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龍廟裡出來,王川就想好了。神龍廟裡的左右牆壁畫上盤龍,儘量給人視覺衝擊力,屋頂掛上潘布,神臺中間的位置就供奉那個龍紋的大缸。要是回頭大缸沒有燒成,再胡亂弄些什麼上去供着,比如龍的畫像什麼的應該也沒問題。反正大家都沒見過,他怎麼弄就是怎麼樣的。
牆壁上的畫他也想好了,就弄成雙龍戲珠的圖樣。左右牆壁各畫一龍,神臺上的缸是珠。雖然自己畫畫的水平就人物素描還勉強,畫其他的都不能見人。但他們又沒有見過,隨便畫個意思就夠糊弄他們的了。再說了,這個時代還有人的繪畫水平比他高的嗎?
只是牆上的畫如果只用鍋底灰調的墨汁可能就有點不美了。潘布如果只有白色,也顯得和喪事差不多。牌匾燙金還做不到,不過如果也只是塗黑色,也顯得不怎麼好看。
塗料,王川覺得自己要弄出幾種塗料或者顏料出來。
王川先想到的是薯莨。後世薯莨因此肉質太硬,疙瘩太多,已經從食物行列裡走了出來,進入了染料和化工行業。它本來也是天然的植物染料之一。
薯莨根據不同品種,有紫紅白等幾種顏色。河部落種植的薯莨都是一個品種,只有紫色。那隻能先弄出紫色來了。
棲到工地走了一圈,產生了不少傷患,看來酒精也不夠用了。正好挖點薯莨釀酒製作酒精。慶典上如果有酒水的話,效果自然還能放大一輪。
還好薯莨先種的一批沒有在六月翻種的時候全挖出來,現在可以把先種的那批挖了。
大規模挖薯莨和釀酒的工作交給薯花去組織,王川和壯牛先拿着鋤頭準備先挖一點來試製顏染料。
經過糞肥催長的薯莨個頭不小,每一顆挖出來都有四五斤重。王川切開看了看,裡面肉多疙瘩少,吃起來口感應該比野生的要好吃一些。
切開的這個隨手塞到小象嘴裡,小象便吧唧着嘴嚼得香甜。小犀牛就不用管了。只要不拉着它,它什麼都能吃。此刻就正歡快得啃着薯莨的長藤。
知道小象喜歡吃薯莨,王川后面挖的故意帶着大量泥塊放在旁邊。小象啃完一個,看着滿是泥疙瘩的薯莨無從下嘴。急的跺腳甩鼻,昂昂叫喚。
來看薯莨收成的阿母等人在旁邊看得大笑。
阿母還是很疼小象的,見小象着急,就從地上撿起帶泥的薯莨,在地上拍打幹淨了,然後才遞給小象。
小象目光炯炯得看着阿母拍打泥土,吃完阿母遞來的之後,自己也學着阿母的樣子,用鼻子捲起王川挖的薯莨,想在地上拍拍,但卷着東西的鼻子不夠長,四下看了看,想拍在自己腿上,又怕弄髒了腿上的毛。後來看到小犀牛就在旁邊,就走到在小犀牛腳上拍了拍,把泥土拍打幹淨了,滿意的塞到自己嘴巴里。
小犀牛被拍了一腿泥,一臉懵逼。
衆人看到這難得的一幕,再次被逗得大笑。
壯牛推推王川道:“小象原來會自己覓食啊。”
王川道:“它本來就會,只是懶。”
一年來小象長大了一圈,身長達到三米多了。之前只有兩個骨朵的象牙,現在也長了十來釐米長。只是還是食來張口的性子。這自己拍泥進食,就算是進步了。
部落的人拿了幾個藤筐過來,王川見泥土難不倒小象了,就在地上拍乾淨泥土,把挖的薯莨放到藤筐裡。小象吃了幾個已經吃得差不多飽了,也學着王川的樣子,拍乾淨泥土後,把薯莨放到藤筐裡。不過它還是在小犀牛腿上拍的,這讓大家依舊捧腹不已。
