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利益攸關

bookmark

“相公,近來內廷與內閣、六部鬥得厲害,看來相公回來後又有的忙了。?”周雨婷見李雲天對進封爵位一事顯得很淡然,也可以說是胸有成竹,於是微微一笑後說道。

兩個月前,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人忽然以貪贓枉法的名義搜查了工部左侍郎楊毓的府邸,在其家中搜出了大量財物,楊毓也因此被打入了詔獄。

錦衣衛北鎮撫司之所以會出手,是因爲東廠得到了楊毓貪腐的舉報並加以查證,進而上報到了正統帝那裡,在張氏太皇太后的首肯下錦衣衛北鎮撫司介入徹查此案。

東廠的廠督由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擔任,故而這次楊毓下獄自然是司禮監的傑作,其目的是對內閣彈劾江寧織造鎮守中官中飽私囊、插手地方事務,導致江寧織造鎮守中官被斬一事的迴應。

如果不是司禮監的太監們跑去向張氏太皇太后求情,江寧織造鎮守中官的案子勢必將牽連到更多的內侍。

楊毓如今還在錦衣衛北鎮撫司的詔獄裡關着,司禮監的人想要將其置於死地,而內閣、六部的人則羣起力保,以至於張氏太皇太后一時間也感到遊戲爲難。

自從宣德帝對六部的官制進行改革以來,六部的右侍郎逐漸成爲了朝廷派往地方上京官的加銜,這就使得左侍郎的權限大增,是六部尚書的唯一副手。

自從正統帝登基以來還從沒有查辦過六部堂官級別的官員,這次如果要對楊毓下狠手的話無疑對內閣和六部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可不是張氏太皇太后希望看見的。

張氏太皇太后雖然不善於打理朝中的政務,但平衡朝廷中各方勢力之間的手段還是遊刃有餘,否則也就無法統帥後宮,更不會使得朝中文武百官對其敬畏有加。

如今大明四海昇平,蒸蒸日上,張氏太皇太后也不想把楊毓的事情鬧得太大,只想藉機敲打一下內閣和六部而已,可也不能不顧及司禮監那些忠心辦事的太監們。

因此,張氏太皇太后對如何處置楊毓一直三緘其口,準備把這件事情丟給李雲天去辦,李雲天與內廷和文官集團的關係都很好,有他從中周旋的話肯定能將此事善了。

“如果各位大人平日裡不那麼強勢,司禮監也不會東山再起。”李雲天已經知道楊毓的事情,口中不由得感慨了一聲。

司禮監之所以能再次得勢,主要是文官集團對皇權的步步緊逼,想要繞開張氏太皇太后來決定朝中的政務,畢竟在文官們看來這裡國家是士大夫們的職責,張氏太皇太后雖然是地位尊貴的後宮之主但也不應該干預朝政,這可是明太祖明令禁止的。

如果宣德帝依舊在世的話,張氏太皇太后也懶得介入朝廷裡的權勢爭鬥,不過現在正統帝年幼,張氏太皇太后豈能放心把朝權交到朝臣們的手裡?尤其是勢力強大的文官集團。

這樣一來,司禮監的崛起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身處皇宮的張氏太皇太后唯有用司禮監的人來制衡朝中的文官集團。

至於朝中的勳貴集團,與司禮監的恩怨糾葛就要少上許多,這也與張氏太皇太后有着很大的關係。

張氏太皇太后本就與朝中勳貴的關係密切,再加上勳貴們並沒有文官那麼多的花花腸子比較容易掌控,以及與司禮監沒有太大的利益衝突,司禮監自然也就不會在與文官集團死掐的同時再得罪勳貴集團。

“相公,你打算如何處置楊侍郎一案?”

周雨婷自然清楚司禮監之所以能東山再起與文官集團企圖掌控朝中政局有關,於是睜開雙眸饒有興致地問道,現在京城的官場上可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楊毓的案子上。

“退一步海闊天空,大家對太皇太后希望此案大事化小是心知肚明,關鍵是誰也不想向對方服軟,相公唯有出面去和稀泥。”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笑意,說實話他手中公務繁忙可沒多少精力放在朝廷的爭鬥上。

