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

第一百五十二章親親之道

朱祁鎮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曹鼐說道:“陛下,臣身爲一品,俸祿不過八百石。但是藩王卻一年萬石有餘,天下之間如臣這樣大臣,不過十幾個而已,但是藩王卻日日滋生,此弊陛下之前也說過。”

“臣當時如雷貫耳,至今記憶尤新,而今朝廷用度困難,自然要加以整頓,臣以爲君子之澤三代而斬,但凡三代後子弟,可以請出藩禁,自謀生路,如果有傑出之才,亦可錄入宗籍,如此也可上輔君王,下斥逆臣。”

“從今朝廷僅僅發放藩王俸祿,藩王以下,令諸王府自己養着。”

曹鼐所言,其實是當初朱祁鎮的想法。

只是當初朱祁鎮與現在的朱祁鎮權威卻是不一樣的。

當初的朱祁鎮,費勁言語,僅僅讓西北藩王在南京領俸祿。是對西北藩王變相減瘋了而已。

但是而今曹鼐這個章程,卻是將藩王俸祿限制在三十萬石上下。

畢竟大明藩王加在一起,才二十多個。

而且如果僅僅發放藩王的俸祿,宗藩俸祿就壓縮到一個極低的地步。畢竟到了明末所有藩王才五十多個。

五十多個王爺,卻消耗近千萬的俸祿。如果五十多個王爺,僅僅消耗五十多萬石糧食,其實朝廷也是能負擔的起的。

大量底層宗室,在這個時代並不是太多的。

曹鼐給他們出路,讓他們自謀生路。其實朱祁鎮已經在做了。

大本堂之中,好幾批人已經到了襄王麾下,很多都已經帶兵打仗了。當然了,也有折損的。不過,這些送過來的人,在本藩都不是太受重視的。

否則也不會被送出來。

朱祁鎮只需在這一些人之中找出幾個榜樣就行了。

自然會引得很多底層宗室脫籍讀書。

曹鼐所言另外一層意思,朱祁鎮也很清楚

是的,大明王朝同姓大臣幾乎沒有。

放眼漢唐宋元清,那一個王朝之中沒有大量的同姓大臣,特別是在南宋不少同姓大臣在帝位傳承的時候,發揮出了關鍵的作用。

宗族在古代是非常受重視的。

朱家要坐穩天下,同姓大臣多一點還是好的。當然了血緣太近了自然不大好,遠房宗室不能足以威脅繼承權,又是同姓,受到朝廷的好處。

在關鍵時候,是忠誠度最高的。

在朱祁鎮看來,很多時候,這些宗室大臣,估計被當豬養的藩王要有用多了。

他們或許能代替內官,成爲君權的延伸。

朱祁鎮一時間想了很多,不過眨眼功夫就回過神來問道:“先生如此,各地藩王不穩當如何?”

曹鼐說道:“陛下,此事自然是高高舉起,輕輕的放下,臣所負責的不過是高高的舉起,如何輕輕放下,卻看陛下的心思了。”

“不過,臣已經吩咐下去了,朝廷用度緊張,今年,明年的宗室俸祿,已經發布不下去了。”

朱祁鎮心道:“曹鼐是要怨歸己身,譽歸於我。”一想到這裡,他有一點點感動,說道:“先生的意思,朕知道了。”

“只是這事情太大了,容朕多想想。”

曹鼐說道:“臣明白。臣告退。”

曹鼐緩緩的退了出來,站在乾清門口,他微微仰起頭,看向太陽,卻閉上了眼睛,太陽是不容直視的,即便是他閉上了眼睛,陽光也能穿透他的眼皮透射進去。

一時間雙眼之間,絢爛如金。

曹鼐心中暗道:“希望一切順利吧。”

曹鼐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想推進朱祁鎮已經開始,或者沒有開始的改革。而避免與朝廷與瓦刺之間的大戰。

