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忠義難全

bookmark

第377章 忠義難全

“兵馬已經集結,李公爲何又突然改變了主意!”

李靖咽不下這口氣,他找到李景想要問個究竟,李景解釋道:

“遼東之戰,高句麗有十餘萬大軍,本可守衛堅城,但乙支文德領精騎出城,遭遇大敗,以致守軍士氣喪盡,我今日之舉,是擔心重蹈遼東城的覆轍。

“我聽說永寧公(來護兒)已經就任青州總管,不如固守待援,等青州兵北上,夾擊崔逆於城外,纔是上策。”

但這樣的說辭怎能讓李靖滿意,他反駁道:

“永寧公初來乍到,於青州之兵尚未建立威信,又怎能速來!

“李公想要固守待援,某卻以爲這是在坐以待斃。”

李靖這番話說得很不客氣,這讓李景的臉上掛不住,他喝道:

“藥師!你莫要忘了上下尊卑!”

李靖如遭雷擊,半晌沒有言語,只得頹然告退。

事後,李靖得知是趙仁明在李景面前進了讒言,他實在想不明白,當初諸將都建議李景不要理會趙仁明的求援,只有自己堅持,北上救援毛州,趙仁明如今爲何要恩將仇報。

但趙仁明也有自己的打算,哪怕是打着前往相州求援的旗號,可終究改變不了他棄城的事實,朝廷將來必然是要追責的。

因此,趙仁明迫切想要立功贖罪,只是他無兵無將,就帶這家眷逃來了鄴城,想要立下功勳,何其困難。

而李靖的出現,無疑是黑暗中的一縷火苗,讓趙仁明看到了希望。

李靖與崔澈的私人關係無需贅述,如今因爲分屬兩方陣營,故而敵對,但誰又能保證他們私底下沒有勾結。

若是能夠坐實李靖內應的身份,無疑便是大功一件。

李靖回到府中,依舊爲此忿忿不平,他已經放下了與崔澈的舊誼,一心忠於朝廷,爲何還要遭受這樣的猜忌。

苦思許久,李靖一聲長嘆,終於是下定決心。

他的妻子見狀問道:

“夫君何故作此長嘆?”

李靖苦笑道:

“我與子澄,私交甚篤,故而屢次三番向平寇公(李景)獻計,以示與子澄決裂之意。

“奈何平寇公不能用,甚至心生猜忌。

“罷了,日後自當緘默不言,免得將來子澄入了鄴城,我卻無顏再去見他。”

李夫人聞言,笑道:

“自古忠義不能兩全,夫君求忠不得,自當存義。”

已經念頭通達的李靖一時間只覺得再也沒有了焦慮,就等這崔澈入主鄴城。

李景雖然也能稱是宿將,但他擅於治軍、撫民,可真要論及韜略,在李靖看來,遠遜於崔澈。

與此同時,李景徵調邢州府兵協防洺州的軍令,也送抵龍崗縣。

然而,早已做好了戰爭準備的邢州刺史卻遲遲沒有發兵。

原來自從得知要前往洺州作戰,邢州將士便鬧騰起來。

這些年,崔澈麾下這支燕地邊軍可謂是名聲赫赫,是天下公認的精銳。

對於邢州將士來說,若是爲了保衛家園,自然是責無旁貸。

可崔澈舉兵南下以來,與民衆秋毫無犯,再加上他在河北的崇高聲望,至少在河北這片土地上,他比朝廷要更得人心。

士族不滿朝廷堅持以關中爲本位,排擠關東之人。

民衆深信讖言,認爲楊廣弒父。

也就是邢州刺史終於朝廷,否則龍崗城頭,只怕早已經改旗易幟。

將士們不願意出征,他們的家人更不希望邢州府兵們前往洺州。

邢州刺史見局勢如此,擔心激起兵變,也只能讓步,向將士們公開承諾,閉境自守,絕不會強迫他們前往洺州。

一時間,城內歡呼雷動,邢州將士也終於鬆了口氣。

然而,邢州是安寧了,但洺州精兵都已經被抽調去了鄴城,剩下一羣老弱殘兵,又怎能抵禦王當萬麾下兩萬步騎。

洺州,以洺水爲名,治永年縣(今河北永年),下轄永年、肥鄉、清漳、平恩、洺水、武安、邯鄲、臨洺八縣。

王當萬領軍西進,沿途並未遭遇多少抵抗,來到永年城下時,城門大開,王當萬起初還以爲其中有詐,險些被所謂空城計給唬住。

直到當地士族出城勞軍,才知曉原來洺州刺史見城池空虛,又無援軍,索性棄城而走。

洺州其餘各縣,也盡數傳檄而定。

王當萬按照崔澈此前的吩咐,根據籍冊,搜尋此前馳援相州的將士家屬,起初這一行爲引起了衆人的恐慌,當地士人代表找到王當萬,勸說道:

“將軍不費一兵一卒,便取洺州八縣,爲何還要殃及將士家屬,他們也不過是聽命行事,實非得已。

“上天有好生之德,還請將軍高擡貴手,寬恕將士家眷,莫要罪及無辜。”

王當萬如今已經不再年輕,北齊都已經滅亡了二十七年,他也從當年投奔崔澈的中年壯漢,成了一員白髮老將。

只不過年紀雖然大了,可長相實在與慈眉善目不搭邊,也難怪洺州士族以爲他要報復將士家屬。

王當萬也知道對方誤會了自己的意圖,只能耐着性子解釋道:

“我今日所爲,都是奉燕公之命。

“燕公不忍見河北將士自相殘殺,於是命我帶上洺州將士的家眷,前往相州城下勸說,又怎麼會是想要加害他們。

“況且燕公出自河北望族,若是遷怒百姓,豈不是自絕於河北父老。”

聽得王當萬這麼一說,當地士族也終於寬下心來,主動配合起王當萬。

而在得知是要勸說自己的親人不要枉送性命,將士們的家屬也紛紛主動前來。

王當萬見狀大喜,趕忙將洺州之事報知崔澈。

而此時,崔澈已經逼近了鄴城,得知洺州以下,將士家眷也將在不久後被送來相州,他命竇建德留守洺州,由王當萬領一萬皮室軍與周侃所部一併護送洺州將士家眷南下。

相比較王當萬幾乎是白撿了一個洺州,麥鐵杖在魏州卻真真實實遭遇了一番抵抗。

莘州之兵並沒有和邢州將士一般,抗命不前,而是在莘州司馬的統率下,火速馳援魏州。

(本章完)

第79章 戰事再起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314章 與敵僵持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2章 時來運轉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616章 兵臨成都請假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96章 名將殞命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55章 徵辟裴矩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13章 辭親遠行第3章 鄴城來人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292章 破敵之計大家不要等老書完結了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62章 裴秀來京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454章 開誠佈公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37章 共誅國賊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552章 水淹陽平大家不要等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42章 行差踏錯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80章 前線覓功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93章 三線告捷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537章 再見故人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233章 奪取處州好消息與壞消息第411章 加官進爵
第79章 戰事再起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314章 與敵僵持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2章 時來運轉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616章 兵臨成都請假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96章 名將殞命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55章 徵辟裴矩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13章 辭親遠行第3章 鄴城來人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292章 破敵之計大家不要等老書完結了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62章 裴秀來京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454章 開誠佈公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37章 共誅國賊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552章 水淹陽平大家不要等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42章 行差踏錯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80章 前線覓功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93章 三線告捷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537章 再見故人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233章 奪取處州好消息與壞消息第411章 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