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章 準備遷都

生命不息,楚昭此生是安份不了的。揚州楚愉的事畢,姬氏那頭,魯種也早幫她斷好了官司,對如今的姬家人,以殺兄之名論處;姜家奪其夫之爵,又將姬氏出逐,楚昭下旨,姬氏之父爵位,由姬氏繼承,其夫之爵令其女而繼。

此旨一下,天下譁然,又女子之身承爵,楚昭,楚昭想幹什麼?

“陛下,無論是姬氏,還是姜氏,家中皆有男丁,當選賢良以承爵,令女子而承宗廟,是亂綱常,混陰陽。”新都在建,楚昭廣開言論,以至世家紛紛聚於此,乍聽楚昭的旨意,立刻有人上表勸諫。

“何爲綱堂?三綱五常,皆以禮爲先。在諸位看來,以血緣而論,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諸位是更傾向於哪一個?是父死子繼吧。”論,楚昭從來不怕,她連女帝都當上了,許女子入宗廟,讓女子承爵,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子承父業,代代相傳,子女子女,無子而以女承爵,不合理嗎?若是諸位覺得往後願意將自己掙下的偌大家業,供手讓給兄弟都不肯給女兒,朕也就無話可說了。”

以血緣論遠近,兄弟雖是一母同胞,卻非自己的後代,子女子女,纔是真正的傳嗣。

“以女承爵,不過是逼不得已的選擇,如朕,如姬氏,父兄皆喪,不以女子承爵,難道就讓自家祖宗無人供奉,而成絕嗣嗎?諸位講禮,以禮合法,捫心自問,女子承爵,於萬不得以之時,難道就比諸位過繼要好?”楚昭再問,一字一句都落在人的心坎上。

雖然,如今他們子嗣繁茂,但是,誰也不能保證有一天,他們家會不會也發生這樣的事,男丁盡無,只剩女丁,楚昭不過是防的萬一,也是爲了各家着想。

原本覺得女子承嗣實在不妥的人,被楚昭那麼一說,又覺得不那麼難以接受了,畢竟,楚昭就是女帝都當上了,她已經開了女子承嗣的先頭。

冀州論女子可爲帝的爭執中,就說過了楚昭得爲女帝,那麼接來,世上所有的女子是不是都可以效仿楚昭?

當時,姜參是怎麼說的?

“若有女子類陛下者,能安邦定國,馳戰沙場,救萬民於水火,爾等不願奉之,非其無能,實而等不能容人也。女子如何?若無女子,家以何安,家不安,國何以安?有能力的郎君,不怕有能力的女子,無能之人,既容不下有能的女子,也容不下有能的郎君。”

姜參之言,是道破了一羣男人的心思,更有吳用補刀問,“各家古籍中,有說過女子不可爲帝的話嗎?”

“新昭初建,開的是新一代的風氣,前朝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涌,百姓多苦,民生多艱,陛下救百姓於難,傷的是世家之利,世家不容,又不敵於陛下,言語重傷,執陛下女兒之身多論,爾等敢說無絲毫的私心?”

吳用年輕,至少比起姜參來要年輕許多,沒有他不敢說的話,這些話,也必須要有人說破,否則一個個端着大義的嘴臉,實則皆爲私利。

“陛下,若是各家不僅一女呢,如姜家,姬氏有三女皆存,以何人承爵?”楚昭想到了當日的辯論,有人也想到了,反正,楚昭的皇帝都坐上了,他們想要攪事,想把楚昭拉下來的可能越來越小,找點事還是可以的。

“子承嗣的規矩,女承亦然,非論嫡長,便論賢才。”楚昭以男子承嗣之法而論女。“類如姜家,承嗣女之所生,可過繼一男隨姜性,定爲嗣子,往後是爲姜家子。以成定製,不可更改。”世家的長子嫡孫那都是寶啊,楚昭沒讓以長子過繼,而是任選一男。

心思活絡的人已經在打着算盤,娶了這樣承爵的女子啊,好處可比壞處多,就拿姜家女來說,所嫁的郎君,除了長子之外,可任選一子繼姜家之嗣,就相當於兒子多了一條路。

當然,兒子不隨父姓,只要當父親的同意,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姬氏如今還沒有定下哪個女兒承姜家的爵,楚昭提出了嫡長所言,姬氏要問的第一個人自是她的長女。

讓楚昭想不到的是,姬氏的事情解決了之後,姬氏竟然自請爲她做事!

