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曙光_三百四十二 倭寇偷襲珍珠港(上)

bookmark

在中條山一役過後三天,我率領軍隊將一切的防禦都佈置好,然後豐富戰區司令部按時送給養去呂梁山,再由呂梁山部隊協助,將給養送往太行山,保證兩山部隊二十餘萬的正常供給,現在的形式不一樣了,倭寇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掐斷我們的補給線了。

處理好了一切事宜之後,我這代理司令長官也當到了頭,校長將衛立煌將軍放歸指揮作戰,我也正式卸職,繼續做我的一百軍軍長兼重慶衛戍司令。

對於謝晉元大哥的戰死和唐宇的戰死,我極爲悲痛,爲他們操持了隆重的葬禮,將他們的遺體葬在了梅花山上,和張自忠將軍一起長眠於此;謝晉元大哥因爲戰功卓著,任勞任怨,品性優秀,壯烈戰死,所以追授爲陸軍二級上將,厚葬;中校軍銜的唐宇也因爲忠心耿耿,戰功卓著,校長破例,追授爲陸軍少將,厚葬。

唐淮源將軍追授爲陸軍一級上將,厚葬;寸性奇將軍追授爲陸軍中將,厚葬;英雄下葬的當天,校長親自主持了葬禮,帶領一應國府大員,親自爲謝晉元大哥和唐宇寫輓聯,上香,鞠躬;這倒也是,一戰之後損失了三員大將和幾員未來的猛將,這樣的損失不可謂不小,更何況其中之二還是一百軍裡面舉足輕重的人物;戰死的將士們極盡哀榮,也算是得到了他們應當得到的。

看着謝晉元大哥和唐宇的棺木緩緩下葬,我淚流滿面,幾乎要昏過去,我的戰友,我的兄弟,就這樣與我天人兩隔了,在中條山上,神經緊張,我還可以埋頭于軍務,沒有什麼時間傷心,因爲我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回到重慶以後,一根緊繃的神經突然鬆了下來,一股股難以抑制的悲傷涌上心頭,我撫棺大哭,硬是拽着他們不讓謝晉元大哥和唐宇的棺木下葬,最後還是被校長和陳誠將軍拉開的,在場衆人無不動容,哀傷的氛圍達到了極致。

我一連悲傷了數日,這數日我一直呆在家裡面,天天和蘭兒還有天佑待在一起,蘭兒聽說了這件事情,自然理解我心中的痛苦,但是就連小天佑似乎也察覺出了我內心的痛苦,伸出肉乎乎的小手,在我的眼睛上面擦了擦,奶聲奶氣的說道:“爹爹不哭。”

聽到這話的時候,我幾乎不敢相信,這才幾個月?天佑都會說爹爹了?蘭兒看着我溫柔的笑了出來,我也喜極而泣,緊緊地抱着天佑,這一刻是多麼的美妙和奇妙,種種感覺一起涌上心頭,悲傷,痛苦,驚喜,高興,我的心裡就像是打翻了調料瓶子,種種滋味一齊到來,這樣奇妙的感覺我在之後就再也沒有感到過。

天佑會說爹爹了,天佑會說爹爹了!我真的很高興,我真的很高興,要是謝晉元大哥他們還在,天佑就可以喊叔叔,甚至是喊乾爹,這又有何不可?可是他們再也聽不到天佑這樣喊他們了,也沒有機會聽到了……

我把全部的感情都寄託在了天佑的身上,日日與天佑和蘭兒黏在一起,受夠了外面的傷害,我越來越覺得家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男人,就算是再過頂天立地,再過強大,也總有脆弱的時候,那個時候,家就是最好的醫院,家人就是最好的醫生,和他們待在一起,什麼傷痛,都可以撫平。

