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中)

當中原大地上紛爭四起、兵戈不休的時候,隔海相望的日本列島,也同樣陷入了遮天蔽日的戰火之中。

寬永九年夏,新崛起的西國霸主,幾年前剛剛改信基督教的長州藩毛利家,在以“護教聖戰”而發動的新一輪九州攻伐之中,拔掉了幕府在九州島上的最後幾個據點。隨後,藩主毛利秀就終於公開提出倒幕口號,動員西國“切支丹”大名組成一支基督教倒幕聯軍,打着十字旗浩浩蕩蕩地開始了“上洛”的征程。

而坐鎮近畿準備迎戰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這邊,卻是流年不利——進口西洋火器、聘請荷蘭顧問,花費巨資編練起來的五千幕府新軍,被突然降臨的二十一世紀穿越者軍隊輕易殲滅,導致幕府軍的實力大爲衰減。而且,德川家光最信賴的重臣保科正之(未來的會津藩始祖)也沒於戰陣,讓德川家光將軍在決戰之前就痛失臂膀,而幕府陣營全軍上下更是士氣萎靡,鬥志頹喪。

於是,當倒幕軍逐步剿滅沿途那些忠於幕府的藩國,最終大舉攻入近畿的時候,幕府軍的抵抗相當軟弱無力,在姬路城和澱川組織的兩次合戰,都被已經裝備着近代化火器的毛利軍打得慘敗。而還在用安宅船和小早船的幕府水軍,更不是已經裝備了西洋帆船的毛利水軍的對手。

到了十月初,德川家光將軍眼看着近畿戰場一片土崩瓦解,己方大勢已去,索性下令火燒京都,裹挾明正女天皇和其餘皇室成員逃往江戶,只留下幕府老中鬆平信綱,率領四千旗本武士和一萬雜兵堅守大阪城,利用這座著名的堅固城堡盡力拖住倒幕軍的腳步,爲江戶幕府在關東的籌餉募兵爭取時間。

十月十日,毛利秀就藩主率軍進入已經被燒成一片焦土的京都。至此,長州藩毛利家的上洛之役初步宣告成功。但近畿地區的戰事,卻遠遠沒有結束——沒得長州藩上下得意多久,就發現他們這一次貌似成功的上洛,並沒有意味着畿內戰局的塵埃落定:跟事先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在倒幕軍攻佔京都之後,畿內各地並沒有傳檄而定,反倒是民變蜂起、戰火燎原,讓毛利家一腳踏進了“人民戰爭”的泥潭之中……

西元1632年,大明崇禎五年,日本寬永九年十二月,近畿,大阪城

炮聲隆隆,黑煙四起;鼓角齊鳴,殺聲震天;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濃煙燻黑了晴朗的天空,鮮血染紅了皚皚的白雪。

在距離那場導致豐臣家覆滅的“大阪夏之戰”,又過了十七年的時光之後,這座由豐臣秀吉傾盡日本全國財力而打造起來的巨大城市,又一次化作了烽火燎原,殺聲彌天的血腥戰場。

這一場曠日持久的大阪攻防戰,已經進行到了第三個月。

雖然經過一系列的較量,倒幕軍已經逐一拔掉了大阪城的外圍據點,又縱火將大阪的城下町燒成了一片焦黑的殘垣斷壁。但那座高大巍峨的大阪城堡依然久攻不下,彷彿在嘲笑着倒幕軍的徒勞無功。

衆所周知,自古以來的所謂圍城,就是城裡的人想出去,而城外的人卻想進來。

伴隨着法螺、太鼓的轟鳴和亂哄哄的吶喊聲,一片片色彩斑斕的蠕動人潮,扛着倉促趕製的粗糙雲梯、撞木,舉着弓箭、竹槍和寥寥無幾的古老“鐵炮”(日式火槍),又一次奔跑出城外那片亂糟糟的簡陋營寨,如海嘯般一地衝擊向大阪城的城牆,其聲勢之浩大,簡直能讓人產生起一種大地都在搖晃的錯覺。