“朕有滿朝文武,並不缺做事的人。”楚昭見了姬氏,姬氏跪拜在下,答道:“滿朝文武,做都是男人想做的事,無一人爲女人做事!”

這句話讓楚昭起了好奇,坐直了身子,楚昭問道:“何爲爲女人做事?”

“如此次,陛下立意讓女子可以承嗣,陛下必已察覺女子地位之低,否則當日陛下登基,也不會惹得天下非議。陛下的地位要穩,提高女子的地位實爲必然。”姬氏不愧是世家大族養出來的女人,竟然看出了楚昭的用意。

一步一步,楚昭就是要提高女子的地位。她是女帝,既爲女帝,非她之後,再無女帝。武則天不是楚昭的目標,而只是開始。

“妾身聽說,昔日在冀州之時,陛下已經讓冀州的女子參與冀州的建設,還讓女子在各村集結成兵,以補後方空虛,被人趁虛而入。沒有男人用的時候男人想到了女人,一般事成了,又將女人打壓下去,難道就是天經地義?”姬氏表示疑問,引得楚昭笑了,“古來如此,並不是女人說了算。”

“或許以前是,但現在,有陛下爲榜,天下的女人,並不是都願意終日被男人玩弄於手掌,沒有想法的。”姬氏幽幽地說。

楚昭更覺得好玩了,姬氏以前給她的感覺是一個只會爭風吃醋的夫人,沒想到歷經大變,她卻成了一個女權的擁護者。

“朕手中有女部,你可知道?”楚昭想了想,不屈於命運的人,除了冀州的一個孫二孃,如今又多了一個姬氏,這天下有多少的女子會跟她們一樣呢?

姬氏道:“陛下的女部如同陛下的墨軍一樣皆是陛下的代表,妾身但有耳聞!”

是啊,雖然是女部,架不住這女部跟楚昭平定了天下的墨軍有得一拼,免不了的,女部也成爲傳說。

“你既然想做事,從明日開始,你就進女部吧,做什麼,不做什麼,會有人告訴你的。”如孫二孃,如姬氏,楚昭都會給她們機會,能做到什麼地步,那就要看她們自己了。

想要跟男人爭天下的心,必須要有和他們斗的能力,否則不過是自尋死路。

新都歷時一年半,終於是落成了,楚昭立刻送信給鍾氏,讓他們準備準備,她這就回去接他們來新都。

算上出征徐禹,建成新都,楚昭離開冀州快兩年了,說起來無人不驚,楚昭不在朝整整兩年,大昭朝竟然一點都沒亂,後世記載亦稱讚實太后鍾氏之功也。

因此大昭的史書上,專門作了鍾氏的傳記,如同楚昭,卻是後話。

楚昭回來了,最要緊的還是終於要遷新都了。新都之名,楚昭早已經取好了,長安,意爲長治久安,這樣吉祥的名字,太好了。

“阿孃和諸卿爲國事費心,朕銘感五內!”當皇帝當成楚昭這樣,天下一統就丟下滿朝的文武大臣,親自跑去督建新都的,也就楚昭一人而已。

好在雖有鍾氏總攬朝事,楚昭跟諸臣的往來還是很密切,國之大事,也是經過楚昭纔會傳達大昭上下。

楚昭回來,鍾氏這個當孃的沒有出迎,百官卻是要出來迎接的,楚昭親自扶起姜參,又對朝臣說了這樣的話,引得朝臣們都一臉的笑容。

“陛下還朝,臣的心總於是落下了!”姜參說的是實在話,大昭初立,天下一統,楚昭卻乾脆地把事情都丟給了鍾氏,跑到新都去了,姜參是殫精竭慮,只怕突然一覺醒來大昭就出事了,真是度日如年吶。

“先生多思多慮,到了長安,朕給先生放幾天假休息休息。”楚昭依然喚姜參爲先生,可見對姜參的心未變,而以弟子稱之。

姜參連連道謝,往來的人都說長安遠比舊京更大氣,更宏大,姜參也十分好奇那由楚昭新建的長安究竟是什麼樣子。

“遷往新都,當與冀州百姓告別。”楚昭叮囑了一句,姜參附和道:“這是陛下起勢之地,多蒙百姓相輔,當告之,以謝百姓。”

連連點頭,楚昭笑道:“先生知朕之心!”