但是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有人不識時務,在校長召開的關於中條山一役的戰後檢討和未來戰鬥的戰略規劃會議上面,以何應欽爲首的派系向我發難了;其實校長召開這個會議的理由明眼人都明白,前面的中條山一役的戰後檢討,很明顯只是一個幌子,這件事情校長已經決定一筆帶過了,畢竟這場戰鬥和倭寇維持了不勝不敗的場面已然難得,但是失去中條山也是不可置疑的,所以校長決定不再提這個略顯尷尬的戰役。

校長是這麼想的,其他人也是這麼想的,到那時何應欽不會這麼想,父親在時是他一直想方設法的打擊父親,但是父親巨大的聲望和人緣是他不能比擬的,所以他失敗了,每一次都失敗一直到父親爲國壯烈犧牲,他再也沒有詆譭父親的機會和膽量了,於是他就把矛頭轉向了我,其實父親在世的時候他就看我不爽,經常和我作對,每一次不是被父親頂回去就是被校長頂回去,父親在的時候他拿我沒辦法,父親一走,他又開始蠢蠢欲動。

但是沒辦法,我已經被譽爲定倭將軍,戰功赫赫,威名赫赫,麾下一百軍十萬大軍和數支強悍的整編軍都是我的臂助,其他校長的嫡系們也是我的臂助,何應欽孤掌難鳴,除非我自己犯錯誤,否則他根本動不了我,他一直等啊等,等了四年,終於等來了我犯錯誤,我丟了中條山,他就抓住了這個要點不放,故意的撇開了我消滅了四萬倭寇的事情。

此話一出,得到了不少何應欽派系的將領的贊同,還有一些對我此次作戰不滿意的將領的贊同,場面一時變得緊張起來,校長的面色沉了下去,顯然那校長對何應欽這麼做很是不爽,但是校長也不得不承認丟失中條山是一個硬傷,雖然校長早就和我確認過了這之後的事情,也被我說服,單絲我的理由並沒有和全體軍事委員會的將領還有國府大員們說過,對我一向無敵的戰績抱有極大期望的將軍們自然對我此次作戰很不滿意,更何況我還致使三名將軍的陣亡。

“這件事情我們已有定論,雲海擊殺倭寇四萬餘,保證了我軍主力的安全,雖然丟失了中條山,卻也不足爲慮,我們還是討論一下接下來的戰略吧!”校長很明顯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討論下去,很多人也都暗暗的點頭,但是不知道何應欽是吃錯了藥還是吃錯了藥,竟然和校長對着幹!

“委座,末將記得,前段時日您才宣佈將功過不相抵,功過分明這樣的原則加入軍法之中,不允許軍中有功過相抵的事情存在,爲何今日卻要在歐陽雲海身上破例呢?這樣的話對委座和歐陽雲海將軍的聲譽和威信都是很不好的。”何應欽光明正大的向我發難了。

校長的面色變得鐵青,看向何應欽的目光變得很是兇狠,但是何應欽彷彿沒有看到一般,繼續對我發難:“歐陽將軍,據說您在中條山大力整頓軍紀,處決了罪大惡極的十名軍官,包括九十三軍前任軍長武庭麟,一口氣處決了十名高級軍官,這也算是驚天動地了,很多人爲武庭麟求情,說他戰功卓著,可以功過相抵,結果被您拒絕;怎麼,這同樣的法則用在您身上就變了味兒了,這樣子恐怕不好吧?”

我笑了笑,朝校長示意一下,讓即將要發怒的校長突然間停了下來,看着我,看看我有什麼方法去反擊。

我對何應欽說道:“何將軍,對於中條山,您瞭解多少?”

何應欽很奇怪,說道:“那自然不少,四月,我還代表中央去第一戰區巡視,怎麼,歐陽將軍以爲我是那種紙上談兵誇誇其談之人?”

那也差不多了,我在心中暗道,嘴上卻說:“那您自然對中條山很是瞭解,那麼您可知道,運送糧餉前往中條山,是多麼的不易?”

