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

bookmark

第七百三十五章船塢

農事其實還算好安排,蔡京,郟亶,各州知州們,算是對這個業務很熟悉,工業這玩意兒,只能自己親抓。

因此收糧工作纔剛剛開始,蘇油就離開了杭州,出現在了秣陵鎮。

石通來信了,秣陵南山姑山一線,發現礦區!礦區內發現了鐵礦、硫鐵礦、金礦。非金屬礦藏則包括石膏、石灰土、苦土、明礬、瓷土等礦藏。

而上游池州銅陵地區,除了銅礦,原來還有鐵礦、金礦、銀礦、錳礦、鉛鋅礦。而其餘非金屬,還有硫礦、煤礦、白雲岩、石灰岩、粘土、磷礦……

所以光一個煤乾餾產業和溼法制銅多瞎啊,我們得擴大產能規模啊……

蘇油怒了,先整炸藥廠啊!沒有炸藥怎麼擴大產能?!

秣陵鎮水力資源非常豐富,蘇油來到這裡的時候,石通已經煉出了數爐鐵水。

石通很遺憾:“可惜了,永豐監的煤含硫量偏高,即便煉成焦煤後,出鐵也不如二林鋼。”

蘇油翻着白眼:“沒讓你跟二林鋼商州鋼比,大宋也不是遍地好貨色,不是有錳嗎?錳鋼性能如何?”

永豐監的監判趕緊說道:“不是啊,石使臣所煉精鋼,已經是江南難得一見的好鋼了啊。”

蘇油對隨行一人說道:“伯通,江南精鋼,以你故鄉爲最,試試?”

這人的名字叫何執中,兩浙路龍泉人,熙寧六年進士甲科高第,如今剛三十歲,之前是台州判官。

台州偏鄙,知州曾鞏到任後無可倚賴,全靠何執中精明強幹,一人給他撐住了場面。

台州有妖獄,抓了一羣邪教分子,但是沒法定罪,拖了很久。

何執中暗地裡觀察,發現這幫人說牛角羊角都不說“角”,而是說“股”,於是讓胥吏詢問緣由。

邪教分子們全都支支吾吾,而且有驚惶之色,何執中斷定:“這幫人必定太平道餘孽!他們在爲張角避諱!”

邪教分子“即叩頭引伏”。

蔣之奇任江淮,曾經讚賞他“一州六邑,賴有君爾!”

如今正任海鹽知縣,短短數月完成了蘇油要求的打擊鹽梟,整頓鹽場,提升產能的任務,“邑人記其十異”,“以政識爲先”,胥吏“聞風震懾”。

蘇油大驚,靠,覺得自己已經非常重視人才了,竟然還漏掉了治下這等猛人,趕緊提拔在身邊當聽用。

這娃被蘇油擡舉,無以爲報,就將祖傳的寶劍拿來準備獻給恩主。

結果蘇油收了沒幾天又還給他了,說是寶劍沒有保養好,他拆解開來重新清理了積垢,保養了一番,還換了目釘和編繩。

劍鞘用膠重新貼好了飛皮,一些磨損的地方,用魚皮重新補上了,然後調了仿舊的漆色,彌補得天衣無縫。

何執中都傻了,只好將寶劍收回,下來找張麒一打聽,才知道恩主原本是玩兵器的行家,如今大宋西夏遼國珍貴無比的二林羽紋花鋼,就是恩主小時候的發明。

何執中尷尬一笑:“明公說笑了,龍泉劍,如今也被二林刀比下去了。”

蘇油笑道:“從實用性上出發,其實龍泉劍和二林刀差不多的,不過鋼質上二林刀好一些,熱處理也更加精到,從裝飾性出發,龍泉劍就遠遠不如了。”

何執中取過蘇油送他的文士折刀按開,輕輕壓上秣陵鋼:“下龍泉鋼一等,但是也算不錯了。”

龍泉鐵料用的是一種叫“亮石”的鐵礦熔鍊,當地匠人通過磁鐵將之篩選出來。

蘇油命人考察過,是一種相當精純的氧化鐵,加上當地用鬆炭熔鍊,因此含硫量不是如今焦炭煉出的秣陵鋼材可比的。

石通表示遺憾:“銅陵的煤礦,含硫量有些高了。”

