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城,漢王府,書房。
漢王皺着皺着眉頭坐在書桌後面,神情嚴肅地望着桌上的一張紙,紙上是關於青州城的情報。
根據請報上的內容,李雲天派靳榮率兩萬人去守東林縣縣城,而他自己則和一萬被稱爲驍武軍的明軍坐鎮青州城。
而且,據青州城街頭官府的告示顯示,李雲天已經在濟南城調集了五萬兵力,隨時可以馳援青州城。
按理說李雲天在青州城只有三萬人馬,又孤軍深入到漢王控制的區域,如今張昊一敗,他將面臨來自樂安和登州府、萊州府的叛軍壓力,兵力本就捉襟見肘,本應撤回濟南城,或者固守青州城,但卻反其道而行把手中的兵力分散,實在是出人意料。
漢王知道青州城街頭的告示不過是李雲天在安撫民心罷了,濟南城的兵力部署他非常清楚,現在連五萬人都不到,拿什麼去救援青州城?
在漢王看來,李雲天要想守住青州城,在維持原有兵力不變的情形下還要從濟南城再調集一兩萬人才行。
因此,漢王一直等待着濟南城的軍隊去馳援李雲天,然後他就可以將這批兵力一併消滅在青州城。
相對濟南城而言,青州城的城防無疑要容易攻取得多了。
誰成想,漢王並沒有等來李雲天從濟南城調援兵的消息,反而得知李雲天分兵去守東林縣縣城。
不得不說,李雲天的這一招是一手妙棋,如此一來東林縣縣城就成爲了青州城抵擋樂安方向叛軍的橋頭堡。
從樂安出來的叛軍要想進攻青州城必須要拿下東林縣城,或者派兵來守住東林縣城裡的明軍,防止靳榮在叛軍進攻青州城的時候從背後突襲。
這樣一來,東林縣城將吸引叛軍大量的兵力,既減輕了青州城明軍所承受的壓力,也給濟南城的薛祿發兵救援青州城爭取了時間。
即使青州城的明軍在濟南城的援軍到來之前抵擋不住叛軍的攻城,李雲天也可以挑選一處叛軍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圍,進而逃回濟南城。
而濟南城的援軍可以轉而救援東林縣縣城的明軍,接應靳榮等人回濟南城。
漢王想來想去,覺得李雲天的如意算盤打得還真是精光,很顯然攻城一方的傷亡要遠高於守城的一方,李雲天利用東林縣城和青州縣城將給叛軍造成大量傷亡。
至於青州城,當張昊在德州被漢王擊敗後,青州城其實對李雲天來說就已經失去了戰略價值,無法對叛軍造成預期的傷害,反而會陷入叛軍的左右夾擊。
以李雲天的城府和韜略,漢王自然不會認爲應他會傻到在青州城固守,而李雲天不僅這樣做了,還分兵東林縣縣城,其用意自然也就昭然若揭,無非是想趁機消耗自己的兵力。
對漢王來說,眼前的局勢可是一個千載難逢地拿下濟南城的機會,只要將李雲天和靳榮的兵力圍困在青州城和東林縣城,再消滅掉濟南城出來的援軍,那麼濟南城將兵力空虛,指日可下。
一旦拿下了濟南城,東昌府和濟寧府也就成爲了他的囊中之物,因爲這兩個地方的明軍很大一部分都抽調到了濟南城,並沒有剩下多少兵力。
只要攻取了濟寧城,那麼漢王不僅切斷了北京和南方的聯繫,同時也會從運河獲得需要的軍需物資。
良久,漢王的嘴角流露出一絲冷笑,既然李雲天想玩,那麼他就陪李雲天玩玩,讓李雲天知道薑還是老的辣。
“來人,傳本王軍令,讓陳朗三天後率軍進攻青州城。”隨後,他喊進了門口的貼身侍衛,將懷裡的一塊令牌扔給他,沉聲說道,“告訴陳朗,圍而不攻,一定不能讓李雲天跑了!”
那名貼身侍衛聞言衝着漢王一拱手,拿着令牌急匆匆離開,前去登州城傳令。
陳朗是漢王的舊部,登州衛的衛指揮使,現在負責統帥登州府和萊州府的四萬多叛軍。
自從李雲天出人意料地攻下了青州城後,陳朗就已經在登州城調集了登州府和萊州府的四萬人馬,一是防備李雲天的進攻,二來也是協助漢王夾擊青州城。
“王爺。”那名貼身侍衛離開後不久,楊勇走進了房間,衝着正坐在桌子後面喝茶的漢王躬身行禮。
雖然楊勇丟了青州城,但是漢王卻並沒有責罰於他,因爲這並不是楊勇的過錯,誰能想到明軍會忽然弄塌了青州城的城牆,面對這種情形即使是漢王也無能爲力。
“三日後,我軍將反攻青州,你來當這個先鋒。”漢王放下茶杯,沉聲向楊勇說道。
“謝王爺恩典,如果卑職不能攻下青州城,願提頭來見!”楊勇聞言向漢王一拱手,語氣決然地說道,青州城他稀裡糊塗地丟了,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氣。
“不是青州城,而是東林縣城。”漢王雙目精光一閃,搖了搖頭後開口糾正了楊勇,“東林縣城由靳榮把守,本王給你三萬人馬,你將他牢牢地給本王圍困在裡面。”
“是!”楊勇雙目閃過一道意外的神色,隨後沉聲說道。
他還不知道靳榮被李雲天派去東林縣城的事情,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雲天竟然在這個時候還敢分兵,那豈不是意味着青州城兵力空虛?
