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

黎思誠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震驚莫名,一瞬間覺得頭嗡嗡做響,似乎有無數人在耳邊說些什麼?又似乎天地之間爲之一靜,他能看見眼前的人口舌張合,卻聽不見一句話。

就好像是天地都變成了琥珀,或者說他自己的思緒連同呼吸一瞬間被凍結了。

好一陣子,黎思誠才用沙啞的聲音說道:“這怎麼可能?”

黎思誠當然知道,這不可能是虛報的。

敢虛報這個消息的人,他們有幾個腦袋也不夠砍。

而且即便下面僞造,也都是僞造好消息以討賞,決計沒有僞造壞消息找死的。

只是黎思誠心裡明白,這是真的。不過,他萬萬不願意接受。

但是也由不得他接受不接受了。

很快就有其他消息,那就占城大軍北上,斬殺北占城王,已經開始進入安南南部了。以老撾爲主的一些土司,也打這奉大明號令的名聲,從西南方向向安南殺過來。

似乎在轉眼之間,形勢尚好的安南,已經變得四面楚歌了。

這就是爲什麼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管文官如何強調他們的重要性,真正決定一個王朝興起與滅亡的依舊是戰爭。

或者說一場決戰。

黎思誠忽然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好,好,好,這就是朕的江山。傳令令丁列本部立即回升龍,徵召天下百姓,凡是壯丁皆從軍,朕親帶六軍北伐,必破北寇。”

黎思誠的驕傲,讓他不能坐以待斃。

這樣局面之下,什麼守住升龍,或者退居清化都已經不大可能了。無非是苟延殘喘而已。

或許明軍在安南之後,如之前一般,折騰二十多年,不能平定,纔會撤軍。

問題是,不管如何,明人都不會放過他這個皇帝的。

與其苟延殘喘,最後還難免一死,不如再與大明賭上一場,即便敗了,對黎思誠來說,足夠對自己的交代了。

黎思誠的所做所爲不過是困獸之鬥。

暫且不理會他。

因爲他不管是將丁列調回來,將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邊軍掌控在手中,並且再加上他手中兵力,然後徵召民夫,或許能再湊夠幾十萬人。

只是有多少戰鬥力就不大知道了。

單單說這消息傳到了北京。

朱祁鎮見了捷報,大笑道:“好,如此朕就放心了。”

今年年景不錯,堪稱豐年,除卻河南豫北地區,也就是河南在黃河以北那一片地方,有旱災,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最少賑災用的糧食,沒有動用多少,不足百萬石。

這對朱祁鎮來說,是一個上佳的年份了。

只是讓朱祁鎮感到吃力的,卻是與安南之戰。

諒山之戰,安南已經透支所有國力了,可以預計,即便是這一戰安南人打贏了,他們也要面臨一場大饑荒。

朱祁鎮也感到壓力了。

甚至有人言官上奏,請朱祁鎮罷徵安南。

特別是南方籍的官員,因爲徵安南的影響,還影響不到北京,但是南方各省已經有些吃力了。

甚至耽擱了清丈大事。

朱祁鎮也是承擔了相當的政治壓力了。

朱祁鎮固然能承擔的起來了,只是他也自我反應,這一次明軍打安南似乎有些急了。

如果再盤安南兩三年,再大軍進攻,似乎更好一點。

不過,郭登這一戰,解除了朱祁鎮所有的擔憂。

他召集內閣大臣,將捷報傳給諸位大學士之後,說道:“安南小賊破矣。”

各位大學士如何頌聖就不用說了。李賢之後纔將話題轉到正題上,說道:“陛下,大軍一動所費何止億萬之數,今年到而今,前線奏銷已經超出了五百萬兩了,如今大勝在即,臣卻擔心,能滅安南,不能治安南,就是憾事了。”

朱祁鎮沉吟說道:“以先生的意思是?”

