短几十年的歲月裡,天主教在東方贏得的信徒,就已經接近了歐洲天主教國家總人口的半數!

但從壞的一方面來說,由於澳洲天主教會的獨立性太強,有着自己的神學院,自行培養神職人員和授予聖品,故而不可避免地跟遙遠的羅馬教廷產生了許多矛盾。更別提“澳洲人”終究是一個不設國教,反倒有宗教管理局的世俗國家,雖然對基督徒沒有歧視政策,但更不可能爲了傳教士而去打壓其它宗教。

於是,圍繞着東方的天主教徒是否要守大齋、是否承認一夫多妻制、東方各地的主教任命權究竟歸誰、是否允許教會對教民徵收十一稅(信徒需要向教會繳納十分之一的收入)、教會產業是否有免稅特權,神父和修女是否有權結婚生子、神職人員是否可以在教堂爲“非基督教徒”(穿越者)主持婚禮、是否可以在澳洲人的地盤上設立宗教裁判所和執行“女巫狩獵”……等等一系列亂七八糟的瑣碎問題,耶穌會跟澳洲天主教會鬧出了許許多多不甚愉快的爭吵和衝突。由於耶穌會相比之下不怎麼接地氣,得不到官方和民間信徒的支持,上述爭議基本都以耶穌會的失敗而告終,哪怕搬出來自羅馬的教皇諭令也沒什麼用處。

除此之外,根據耶穌會傳教士的觀察,澳洲人治下的天主教徒,其虔誠程度普遍很成問題。能夠每個星期日都去教堂的基督徒實在寥寥無幾,大多數所謂的基督徒,都只是在脖子上掛個十字架,一年去個三四次教堂,看心情捐點兒零錢而已。就連神職人員也很不專業,總是無視羅馬教廷的一些要求和禁令。

如果澳洲天主教會這樣的做派放在歐洲,恐怕早已被教廷指責成是異端了。但問題是,這地方卻是在遠離歐洲萬里之外的東亞,對方又是一個疆域廣袤勝過整個歐洲的超級大國,信徒們也都對羅馬教廷毫無敬畏可言,無論是羅馬教廷還是耶穌會,在這種情況下都硬氣不起來——須知澳洲天主教徒不是沒有別的選擇,英國的清教徒和荷蘭的路德宗新教徒,如今同樣也在澳洲人的地盤上出沒,雖然對傳教不如耶穌會熱衷。但是,萬一天主教會過於苛求細節,把澳洲天主教會給逼急了,對方也有可能學習英國聖公會,轉身投入新教陣營,如此一來必然會徹底顛覆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那麼耶穌會可就真是哭都哭不出了。

總的來說,面對如今的東亞局勢,耶穌會傳教士感覺就像是一個餓極了的旅行者,突然被某人宴請,吃上了一桌豐盛的飯菜,然而這桌飯菜雖然能吃飽肚子,但卻燒得非常不合他的口味,偏偏他又不好意思提出來讓主人重做一桌,而且即使提出來了主人也未必肯聽,反倒有可能被趕出去,徹底沒得吃了……

對於這種異常糾結的複雜局面,梵蒂岡方面幾經討論,最後爲了防止喪失既得利益,決定在儘量避免觸怒澳洲人的前提下,想辦法在遠東另起爐竈,豎立起一個真正純潔信仰的樣板。正好信奉天主教的毛利家在日本內戰之中得勝,讓日本這個傳說中的金銀島徹底成爲了上帝的國度,羅馬教廷便趁勢任命資深耶穌會教士芬達.傑洛斯,前往遠東擔任日本大主教,設法確立羅馬教廷對日本基督教信仰的領導權。

當然,儘管這一做法等於是是在跟澳洲天主教會別苗頭,並不意味着芬達.傑洛斯就需要疏遠澳洲人。相反,從歐洲前來日本的這一路上,芬達.傑洛斯大主教一直在學習漢語,並且尋找機會跟澳洲天主教會和澳洲人中的實權人物打交道、攀交情,希望能夠在日本的傳教事務上,得到這個東方霸主的體諒和認可。

等到芬達.傑洛斯大主教抵達澳門,得知了海州“大聖國”的女皇即將出嫁,澳洲人的最高統治者也會前來觀禮,而且迎娶女皇的新郎還是一名“澳洲人”基督徒的時候,芬達.傑洛斯更是主動推遲了前往日本就職的旅途,轉而先來海州主持這場婚禮,以求跟澳洲人最高領袖面談的機會,試圖獲得對付的好感。