由於李雲天第二天還要參加朝廷的大朝,故而與周雨婷閒聊了一會兒後就擁着周雨婷進入了夢鄉。

次日清早,天還矇矇亮李雲天就被侍女們喊了起來,哈欠連天地洗漱更衣後進了皇城,準備在西千步廊裡侯朝。

李雲天趕到的時候西千步廊外的大明門時,大明門前已經聚集了不少文武官員,正三五成羣地圍在一起低聲議論着什麼。

“忠武王來了!”李雲天的馬車剛在大明門右側的空地上停下,大明門前的人羣中就響起了一個喊聲。

隨即,門前的文武官員們呼啦一下就向李雲天的馬車擁了過去,把剛下車的李雲天團團圍住,爭先恐後地與他打着招呼。

由於那些官員實在是太過熱情,人數也很多,故而把李雲天圍得裡三層外三層,使得李雲天在裡面是寸步難行,費了好一番周折後才得以進入大明門。

“忠武王!”與李雲天在一個廊房裡侯朝的是大明的頂級勳貴,李雲天掀開門簾進入時衆人正在那裡品茶聊天,見狀紛紛起身相迎。

雖然在場的勳貴都是李雲天叔伯輩的人物,不過沒有一個人因此倚老賣老,原因無他,李雲天的爵位是用戰功實打實地換來的,故而大家對李雲天頗爲敬畏,自然要以禮相待了,就連資格最老貴爲太師的張輔都起身恭迎,更何況其他人了。

“諸位大人請坐。”李雲天微微笑了笑後示意屋裡的衆人落座,不過直到他坐在座位上後其他人這才坐下。

“忠武王,西北諸司空缺職位甚多,以王爺之見該如何處置?”寒暄了幾句後,張輔忽然語峰一轉,看似隨意地問向了李雲天。

關西的戰事結束後,西北幾個都司裡武官的職位空缺了許多出來,西征軍的大敗以及西北的戰事使得大量武官或戰死或在俘虜營死亡,如果不是李雲天與帖木兒帝國換俘的話西北諸司的武官將死得更多。

按照大明的定製,由於大明的軍官是世襲的,故而那些空缺的武官職位應該由其家中男丁頂上。

不過,這裡的世襲指的是在正常情況下的繼承,那些戰敗軍隊的武官們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不被朝廷治罪就謝天謝地了,哪裡還有武職世襲的資格。

如此一來,不僅西北幾個都司,京畿都督府和山北軍區也存在這種情形,隨着西征軍的戰敗大部分倖存的武官都會因爲被俘虜過而受到懲治。

相對那些倒黴的武官,白安從別失八里城帶回來的那兩萬人馬以及遼東軍區的七萬人馬則是撞了大運,跟着李雲天在關西立下了大功,得以加官進爵。

由於西征軍的大敗,軍閣的閣員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情形,如果擱在以往那麼肯定是從獲得戰功的武官中提拔新的武官來頂替先前的武官。

很顯然,追隨李雲天在關西取得勝仗的軍隊幾乎都與講武堂有關,而講武堂的武官與各都督府的武官屬於互不統屬的兩個衙門,這就是使得軍閣想要調那些有功的將士升任西北幾個都司衛所的武官一事變得比較複雜。

自從宣德帝起就把講武堂的軍隊當做禁衛軍,故而除了皇帝外軍閣也沒有調動講武堂下軍隊的權力,必須要通過正統帝才能完成調任武官的事情。

正統帝年幼,軍閣的人也唯有跟主政講武堂的李雲天來商議,然後再聯名向正統帝稟告。

現在,擺在軍閣面前最大的障礙就是講武堂和各都督府屬於兩個不同的體系,這樣跨體系調任武官就存在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西北幾個都司下屬的衛所以後該採取哪種體系。

按照慣例,講武堂的武官調任西北諸都司衛所後,西北諸都司的軍事體系應該保持不變。

可如今西北諸都司衛所調來的講武堂體系的武官實在是太多了,而且講武堂體系的軍隊在這次西域的戰事中明顯比各都督府體系的軍隊表現得優秀。

即便是西征軍在東察合臺汗國的慘敗中,山北都司和京畿都督府的士兵也是抵抗到了最後,可謂傷亡慘重,戰鬥力和戰鬥的意志遠超西北都司的士兵。

故而這就給軍閣出了一道難題,很顯然講武堂的軍事體系更加優越,難道要讓那些講武堂的武官遵從地方衛所的軍事體系?

而且,在講武堂的軍事體系中並沒有軍職世襲一說,而是實行軍功晉升制,這使得事情變得很麻煩。

尤爲重要的是,講武堂的武官肯定不願意脫離講武堂的體系去西北衛所任職,雖然那樣可以混個終身官職,但同時也意味着失去了上進的希望,而且待遇也比不上講武堂,誰吃飽了撐的這樣做?

