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

bookmark

范仲淹和狄青是怎麼離開最中間的車廂他們二人已經記不清楚了,王語嫣說出的消息實在太過令人震驚,而從眼下的一切看來,真正利用太子的不是商賈,也不是朝中的奸佞小人,而是擁有大宋最高權利的帝后二人,趙禎和王語嫣!

現在想來也是,這兩人是何其聰明?太子又是他們的子嗣,少有一些動作,他們應該比誰都清楚,依照官家的性子,怕是早已動了雷霆手段懲治了。

豈能拖到今天,至於官家不在國內…………這有什麼干係嗎?

事實上從韓琦進入遼朝之後開始,大宋的情報傳遞工作早已恢復,黑手的制度健全,當年雖然撤走,可卻把所有的“通道”都留了下來,只消幾日的功夫,便已經恢復了以往。

范仲淹坐在屬於相公的座位上,邊上是假寐的蘇家父子,而對面是緊緊盯着他的歐陽修,包拯的呼嚕聲此起彼伏的,整個車廂也就只有他能在這個時候睡的如此安生。

中書省,三司,參謀院的相公們都聚集在了一起,這是大宋頗爲年輕的“領導班子”除了被留在京中駐守的晏殊,就沒有其他人了。

范仲淹乾咳一聲,假寐的蘇家父子醒了,蘇軾伸了個懶腰,瞧見這架勢後彷彿受驚的兔子,匆匆施禮後轉身就走。

事實上他是過來蹭吃蹭喝的,即便是蘇家父子也輪不到他蘇軾在相公的車廂中有一席之地,但架不住他臉皮厚啊!不斷的過來拿一些東西,順帶着也吃些喝些車廂中的原本給相公們準備的水果,糕點,名茗…………

人家是父子,總不能驅趕吧?門口的小太監都習慣了,不過反倒是蘇父斥責他幾回,但也沒用,而其他人都知道蘇軾的性格,也就不去追究這種小事了。

瞧見蘇軾竄走,蘇洵老臉一紅的開口道:“讓諸位見笑了,若是漢臣的參謀院還缺一個押兵,看守之類的,就把這小子領去……”

狄青擺了擺手:“令郎可不敢往軍中招惹,聽說神都城出了個諺語,“神都蘇子瞻,膽大又心寬,若是招惹他,一同去蓬萊!””

蓬萊就是沙門島的戲稱,蘇軾在神都城中的膽大是出名的,敢拉着廝殺漢比膽量,酒樓之中與軍漢比膽量酒量的人還真的不多。

從那之後,蘇軾就得了一個“神都一身膽”的稱號。

他這一走,反倒是給了衆人調劑一下,使得原本的氣氛稍稍緩和一些,當然蘇洵與狄青的對話完全是化解尷尬的辦法,狄青敢要他蘇軾去當差?

怕是自己手下的那些人都被蘇軾帶壞了!

歐陽修看着范仲淹又轉向了狄青:“兩位從邊上的車廂而來,可否帶來一些安定人心的消息?”

歐陽修就是這樣的性格,爲人瀟灑豪爽,有事直說,尤其是在政事上,從不遮掩,且對范仲淹這位相公也是有話直說。

但他這話一說不要緊,四周的氣氛立刻變得有些怪異,狄青楞了一下,蘇洵把腦袋伸了過來,就連包拯的呼聲都變得有些斷斷續續起來。

兩府三司的長官都集中到了一塊了,這還是極爲少見的情況,范仲淹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喝了口茶這纔開口道:“諸位勿要擔心,各司其職便好,一切盡在官家的掌握之中,至於皇后……早已得了官家的密旨,責令她不得有任何干涉,任由太子施爲……”

包拯的呼聲一斷,接着就開始恢復規律起來,邊上的歐陽修打算把他推醒,但看着包拯的一頭華髮,伸出去的手又停下了。

蘇洵長舒一口氣,隨即笑出聲來:“官家是什麼樣的人物?!我等豈能忘了他的手段,趙元儼之事諸位怕是都忘了吧!”

隨着他的話,衆人緩過神來,趙元儼當年作亂可謂是一次最爲嚴重的事情,可在那次危機之中,官家展現了他的手段和能力,可謂是乾坤在握。

而那一年官家八歲有餘…………而現在,一切依舊在官家的掌握之中,皇后是沒有任何牽連的,而只是太子被人利用,當然是誰挑唆的太子,在座的諸位不會不知道。

還能有誰?大宋的外戚也有商人,太子的舅舅,王家的王齊雄,當然這其中肯定還有別的商賈參與其中,隨着大宋的商業愈發的繁榮,商賈之間自發組成的商會也越來越多。

這些商會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和利益集合在一起,而身爲外戚的王家自然少不了牽扯其中。

至於太子的事情,顯然是做的太過明顯,兩府相公看的清楚,朝中也有一些人也能看清楚,但誰也沒有想到,官家居然早早知道,而且皇后也知道,這對大宋最爲尊貴的夫妻居然就這麼看着自己的孩子犯錯。

一切都在官家的掌握之中,而兩府能在太子事發之後獲得皇后移交的朝政之權,顯然也是官家授意,說到底兩府相公聯合發出的鈞旨要比太子監國和皇后行使的暫代之權要好得多。

車廂中陷入沉寂,說實話,眼下的一切使得衆人還在雲霧之中的感覺,最後還是包拯打破安靜,只見他悠悠醒來,打了個哈氣,伸了個懶腰:“諸位,還記得當初官家出兵之時,范仲淹伏閣請對之事嗎?”

經過他的提醒,衆人回過神來,范仲淹開口道:“當初擔心官家權柄太過,用兵之事一言而斷之,實有獨斷專行之像矣!”

包拯微微點頭:“瞧瞧我大宋,自陛下登基即位以來,哪裡不是官家乾坤獨斷?而在這之下,國朝非但沒有出現多大的紕漏,反而是愈發的鼎盛起來。”

衆人連連道是,而包拯又道:“諸位瞧瞧現在的太子,稍稍玩弄權柄,便立刻遭到朝臣們的彈劾,事情也鬧大了,而官家與皇后知曉,卻不干涉其中,這是要治罪太子嗎?不是,但越是如此,越說明,官家對太子看重。

在老夫看來,這是一個機會,是官家態度的轉變,官家…………大有收權之意!否則也不會坐看我等朝臣上疏彈劾太子之過也!”

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
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