可這人潮根本沒衝到護城河邊,就已經灰溜溜地敗下了陣來——只見城頭火光一閃,十幾門黑黝黝的青銅火炮發出一串巨響,拋射出許多西瓜大小的圓形彈丸,筆直地扎進這一片密密麻麻的人潮之中,所過之處,未能避開的士兵無不是筋骨折斷、血污與腦漿飛濺,霎時間便犁出了一條條可怕的血肉長溝。

於是,前一刻還在氣勢洶洶地撲上前來的攻城隊伍,眨眼間就迅速從漲潮轉化爲退潮,以比進攻時還要快得多的速度從城堡腳下消失。只是在大阪城堡四周的土地上,零零落落地遺留下了幾十具殘缺的屍體,以及幾個哼哼唧唧的被遺棄重傷員,顯示着他們曾經付出過多麼“慘重”的犧牲。

接下來,似乎是作爲迴應,倒幕軍的炮兵陣地也向大阪城開火轟擊,一個個黝黑的炮口吐出無數明亮的橘紅色烈焰,伴隨着成串尖利的呼嘯聲,沉重的實心彈被強大的動能送出炮口,狠狠地砸向遠方的巍峨巨城……隨着炮彈的出膛,彌散的硝煙在地面上緩緩流動,幾乎要將整個陣地遮蔽起來。

遺憾的是,這一番炮擊的聲勢雖然壯觀,可惜由於射程和地勢的關係,大多數的炮彈都根本沒能擊中大阪城,而是落入了城外的泥地或護城河中,濺起一串高高的水柱。少數幾枚擊中了大阪城的炮彈,也不過是把堅固的巨石牆基給砸碎了一層外皮,留下了幾道淺淺的印痕,造成的損害簡直微不足道。

迎着刺鼻的硝煙,倒幕軍的大阪前線總大將,大名鼎鼎的“長州宿老”守隨信吉,此時正站在倒幕軍的炮兵陣地上,拄着一柄武士刀,神情疲倦地注視着倒幕軍又一次攻城的失敗,不時還低頭咳嗽上兩聲。

自從這場沒完沒了的大阪攻防戰爆發以來,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被困獸猶鬥的幕府軍給打退下來了,只覺得自己的胸腔裡象是塞滿了一團團的棉花,憋屈得連氣都透不過來。

——究竟要折騰到什麼時候,才能把這個幕府軍在畿內的最後據點給拔掉啊?

事實上,在大阪戰役的初期,憑着剛剛把軍旗插到京都的高昂銳氣,倒幕軍的進展曾經相當迅速。指揮着昔日由明國名將黃石大帥親手訓練起來,戰技嫺熟、銃炮犀利的長州新軍,守隨信吉只用了不到一星期時間,就把大阪的外圍堡壘相繼摧毀,甚至一度突入大阪的城下町,堪?是勢如破竹。

然而,就在大阪戰局勝利在望的時候,京都那邊的戰線卻再度陷入了危機之中。

面對着層出不窮如洪水般涌現的各路敵人,倒幕軍主帥,自封“西國探題”的長州藩主毛利秀就,被迫在這個關鍵時刻,將守隨信吉手下的精銳部隊相繼調走,用於鎮壓畿內此起彼伏的叛亂和民變……於是,隨着攻城兵力的急劇減弱,導致困守大阪的幕府軍獲得了喘息之機,從最初的兵敗如山倒之中緩過氣來,開始調整部署和戰術,跟倒幕軍互有攻守,讓戰事一直拖延到了現在……

但守隨信吉同樣也很清楚,這事兒完全怪不得藩主,因爲毛利秀就在京都承受的壓力遠比自己大得多:

“……唉,我毛利家的爭霸大業,之前因爲基督教而勃然興起,如今卻也因爲基督教而進退維谷啊!”

