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

萬曆所謂的“風聞之語”指得是立太子的問題,也就是明代著名的“國本之爭”。

明代皇位繼承製度健全,萬曆朝怎麼會出問題呢?這是因爲萬曆不喜歡他的長子朱常洛,而想立他所寵愛的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爲太子。

萬曆不喜歡朱常洛母子,因爲他們與一樁醜事聯繫在一起。

萬曆九年(1581年)的一天,萬曆皇帝像以往一樣來到了慈聖太后的住處慈寧宮準備向他的母后請安,不巧的是聖皇太后因事不在慈寧宮中,慈寧宮的一名年僅17歲宮女王氏向19歲的萬曆獻茶,萬曆見這位宮女端莊秀美、姿色宜人一時衝動寵幸了她。

這件事情做得很不合適宜,時間是在向母后問安的時候,地點在母后宮中,人物是母后身邊的宮女,事件是淫事,所有要素均不符合儒家倫理道德。

明代講究禮義廉恥,對於飽讀聖賢之書的萬曆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失禮且令人感到羞愧的事,在他內心肯定不想讓人知道這件事。

然而王氏十分不給面子,竟然暗結朱胎,懷了龍種,將皇帝這點隱私暴露在大庭廣衆之下,令他十分難堪。

身邊美女如雲的萬曆怎麼會看上母后宮中的一個宮女,而且還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他是一時衝動,還是掉進了別人有意設計的陷阱?這位宮女是純屬被動,還是爲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有意設計?

我們無法知道具體的細節,但我們可以想像,萬曆肯定對這個拉鍊門事件的女主角有所不滿。

萬曆的生母慈聖皇太后一直期待着皇長孫的誕生,對於這次兔子吃窩邊草的事件不僅不見怪,還十分欣喜,1582年6月,她要求萬曆承認此事,並封宮女王氏爲恭妃,萬曆本想抵賴,於是太后拿出了太監所記內起居注,他只好承認。

同年8月,被冊封升級的王恭妃不負衆望的產下了一個兒子,萬曆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1582年3月,年僅14歲鄭氏被選入宮被冊封爲淑嬪,在以後的兩年裡鄭氏依靠她的美貌、聰明和豐富的文學、詩詞的各方面的良好修養征服了皇帝,不久就被封爲德妃,萬曆與鄭氏的感情是真正的愛情。

萬曆十四年(1586年),鄭氏爲萬曆皇帝產下了他們的愛子朱常洵,萬曆大喜過望,打算晉封鄭德妃爲地位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

而對於先前已爲萬曆產下長子的恭妃王氏卻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於是宮中盛傳萬曆欲立與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爲太子,並寫有信物交鄭貴妃保存。

按照明代“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極”的繼位制度。朱常洵是沒有機會超過他的哥哥朱常洛的,然而,一旦皇后去世,鄭貴妃可以升爲皇后,這樣按照有嫡立嫡的法則,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立朱常洵爲太子。

國嘴們相信萬曆晉封鄭德妃是爲朱常洵接班輔路搭橋,於是紛紛上疏指責皇帝專寵鄭貴妃,要求按照理論和習慣應當先晉封產下皇長子朱常洛的生母恭妃王氏爲皇貴妃,也有人直接要求“冊立東宮”。

對於言官的指責,萬曆十分生氣,他說冊封貴妃與立儲沒有關係,大臣不該把這兩件事聯繫起來指責他(冊封貴妃,初非爲東宮起見,科臣奈何訕朕)。

客觀地說,萬曆很可能有廢長立幼的想法,長子朱常洛是拉鍊門事件的產物,次子朱常洵則是真正的愛情的結晶,萬曆心中應該厚薄不均,羣臣的批評並非完全是無理取鬧,但是在所有批評萬曆的大臣裡面,動機是否都那麼單純,就很難說了。

如前所述,當時的文臣中,希望通過刺激皇帝使皇帝記住他們名字甚至希望通過皇帝一頓斥罵、痛打、貶謫而沽取清譽的人不在少數。

維護繼位祖制,在政治上永遠正確,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炒題,言官們當然不會放過。

萬曆自知理虧,以“元子嬰弱,少俟二、三年舉行”爲辭,進行拖延和迴避。然而羣臣並不想拖延,要求早立皇長子爲太子,要求讓皇長子出閣接受教育的奏章不斷。

如果說萬曆想廢長立幼有點理虧的話,那麼羣臣逼迫萬曆立儲也沒有什麼道理,因爲當時當時朱常洵才四歲,皇后還年輕,還有生子的可能,“立謫”的可能性還沒有喪失。

然而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嘴們願意拿此事做文章,對萬曆下嘴,萬曆因此處罰了很多大臣,然而大臣並不退縮,繼續“觸虎鬚、逆龍鱗”,萬曆也因此產生了逆反心理,大臣越要立儲,自己就越不立,決不向大臣們妥協,雙方你來我往,鬥得難解難分。從萬曆十年開始,爭論斷斷續續一直了十九年才暫告一段。

這個無聊的內耗牽扯了大量的精力,造成了君臣關係的緊張,於是他長期不上朝,實施“靜攝”,目的就是要消除羣臣爭吵的機會和話題。萬曆“不朝”由此而來。

在明朝末年,此事又被東林黨搬弄出來,以此爲原材料製造出“《續憂危竑議》妖書案”、“梃擊案”,淪爲黨派鬥爭的工具。

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四章 翻案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三章 移宮案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一章 稱王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四章 翻案第四章 翻案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
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四章 翻案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三章 移宮案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一章 稱王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四章 翻案第四章 翻案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