楚昭心繫百姓,這正是讓姜參爲之佩服的一點,所以姜參又怎麼會不知道楚昭的心思。

百姓們看到楚昭回來,也是山呼萬歲,楚昭隨手指了其中的老者詢問這兩年冀州的收成,老者高高興興地道:“自陛下來了冀州之後,冀州的收成沒有一年不好的。陛下真是我們冀州百姓的福星吶!”

楚昭笑道:“爲一州之福星,非是福星也,若能讓天下的百姓都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那纔是真正的福星呢。”

一言道破她的想法,叫姜參老懷安慰,楚昭沒有因爲成爲了皇帝而失了原本的初心,這是極好的事。但凡有心,就一定能做好。

“陛下讓作坊做出來的糧種,還有水車,都是好東西,糧種可種兩季,只可惜冀州的氣候不適合,不過縮短了收期,大傢伙也摸索出規矩來了,收了糧之後再種點別的東西,也是多了一樣收入,都是陛下之功啊!”

冀州百姓對楚昭的崇拜多了幾分盲目,楚昭連連擺手道:“非朕一人之功,那是大家的功勞。朕在長安設了一個登天鼓,無論是百姓有冤,還是有才而不爲朝廷用者,都可以去擊登天鼓,凡擊鼓天鼓者,天子必見,若是不見者,不可爲帝,天下可議廢之。”

楚昭放出來的話,叫身後的人都嚇呆了,只是一面鼓而已,竟然扯上了帝王廢立,這又何嘗不是給帝王的身上枷了一把鎖,楚昭是開國之帝,她說的話就是定製,大昭在建一日,後世之帝,若有不從者,皇帝也當到頭了。

震驚過後,朝臣看着楚昭的眼睛直髮亮。爲帝王者,給自己的身上主動上枷鎖,需要何等的氣度啊!若無一顆愛民之心,安定天下之心,又怎麼會做得出這樣的事來。

“陛下聖明!”姜參爲首,領諸臣一拜,楚昭擺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朕盼大昭的皇帝,不管是朕,還是自朕之後,都有一顆愛民之心,百姓安則天下安,君輕民貴,若無民者而無君。”

“天災不可違,人禍可避,百姓蒙冤卻無處可訴,爲官失職,爲君更是失職。”楚昭笑言,語氣的肯定卻無半點玩笑。

“朕盼大昭的江山能國泰民安,卻非朕一人可成,臣民一心,方可建之盛世!”

“願隨陛下,建立大昭盛世,千秋萬代,天下稱頌!”楚昭所想,又何嘗不是一代名臣心中所想呢,跪下齊聲高喊,就像是君臣之間做的一個約定。

老百姓們想的沒有那麼多,他們只知道,楚昭把他們放在心裡,一直的放在心裡,那樣很好,再好不過了!

離開冀州兩年的楚昭,回來了依然還是他們先前的刺使大人,還是他們的女帝,這就讓他們倍感心安了,餘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

“陛下就不能留在冀州嗎?”楚昭回來要是帶羣臣遷往新都的,憨實的百姓們詢問楚昭能不能留下,楚昭道:“冀州之地,並不適合作爲國之京都,朕知冀州百姓不捨,但是朕要想的是大昭的百姓,考慮的更是千秋百世之功業,遷都勢在必行。”

從來不騙人的楚昭,更不會騙這些一心向着她的百姓。

“朕在哪裡,朕依然是你們的陛下,你們受了冤屈,被人欺負了,只管到長安去,朕一定會爲你們主持公道。”楚昭能感受到他們的不捨,高興之餘依然要安撫他們。

“長安離冀州遠嗎?”又有百姓問,楚昭道:“不遠,而且啊,幾天的路程就到了。你們一定要記住,不管是誰,欺負了你們朕都不答應。朕的登天鼓,朕並不希望響起,朕也不怕響起。”

“陛下心念百姓,我們會一輩子都記着的。”

“莫哭莫哭,朕雖然不在冀州了,朕還是你們的陛下不是。”百姓竟然哭了起來,楚昭都詫異了,連忙安撫!