跟戰國時代任何一家揮師上洛的諸侯大名都不同,被黃石等一干穿越者給忽悠瘸了的長州藩,自藩主毛利秀就大人以下的整個家臣團,在數年前就逐漸皈依了基督教,正式變成“切支丹大名”(中世日本對基督徒的綽號),而長州藩的商人百姓見狀,也相繼效仿入教……再接下來,那些向長州藩降伏的諸侯大名,爲了討好毛利家,同樣紛紛受洗皈依。如此一來,毛利家的倒幕軍就變成了基督教聯軍。

這一宗教色彩在九州島攻略之中,給毛利家帶來了極大的助力——當地的日本基督徒在傳教士的鼓動下,紛紛踊躍投身“聖戰”,使得長州軍在九州島上所向披靡。但對於其它宗教卻是一場浩劫:在基督徒“聖戰”大進軍的過程中,無數寺廟和神社被改建爲教堂,平民百姓爲了活命和少納人頭稅紛紛改宗,和尚神主搖身一變成了神父,而巫女尼姑就成了修女,而那些虔誠信佛的武士,則不是切腹就是逃亡近畿和四國。

於是,待到毛利家“十字軍”的九州攻略結束之後,整個九州島已經在形式上淪爲了基督教的地盤。

可問題是,像這樣簡單粗暴的滅佛策略,在九州之類的邊遠之地尚可勉強推行,但越是靠近京都,深入傳統日本文明的核心區域,佛教的勢力就越發強盛,對基督教的反彈也愈發激烈。結果,打着十字旗幟的基督教倒幕軍,就在近畿地區遭到了傳統佛教勢力的殊死抵抗,從此陷入了全民戰爭的泥潭之中……

日本的佛教勢力有多大呢?從理論上講,在傳統的日本社會,每一個日本人都應該算是佛教徒!

因爲在日本,即使到了現代社會,喪事與墓地依然由佛寺獨家專營,所以一般人無論生前是信奉什麼東西的,死後都要花上很大一筆錢,給自己起個法號強制轉職爲佛教徒,否則佛祖就會拒收這一不守規矩的靈魂,導致其飄蕩在世間淪爲孤魂野鬼……簡單來說,就是任憑你生前信什麼,死後都得信佛!

至於古代的日本,佛寺的勢力還要更加厲害。很多佛寺都有大片廣袤的田地,裝備精良的僧兵,生意繁榮的坊市,早在平安時代,就已經儼然與一方諸侯無異,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還要比公卿與武士好得多。

——跟日本古代步騎炮俱全的武僧軍團相比,中國的少林寺棍僧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另一方面,作爲上層權貴的武士、皇族與公卿,又經常將沒有繼承權的小兒子送去寺院當和尚,跟着高僧學習知識,好爲自己謀個出路。此外,當武士與公卿們年老退休之後,還有着直接出家等死的風俗——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的著名大寺院,往往兼具着高級幹部子弟教養學堂和高層退休官員養老院的職能。

於是,如此上千年折騰下來,佛教在整個日本社會中的影響力早已是根深蒂固,無論是在天皇的朝廷還是武家的幕府之中,都少不了各色僧侶的身影。而各種等級的僧官,則已經變成了國家機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至於在社會下層,更是幾乎每一?城市鄉村都有信徒,差不多在漫山遍野都是寺廟。

尤其是在以京都爲中心的近畿地區,更是佛寺林立,梵聲陣陣,當地百姓至少有九成九信佛(同時還拜着其他亂七八糟的許多雜牌神靈),其中真正虔誠的佛教徒也能佔到三成以上——其中武裝力量最龐大,領地最多,在後世知名度最高的佛教勢力,自然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一向宗了。而近畿其它寺廟的勢力也並不遜色。尤其是奈良和比叡山這兩大聖地的佛寺,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往往跟皇室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自古就有許多皇子和天皇在那裡出家,早在平安時代就對日本政壇有着巨大的干涉能力。