何應欽的臉色變了,我不給他反應的機會,繼續說道:“中條山的狀況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運送一次糧餉前往中條山,我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十個軍級部隊九個月的糧餉數量!也就是說,中條山部隊一個季度一次補充的糧食,若是放在便於運輸糧餉的地方,足以補給三倍於中條山部隊的糧餉!而之所以我們花費三倍的代價才能補充一倍的需求,就是因爲中條山的糧食難運!

運一次糧食,我們需要耗費的是三倍於中條山部隊需求量的代價!那是多麼恐怖的代價?我們的財政可以負擔多久?這還是沒有戰事的時候,一旦出現了戰事,彈藥的損失也要算在其中,那個時候我們需要花費多少錢?我們的財政可以承擔嗎?與此相比,中條山的戰略價值可以體現得很明顯嗎?恐怕不是的吧?其實本來雲海也打算死守中條山的,但是雲海抵達了中條山,親身體驗了那裡的惡劣環境以後,深刻的感覺到,我們能在中條山上堅守四年,已經是奇蹟中的奇蹟了。

也只有我國軍隊可以忍耐那樣艱苦的條件,但是諸位知道我們爲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嗎?成千上萬的士兵,不是戰死的,而是餓死的!最駭人的情況,整整一個步兵師,就這樣沒了!我們繼續在中條山上堅守的價值,很高嗎?爲此付出了無數人命,這樣的價值,值得嗎?中條山的確重要,可是諸位莫要忘了,中條山的兩側,還有呂梁山和太行山,依舊可以保持威脅,至於黃河,只要中條山危險,倭寇有那個膽子渡過黃河嗎?渡過黃河就是我軍團團包圍之下,七十四軍就在那裡,整編軍第五軍和新二十二軍也在那裡,倭寇有那個膽量過黃河嗎?

另外就是以北,呂梁山背靠第一戰區腹地,只要第一戰區沒事兒,呂梁山就沒事兒,只要呂梁山沒事兒,第一戰區也不會有事兒,從第一戰區運送糧食到呂梁山比到中條山要容易得多,呂梁山的食物一旦充足,太行山會缺少糧食嗎?兩山可以互爲臂助,一方被攻,一方救助,或者偷襲中條山,截斷倭寇運輸補給線等等,將我們承受的壓力全部轉嫁到倭寇的身上,逼使倭寇耗盡元氣!

就算我們守住了中條山,卻也要面對這倭寇十五次,十六次,十七次甚至是二十次的圍攻,那麼多的圍攻下來,中條山的部隊,早就垮了!不是被打垮的!是被餓垮的!那些不法軍官私自截留糧食,有的甚至還和倭寇商人做生意,泄露作戰情報,將中條山的整個防線都暴露出去了,如不是雲海上任之後火速整改陣地,第一天的攻擊就足以讓倭寇突破我們的陣地,消滅我們的軍隊,到時候倭寇就可以完成他們的戰略目標!殲滅我軍主力!

就我們得到的多次倭寇情報來看,他們始終在強調一個重點,就是殲滅我軍主力,有的時候他們根本不是爲了佔領戰略要地,而是衝着我們固守戰略要地的大量軍隊而去的!只要消滅了我們的主力軍隊,我們拿什麼固守戰略要地?我們甚至沒有能力繼續抗戰!這就是倭寇一石二鳥之計!他們也發現了自己的弱點,他們沒有那麼多兵力對我國實施全盤的佔領,他們想要擊敗我國,除了攻取全國,就只有消滅軍隊這一條路可走,就像上一回倭寇攻打五戰區,爲什麼他們在奪取宜昌之後會撤退?就是因爲他們的戰線拉得太長,而無法估計全局!

之後他們爲什麼半道又回來?那是因爲他們的本部命令他們保持對宜昌的佔領,否則他們根本不會佔領宜昌,而是會打完就走!所以我們一直以來都被誤導,被我們自己誤導,以爲倭寇是爲了攻佔我們的戰略要地,其實倭寇根本沒有那個能力對我們持續打擊,他們只是爲了能夠捕捉我們的主力,然後決戰!這是我們需要避免的!所以除了必要的戰略要地以外,其他的所謂戰略要地,我們都可以保存實力,而和倭寇慢慢周旋,不要沉迷於主力決戰,我們不是對手,我們只能以運動作戰,消耗倭寇的實力和元氣!