李賢說道:“想治安南想來有兩處最重要的,一是不從安南抽調錢糧,以安南錢糧養安南百姓,示安南百姓寬仁。”

朱祁鎮說道:“不僅僅如此,如果安南用度有缺,可以奏報給朕,朕願意特支。劉定之。”

劉定之說道:“臣在。”

朱祁鎮說道:“計算戶部有多少存銀?”

劉定之說道:“今年年景的好,田賦雖然還沒有完全收上來,但是想來四千三百萬石上下,銀在一千五百萬石左右,今年廣東海關增幅最多。”

“雖然有各處開支,再加上歷年存銀,有兩千萬兩存銀是沒有問題的。”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計算了一下內庫。

而今佐渡金礦似乎還沒有找到,但是佐渡銀礦開採已經進入高峰期了。每年能夠給朱祁鎮七十萬兩的收益,再加上其他幾處金礦,特別是東北地區,在夾金溝之後陸陸續續發現幾處金礦。

甚至朱祁鎮爲了引誘百姓遷居東北,專門放出了東北黃金的傳說。

再加上少府作爲進項的大宗,而今是內承運庫之中,也有千萬兩左右。

朱祁鎮覺得也是財大氣粗了。

因爲朱祁鎮第一次超過了太皇太后留給他的那一筆錢。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你單獨列支一筆錢,隨時準備動用。以備安南。”

“是。”劉定之說道。

朱祁鎮隨即對李賢說道:“先生繼續講。”

李賢說道:“除了錢糧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得人,永樂年間有黃福在安南,安南也不會有復失之禍了。”

“故,非賢臣不得定安南。”

朱祁鎮心領神會,說道:“先生可有人選?”

李賢說道:“有,刑部尚書徐有貞,前定朝鮮,對這樣的事情是非常有經驗,陛下何不加徐有貞爲總督安南之事。”

朱祁鎮聽了,他明知道李賢是想將徐有貞給踢出北京,但是依舊有一些心動。

徐有貞與李賢不對付,不是一日兩日了。

問題是修《大明會典》以來,刑部的權威大增。

也是朱祁鎮暗中幫了刑部一把,朱祁鎮認爲這種法條,應該與刑部商議,於是,刑部在很多具體的法條之上有了發言權。

其實刑部尚書本來就有這樣的發言權,但問題是一般刑部尚書不敢與首輔大臣硬頂,但是徐有貞不是一般人。

他已經決心當孤臣。自然是皇帝有令,從來不折不扣的執行。

也就說,李賢明裡在與徐有貞打官司,其實是朱祁鎮在徐有貞身後,支着徐有貞去與李賢爭很多法條。

李賢知道嗎?

當然知道。

只是這樣的事情,李賢從來是裝着不知道。

不過徐有貞手段還是有的,否則縱然有皇帝的支持,他也不可能幾次將李賢嗆的不輕。

讓李賢安生惱怒,想要將徐有貞給踹出北京城中。

而今這個機會,在李賢看來自然是絕好的。

徐有貞之所以能升入刑部尚書,就是因爲他將朝鮮平穩的過度到大明的國土。不管徐有貞中間鬧出多大的風波。

但是結果是好,這就是他的功勞。

用生不如用熟,將徐有貞用在安南上面,李賢總體上是公心大於私心,或者說再爲朝廷辦事的時候,順便噁心一下徐有貞。

這就是讓朱祁鎮差點心動的原因。

在皇帝面前的人,那一個不是別有有心,有沒有什麼用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出的方案能不能解決問題。對朝廷有沒有好處。

如果能解決問題,對朝廷也有好處,即便是這些官員初心有什麼陰私之事,朱祁鎮也就不計較了。

而李賢這個方案,的確是讓朱祁鎮很放心的選擇的。一時間朱祁鎮就要權衡了,徐有貞是放在中樞好,還是放在安南好?

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三章 災年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三章 都掌蠻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
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三章 災年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三章 都掌蠻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