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不足
由於“肇和號”起義在這個時候製造出來的輿論聲勢,爲中華革命黨增加了不少籌碼,在昆明的廖仲愷等人也借題發揮,再三要求推舉孫中山出任護國軍政府總理。唐繼堯個人經過深思之後,最終決定退讓一步。他很清楚即便是讓孫中山當上這個總理,也是一個好無實權的總理,西南這些軍閥沒有一個人聽命於其,無非是當一個擺設,藉助其革命名聲來爲護國軍政府博取更多的支持。
於是在十一月中旬,孫中山從香港秘密趕赴昆明,出席了護國軍政府成立大典,並且宣誓就職護國軍政府總理。
而同樣是這幾天時間裡,在蔡鍔一手操持之下,很快便完成了西南四省各路軍隊的編制草案。按照計劃,一共組編成了四個梯隊:第一梯隊總司令由蔡鍔親自坐鎮指揮,麾下轄雲南陸軍第一師和顧品珍第二師;第二梯隊總司令爲王文華,麾下下黔軍五個混成旅;第三梯隊總司令熊克武,除了川軍三個師之外,包括趙又新和黃毓成以及貴州駐四川的三支部隊,全部都歸屬第三梯隊指揮。
至於第四梯隊是實力最弱、兵力最少,而且編制情況也是最複雜的一支。蔡鍔經過再三思索之後,決定還是任命劉震寰出任第四梯隊總司令,編制楊希閔、劉古香等雜牌部隊,結合中華革命黨在粵北和湖南長沙、衡陽一帶的兵力,勉強促出了一萬多人的部隊。
但是第四梯隊因爲地域複雜,需要應付的北洋軍和支持北洋政府的地方軍閥衆多,因此蔡鍔在給劉震寰下達命令的時候特別加以囑咐,不必正面與敵人硬碰硬,而是儘可能採取敵後遊記作戰,或者潛伏于山野之中加以騷擾,只要能拖延陸榮廷、湯薌銘的部隊,並且製造足夠的聲勢動靜即可。
到了十五日,所有命令全部配發到位,四個梯隊的兵力也都遵照蔡鍔的吩咐,趕赴到制定地區集結,做好隨時可以出征的準備。
當天晚上,蔡鍔、唐繼堯、孫中山、任可澄、劉顯世等人聯名發佈通電,以護國軍政府的名義要求袁世凱即刻取消帝制。然而直到第二天早上,北京方面都沒有對這份電報做出任何迴應。蔡鍔、唐繼堯等人心知肚明,以袁世凱目前的聲勢而言是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取消帝制,他們的聯名通電只怕也只不過是撈癢癢。
於是在第二天,衆人再次聯名發出通電,不過這次他們並沒有在抱有任何希望,僅僅是在要在氣勢上多爭取一些優勢。此次通電的內容之中,他們果斷還增加了另外一些要求,除了袁世凱立刻取消帝制之外,還必須引咎辭去大總統之職,否則護國軍政府必會採取軍事行動來維護共和。
儘管這兩份聯名電報沒有給袁世凱帶來太大的壓力,但是結合這段時間南方諸省、地區頻頻爆發的反帝制運動,以及中華革命黨近乎玩命似的大肆抨擊和製造各式各樣的起義,理所當然的引起了民間極大的反應。
不管是支持帝制還是反對帝制,又或者是無所謂態度的人們,不約而同都覺察到這次南方把事情鬧得這麼大,國內勢必又會掀起一次兵禍。同樣因爲這件事,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由厭倦兵災戰禍而聯想到帝制所帶來的具體好處。可見稱帝與否都是那些官老爺們得利,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又真正獲得什麼了?
不僅依然一無所有,反而連一份太平的生活都無從保障。等到兵禍橫行,平頭小百姓們肯定會陷於水火之中。倒不如不要稱帝,南北之間好歹還能有一份平靜。正是有了這樣的念頭,不少之前跟風擁戴帝制的小老百姓們不知不覺之間開始轉而埋怨帝制。
然而,畢竟都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星斗小民,他們是沒想過也不敢想去反對帝制,僅僅是表現出對帝制的擔憂和發牢騷罷了。
面對國內越來越動盪的局勢,袁世凱不得不對唐繼堯、蔡鍔等人聯名通電做出答覆。只是他從始至終都沒有畏懼過這些反對派的軍閥勢力,相反在登基成爲皇帝之後,心思便漸漸轉移到如何平復國內反帝制的浪潮。因此在給雲南發去的覆電當中,他首先痛斥蔡鍔背信棄義,又指責唐繼堯等人與帝國通緝犯孫中山爲伍,更是私下調集兵力意圖謀反,叛國之罪名已是不爭的事實。
這份覆電唯一的作用就是要跟護國軍政府爭搶輿論聲勢,對外公佈護國軍政府是叛國的非法組織,並且還專門針對護國軍政府提出的一些要求進行逐條批評,用盡巧言令色來維持帝制的正統形象。
沒過多久,袁世凱甚至在西南護國軍政府還沒有宣佈獨立並開始下一步行動之前,搶先對十二師和十五師下達命令,以叛國罪立刻逮捕蔡鍔、唐繼堯、熊克武等人,軍隊即日向叛軍集結地發起進攻。
前前後後磕碰了一個月之久,南北中國的戰火總算是無可避免併發起來。
最先傳來戰事消息的是四川。陳宦以第十五師爲主力部隊,又集合了川軍中支持北洋政府的劉存厚、王陵基兩部人馬,由重慶和瀘州兩地,分別向成都、自貢、宜賓三地展開進軍。
雖然熊克武的川軍以及駐紮在川內的滇軍、黔軍合起來也有三萬之衆,第十五師是滿編中央師,總兵力卻不到兩萬,但一方面中央軍武器裝備精良,後勤供應充足,又佔據極其優勢的地理位置,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加上劉存厚、王陵基的兩路大約一萬五千人的川軍部隊,總兵力與護國軍第三梯隊相差無幾。
更何況第三梯隊看上去兵力充足,但實際上內部卻混雜不堪、矛盾重重。
蔡鍔在編制護國軍是並非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可所有梯隊全部都是按照地理位置來編制,戰區的劃分和作戰任務的安排上面已經有了一定限制,所以也只能硬着頭皮先這麼來辦。原本第三梯隊並不是主戰部隊,其唯一的作用是在四川開闢戰場牽制北洋軍,並接應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入川。
等到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完成行軍後,四川戰場主要進攻任務便由蔡鍔親自指揮,第三梯隊則退居二線負責後勤保障和各地防守。甚至一旦湖南、兩廣的第四梯隊出現問題,還需要由第三梯隊當中的黔軍、滇軍幾支部隊分兵支援,反而到了那個時候,隨着第三梯隊內部雜牌部隊越來越少,矛盾和衝突也會得到相應的控制。
護國軍與北洋軍在成都郊區先發生了一輪駁火,最先與護國軍交火的是劉存厚麾下一支先頭部隊。劉存厚的部隊基本上都是舊軍出身,即便最近半年因爲緊密巴結與中央政府,獲得了不少經費上的支持,可部隊中的腐敗問題猶爲嚴重,以至於真正的沒有得到多大改善。
這輪交火雙方相隔了一百多米以上的距離,完全是胡亂對射,任誰都沒敢輕易的發動衝鋒。一個鐘頭後,劉存厚的先頭部隊主動撤退到東南方向的簡陽鎮上,偃旗息鼓,等待後續部隊和中央軍的到來之後再做下一步進攻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