由於具備着如此龐大而深厚的在朝與在野勢力,即便是掌握國家機器的歷代日本當權者,一般也都對佛教界奈何不得。幸好日本的佛教內部宗派衆多,各有各的教義和綱領,彼此分歧對立得非常厲害,寺院之間通常也沒有明確的隸屬關係,一直難以形成合力,這才未能搶班奪權,把日本變成一個“地上佛國”。

——戰國時代的本願寺一向宗曾經如此努力過,並且一度對武家社會構成過挑戰,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總之,日本的佛教徒們雖然一盤散沙,無法對國家政權構成強力的挑戰,但若是有誰膽敢與整個佛教界爲敵,那麼由此導致的結果簡直堪稱噩夢,跟在中世紀歐洲反對基督教的難度也差不了太多。

在日本古代歷史上多次降臨的亂世之中,地方軍閥若是被朝廷定爲“朝敵”,倒還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打個勝仗就能搖身一變成爲忠臣。但要是不幸被扣上了一頂“佛敵”的帽子,那麼就會如附骨之蛆一般,被一波接一波的佛教徒起義折騰得焦頭爛額。比如那位鼎鼎大名的“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就讓本願寺一向宗掀起的全面起義給折騰得好慘,最後還被一把大火做成了地獄燒烤料理……

——織田信長還只是本人對佛教不夠虔誠,他的部下依然基本都是信佛的,在近的遭遇尚且如此焦頭爛額。那麼,當西國和九州這幫正牌的切支丹大名們打進京都之後,佛教界的態度自然可想而知!

事實上,毛利家在出兵之前,已經考慮到京都的佛教勢力強大,故而下令約束軍隊,暫時禁止搗毀佛寺,而是準備在宗教問題上仿照奧斯曼土耳其,實施“溫和政策”,在允許異教徒保持信仰的同時,對他們課以重稅,而對於基督教徒則按人口分配土地,還有各種優惠措施。同時,原本被佛寺壟斷的喪葬墳墓產業,也被教堂所分潤,不再由佛教一家專營——跟西方一樣,日本的教堂也都附設着墓地。

但問題是,即便是這樣的“溫和”政策,也讓眼高於頂的日本和尚們根本無法接受了——在歷史悠久的近畿地區,他們這些佛寺僧團一向都是日本統治階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人上人一般的存在,跟青藏高原上那些侍奉活佛的僧官也沒差多少!哪裡受得了這樣的歧視待遇?

再加上許多從九州和西國逃過來的和尚,都在哭訴“切支丹”拆廟滅佛的暴行,於是更是激起了近畿佛教界對這幫基督徒的惡感,認爲他們都是跟自己不共戴天的佛敵——要知道,日本的和尚可沒有中國和尚那麼謹小慎微、與世無爭,而是實打實的造反專業戶!多少年跟武士們一路廝殺過來的!

早在平安時代末期,後白河法皇就曾經發動奈良和比叡山的僧兵,跟平清盛的軍隊惡戰過,之後從鎌倉幕府到足利幕府,近畿僧兵一向都是決定日本前途和命運的重要武裝力量,一直要到幕末時代,佛寺的力量才終於沒落下去……而在戰國時代結束不久的十七世紀,日本佛教界的武力顯然還很強大。

如此一來,當毛利家大軍攻入京都之後,結果卻是一腳踏進了火坑,或者說是啓動了一場大爆炸的開關——雖然打着十字旗的倒幕軍在戰場上取得了全面勝利,但在佛教界的整體敵視之下,絕大部分朝廷公卿和整個日本皇室都拒絕與毛利家合作,寧可跟着德川家撤江戶,使得倒幕軍始終無法得到大義名分。

更要命的是,日本兩大佛教聖地比叡山和奈良的幾位佛教界首領,當然也包括軍事鬥爭經驗最豐富的本願寺一向宗,還公然宣佈信奉西洋番教的毛利家,乃是天下所有寺廟的佛敵,號召四方的僧侶和信徒與之戰鬥到底,在近畿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宗教戰爭!