蘇油說道:“高也有高的好處,至少三酸製備的材料有了。總也是利大於弊。”

煤礦乾餾的產品如今也分得很細了,導出的爐煤氣,可以生產焦爐氣,氨氣,粗苯;成品得到用於鍊鋼的焦炭;剩下的一部分,包括煤焦油,瀝青,碳粉。

焦爐氣用於冶金和煉焦;氨氣用於生產硝酸,硝銨,火硝;煤焦油和碳粉用於製作油墨,火藥;瀝青鋪路;粗苯用於醫藥,汽油的抗爆添加劑和金屬去油劑。

黑火藥和硝化炸藥,一直受限於硝酸和硝鹽的生產製備,二十年發展下來,大宋如今初具化工產業雛形,不用再收集糞土提煉了。

熬硝工藝,成了老百姓自家提煉自家用的東西。

蘇油笑道:“不管如何,兩浙路軍民所需鋼材,秣陵錳鋼也能夠足用了。今年秋天,可以在崑山收穫一批試種的棉花,全部撥給你們,用於製作硝化棉開礦!”

……

銅陵,從春秋時期,江南人民就在這裡冶銅。

幾個坑冶,礦渣厚度達到了一米,方圓幾平方公里。

礦渣帶來了不少污染,好些雨水彙集成礦坑湖,湖裡什麼生物都無法生長,因爲裡邊全是膽水。

膽水,就是硫酸銅溶液。

有了膽銅浸出工藝,銅戶們都不用教,很快就摸索出了用膽水和硫酸澆淋礦石和礦渣,生產和提濃膽水的方法。

生產工藝的更新給大宋銅產量的提升助力是堪稱恐怖的,截止到七月末,兩浙路一個季度所得的銅料,已經佔到往年產量的三分之二強。

直接受益人就是下等銅戶,以往他們只能將開出的礦石交給大戶們去起爐,現在能夠直接上繳銅泥,收益一下子就上去了。

而銅泥也還是需要大戶們熔鍊成銅錠的,不過生產步驟的簡化,焦煤窯的使用,讓他們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量和品質,同樣獲得了大量的利潤。

蘇油沒有降價收購的意思,他需要的是產量。

在銅陵上了運送鐵釘鉚箍等工件去上海務的大船,沿江而下,一千兩百里水路,三日即可抵達。

上海務松江口,以前是一個小漁村,如今作爲造船工業基地,已經打造起了兩個巨大的船塢。

船塢是在江邊坡地上挖出來的,從水路看過去,是兩個大洞,從陸路看過去,更像兩個大坑。

每個大船塢,能夠容納兩艘如今最大的杭州型縱帆船,張散的乳獅號,如今就在這裡進行精細的保養。

大船駛進船塢,放下閘板封閉水口,開動水車派出閘內的水,大船就擱在了船塢的底座上。

船塢頂上的坡地,一邊是工料場,一邊是工人們的生活區。

工人們從生活區出來,沿着船塢兩側開出的臺階下到船塢內,可以對鉅艦進行養護。

船塢上方,有塔吊,可以調運工件,物資。

而另一邊和另一個船塢內,還有三艘即將完工的杭州型大船。

那是四通商號爲錢家和姚家合作打造的,除了給錢,還要提供工匠,管事。

四通商號則提供圖紙,技術人員。

一個巨大的海事集團,正在兩浙路慢慢成形。

兩家還付出了另三份代價,一是提供圖書,供秦觀主持的西湖印書局翻刻複印;二是提供精算師隊伍,給趙宗佑主持的理論研究團隊提供運算支持;三是在新購買的土地上,試驗棉麥套作。

鋸牀工作的嗚嗚聲,金屬加工車牀的尖嘯聲,叮叮噹噹的敲打聲,工人整齊的號子聲,指揮吊牀進行龍骨安放的哨子聲,組成了這個大工地的宏偉樂章。

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卵子的大象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種珍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臉白臉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九百二十一章 趙頊的家事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問題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鎮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
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卵子的大象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種珍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臉白臉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九百二十一章 趙頊的家事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問題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鎮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