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

第九十章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

兩人聯名上奏,說明漠南蒙古的情況。卻讓朱祁鎮心中一喜。

並非他們帶來了好消息,恰恰相反,他們帶來的壞消息。

這消息有多壞?

從端木瑞的奏摺之中,可以看出漠南蒙古的草原經濟,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

理解這一點,還要把握漠北漠南的經濟總趨勢。

可以說,從元朝滅亡之後。蒙古草原上失去了吸血的對象之後。整個草原經濟直線下降,再也沒有回頭的樣子。

在元代漠北可以產量二十多萬石,這個數字或許還不如大明有些府的糧食產量,但是在漠北種出來,卻可以減少大量運費。

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戰爭之後。

漠南漠北的農業生產全部被摧毀。

就好像沒有出現過一般。

其實在大寧,開平,乃至東勝等地,種糧食或許收成不高,但並非不可以的。但是從兩人的奏報之中。

當地是沒有一點農業基礎。

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朱祁鎮並不奇怪。

但是下面的情況就讓朱祁鎮大吃一驚了。

在朱祁鎮的心中,草原的經濟支柱,不應該是畜牧業嗎?畢竟蒙古就是遊牧民族,這不是他們的老本行嗎?

但是現在情況卻讓朱祁鎮大吃一驚。

兀良哈數萬人,但是牲口,包括馬,羊,牛,駝在數量上並不是太多的,甚至按照端木瑞的計算,今年冬天,如果不加以賑濟的話,就會相當大一批人餓死。

而端木瑞在開平,東勝也看過,情況相差不大。

在端木瑞的觀察之中,漠南蒙古各部的食物來源,一半來自於放牧,一半來自於狩獵,兩者近乎五五開。

朱祁鎮其實很喜歡狩獵,狩獵帶給人刺激,甚至要比打電子遊戲強。只是朱祁鎮親自狩獵,才知道狩獵其實是一件產出比不多的事情。

要知道,大部分原始人都是從狩獵採集開始的,然後演變成農耕遊牧等生產方式,不就是因爲狩獵養活不了更多的人。

一個部落近一半的人都要狩獵來養活,可見兀良哈三部的畜牧水平下降到了什麼的地步。

甚至爲了賑災,朱祁鎮從京倉之中,發一大批糧食去漠南,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開支。

一直過的緊巴巴的朱祁鎮,此刻卻給很痛快。

因爲兀良哈三衛的情況,印證了朱祁鎮一個猜測。而端木瑞從很多地方收集的消息,更暗示了一點。

那就是瓦刺經濟近乎破產了。

沒錯,漠北草場不錯,但是漠南的草場何曾差了?

兀良哈就弄成這個地步,瓦刺的情況又能比兀良哈好上多少?

一場場大戰,打得朱祁鎮咬牙切齒硬撐,難道瓦刺就有人山人海了嗎?

現在證明並不是。

瓦刺也先的處境,比朱祁鎮更慘。之前朱祁鎮看到錦衣衛報回來的情報,上面寫着整個秋季也先都在狩獵之中。

朱祁鎮之前以爲是也先整兵經武,準備報復。

畢竟,對遊牧民族來說,圍獵本身就可以當成軍事訓練,但是而今看來,卻滿不是那一回事。也先是爲了解決瓦刺食物危機。

如此一來,瓦刺的虛弱,也就呈現在朱祁鎮的面前。甚至一些之前朱祁鎮沒有注意的情報也被他一一列出來。

那就是大明與瓦刺在同一片天空之下。

當大明遇見災情的時候,難道草原之上,就很太平嗎?