如此一來,我們保存了中條山部隊的主力,使得他們繼續得以用更加有力的方式對倭寇造成持續性的威脅,也就是說此次作戰倭寇根本沒有達成目的,損耗大量兵力卻無所得,他們一旦嘗試了中條山作戰的困難,就會明白我們撤退的原因,進而他們有可能會主動撤離中條山!”

此話一出,更加引起了大量的爭議,大家都開始竊竊私語,私下裡面開始討論這個關節,而何應欽則是被我的話駁斥的無話可說,最後只能以一句:“這就有些言過其實了吧?”結束了這次對我的發難,因爲我所說,句句屬實。

之後的事情,因爲我的身心俱疲,我沒有再參與了,只是聽說倭寇又展開了一次對長沙的進攻,並且在戰鬥的初期成功的擊敗了薛嶽將軍的防禦,佔據了長沙,但是我軍採取了圍魏救趙的戰術,以大軍包圍湖北宜昌,迫使阿南惟幾撤軍回援,長沙遂被收復,而後我均與倭寇再度恢復了戰前態勢,又一次的回到了自從武漢之役以後就一直保持的僵局,我想倭寇連換幾次十一軍的司令官,都是希望打破這個僵局,結果還是沒能打破。

之後的事情,我也略有關注,倭寇國內的政局也發生了變化,原先的內閣被推翻了,一個叫東條英機的傢伙成爲了日本新的首相,我知道,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爲這個東條英機也是一個狂熱的主戰派,對於我們而言,情況只能再糟糕,不可能繼續糟糕了……

的確,中國有個成語叫做否極泰來,當一切都已經達到了最糟糕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一個契機,而這個契機,必然是足以扭轉乾坤的契機,就看我們能否抓住那個契機了……