眼下,徐馨兒女皇的婚禮雖然還沒有舉辦,但芬達.傑洛斯大主教卻已經成功地覲見了澳洲人的最高領袖齊建軍先生,對有關日本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教務問題交換了意見,並且獲得了還算善意的認可。

但問題是,根據他在澳門、臺灣、杭州和海州等地蒐集到的日本宗教情報,即使能夠得到澳洲人的認可和默許,光是日本土著人的抵制就已經夠可怕了——作爲一個急速轉型而成的基督教國家,如今日本國內的天主教會組織,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收編了之前的和尚尼姑和神主巫女,把神社和佛寺稍微改了一下模樣而已。至於和尚娶妻生子,巫女嫁人賣肉等等日本特色,自然也一併繼承了下來,並沒有因爲和尚留了頭髮變教士,巫女換了衣服變修女而有任何的更改——除了他們的脖子上掛了個十字架之外。

事實上,他們很大程度上是把和尚和巫女當成了一份工作,不過是在工作之餘同時信仰基督耶穌而已。

如果芬達.傑洛斯大主教爲了遵循羅馬教廷的指示,硬要在日本教會和教衆之中推行歐洲式的禮儀規範,那就意味着他必須強行逼迫至少幾千名日本神父和修女離婚,還要讓上萬個原本可以成爲教堂繼承人的日本孩子,變成不名譽的私生子。此外還要把一大批日本基督徒高級武士和富人的小妾,給降級爲情☆婦……這其中無論哪一樁哪一件,都是肯定要犯衆怒、闖大禍的事情。而在這距離羅馬如此遙遠的東方,梵蒂岡教廷的權威實在是微乎其微,他很擔心自己上午剛頒佈完命令,下午就要“被暴病而死”了……

但是,如果芬達.傑洛斯大主教爲了避免日本民衆的反感與懷疑,而選擇繼續一味地遷就日本土著島民的習俗,全然不顧天主教的“純正性”,那麼他這次奉命不遠萬里前來東方,又是爲了幹嘛的?

唉,真是讓人左右爲難,不知如何是好啊!

但是,就在芬達.傑洛斯大主教滿腦子的糾結,不知道接下來在日本究竟該如何開展工作之際,他卻在海州遇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耶穌會傳教士前輩,剛從北京城裡帶着教民逃出來的湯若望。

然後,芬達.傑洛斯大主教就發現,自己的這些煩惱,跟對方經歷的磨難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

湯若望,明末著名耶穌會傳教士,出生於德國科隆,原名約翰.亞當.沙爾.馮.白爾,湯若望是他爲了方便在中國傳教而取的漢名。自從1619年抵達中國之後,他就一直潛心研習中國語言文化,研究中國經史和倫理,尋找其中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點。同時努力跟朝野名流交往,設法達到其傳播信仰的目的。

在天啓年間,湯若望抵達北京,通過展示歐洲的最新天文研究成果和數學知識,設法贏得了明朝士大夫的興趣。之後湯若望先是巡遊北方各省,在陝西的西安建起了一座小教堂,同時蒐集中國西北地區的地理和民族情報。接下來他又回到北京,由禮部尚書徐光啓疏薦,供職於欽天監,譯著曆書,推演天文,製作儀器。同時,湯若望利用向太監講解天文知識的機會,在宮中傳播天主教,成功讓數名太監受洗入教。

按照原本位面的歷史,依靠長袖善舞的交際能力和多年積累的人脈關係,還有一向低調的謹慎作風,即使遇到了明清交替的鼎革變局,湯若望和他在北京的教友也能夠安然無恙地成功渡劫,並且還因爲其天文曆法方面的學識和技能,而繼續在大清朝廷裡爲官。甚至還先後受到了攝政王多爾袞、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的賞識與信任,一度官至欽天監監正,得以經常出入宮廷,對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後上奏章三百餘封。就連順治帝臨終之際商議立嗣,也曾徵求湯若望意見,可見其官運之亨通、恩寵之厚重。