因爲西北諸都司的事情,軍閣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要知道西北諸都司可是朝中都督府一系勳貴地盤,那些勳貴自然不希望它們歸入講武堂的麾下。

軍閣的閣員們出身都督府,自然希望各都督府能保住西北諸都司,可地方衛所軍隊在西域戰事中的表現確實不及講武堂的軍隊,這讓他們很難辦。

所以,張輔作爲軍閣首輔必須要先跟李雲天通通氣,打探一下李雲天的態度,可以預料的是張氏太皇太后肯定會讓李雲天會同軍閣來解決西北諸都司現在面臨的問題。

張輔話音落後,包括周徵和張昊在內,屋裡的勳貴們不約而同地望向了李雲天,都想知道李雲天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601章 連鎖反應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9章 費盡心機第932章 各自安撫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568章 明爭暗鬥第1224章 內廷制衡第111章 制度第601章 連鎖反應第600章 拋磚引玉第1257章 求援第596章 投案第866章 衛所頑疾第1410章 波瀾不驚第928章 先禮後兵第767章 堂審第200章 無心之舉第403章 太后賜婚第449章 第四百四十九 謀定後動第42章 皆大歡喜第1121章 順風轉舵第861章 愛才之心第1285章 難眠之夜第849章 針鋒相對第676章 鼓舞士氣第87章 峰迴路轉第583章 萬事俱備第137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02章 使臣替身第88章 繞不開的姻緣第944章 討價還價第1319章 真假難辨第462章 寸步不讓第567章 花魁大會第54章 虛與委蛇第485章 獨霸天下的造船業第835章 驚人供述第207章 天子之怒第879章 連鎖反應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1010章 大軍出征第1440章 未雨綢繆第1098章 惱羞成怒第467章 欲擒故縱第227章 滅口第44章 重審文書第1426章 試探第301章 示敵以弱第202章 天下疆域第1149章 軍務道第992章 欲揚先抑第473章 說服第1314章 意外變故第464章 東風來第610章 孤注一擲第1449章 東征第16章 一念之間第125章 大刑第751章 情緣難斷第625章 龍江之花第878章 打起來了第247章 一舉成名第516章 文武宿怨第1160章 盟友第907章 勾心鬥角第956章 虛情假意第119章 項莊舞劍第248章 功虧一簣第1256章 各有所得第377章 塵埃落定第967章 蛛絲馬跡第201章 虛驚一場第483章 敲山震虎第47章 真假難辨第608章 明哲保身第457章 深入虎穴第704章 雪中送炭第1038章 詭異行軍第908章 門當戶對第1212章 告老還鄉第788章 心知肚明第142章 御史之權第756章 憂心忡忡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141章 御史銜庶吉士第417章 虎頭蛇尾第1073章 瘋狂之舉第28章 點撥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239章 恰到好處第1009章 王府厚禮第1156章 巡按駕臨第987章 京城急報第139章 匿名檢舉第1416章 雕蟲小技第406章 用心良苦第342章 分兵第1290章 鴻門宴
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601章 連鎖反應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9章 費盡心機第932章 各自安撫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568章 明爭暗鬥第1224章 內廷制衡第111章 制度第601章 連鎖反應第600章 拋磚引玉第1257章 求援第596章 投案第866章 衛所頑疾第1410章 波瀾不驚第928章 先禮後兵第767章 堂審第200章 無心之舉第403章 太后賜婚第449章 第四百四十九 謀定後動第42章 皆大歡喜第1121章 順風轉舵第861章 愛才之心第1285章 難眠之夜第849章 針鋒相對第676章 鼓舞士氣第87章 峰迴路轉第583章 萬事俱備第137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02章 使臣替身第88章 繞不開的姻緣第944章 討價還價第1319章 真假難辨第462章 寸步不讓第567章 花魁大會第54章 虛與委蛇第485章 獨霸天下的造船業第835章 驚人供述第207章 天子之怒第879章 連鎖反應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1010章 大軍出征第1440章 未雨綢繆第1098章 惱羞成怒第467章 欲擒故縱第227章 滅口第44章 重審文書第1426章 試探第301章 示敵以弱第202章 天下疆域第1149章 軍務道第992章 欲揚先抑第473章 說服第1314章 意外變故第464章 東風來第610章 孤注一擲第1449章 東征第16章 一念之間第125章 大刑第751章 情緣難斷第625章 龍江之花第878章 打起來了第247章 一舉成名第516章 文武宿怨第1160章 盟友第907章 勾心鬥角第956章 虛情假意第119章 項莊舞劍第248章 功虧一簣第1256章 各有所得第377章 塵埃落定第967章 蛛絲馬跡第201章 虛驚一場第483章 敲山震虎第47章 真假難辨第608章 明哲保身第457章 深入虎穴第704章 雪中送炭第1038章 詭異行軍第908章 門當戶對第1212章 告老還鄉第788章 心知肚明第142章 御史之權第756章 憂心忡忡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141章 御史銜庶吉士第417章 虎頭蛇尾第1073章 瘋狂之舉第28章 點撥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239章 恰到好處第1009章 王府厚禮第1156章 巡按駕臨第987章 京城急報第139章 匿名檢舉第1416章 雕蟲小技第406章 用心良苦第342章 分兵第1290章 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