於是,整個倒幕軍上下頓時全都坐蠟了——隨着近畿佛教勢力與西國切支丹軍隊的矛盾總爆發,不僅畿內幾個原本態度遊移的小藩,在各家佛寺的干涉與影響下,從此不得不跟倒幕軍血戰到底。就連倒幕軍陣營內,也有很多不夠堅定的武家勢力發生了態度動搖,開始出工不出力,導致戰局愈發艱難。

雖然近畿各家佛寺組織起來的叛軍,都是一些無組織無紀律的烏合之衆,甚至連一個負責協調各路人馬的總帥都沒有,軍械裝備也簡陋到了極點,不要說洋槍火炮了,連松木炮都沒有幾門。但面對幾萬甚至幾十萬被煽動起來的暴民亂黨,哪怕只是拿着石頭和木棍,也足以讓人頭皮發麻了。

一時之間,倒幕軍在近畿幾乎成了過街老鼠,輜重經常遭到劫掠,小股部隊則頻繁遭到埋伏。面對着風起雲涌的全面騷動,儘管毛利秀就藩主從大阪前線火速調回了最有戰鬥力的近代化新軍,用於討伐佛寺,彈壓佛教徒叛亂,但依然是焦頭爛額、捉襟見肘,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好幾次被打得岌岌可危。

至於大阪前線的戰事,更是一下子陷入了僵局——雖然守隨信吉在後來又得到了不少援兵,總兵力一度多達三萬,還牢牢掌握着制海權,糧食、軍火補給源源不斷。但問題是,他如今麾下兵馬多爲各藩湊起來的烏合之衆,以及狂熱基督徒自發組建的“聖戰”團體,戰鬥力和紀律性都跟之前完全沒得比。

另外,儘管大阪是港口,但大阪城堡距離海岸線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戰艦的火炮無法對城堡進行直接轟擊。而陸上的倒幕營地,又不斷遭到僧兵和鄉黨野武士的襲擊,使得倒幕軍難以專心攻城。

更糟糕的是,眼下天氣已經入冬,近畿開始大雪紛飛,地面變得泥濘,攻城之事愈發困難……當各路倒幕軍在大阪城下前後躺倒了上千具死屍,卻始終沒有任何進展之後,士氣開始變得一次比一次低落。起初那股子不要命的虛火也漸漸消退下來,讓他們基本恢復了骨子裡那種欺軟怕硬的滑頭本性。

最近的幾次攻城,各部兵馬都越來越虛應故事,純屬裝裝樣子……看來這一仗怕是要拖到明年了!

遙望着面前這座久攻不下的巍峨城堡,“長州宿老”守隨信吉神色陰鬱地嘆了口氣,轉身策馬離開了前沿陣地,又穿過圍城兵馬的營地,返回自己的本陣屯所。此時的營地之中,上萬名在大阪城外鼓譟忙碌了半天,眼下早已飢腸轆轆的倒幕軍士兵,已經動手搭建好了竈臺,生起了火,空氣中瀰漫着米飯和醬湯的香味。其中一些已經用過了餐的傢伙,正三三兩兩地躺在油布或草蓆上,抓緊時間進行休息。

其中,倒幕陣營之中各藩正規軍的營寨,不論規模大小如何,多少還有些正經模樣。而那些基督徒“聖戰者”團體,草草搭建出來的粗陋營寨,則是完全毫無秩序可言,簡直跟下雨天之後的蘑菇或狗尿苔一般,東一坨西一坨地散落得到處都是。講究點的,還用不知哪裡搶來的布匹圍成帳幕;不太講究的,就砍些樹枝拆幾塊門板搭個窩棚;甚至還有些懶人往火堆旁邊的地上,隨便鋪了一條涼蓆甚至一堆稻草,也不怕天冷,就這麼裹着條毯子直接露宿……然後在他們這些雜亂無章的營地裡面,還亂七八糟地堆放着不知從哪兒搶掠來的糧食、錢財和雞鴨,完全沒有一點最起碼的戒備措施。