然而,在這個被大批穿越者魔改過的明末位面,湯若望卻沒有了這等好運氣。雖然大清八旗還是照樣進關了,但只在北京待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僅麾下的漢兵漢將紛紛造反,就連遼東老家都被穿越者佔領,皇太極只得帶着殘兵敗將來到江南,搶了東林黨的地盤重新立國。而北京則被關寧軍將門首領祖大壽佔據,自稱“大晉皇帝”,建立了一個以北京爲都城,版圖橫跨北直隸和山西北部的“大晉帝國”。

不過,祖大壽的“大晉帝國”並沒有維持多久,開國僅僅七年之後,祖大壽就在一場兵變之中被殺,而他的“大晉帝國”也在關寧軍自相殘殺的內戰之中覆滅。接下來的幾年裡,北京這座帝王之都連連城頭變幻大王旗,什麼大燕、大幽、大遼的國號相繼登場,南方聞香教建立的大乘國也一度攻入北京,但很快又因爲內亂而退了出去。甚至就連塞外的蒙古韃子,都曾經撿到了便宜在北京城裡待過幾天……

在這樣一種紛紛擾擾、兵荒馬亂的糟糕世道之中,湯若望的那些天文曆法和數學知識,自然變得無人問津,甚至連維持他自己的生存都變得很困難。但即使是在如此,湯若望也沒有聽從澳洲天主教會的勸告,離開日漸荒廢的北京,撤到膠東或遼東這些澳洲人的地盤,而是繼續堅守在利瑪竇遺留的小教堂裡,艱難地維持着北京小教會的活動,甚至還要給北京城裡的天主教信徒,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庇護和接濟。

但是,到了去年秋天,就連這樣的慘淡經營,也無法再在北京城裡堅持下去了:一支自稱“聖戰軍”的西北迴民流寇,在最近這幾年大鬧華北平原,憑着一腔宗教狂熱,愣是把勾心鬥角的各路諸侯打得找不着北。雖然這支“聖戰軍”流寇最終因爲到處伐山破廟,鬧得太不像話,被穿越者出兵一通狠揍趕出了山東,但其主力依然完好無損,只是稍事休整,就掉頭殺奔北京而來。

於是,僅僅經歷了一番短促的戰鬥,殘破的北京城頭上很快升起了新月旗。而湯若望的天主教堂自然成了他們的眼中釘,沒幾天就慘遭回回流寇的血洗。依靠教民們捨生忘死的掩護,湯若望總算是在“聖戰軍”的彎刀下死裡逃生,成功衝出了北京城。但還是在逃亡途中被弓箭射瞎了一隻眼睛,又被追兵砍掉了左手。所以,如今的湯若望教士,臉上戴着一隻黑眼罩,左手則套上了一個鐵鉤,乍一看還以爲是加勒比海盜……但只要一想他爲傳教事業而付出的努力和犧牲,芬達.傑洛斯大主教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真是想不到啊,都已經來到了地球另一端的東方,我們還要繼續跟阿拉伯人爲了信仰而戰!就像當年十字軍在巴勒斯坦一樣……這些年來,您真是受苦了。這簡直是聖人的品行!”聽湯若望講述完他這些年堅守北京的艱苦卓絕,還有逃亡之路上的各種驚險,芬達.傑洛斯大主教忍不住由衷地驚歎道。

“……這一切都是爲了上帝的事業!”湯若望淡淡地答道,同時用唯一完好的右手在胸前劃了個十字,“……而且,這些東方的異教徒應該不是阿拉伯人,至於具體是什麼民族,我也說不上來……”

“……這都是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只要明白他們是主基督的敵人,就足夠了!”

芬達.傑洛斯大主教擺了擺手說道,“……如今,北京的天主教會已經不復存在,不知您接下來又有什麼打算?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日本?現在我的身邊很缺少像您這樣熟悉東方社會的人才!”