130章 繼續進擊095章 礦山交易227章 要辦女學162章 昭立皇后012章 兄妹相處002章生得如何205章 齊冶賜藥005章 力爭食飯161章 再催立後152章 遷都長安034章 不良於行166章 胡攪蠻纏004章 四腳朝天032章 誰更聰明201章 殘酷揭露096章 解決麻煩198章 刑部大牢155章 楚昭選後197章 幕後之人046章 命硬克父268章 萬邦來朝031章 一唱一和238章 不吝教導151章 家常一二019章 楚愉哀求092章 垂釣老者135章 匈奴再犯113章 楚昭入京192章 蛛絲馬跡260章 皆爲朋友180章 你試我探089章 開闢鹽田147章 楚愉被休144章 親征徐禹102章 楚昭親事194章 獄中談論116章 繞路梁州228章 女帝心思232章 公平競爭112章 鍾鬱之死183章 皇子楚操004章 四腳朝天055章 周氏生辰250章 戰事再起182章 再議女官134章 冀州之亂273章 心知肚明022章 自討苦吃106章 自行募兵199章 自作聰明159章 出逐韋佗006章相府宴請121章 死士暗殺055章 周氏生辰176章 太學應考041章 陳年舊事258章 借糧救急210章 偶遇熟人030章 兄長出手186章 昭華之律100章 媚娘其人012章 兄妹相處074章 教訓楚鴻184章 再選皇商160章 柴景選擇157章 太后相邀015章 阿兄升官038章 惜乎女兒030章 兄長出手047章 楚愉訓言188章 要選伴讀066章 何去何從096章 解決麻煩156章 太學武堂004章 四腳朝天083章 廝殺一場246章 身世披露097章 血洗鹽田265章 柴景堵人034章 不良於行111章 你來我往258章 借糧救急138章 太尉來訪204章 幫忙出氣118章 廷尉落定202章 楚昭賜藥062章 玩具製作173章 鍾氏震驚149章 揚州事畢104章 海盜再來155章 楚昭選後069章 將計就計134章 冀州之亂026章 楚章變故032章 誰更聰明075章 弒父之罪103章 徐狗子起064章 梁州遇刺200章 一查到底
130章 繼續進擊095章 礦山交易227章 要辦女學162章 昭立皇后012章 兄妹相處002章生得如何205章 齊冶賜藥005章 力爭食飯161章 再催立後152章 遷都長安034章 不良於行166章 胡攪蠻纏004章 四腳朝天032章 誰更聰明201章 殘酷揭露096章 解決麻煩198章 刑部大牢155章 楚昭選後197章 幕後之人046章 命硬克父268章 萬邦來朝031章 一唱一和238章 不吝教導151章 家常一二019章 楚愉哀求092章 垂釣老者135章 匈奴再犯113章 楚昭入京192章 蛛絲馬跡260章 皆爲朋友180章 你試我探089章 開闢鹽田147章 楚愉被休144章 親征徐禹102章 楚昭親事194章 獄中談論116章 繞路梁州228章 女帝心思232章 公平競爭112章 鍾鬱之死183章 皇子楚操004章 四腳朝天055章 周氏生辰250章 戰事再起182章 再議女官134章 冀州之亂273章 心知肚明022章 自討苦吃106章 自行募兵199章 自作聰明159章 出逐韋佗006章相府宴請121章 死士暗殺055章 周氏生辰176章 太學應考041章 陳年舊事258章 借糧救急210章 偶遇熟人030章 兄長出手186章 昭華之律100章 媚娘其人012章 兄妹相處074章 教訓楚鴻184章 再選皇商160章 柴景選擇157章 太后相邀015章 阿兄升官038章 惜乎女兒030章 兄長出手047章 楚愉訓言188章 要選伴讀066章 何去何從096章 解決麻煩156章 太學武堂004章 四腳朝天083章 廝殺一場246章 身世披露097章 血洗鹽田265章 柴景堵人034章 不良於行111章 你來我往258章 借糧救急138章 太尉來訪204章 幫忙出氣118章 廷尉落定202章 楚昭賜藥062章 玩具製作173章 鍾氏震驚149章 揚州事畢104章 海盜再來155章 楚昭選後069章 將計就計134章 冀州之亂026章 楚章變故032章 誰更聰明075章 弒父之罪103章 徐狗子起064章 梁州遇刺200章 一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