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

bookmark

給孔家的家廟和祖祠修城?

孔家的家廟不算,但孔聖人的祠堂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舉辦“釋奠禮”,釋奠禮原爲周時的祭祀典禮,屬於“三禮”中的“君師”之禮。

周禮有釋奠、釋菜和釋幣等。釋奠是設薦俎饌酌而祭,有音樂而沒有屍;釋菜是以菜蔬設祭,爲始立學堂或學子入學的儀節;釋幣即有事之前的告祭,以幣或帛奠享,不是常行固定的禮儀。

於每年四仲月舉行。釋奠是孔廟祭禮中規格最高的一種。曲阜孔廟舉行釋奠禮,除有皇帝親臨或御遣欽差外,例由孔家嫡孫文文宣公主祭孔子、四配,屬官分祭十二哲、先賢、先儒、啓聖祠、崇聖祠、寢殿、等。

這是國家的文治大禮祭,自漢代獨尊儒術後便成爲歷代王朝的一項主要祭祀,而祭祀的地點就在仙源縣孔家宗祠。

但孔家宗祠一直都是在鄉村之地,邊上是軒轅黃帝的壽丘景靈宮,宋真宗皇帝在壽丘建景靈宮祭祀,尊黃帝爲始祖,景靈宮規模宏大共有一千三百二十間,甚至用玉石雕刻了黃帝像,用太廟禮儀祭祀,禮制乃最高。

孔廟相距不遠,規模也不小,要是築城那就要把景靈宮和孔廟一同納入其中,城池的規模…………

瞧見兩人吃驚的模樣,趙禎自然知道他們擔心的是什麼,築城在大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邊關之地築城並非難事,可要是在大宋腹內之地築城,那就頗爲麻煩,不光要朝臣們要支持,地方上的官員和百姓的意見也要採納。

但這兩樣都抵不過耗費的人力和物力,現如今大宋築城全以夯土爲心,外敷城磚,再用上水泥澆築牆面,這樣做雖然讓城池堅固異常,但卻耗費巨大。

別說是地方的州府,便是從朝廷的三司拿出這筆錢都是極爲困難的,畢竟三司在包拯的手中已經快要變成貔貅了。

“官家,不會又是從內庫拿錢拆借錢財吧?”

趙禎瞧着三才小氣的模樣真不懂他有什麼好吝嗇的,又不是他的錢,自己還沒心疼他倒是心疼上了。

“朕還沒心疼呢!”

“官家的文宣殿都快塌了……”

“文宣殿朕又不常去,便是荒廢了又如何?命人拆掉便是,朕還卻一個宮中的校場,就用文宣殿的地基最爲合適,以後朕的皇孫都要鍛鍊身體,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治理天下。”

蔡伯俙在邊上幽幽的說道:“官家築城與孔廟與景靈宮,不知可否駐兵?”

“文治聖地自然要駐兵,不光要駐兵,每年還要以邊軍精銳調防三月,朕聽說山東路的盜匪依舊猖獗,連泰山之下都有人敢以石敢當之名縱掠百姓,此乃大患!”

趙禎用了一個極爲不恰當的理由,蔡伯俙和三才都知道泰山雖然有盜匪,可那些盜匪和江洋大盜相去甚遠,只能用蟊賊來形容還算恰當。

山東之人多彪悍,尋常蟊賊便是闖入百姓家中若有壯漢在家,必然也是被暴打一頓,何況是在泰山的山腳下劫掠?

但兩人很快就明白了趙禎的手段,即便是有一大碗骨頭湯的餛飩下肚也覺得熱情全消,冬日裡的寒風愈發冷冽,像是割肉的刀。

原因爲他,築城駐兵的目的是什麼?不是對外防守,而是對內!城牆上的士兵可從容的關閉城門,對內進行圍剿!

在城外攻城不容易,在城內攻城更是不容易,誰都知道堡壘是從內部最容易攻破……

官家給孔廟築城,便是把仙源孔家也納入其中,雖然還要納入景靈宮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畢竟倆個地方挨的這麼近,單單把孔家一家圍在裡面不算回事。

但要是把景靈宮也算上,那規模就大了去了,那城池的規模可就算得上是山東路最大的城池了。

即便是山東路的路治青州城也不如其規模宏大。

這樣難免會引得朝野內外頗有微辭,即便是以孔家的地位,也不能太過驕縱,再說給孔廟修建高牆不算什麼,但築城就有些太過。

便是景靈宮也是依靠宮牆作爲禮儀性的防禦而已,孔家憑什麼能鑄就堅城?

三才的擔心是錢財,而蔡伯俙擔心的是輿論,這兩件事在趙禎面前都不算事,孔家只要接受自己的善意,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這個家族千年不墜是有理由的,時間的力量極爲強大,但同樣的時間的加成更是豐厚異常,一個家族能延續千年,在這千年激盪下留存的都是精深的智慧和廣大的包容性。

若是新學不去觸動孔家的利益,那孔家也不會找新學的麻煩,甚至會推陳出新的支持新學的發展,歸根結底就是新學的那句“以天下爲師”的口號太過響亮。

世間皆學問這話沒錯,可若是時間皆老師,那老師的地位將會極具削弱,至於孔家的那位至聖先師的地位則是會被替代。

太子支持新學,那是誰授意太子的呢?必然是官家,一代皇帝支持的事情不會太難推翻,可若是兩代皇帝,甚至是三代皇帝支持的事情便是鐵板釘釘。

瞧瞧太祖太宗包括真宗皇帝定下的事情有幾樣被改變,即便是改變也選取一些有利的事情,斟酌着,小心謹慎的去變。

連當今天子這般的聖君存在都要小心謹慎不願過多的改變祖宗之法,那子孫後代還會去改變嗎?

顯然是不行的,孔家就是基於這樣的推測,擔心在大宋永無翻身之日,便下意識的進行了抵抗。

如此一來便驚動了趙禎那雙“靈敏的鼻子。”

於是便有了一場邀約,邀約對象自然是孔宗願這個大宋的文宣公,孔家的家主。

之所以在孔家當着孔宗願的面提出孔道輔的故事,爲的就是邀請他入宮詳談,這是一場談判,也是一場交易。

信息閉塞的情況下,人難免做出錯誤的判斷,趙禎相信孔家不是有意對抗皇權,只有雙方開誠佈公的交流,進行“公平”的交換,最後才能處理好矛盾的問題。

事實上趙禎從不覺得孔家有存在的必要,這個家族在歷史上的地位很高,但實際作用除了祭祀和教化之外便是免稅和在地方上當“土皇帝”。

所以趙禎很希望孔宗願拒絕自己的提議,如此一來便有淡化甚至是讓孔家消失在歷史中的可能。

誰說孔聖人一定要其後裔祭祀的?

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
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