“……多謝您的厚愛,但是真的不必了!我之前已經跟黃石元帥談過,他最遲在明年就會揮師進攻北京,剿滅那夥暴徒。屆時我自然要跟着他的軍隊一起重返北京,再次繼續利瑪竇前輩在中國的傳教事業。至於日本的傳教事業,呵呵,適用於中國的經驗,未必適用於日本,像我這樣的人,過去了也只能添亂……”

“……您真是太謙虛了……”芬達.傑洛斯大主教笑道,但是看湯若望的態度十分堅決,倒也沒有繼續強請,“……唉……相比你領導的教區,日本的形勢雖然好得多,但麻煩也不少啊……”

他一邊嘆息着,一邊將日本天主教會各種不符合規矩的事情逐一道來,想要聽聽湯若望的意見。而湯若望聽完之後沉吟片刻,搖頭對芬達.傑洛斯大主教說道,“……恕我直言,您真是太心急了,日本這個國家皈依我主才只有幾年,教會的根基都尚未穩固,實在不能要求太高。更何況,就連羅馬的教皇和樞機主教們,尚有許多衆人皆知、位高權重的私生子,又怎麼能要求日本的教會成員向聖徒看齊呢?”

“……可是,梵蒂岡的指示是……”芬達.傑洛斯大主教臉色有些爲難。

“……閣下,請不要忘了,我們來到東方的任務,是在東方擴大主的羊羣,而不是在已有的羊羣之中製造紛爭。這隻會讓羊羣統統逃走!這樣魯莽的錯誤,在過去已經犯過好幾次,如今可不能再犯了!”

湯若望沉聲說道,“……我們在東方的傳教事業,從來都不是走在一條結實的繩子上,而是走在一根頭髮絲上,任何急躁和衝動的做法,都會瞬間葬送幾十年辛苦贏得的一切!上個世紀,教廷就因爲一次錯誤的決策(不準英王亨利八世離婚)而永遠丟失了英格蘭。如今難道還要再來一次嗎?”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就算進展緩慢、一事無成,也比毀掉前人的心血要好。”

芬達.傑洛斯大主教沉默了片刻,終於緩緩地點頭說道,“……我到了日本之後,會尊重當地教徒的意見,儘量慎重行事的。至於更進一步的事情,只能等到教會在日本的地基被夯實了之後再說……嗯,現在似乎已經快要到舉辦婚禮的時間了,我也該準備起來了,不知您是否願意跟我一起過去?”

“……啊,那當然是不勝榮幸……”