挖了兩筐薯莨,王川就帶着小象回了寨子。
把薯莨去皮後切成小塊,加水放到陶盆裡熬成漿糊,用麻布把裡面的雜質過濾之後,剩下一盆紫色的汁水就是紫色的染料了。
但這樣的染料因爲附着力太差,使用來效果也不一定太好。王川把過濾用的也染了色的麻布曬乾試了試,結果就發現掉色比較嚴重。要染出比較完美的紫色布匹,可能要反覆浸泡才行。
太複雜的工序王川知道這個時代的人掌握不了。於是王川試着在染料中添加點東西,改變附着效果。
後世洗掉色的牛仔褲據說加鹽可以防止掉色,王川先加了鹽。一點改變都沒有。只好再試其他。
實驗了幾次,王川發現往裡加魚泡膠和桐油分別有不同的效果。
加了魚泡膠後,染料變得粘性十足,塗在石頭上風乾後會形成薄薄的塊狀物,水都洗不掉。這用來做塗料最合適不過了。
加了桐油之後塗在石頭上幹得太快,前後塗的容易出現色差。不過用來染布,效果卻一級好。這種材料染了的布快乾不說,也不容易掉色,還會出現一些油性光澤。但不能靠近火烤,因爲着火非常的快。
帶着光亮的紫色布匹很容易讓人入迷。棲看到這種布之後,立刻換了一條紫色的胸圍子。這讓不少男人敬禮的時間再次延長了不少。
既然這樣,加魚泡膠的當塗料,加桐油的當染料。就這麼定了。用紫色的塗料在牆上畫兩條龍出來,王川想想都覺得挺帶感的。
當然,如果只有紫色也有些不美。俗話說大紅大紫的,有了紫色沒有紅色總覺得缺點什麼。
紅色不可能用獸血染成,要不然上面還會附着一層蒼蠅。部落附近也沒有硃砂,紅色還得在植物染料上想辦法。王川很快想到了茜草。
後世附近就有野生的茜草。而且茜草比較喜光耐寒,這個時代應該也有。王川帶着壯牛在部落附近的森林裡轉了一天,果然在一處樹木稀少的山坡上發現了茜草的蹤影。
茜草中含有天然茜素,它和不同的礦物鹽反應,會出現不同的染色效果。王川需要紅色,因此用了一個最原始的茜草染紅的辦法。用澱粉煮茜法。
把茜草帶根弄回部落,先在溪水裡浸泡一夜,洗淨泥土。然後切段後入水煮半個小時。放涼後再加水,放進白米熬煮成糊。
再放涼後撈出茜草,在糊狀里加水和草木灰繼續熬煮,最後過濾出來的就是比較好的紅染料了。
沒錯,就是白米。米中的澱粉會和茜素髮生反應。在秋收之前可能還弄不來這種東西,但現在有八九百斤的穀子打底,這就沒問題了。
而草木灰裡的礦物質也會和茜素髮生反應。
這種染料會根據茜草的不同和草木灰裡的礦物質不同,染出來的效果略有區別。王川弄出來的第一份用麻布試着染了一下,出來後顏色偏土。但並不掉色,還算合格。
後來王川又試着弄了幾份,用不同的草木灰加入反應。最後有一份王川狠心用金絲楠木灰去煮,出來的效果鮮紅如血極爲喜人。
但看着最後出來的一小盆染料,王川哪怕知道金絲楠木在這個時代不算稀有也覺得心疼。如果放在後世,這等多敗家才能做出這等焚琴煮鶴的事情來啊。
雖然心疼,但王川對最後這一份的效果極爲滿意。知道自己要找的就是它了。
這種紅色的染料加魚泡膠,做塗料效果同樣不錯。加桐油就沒什麼效果了。
王川有了這些紅色紫色塗料染料,變得信心十足,他相信有了這些東西,在慶典之上給大家一個難忘的印象還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