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

大妃死後,努爾哈赤的遺言也隨之而去。

老爸沒有遺言,兒子們該怎麼辦?後金暫時處在羣龍無首的狀態,如果不想打得頭破血流,就只有暫時實行集體領導。

此前己經存在的八和碩貝勒執政的體制在努爾哈赤死後繼續發揮作用,維持着局面。

八和碩貝勒又分爲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四大貝勒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四小貝勒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和濟爾哈朗。

四小貝勒年少無知,政權主要操縱在四大貝勒手中。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汗的位置也不能空着,既然老爸沒有指定人選,那就只能通過選舉產生了。

根據歷史和現實,新汗只能從八和碩貝勒中的四大貝勒中選出。

四大貝勒中阿敏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之子,自然難以爭位。剩下的只有代善、莽古

爾泰和皇太極。

代善有勇有謀,爲人低調,在努爾哈赤創業初期,他立下汗馬功勞,那時他的弟弟們還都穿着開襠褲,因此,從能力,從功勞,從長幼順序上看,他都有一定的優勢。

作爲大貝勒,代善曾經離汗位很近,深得努爾哈赤倚重。

但是隨着努爾哈赤的事業越做越大,繼承人的位子也越來越熾手可熱,對代善有想法的人也越來越多。

作爲出頭鳥,代善的屁股一半坐在大汗的位置上,另一半卻坐在火山口上。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儘管他處處小心,時時留意,但由於惦記他的人太多,他出事只是時間問題。

終於有一天,他被人抓住了小辮,努爾哈赤的庶妃塔因查告發代善與大福晉富察氏有染。按照遊牧民族的習慣,人死了以後常把妻子和幼子託付給大兒子養育,因此,大福晉與代善交往多一點也是正常的,況且大福晉與代善年齡相差懸殊,這個告發很有可能是捕風捉影的誣告。

但是那些惦記代善的人並不在意真相如何,在他們看來,只要能把代善搞臭,什麼事情都是可能的。

在“三人成虎,衆口爍金”的情況下,代善越抹越黑,最終名譽掃地,從此受到努爾哈赤的冷遇。

三貝勒莽古爾泰作戰英勇,屢立戰功,被努爾哈赤看上,但是他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性格暴躁。

無巧不成書,與代善鬧出緋聞的富察氏是莽古爾泰的生母,醜聞令莽古爾泰感到顏面全無,更重要的是,富察氏獲罪後被努爾哈赤廢棄,這使得本有希望以嫡子身份繼位的莽古爾泰受到了影響,繼位的希望大打折扣。

好怒之人遇到可怒之事,結果令人震驚,他一怒之下,親手將母親殺死。

努爾哈赤原本擔心富察氏的子女們傷心所以饒她不死,沒想到她竟然死在自己兒子的手裡,莽古爾泰暴躁的性格可見一斑。

弒母的惡行使莽古爾泰名聲狼籍,臭不可聞。他的處境更爲不利,他當然也會將此歸罪於大貝勒代善。

四大貝勒中阿敏沒有資格,代善和莽古爾泰名聲不好,彼此仇視,選誰都會遭到另外一個的反對,剩下的只有皇太極了。

皇太極與代善、莽古爾泰、多爾袞等人不同,後者的母親都曾經是努爾哈赤的正室,皇太極的母親只是一個並不受寵的妃子,沒有子以母貴的先天優勢。

作爲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他在年齡上也沒有優勢。

從戰功上看,與其他能征善戰的兄弟比起來也不算耀眼。

皇太極之所以以夠超越其它兄弟成爲四大執政貝勒之一,很有可能是依靠智謀而不是武功。總總跡象表明,他是一個城府很深,工於心計,四平八穩的人,他繼承了努爾哈赤長於縱橫捭合的特點。

低調而狡猾的代善仔細權衡,認爲自己沒有繼位的希望,不如變被動爲主動,提議由皇太極繼位,這樣既可以送皇太極一個大人情,又可以打擊政敵莽古爾泰,可謂一箭雙鵰。

因此,在推舉新汗的會議上,他率先提出皇太極繼位的建議。

八大貝勒中阿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隨聲附和;四小貝勒也不敢提出異議;莽古爾泰雖心有不甘,但勢孤力薄,只好同意。

天聰元年(1627年)九月初二,皇太極正式即位。

這樣努爾哈赤死後的政權危機成功軟着陸,形成了以皇太極爲大汗的八大貝勒共同執掌政權的政治格局。

皇太極雖然得到了汗位,但只是名義上的元首,實際權力仍然掌握在四大貝勒手中,四大貝勒同時南面而坐,史稱“四尊佛”。“四尊佛”輪流執政,每月一輪值,互相牽制,限制新汗的權力。

此外,新汗也並非終身制,如有必要,可以隨時選舉撤換。

作爲皇太極來講,他只成功了一半,他的地位還很不穩固,另外“三尊佛”如同三座大山,攔在他通往權力巔峰的道路上,剷除其它三大貝勒,獨攬大權,形成唯我獨尊的局面,是他追求的一個政治目標。

在後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皇太極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時刻在等待機會,爲傾覆“三座大山”創造條件。

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四章 呲 牙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三章 移宮案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十五章 潛伏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十五章 潛伏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四章 呲 牙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二章 寧遠兵變
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四章 呲 牙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三章 移宮案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十五章 潛伏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十五章 潛伏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四章 呲 牙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二章 寧遠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