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

bookmark

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克己新解

戰爭永遠是攻方有利,如果攻方還是全騎兵部隊的話,那就更加有利了。

不過耶律和魯斡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這一年來也在積蓄實力,招誘部族。

不僅僅是爲了抵抗韃靼人的進攻,而是看準了耶律延禧不敢動他,瘋狂地要錢要糧要裝備,增強自己在遼國內部的話語權。

因此耶律和魯斡是不想打仗的,金山南部戰爭的烈度,完全取決於李夔和瑪古蘇的意願。

李夔和瑪古蘇也沒和耶律和魯斡真打,瑪古蘇看着義弟和吉達的聲勢也很羨慕,如今正在依託大宋積蓄力量的時候。

因此金山南部的戰爭,其實是打給吉達和耶律延禧看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企圖,包括李夔。

讓耶律和魯斡得到遼國內部更大的話語權,非常符合大宋的利益。

而金山北部,那就是真的血戰了。

積蓄了一年之後,耶律延禧的軍隊甲具騎裝兵器弓矢已經不是剛剛即位之初時的模樣,他也急需一場大勝,鞏固自己新得的權位。

而且遼軍是哀軍,又是被主動進攻的一方,可謂義憤填膺衆志成城,北路的戰場就變得異常慘烈。

吉達也渴望着一場勝利奠定自己的權威,他現在已經是韃靼人的救星的身份,當然想要更進一步。

可汗之位,它難道不香嗎?

一頓飯做完,劉雲也明白了,這盤大棋,不是自己一個小小的花塔子鋪協衛能夠理得清的,還是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比較重要。

麪條好了,大家排隊打飯,戰士們拿着粗瓷大碗,伙伕撈拉麪,蘇油負責往碗裡添一大勺黃豆燜羊雜,灑上蔥花和香菜:“下一位——”

等到軍士們都吃上了,才輪到劉雲、樸山、折可大、王寀、劉奉世和蘇油。

劉奉世其實非常不習慣坐在石階上吃飯,蘇油卻不以爲意,還跟他講起眉山的一道美味——翹腳牛肉裡邊翹腳兩個字的由來。

食客們就是坐在眉山碼頭石階上吃牛雜湯,從碼頭上來的人,能看見的就是大家翹着腿的鞋底。

這玩意兒就是適合大粗碗糙吃法,最好再來一瓣生蒜和一截大蔥就着,吃完再來一碗羊血湯,連涮碗帶消食,那才叫一個美。

劉奉世注意到今天的刀削麪特別的鮮:“這花塔子鋪的羊肉,怎麼如此的鮮美?”

樸山已經吃得性發了,呼嚕嚕往嘴裡撥拉麪片,嘟囔道:“平時也不是這味道,想必是司徒和學士來了,羊兒們也變乖了!”

劉奉世不禁哭笑不得:“你這恭維實在是粗陋無比,世間斷沒此道理。”

蘇油說道:“其實這裡邊添加了一種調料,叫味素,最早是從海藻裡提取出來的,後來發現通過糧食發酵也能夠得到,至於糧食發酵所得的和海藻中提取說得的,到底是不是同一種味素,天師府和京師大學堂還在研究。”

“其實平日裡我們喝的骨頭湯、蘑菇,還有東勝州的番茄裡邊,都有這樣的東西,不過濃度沒有這麼高罷了。”

“最早我是用雞茸,烤蘑菇乾粉的,現在方便了……”

劉奉世不禁有些豔羨:“誰要是掌握這門產業,那得……”

說完才反應過來,從司徒兜裡掏出來的東西,看來得是蘇家的產業了。

不過想想也是服氣,這東西要不是司徒這大宋第一饕餮弄出來的,換做旁人也沒人信啊……

蘇油笑道:“南海氣溫高,適合發酵,那邊是產地。現在已經流行到江浙杭揚一帶,汴京也纔開始有,不過不普遍。”

“我家漏勺不太喜歡這個,這小子在廣州把嘴養刁了。”

劉奉世這纔想起個問題:“今年陛下賞賜三省六部、翰林學士以上的金蠔餅,就是你家老二搞出來的吧?”