與此同時,景州城。
宣德帝望着掛在牆上的一副敵我態勢圖,眉頭緊緊地皺着,張昊這麼一敗,使得山東的局勢變得複雜起來,明軍由原本的攻勢變成了守勢。
如今,朝廷的平叛大軍已經退回景州城休整,山東境內的明軍能與叛軍一戰者只剩下青州城的李雲天和濟南城的薛祿。
本來形勢對宣德帝非常有利,李雲天突襲青州城成功,切斷了叛軍東部和西部之間的聯繫,使得漢王陷入被動。
可誰也想不到戰場上風雲突變,漢王竟然來了一招漂亮的回馬槍,使得迫不及防的張昊吃了大虧,進而失去了戰場上的主動。
宣德帝現在非常擔心,萬一李雲天和薛祿撐不住了,那麼山東將成爲了漢王的天下,隨之將帶來一系列難以預料的影響。
“陛下,濟南城城防森嚴,易守難攻,李御史和陽武侯一文一武,定能守住濟南城。”楊士奇、張輔和張昊等幾名大漢立在宣德帝身後,見宣德帝憂心忡忡地望着地圖,張輔不由得率先開口,安慰道。
“陛下,臣願將功贖罪,領一軍前往濟南城支援李御史和陽武侯。”張昊的臉上流露出慚愧的神色,衝着宣德帝一拱手,躬身說道。
對於張昊的這次大敗,宣德帝雖然心中惱怒,但是卻並沒有責罰張昊,現在乃兩軍交戰的關鍵時期,統兵的大將不可能輕動。
況且,除了張昊外宣德帝手中沒有合適的人選統兵對抗漢王,畢竟連張昊都敗在了漢王的手裡,更何況其他的勳貴。
除非……除非宣德帝啓用張輔,可宣德帝信不過張輔,自然也就不會讓他來統兵了。
“義國公,勝負乃兵家常事,你不用放在心上。”宣德帝聞言微微一笑,轉身向張昊說道,“朕相信李御史和陽武侯能守住濟南城,你儘可安心整軍,爭取早日發兵德州,給濟南城解圍。”
“臣遵旨。”張昊連忙衝着李雲天一躬身,神色顯得有些黯然和無奈,心中暗暗祈禱李雲天和陽武侯能撐過去,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陛下,要不要調安平侯前來助戰?”一旁的禮部尚書胡瀅沉吟了一下,試探性地向宣德帝說道,“如果安平侯將帶兵來援,山東之困可解。”
“陛下,臣覺得還是不動安平侯爲好,安平侯坐鎮大名城,足以確保我部南方無憂矣!”立在胡瀅身前楊榮聞言,立刻否定了他的建議,不動聲色地說道。
雖然楊榮沒有明言,但是現場的人都知道他口中“我部南方”的意思,暗指彰德的趙王。
漢王造反已經兩個多月,而趙王雖然在彰德整軍備戰,但卻沒有絲毫響應漢王舉兵的意思,這自然是安平侯牛世豪的功勞,是他在大名城給趙王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使得趙王不敢輕舉妄動。
一旦牛世豪率軍離開大名城,趙王就失去了北方的壓力,十有八九會趁機造反,屆時的局面可就不少收拾。
“陛下,不如這樣,真定府距離景州只有三四百里,可以讓忠國公派遣一部分兵力來馳援我們。”戶部尚書夏元吉想了想,開口向宣德帝說道。
經過近兩個月的激烈交戰,真定府的戰事現在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魯仲乾沒有辦法撕開周徵設下的防線,難以越雷池一步。
“陛下,臣覺得此舉可行,有忠國公守真定城,可從真定府守軍中抽調兩萬人來景州。”張輔聞言點了點頭,對夏元吉的說法表示贊同,同時說道,“另外,可從安平侯那裡抽調一萬人。”
此時此刻,宣德帝要想調兵,唯有真定府的周徵和大名府的牛世豪,否則的話就只有從北直隸的民戶中徵兵,這不僅需要時間,而且這些新兵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無法上戰場。
“義國公,你意下如何?”宣德帝有些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從真定府抽調兵力,擔心影響周徵和魯仲乾的交戰。
“陛下,臣覺得可行。”張昊略一沉思,衝着宣德帝點了點頭,他清楚周徵的實力,從目前的戰況來看,周徵牢牢地把握住了戰場上的主動,因此即使少了兩萬兵力依舊可以憑藉真定城的城防擋住叛軍,與魯仲乾進行周旋。
見張昊也同意,宣德帝不再猶豫,立刻向周徵和牛世豪下了諭旨,讓兩人調兵增援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