只是蒙古對抗災情的方式,與大明不同。大明自然是竭力救災,寧肯掏空國庫,但是蒙古卻是願意殺死別人,爭奪剩留下來的食物。

草原上在正統十四年之後,多次內亂。

而今想想未必不是斷絕貿易,連年天災的激化了內部矛盾。

朱祁鎮心中一句冒了上來,那就是瓦刺可伐。

之前別人所言,朱祁鎮心中卻是打了折扣了。他從來不敢完全相信一個大臣。但是此刻他親自挖掘出來的,自然讓他更相信。

僅僅是爲了這個結論,朱祁鎮就願意付出很多糧食。

朱祁鎮批閱道:“賑災糧立即發運,當以推行青貯爲要。”隨即又看了看內閣給出的票擬。

卻是兵部與戶部聯合運輸,沿着馳道出關,出關之後,有邊軍護送,大抵有二十萬石糧食。

朱祁鎮想了想,在票擬上更改,道:“當懷遠人,示之以厚,將二十萬石糧食,改爲三十萬石糧食。”

朱祁鎮不是窮大方,河北產糧區的形成,給了朱祁鎮很大的幫助,最少在打仗的時候,朱祁鎮缺的主要是銀子,而不是糧食。

所以抽調出三十萬石糧食,對京倉並沒有什麼壓力。他每年放出來的陳糧就不止三十萬石,唯一讓人擔心的就是運輸。

馳道只能通道邊關,還沒有空修到大寧。

說不定運費要比運輸的糧食好多。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朱祁鎮暗暗將用馳道聯繫草原這一件事情提上日程,不過這也是戰後的事情,畢竟戰事沒有結束之前,大明是沒有這個錢去修建馳道的。

朱祁鎮又繼續翻下去,有些奏摺,朱祁鎮根本不細看,大抵是請安的,判決的,還有請糧的。

這些內閣都已經批過了。

請安的,朱祁鎮有心思就寫一兩句,沒有心思就點一個紅點,表示看過了,只有判決的。朱祁鎮也不會去細看案情。

並不是朱祁鎮不注重人命,而是所有死刑都歸朱祁鎮勾決,但是在送到乾清宮之前,這些案子不知道經過多少的手了。

不敢說沒有冤枉的。即便冤枉的,也是上下勾結,天衣無縫。

朱祁鎮僅僅靠一點時間也看不出來的。

而且朱祁鎮也不是官破案的,刑部有問題,要都察院做什麼?都察院有問題,要錦衣衛做什麼?錦衣衛有問題,要東廠做什麼?

這些案子,這些部門都過了一遍。

朱祁鎮自然不會浪費時間了。

不過很快,就有一個讓朱祁鎮感到氣憤的奏疏,是廣西的來的。

韓雍與柳溥之間相互攻擊。

主要是關於大藤峽平亂的事情。

柳溥上奏,要包圍圍困起來,然後派人招撫,或者令土司兵進山圍剿,總之他有一句,千方百計隱瞞,沒有說出來的話。

那就是他不想進山。

至於韓雍的意思卻是說,廣西叛亂以久,賊寇有輕朝廷之心,以爲在山中就是天塹,故而越發猖狂,橫行無忌,圍攻縣城。不用雷霆手段,不足以震懾宵小,故而當發大兵,徵召土司,進山圍剿。

說實話,朱祁鎮遠在北京,對廣西的情報,也是地方官員與錦衣衛的一些情報。他們兩個人所言誰對誰錯,朱祁鎮也拿不準。

但是,他氣憤兩件事情。

韓雍已經總督兩廣了,柳溥就要聽令。

其次,而今的局面不就是柳溥不敢進山造成的。

這話可以從其他人的口中說出來,但是朱祁鎮不希望從柳溥的口中說出來。

越發讓人懷疑,南方衛所已經成了什麼樣子。

朱祁鎮在御批訓斥柳溥,並令柳溥回京,讓田真代替柳溥鎮守廣西,令他聽韓雍號令

至於對韓雍的奏疏上,同樣是一通訓斥,要讓他熟悉民情,專司剿匪。

卻是朱祁鎮對韓雍搞不定柳溥不滿意,朱祁鎮自然也知道大明而今文武並立,有並駕齊驅之態。

所以文武之間的矛盾也暗自滋生。

柳溥與韓雍的矛盾,看上去是意見不合,但是背後到底有什麼卻不知道了。

只是柳溥一直不能剿滅,讓朱祁鎮失去了耐心,而且韓雍在江西賑災表現不錯,朱祁鎮也願意給他一個機會。

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
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