劉河村的蠔王終於面世了,因爲個頭實在是大,直接被劉員外加了個“餅”字命名。

劉奉世接着問道:“那玩意兒硬邦邦的,該這麼做菜?家中老妻不會啊……”

蘇油放下燜肉拌麪,終於找到機會摸出自己的《廚經》:“那東西和蘿蔔豬五花是絕配,或者與臘肉豆角燜砂鍋飯也相當美味,就用剛剛料理羊雜之法,不過不要放別的香料。”

“生蠔是瘦性,得佐以肥肉或者厚油,其餘還有很多做法,都在這次新一卷的《廚經》裡了。”

“還有最關鍵一條,就是泡發蠔乾的湯汁不能倒掉,不然就浪費掉鮮味了。”

劉奉世好尷尬,來之前還說了不要蘇油這本書,現在看來必須“盛情難卻”,只好收下:“看來你不把這書塞給我是不會罷休的。”

蘇油笑道:“力所能及的讓自己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用得好一點,只要貢獻匹配得上報酬,本就不是什麼罪過。”

“夫子就不至於這麼矯情,他老人家盛讚管仲卻是有深意的,無奈這道理啊,一千年都沒人讀出來!”

劉奉世抽了抽嘴角:“夫子是這意思嗎?明潤你也是治經的名家,可不要胡說八道。”

“若按照你這種解法,夫子所謂克己,又做何解?”

蘇油笑道:“所謂克己,謙抑只是其表,而核心該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人情推理,這話反過來講,則是己之所欲,必推之及人。”

“所以克己,即‘愛人’之意的反解,如果能有此心,就已經不愧‘君子’之稱。學士以爲,此解有沒有問題?”

劉奉世捧着麪碗,點頭:“就算沒毛病,與你那一套又有什麼聯繫呢?”

蘇油說道:“要是更進一步,我有而憂天下人無有,我得必使天下人盡得。身體之,力行之,那這樣的人,可不可以稱爲‘賢人’?”

劉奉世再次點頭:“卻也當得賢者之名。”

“要是更進一步,術雖自我出,然必使天下盡有而我後之,則是‘聖人’,差不多吧?”

劉奉世搖頭:“這要求也太高了,老夫自問做不到這境界,稱之聖人,也不爲過。”

蘇油笑了:“我也同樣做不到,不過心嚮往之就是了。”

劉奉世也笑:“休得東拉西扯,還是沒扯到你剛剛那一套上去。”

“轉回剛剛我們所論的‘克己’,在蘇油看來,是人我之間相對高度的選擇——因爲我心愛人,故而於我心中,人高於己。這是不是就是‘克己’的真意,或者說另一種解釋?”

劉奉世不禁再次點頭,明潤的學問相當紮實,而且開始讓人感到驚豔了。

歷代儒家,一直將夫子的‘克己’,定義爲壓抑自己的私慾,對自身嚴格的要求。

但是蘇油此解,明顯高於了這個層次,已經脫出了前賢的窠臼,然而卻深合儒家要旨,讓劉奉世心中隱隱期待起來。

“剛剛所論,只是說儒者愛人,有推己及人,先人後己之心。”蘇油繼續引申自己的論點:“然而使人高於己,卻又有兩種方法。”

一手拿着碗,一手拿着筷子,蘇油開始將筷子下壓:“夫子之意,絕不會是這樣,叫人刻意降低自己,使自己居天下人之下。”

“這其實是一種……怎麼說呢?內卷。對人對己,都是沒什麼好處的。”

說完將碗筷恢復原狀,然後將碗往上擡:“卻應該是這樣,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天下人的生活,物資的生活和精神的生活,都好起來。”

“使耕者有其田,業者有其產,鰥寡孤獨,不如己者皆得其養。此方爲推己及人,方爲克己表象下的真正目標。”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非如此解,夫子又爲何會將‘克己’與‘復禮’並議?而儒門的‘克己復禮’,又如何能與‘仁者愛人’相融互釋?”

“所謂‘克己’,其實就是‘以一人奉天下’,究天得其經,理地得其義,用以導民,使其得文明之行,去野蠻之性,是爲復禮。”

“故而’復禮’,乃是‘克己’的目標;而‘克己’,則是‘復禮’的方法。”

“如此一來,‘克己’、’復禮’,方能交相應證;與‘仁者愛人’,方能一脈相通。”

“學士,你認爲呢?”

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詩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妝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十八章 小康標準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
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詩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妝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十八章 小康標準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