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二十一 血肉羅店之整編一百師(下)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八 喋血中條山之中條山之殤(四)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三十七 國葬(下)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一十二 血肉羅店之殺到天亮(下)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六十七 京滬大會戰之生死十日(十)第二卷 柏林風雲_三十二 來自日本人的挑戰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二十七 血染南京之絕地大撤離(三)第十卷 日落_四百零二 直下新背洋第五卷 血火淞滬_八十三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空襲(下)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四 壯士出征第四卷 暴風雨的前夜_六十 我的團第三卷 風雨西安_四十九 驚天事變(二)事發第一卷 軍校歲月_十一 孔祥熙的邀請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四十六 花園口之殤(三)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一十九 校長遇險(一)第一卷 軍校歲月_十九 斬首!(上)第四卷 暴風雨的前夜_六十七 大練兵第九卷 曙光_三百九十九 一年(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三十七 國葬(下)第九卷 曙光_三百五十八 阿南惟幾之死(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四 京滬大會戰之上海皇帝杜月笙(上)第一卷 軍校歲月_八 父親的壽誕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六十七 京滬大會戰之生死十日(十)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七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會和旅部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二一十五 第五戰區的危機(上)第八卷 孤軍奮戰_二百九十三 汪兆銘叛國第九卷 曙光_三百五十六 第三次長沙會戰之天爐蓋頂(二)第五卷 血火淞滬_九十六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大破司令部(中)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五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初戰倭寇(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二十三 血染南京之雨花臺雙雄隕落(十)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二 喋血中條山之整頓軍紀(中)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二十一 血肉羅店之整編一百師(下)第九卷 曙光_三百七十五 緬甸大會戰(四)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二十 血肉羅店之整編一百師(上)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二十五 皖南事變之會晤(上)第九卷 曙光_三百四十四 香港淪陷(一)第十卷 日落_四百一十七 最後的堅持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二 喋血中條山之整頓軍紀(中)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七 喋血中條山之中條山之殤(三)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六十六 怒吼的東北虎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七十七 京滬大會戰之血戰崑山(一)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三十九 武漢大整訓(一)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零二 教育爲國之根本(上)第二卷 柏林風雲_二十五 出發,柏林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五十 第一兵團副司令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五十七 狂妄的波田支隊——民族的傷痕(五)第九卷 曙光_三百五十三 第三次長沙會戰之第四師團奇聞(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三十一 血染南京之絕地大撤離(七)第一卷 軍校歲月_十七 軍事演習(二)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 京滬大會戰之吳福線失守(中)第一卷 軍校歲月_三 初見教育長(上)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五十二 薛嶽將軍的顧慮(下)第十卷 日落_四百一十四 山窮水盡(八)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狼狽的倭寇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五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定倭將軍與八百勇士(八)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八 喋血中條山之中條山之殤(四)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三十三 血肉羅店之血色的終結(三)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一十六 忘記過去第四卷 暴風雨的前夜_六十 我的團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四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大反攻(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四十六 京滬大會戰之定倭將軍與八百勇士(二)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一十一 血肉羅店之殺到天亮(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七十三 京滬大會戰之全軍整頓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九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新的任務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六十 京滬大會戰之生死十日(三)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一十五 一百軍的恥辱(下)第九卷 曙光_三百九十五 紙老虎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六十九 整編一百軍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七十 新任師長朱鴻勳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零五 血染南京之不可挽回的錯誤(下)第九卷 曙光_四百 一年(下)第五卷 血火淞滬_八十六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分兵進擊第三卷 風雨西安_三十九 校長的任命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八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夜襲(下)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三十五 國防線上(一)第二卷 柏林風雲_二十九 開幕式(二)第一卷 軍校歲月_六 面見校長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二十六 血染南京之絕地大撤離(二)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二十一 校長遇險(三)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一 校長的信念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七十 新任師長朱鴻勳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狼狽的倭寇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零五 血肉羅店之定倭將軍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四十六 花園口之殤(三)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二十一 張上將自忠(五)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六十九 京滬大會戰之強渡蘇州河(二)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一十七 血肉羅店之校長觀戰(下)第三卷 風雨西安_五十 驚天事變(三)校長的抉擇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狼狽的倭寇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一十九 血肉羅店之刀刀盡染倭奴血(下)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七十八 京滬大會戰之血戰崑山(二)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九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新的任務第三卷 風雨西安_四十五 學生(上)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七十九 血戰萬家嶺之張靈甫飛奪張古山(一)第三卷 風雨西安_五十 驚天事變(三)校長的抉擇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四十四 京滬大會戰之慌亂的倭寇第八卷 孤軍奮戰_二百九十四 喋血南昌(下)第十卷 日落_四百一十五 山窮水盡(九)第五卷 血火淞滬_九十五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大破司令部(上)第五卷 血火淞滬_八十八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天不遂人願(上)