第563章 前赴後繼的作死者(上)第26章 進入《魯濱遜漂流記》(上)第28章 哆啦a夢的浮空城第一百一九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一第39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續)第28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下)第86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上)第13章 全球人民喜迎海平面下降?(下)第93章 英倫浩劫第50章 軍火販子哆啦a夢第50章 軍火販子哆啦a夢第95章 燃燒的巴黎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第58章 這是一進場就要領便當嗎?第163章 三戰終結之時(中)第37章 壓迫衆生的來訪者(上)第二十七 這個是三光政策嗎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19章 喵星人的煉獄(下)第136章 四方亂雲起(上)第28章 危機的間奏第60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中)第51章 如此“高潔”的聖騎士第52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中)第104章 新月旗墜落(下)第27章 大宋三百勇士第1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們來負責搞大!(上)第51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上)第178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四)第183章 阿貴的故事(上)第79章 真的是全民大穿越啊!番外一離開王秋的日子上第34章 蛙跳戰術(下)第92章 核爆協奏曲第73章 全球華人穿越者同盟...第183章 阿貴的故事(上)第2章 尼羅河畔的天體營(上)第21章 好聚好散(下)第5章 貧窮姐妹物語(上)第5章 這位同學本來還可以搶救...第35章 直搗黃龍猶未足第19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上)第118章 鳳凰山上的帶路黨(下)第25章 這年頭連豬都能上宇宙了?第18章 第一批帶路黨(中)第198章 世界之門第60章 到來與離去(下二)第51章 牀主市大掃蕩(上)第1章 戰鬥吧!城管!第18章 克里特島的瑣事(續)第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六)第129章 “義士”入城(下)第19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上)第136章 四方亂雲起(上)第11章 蒙大拿州的新據點(上)第63章 出日本記(上)第100章 不列顛之殤小結寒冷黑暗的歐羅巴第25章 哆啦a夢?阿蒙神?(上)第18章 克里特島的瑣事(續)第192章 荷蘭人的澳洲異聞錄(下)第197章 “忍辱負重”第6章 輕易到手的方舟反應堆第24章 有恃無恐的大反派第84章 赤道洋之夏(完)第72章 明穿農家女的平凡人...第64章 南海鐵道紀行(四)第31章 宇宙怪獸來了,奧特曼在哪裡?第111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完)第52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中)第137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下)第14章 活死人黎明(上)第50章 中世紀旅行的紀念品第18章 喵星人的煉獄(中)第43章 王秋的喪屍知識講座(下)第102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續)第63章 讓核彈來得更猛烈一點吧!第31章 推心置腹?第34章 對未來的思考(上)第131章 巴拿馬大瀑布的誕生第47章 天使第18章 第一批帶路黨(中)第97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中)第74章 僞造“澳宋帝國”遺...第83章 赤道洋之夏(下)第181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七)第22章 天使戴着貓耳來(下)第163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第12章 論如何在異界裝逼第3章 穿越之前別忘了預先偵察...第55章 遠方的戰火第26章 哆啦a夢?阿蒙神?(下)第30章 這幫弱雞外星人是來送人頭的嗎?第5章 貧窮姐妹物語(上)第57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下)第37章 布朗運動的導彈和菩提樹第141章 黑暗時代的衆生相(下)第5章 讓時間停止吧!第112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上)第32章 點餐好辛苦
第563章 前赴後繼的作死者(上)第26章 進入《魯濱遜漂流記》(上)第28章 哆啦a夢的浮空城第一百一九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一第39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續)第28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下)第86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上)第13章 全球人民喜迎海平面下降?(下)第93章 英倫浩劫第50章 軍火販子哆啦a夢第50章 軍火販子哆啦a夢第95章 燃燒的巴黎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第58章 這是一進場就要領便當嗎?第163章 三戰終結之時(中)第37章 壓迫衆生的來訪者(上)第二十七 這個是三光政策嗎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19章 喵星人的煉獄(下)第136章 四方亂雲起(上)第28章 危機的間奏第60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中)第51章 如此“高潔”的聖騎士第52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中)第104章 新月旗墜落(下)第27章 大宋三百勇士第1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們來負責搞大!(上)第51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上)第178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四)第183章 阿貴的故事(上)第79章 真的是全民大穿越啊!番外一離開王秋的日子上第34章 蛙跳戰術(下)第92章 核爆協奏曲第73章 全球華人穿越者同盟...第183章 阿貴的故事(上)第2章 尼羅河畔的天體營(上)第21章 好聚好散(下)第5章 貧窮姐妹物語(上)第5章 這位同學本來還可以搶救...第35章 直搗黃龍猶未足第19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上)第118章 鳳凰山上的帶路黨(下)第25章 這年頭連豬都能上宇宙了?第18章 第一批帶路黨(中)第198章 世界之門第60章 到來與離去(下二)第51章 牀主市大掃蕩(上)第1章 戰鬥吧!城管!第18章 克里特島的瑣事(續)第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六)第129章 “義士”入城(下)第19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上)第136章 四方亂雲起(上)第11章 蒙大拿州的新據點(上)第63章 出日本記(上)第100章 不列顛之殤小結寒冷黑暗的歐羅巴第25章 哆啦a夢?阿蒙神?(上)第18章 克里特島的瑣事(續)第192章 荷蘭人的澳洲異聞錄(下)第197章 “忍辱負重”第6章 輕易到手的方舟反應堆第24章 有恃無恐的大反派第84章 赤道洋之夏(完)第72章 明穿農家女的平凡人...第64章 南海鐵道紀行(四)第31章 宇宙怪獸來了,奧特曼在哪裡?第111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完)第52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中)第137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下)第14章 活死人黎明(上)第50章 中世紀旅行的紀念品第18章 喵星人的煉獄(中)第43章 王秋的喪屍知識講座(下)第102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續)第63章 讓核彈來得更猛烈一點吧!第31章 推心置腹?第34章 對未來的思考(上)第131章 巴拿馬大瀑布的誕生第47章 天使第18章 第一批帶路黨(中)第97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中)第74章 僞造“澳宋帝國”遺...第83章 赤道洋之夏(下)第181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七)第22章 天使戴着貓耳來(下)第163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第12章 論如何在異界裝逼第3章 穿越之前別忘了預先偵察...第55章 遠方的戰火第26章 哆啦a夢?阿蒙神?(下)第30章 這幫弱雞外星人是來送人頭的嗎?第5章 貧窮姐妹物語(上)第57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下)第37章 布朗運動的導彈和菩提樹第141章 黑暗時代的衆生相(下)第5章 讓時間停止吧!第112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上)第32章 點餐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