不過這也是正常情況。畢竟他們原本就不是經過訓練的職業軍人,缺乏相關職業經驗也是在所難免。

雖然今天的攻城作戰已經結束,但在戰場的外圍,零星的槍聲和吶喊聲仍然在不時響起——在幕府和佛教僧團的煽動之下,大阪戰場附近充斥着許多大大小小的浪人團伙和佛寺僧兵,正在到處流竄活動,不時偷襲落單的小股倒幕軍部隊。而倒幕軍方面自然也毫不客氣地還以顏色,對他們展開血腥剿殺。

由於裝備、紀律和兵力上的巨大差異,以及彼此之間缺乏最基本的協調與默契,這些每股數量不過十幾人、幾十人,僅僅是憑藉一腔血性而戰的散兵遊勇,倒幕軍下辣手剿滅起來並不困難。不過,那些人數更多、並且有着堅固據點的“硬釘子”,就沒有那麼容易對付了……

守隨信吉一邊如此想着,一邊對身邊的侍從問道,“……城南的四天王寺,有沒有攻下來了?”

第20章 氪星小學課外手工興趣小組(上)第8章 最犀利的嘴炮三可悲可嘆的中世紀食譜第74章 長眠地底待後生第168章 二帝殯天(下)第92章 瘋狂動物城(下)第34章 東亞戰雲起(中)第10章 錢的話擠一擠還是有的第64章 南海鐵道紀行(四)第41章 無可抵禦的征服者(中)第119章 餘杭鎮掃蕩戰(上)第46章 黃石大帥的糾結第33章 異界城管的悲歌第164章 三戰終結之時(下)第20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中)第156章 引狼入室(上)第83章 赤道洋之夏(下)第154章 騷動的江南(中)十連滿人都要揭竿而起的滿洲國第116章 我好像來到了假的火星(下)第27章 戰士不是一天就能練...第31章 推心置腹?第69章 迴歸與終結(中)第75章 墨爾本的陷落(中)第16章 活死人黎明(下)第143章 三帝對峙(下)第78章 這是在玩全民大穿越嗎?!第8章 圓滾滾的上帝來了(下)第39章 與右翼大佬的談判(下)第76章 墨爾本的陷落(下)第61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下)第101章 京師大亂鬥(上)第201章 沒了金大腿也要打副本第66章 不如歸去(中)第41章 日奸們(上)第171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中)第86章 崇禎皇帝的絕望(中)第102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續)第37章 血色新年(中)第19章 奇襲江田島(下)第64章 吃了原告又吃被告?第61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中)第37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中)第24章 驚現T病毒!第17章 喵星人的煉獄(上)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2.0版第30章 把教廷給搬空吧!第39章 聯合艦隊歸來(中)第76章 墨爾本的陷落(下)第16章 活死人黎明(下)第10章 瘋狂的農場第61章 大統領の憤怒(中)第36章 血色新年(上)第46章 藥渣兔爺的榨汁人生第44章 耶律大石第12章 幸運與厄運第30章 熱鬧喧囂的東方海洋(中)第48章 天使第9章 下一個世界,《黑礁》?第18章 喵星人的煉獄(中)第21章 氪星小學課外手工興趣組(下)第7章 刷分真容易(中)第106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上)第51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中)第14章 貓玩人(上)第109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中)第153章 騷動的江南(上)第110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下)場景1穿越到古埃及第2章 這裡是《復仇者聯盟》第99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上)第5章 這位同學本來還可以搶救...第24章 大宋已無可戰之兵第112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八)第180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六)二無法無天的黑暗年代第156章 引狼入室(上)第155章 騷動的江南(下)第83章 宣府內訌第48章 兔兔大搬家(上)第112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上)十連滿人都要揭竿而起的滿洲國第32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中)第29章 阿爾努斯山丘的奇蹟之城(上)第152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上)番外八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五第60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上)第117章 鳳凰山上的帶路黨(上)第1章 歡迎來到紳士與淑女的時代(上)第23章 無佛的佛國第2章 華夏文明的悲歌第163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第94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上)第21章 走進印度(下)第14章 跨時空援貓行動(下)八既不自由也不民主更無人第25章 桶狹間(上)第123章 堅韌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下)五初夜權的真相第160章 南京!南京!(中)