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二十一 血肉羅店之整編一百師(下)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八 喋血中條山之中條山之殤(四)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三十七 國葬(下)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一十二 血肉羅店之殺到天亮(下)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六十七 京滬大會戰之生死十日(十)第二卷 柏林風雲_三十二 來自日本人的挑戰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二十七 血染南京之絕地大撤離(三)第十卷 日落_四百零二 直下新背洋第五卷 血火淞滬_八十三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空襲(下)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四 壯士出征第四卷 暴風雨的前夜_六十 我的團第三卷 風雨西安_四十九 驚天事變(二)事發第一卷 軍校歲月_十一 孔祥熙的邀請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四十六 花園口之殤(三)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一十九 校長遇險(一)第一卷 軍校歲月_十九 斬首!(上)第四卷 暴風雨的前夜_六十七 大練兵第九卷 曙光_三百九十九 一年(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三十七 國葬(下)第九卷 曙光_三百五十八 阿南惟幾之死(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四 京滬大會戰之上海皇帝杜月笙(上)第一卷 軍校歲月_八 父親的壽誕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六十七 京滬大會戰之生死十日(十)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七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會和旅部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二一十五 第五戰區的危機(上)第八卷 孤軍奮戰_二百九十三 汪兆銘叛國第九卷 曙光_三百五十六 第三次長沙會戰之天爐蓋頂(二)第五卷 血火淞滬_九十六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大破司令部(中)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五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初戰倭寇(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二十三 血染南京之雨花臺雙雄隕落(十)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二 喋血中條山之整頓軍紀(中)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二十一 血肉羅店之整編一百師(下)第九卷 曙光_三百七十五 緬甸大會戰(四)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二十 血肉羅店之整編一百師(上)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二十五 皖南事變之會晤(上)第九卷 曙光_三百四十四 香港淪陷(一)第十卷 日落_四百一十七 最後的堅持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二 喋血中條山之整頓軍紀(中)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七 喋血中條山之中條山之殤(三)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六十六 怒吼的東北虎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七十七 京滬大會戰之血戰崑山(一)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三十九 武漢大整訓(一)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零二 教育爲國之根本(上)第二卷 柏林風雲_二十五 出發,柏林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五十 第一兵團副司令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五十七 狂妄的波田支隊——民族的傷痕(五)第九卷 曙光_三百五十三 第三次長沙會戰之第四師團奇聞(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三十一 血染南京之絕地大撤離(七)第一卷 軍校歲月_十七 軍事演習(二)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 京滬大會戰之吳福線失守(中)第一卷 軍校歲月_三 初見教育長(上)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五十二 薛嶽將軍的顧慮(下)第十卷 日落_四百一十四 山窮水盡(八)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狼狽的倭寇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五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定倭將軍與八百勇士(八)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三十八 喋血中條山之中條山之殤(四)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三十三 血肉羅店之血色的終結(三)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一十六 忘記過去第四卷 暴風雨的前夜_六十 我的團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四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大反攻(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四十六 京滬大會戰之定倭將軍與八百勇士(二)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一十一 血肉羅店之殺到天亮(上)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七十三 京滬大會戰之全軍整頓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九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新的任務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六十 京滬大會戰之生死十日(三)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一十五 一百軍的恥辱(下)第九卷 曙光_三百九十五 紙老虎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六十九 整編一百軍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七十 新任師長朱鴻勳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零五 血染南京之不可挽回的錯誤(下)第九卷 曙光_四百 一年(下)第五卷 血火淞滬_八十六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分兵進擊第三卷 風雨西安_三十九 校長的任命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八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夜襲(下)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三十五 國防線上(一)第二卷 柏林風雲_二十九 開幕式(二)第一卷 軍校歲月_六 面見校長第六卷 南京!南京!_二百二十六 血染南京之絕地大撤離(二)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二十一 校長遇險(三)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一 校長的信念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七十 新任師長朱鴻勳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狼狽的倭寇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零五 血肉羅店之定倭將軍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四十六 花園口之殤(三)第八卷 孤軍奮戰_三百二十一 張上將自忠(五)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六十九 京滬大會戰之強渡蘇州河(二)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一十七 血肉羅店之校長觀戰(下)第三卷 風雨西安_五十 驚天事變(三)校長的抉擇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九十二 京滬大會戰之狼狽的倭寇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一百一十九 血肉羅店之刀刀盡染倭奴血(下)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七十八 京滬大會戰之血戰崑山(二)第五卷 血火淞滬_七十九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新的任務第三卷 風雨西安_四十五 學生(上)第七卷 保衛大武漢_二百七十九 血戰萬家嶺之張靈甫飛奪張古山(一)第三卷 風雨西安_五十 驚天事變(三)校長的抉擇第六卷 南京!南京!_一百四十四 京滬大會戰之慌亂的倭寇第八卷 孤軍奮戰_二百九十四 喋血南昌(下)第十卷 日落_四百一十五 山窮水盡(九)第五卷 血火淞滬_九十五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大破司令部(上)第五卷 血火淞滬_八十八 我以我血衛中華之天不遂人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