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宴無好宴
白帝城與其說是城池,更不如說是一座建築在白帝山上的軍事堡壘。
巴東太守臧剩與齊王記室參軍宇文士及並肩立於白帝城頭,眺望城外的燕軍軍容嚴整,內心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驚慌。
“多虧聽信賢弟之言,收縮兵力。
“如今城中守軍充足,糧用無虞。
“我等依託堅城,我看他崔澈怎麼越過我這白帝城。”
臧剩朗聲大笑。
如果不能突破白帝城,崔澈就無法領兵西進,否則城內守軍可以隨時出城襲擊他的糧道。
糧道不穩,燕軍深入蜀中,便是在自取滅亡。
然而,臧剩並不知道,一場陰謀正籠罩着他。
燕軍只是在城外列陣威嚇一番,便退回了營地,臧剩也同宇文士及走下城牆,分別前,宇文士及說道:
“今夜我在府上設下美酒佳餚,府君若有興致,不如過府與我同飲。”
臧剩聞言欣然答應,他也願意與這位前途無量的宇文參軍密切關係。
雖然燕軍兵臨城下,但他們既要填埋護城河,又需要打製攻城工具,暫時是不可能立即對白帝城發動攻勢。
臧剩正向趁此機會,和宇文士及加深感情。
當天夜裡,臧剩如約赴會。
全無防備的臧剩完全沒有想到,宇文士及會在酒過三巡之際,摔杯爲號,大量甲士的出現,也讓臧剩徹底醒了酒。
“宇文參軍,你這是何意!”
臧剩又驚又怒。
宇文士及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他怒喝道:
“還愣着做什麼!”
只見衆人一擁而上,將赤手空拳的臧剩以及他帶來的十餘名親衛盡數砍殺。
滿地杯盤狼藉,血流如注,宇文士及踩着血腳印,來到臧剩的屍體旁。
親自在臧剩的屍身上摸索,找到他的印信。
隨即宇文士及家傳臧剩之令,將他的心腹們陸續騙來,盡數殺死。
翌日,隨着一輪朝日升空,已經掌控了白帝城的宇文士及下令打開城門,向燕軍請降。
部分將士們疑惑不解,但並未有人抗命不遵。
燕軍陸續涌入城中,佔據了白帝城的各處險要之處,宇文士及這才捧着巴東郡太守印,走出白帝城東門,跪迎大燕天子。
車駕緩緩駛到宇文士及的身前,崔澈走下馬車,將宇文士及扶起,他感慨道:
“卿家潛身敵營數年,爲朕傳遞消息,功莫大焉。
“今日又爲朕獻上白帝城,此番若能平蜀,卿家當居首功。”
宇文士及呈上太守印,謙虛道:
“陛下謬讚,微臣不過是順天而行,豈敢居功。”
崔澈笑道:
“卿家莫要過謙,走,快帶朕去視察白帝城降卒,尤其是襄陽水軍,朕着實盼得他們太久了。”
說着,便急不可耐地催促宇文士及爲他引路。
宇文士及也明白崔澈對於水軍的重視,所以他先將崔澈帶去了襄陽水軍的營地。
襄陽水軍早已經被燕軍繳械,正忐忑不安的聚集在營地中。
好在燕軍沒有在內戰中殺俘的先例,衆人雖然驚恐,但也沒有發生暴亂。 崔澈在衆人的護衛下來到了襄陽水軍的營地。
他站上臨時搭設的高臺,對襄陽水軍們大聲喊道:
“諸位!此戰之後,你們就可以回家了!”
臺下的襄陽水軍將士們在短暫的愕然後,爆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襄陽人,在襄陽淪陷後,有家不能回,只得跟隨張須陀前往江陵。
哪知道張須陀一到江陵,就被送往了建康,留下他們無依無靠。
後來宇文士及又將他們帶到了巴東郡,原以爲再也沒有回到襄陽與家人團聚的一天。
想不到崔澈與他們的第一句話,就是承諾要放他們回家。
這又如何不讓這些襄陽水軍將士歡呼雀躍。
“陛下萬歲!”
也不知道是誰先喊了第一聲,隨即便是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
“陛下萬歲!”
崔澈見狀,臉上的笑容更盛於奪取江陵。
此次南征,他認爲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這些水軍將士。
先前襲擊東赤湖水寨,俘虜了一萬餘江陵水軍,如今又有宇文士及爲自己送上三萬襄陽水軍。
只需要對他們施以恩義,多加安撫,不出一兩年,只要有足夠的船隻,便又是一支水上強軍。
有這四萬多的南方水軍降卒,再加上自己編練的五萬北方水軍,崔澈也有信心將來能夠在長江上與隋朝水軍一決勝負。
崔澈將屈突通喚了過來,將襄陽水軍交給他來統領,在白帝城中休整。
此舉,並非是崔澈故意要剝奪宇文士及的兵權,而是宇文士及此時不能留在後方。
在崔澈西征的過程中,宇文士及還能夠發揮他的作用。
宇文士及在控制白帝城後,就已經封鎖了城內的消息,白帝城以西的郡縣根本就不知道他已經降燕。
崔澈隨後在安撫過白帝城降卒後,隨即命令兩萬燕軍步卒換上隋軍的衣物,以魚俱羅爲先鋒大將,跟隨宇文士及假扮成隋軍,向成都進發,沿途騙取城池。
而崔澈自己則率領三萬騎卒隨後而行,留下一萬水師屯駐白帝城。
與此同時,遠在建康的楊廣也知道了江陵淪陷的消息,巴陵郡將士與江陵士族反叛,這讓楊廣鞭長莫及,無可奈何。
但蕭銑的背叛,卻深深的傷害了楊廣。
楊廣下令,將蕭銑家中男丁,無論老幼,盡數處死,女眷充官。
宇文化及親自帶人抄家,藉機上下其手,凌辱蕭家女眷,貪墨財物。
全然不知,也就是巴東郡如今被封鎖了消息,否則他自己也就遭受滅頂之災。
身處九江的張須陀如今在境內整軍備戰,一方面防止燕軍趁機東進。
同時也在伺機奪回江陵。
一旦竇建德、劉黑闥給到機會,使他能夠奪回江陵,不僅是荊南的徐世𪟝,還是西進的崔澈,都將陷入危險的境地。
然而竇建德與劉黑闥牢記崔澈的叮囑,哪怕漢東、九江之敵想盡辦法,他們也只是守在漢江西岸,絕不冒然渡江。
眼見燕軍無動於衷,張須陀不禁擔心起巴東郡的三萬襄陽水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