無他,曹鼐太知道了,戰爭對北方百姓是多大的傷害了。

但是正如太陽不容直視,想要改變朱祁鎮的心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曹鼐不知道他想辦法轉移朱祁鎮想法的做法,對與不對。只能到圖窮匕見的時候,才能知道了。

曹鼐雖然滿目金光,低下頭睜開眼睛,卻看全眼前一片黑色,居然看不清楚。就好像是現在的他。

對於前路如何,他也看不清楚。

他只能憑自己的心意走下去而已。

朱祁鎮送走曹鼐。

他心中暗暗思量,在衡量是不是對藩王下手的時候。

他想來想去,覺得最壞的情況想來是不會發生的,這幾年來,各藩王護衛,一點一點的被朱祁鎮想辦法消減了。

其他他要對付藩王已經不多,大多數藩王在永樂時代,都已經被消除了三護衛。剩下的不過是秦王,楚王而已。

而今秦王護衛,已經被調入延安,而楚王護衛也調入貴州。

所有藩王都沒有成建制的護衛了,最多不過幾百家丁而已。如果開國諸王的家丁,朱祁鎮也是要擔心的。

畢竟,開國諸王大多都是能打仗的。太宗皇帝起兵的時候,也不過幾百家丁而已。

但是現在,就如在行軍打仗之道上,朱祁鎮知道自己比不上太宗皇帝,而各地諸王又如何能比得上諸位先王?

而且真有雄才大略的,自己覺得能領兵上陣的藩王,估計都在北京了。襄王在麓川過的雖然並不舒服。

襄王進入麓川之後,幾乎每年都要打上一兩仗,與這個土司摩擦,與那個土司爭奪,如是等等。

雖然過得並不安分,但是朱祁鎮承諾給他的一點沒有少,而今襄王麾下也有數縣之地,帶甲三萬,政令自主,朝廷不怎麼管。

韓王就存了出外遠鎮的心,才進入京師接管宗人令。而今的天下,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藩王造反成功率有多低了。

所以,造反是不會的。

最壞的結果不會,朱祁鎮依然有些擔心,畢竟親親之道,即便是皇帝也避免不了。朱祁鎮對應昌伯,已經有些不好的名聲了。

甚至外面在傳,朱祁鎮不是孫太后的親兒子,狸貓換太子之類的故事。

如果在對藩王下狠手,名聲只會更加不好了。

朱祁鎮本意不在乎名聲,但是這個時代名聲,就是政治資產的一部分,朱祁鎮自然要多想想了。

“親親之道。”朱祁鎮忽然想到了什麼,心中暗道:“不一定對親戚纔算是對,對弟弟也是可以的。”

想要反駁別人,最後塑造一個典型出來,塑造一個宗室親王的典型。讓人知道,不是皇帝對諸位藩王不好,而是他們太不是東西了。

比如襄王,皇帝就對他很好。

“襄王不行。”朱祁鎮立即將襄王給否定了。

原因很簡單,世間沒有永遠的秘密,襄王金冊這一件事情,在而今早就不是秘密了,很多人都說襄王封到麓川,其實朱祁鎮的報復。

這些事情,朱祁鎮也知道是說不清楚的,而且越描越黑。

忽然一個人出現在朱祁鎮的腦海之中,那就是朱祁鎮的親弟弟郕王。

作爲親弟弟,朱祁鎮天然對他有責任,血脈最親密,朱祁鎮將他塑造成典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這幾年,朱祁鎮對他卻是比較疏遠的。

一方面是政務繁忙。

朱祁鎮每天只覺得時間不夠用,連見兒子的時間都不對,弟弟自然要放在一邊了。

當然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朱祁鎮心中或多或少其實是有一個大不大小的疙瘩了。

那就是,朱祁鎮這位弟弟就是大明代宗皇帝朱祁鈺。

雖然,朱祁鎮也知道,朱祁鈺之所以能上位,也是因爲歷史上正統皇帝自己作死,但是身爲皇帝,作爲敏感的權力生物,對任何能威脅到自己的人,都會有所排斥。

即便是一段不存在的歷史。

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四章 太后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
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四章 太后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