第20章 氪星小學課外手工興趣小組(上)第8章 最犀利的嘴炮三可悲可嘆的中世紀食譜第74章 長眠地底待後生第168章 二帝殯天(下)第92章 瘋狂動物城(下)第34章 東亞戰雲起(中)第10章 錢的話擠一擠還是有的第64章 南海鐵道紀行(四)第41章 無可抵禦的征服者(中)第119章 餘杭鎮掃蕩戰(上)第46章 黃石大帥的糾結第33章 異界城管的悲歌第164章 三戰終結之時(下)第20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中)第156章 引狼入室(上)第83章 赤道洋之夏(下)第154章 騷動的江南(中)十連滿人都要揭竿而起的滿洲國第116章 我好像來到了假的火星(下)第27章 戰士不是一天就能練...第31章 推心置腹?第69章 迴歸與終結(中)第75章 墨爾本的陷落(中)第16章 活死人黎明(下)第143章 三帝對峙(下)第78章 這是在玩全民大穿越嗎?!第8章 圓滾滾的上帝來了(下)第39章 與右翼大佬的談判(下)第76章 墨爾本的陷落(下)第61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下)第101章 京師大亂鬥(上)第201章 沒了金大腿也要打副本第66章 不如歸去(中)第41章 日奸們(上)第171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中)第86章 崇禎皇帝的絕望(中)第102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續)第37章 血色新年(中)第19章 奇襲江田島(下)第64章 吃了原告又吃被告?第61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中)第37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中)第24章 驚現T病毒!第17章 喵星人的煉獄(上)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2.0版第30章 把教廷給搬空吧!第39章 聯合艦隊歸來(中)第76章 墨爾本的陷落(下)第16章 活死人黎明(下)第10章 瘋狂的農場第61章 大統領の憤怒(中)第36章 血色新年(上)第46章 藥渣兔爺的榨汁人生第44章 耶律大石第12章 幸運與厄運第30章 熱鬧喧囂的東方海洋(中)第48章 天使第9章 下一個世界,《黑礁》?第18章 喵星人的煉獄(中)第21章 氪星小學課外手工興趣組(下)第7章 刷分真容易(中)第106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上)第51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中)第14章 貓玩人(上)第109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中)第153章 騷動的江南(上)第110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下)場景1穿越到古埃及第2章 這裡是《復仇者聯盟》第99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上)第5章 這位同學本來還可以搶救...第24章 大宋已無可戰之兵第112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八)第180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六)二無法無天的黑暗年代第156章 引狼入室(上)第155章 騷動的江南(下)第83章 宣府內訌第48章 兔兔大搬家(上)第112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上)十連滿人都要揭竿而起的滿洲國第32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中)第29章 阿爾努斯山丘的奇蹟之城(上)第152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上)番外八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五第60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上)第117章 鳳凰山上的帶路黨(上)第1章 歡迎來到紳士與淑女的時代(上)第23章 無佛的佛國第2章 華夏文明的悲歌第163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第94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上)第21章 走進印度(下)第14章 跨時空援貓行動(下)八既不自由也不民主更無人第25章 桶狹間(上)第123章 堅韌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下)五初夜權的真相第160章 南京!南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