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蔣貴

第八十五章蔣貴

“論起臨陣破敵之能,臣在蔣貴之上。”陳懷在朱祁鎮面前大大咧咧的說道。

一時間讓朱祁鎮無語。也看出來,陳懷的確是一個沒有心機的。

朱祁鎮說道:“太皇太后已經議定,無須再說了。只需說蔣將軍吧。”

陳懷無奈,只好將關於蔣貴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朱祁鎮總結了一下。蔣貴文字不通,但是愛兵如子,帶兵出擊的時候,常常自帶行禮,從不假手於人。短於謀略,但是士卒樂於效死。有古之名將之風。

當然了,這是朱祁鎮加工過的,陳懷說話,老是跑題,他跑題的核心只有一個,就是蔣貴雖然不錯。但是遠不如我,用蔣貴不如用我。

不過,朱祁鎮看來,蔣貴要比陳懷可靠多了。

陳懷不過是將才,蔣貴就是帥才了。只是帥才之中,也是有高下的,讓蔣貴與徐達,藍玉相比,固然差了。但是如蔣貴一般,安安分分正兵相壓,估計不會出什麼差錯。

而今大明雖然不如從前了,但是整個世界上,也沒有一個能在國力上與大明相比的國家。

朱祁鎮不得不承認,內閣選蔣貴,這個抉擇,他是挑不出錯的。

朱祁鎮聽陳懷說完了,正要打發陳懷走,卻見陳懷忽然跪地說道:“臣求陛下一件事情。”

朱祁鎮說道:“陳將軍請說。”

陳懷說道:“臣有一小犬,也有幾分騎射之能,想爲陛下之侍衛,爲陛下驅使。”

朱祁鎮聽了,心中微微一道:“既然陳將軍開口了,就讓他來吧。”

陳懷立即說道:“謝陛下,謝陛下。”

朱祁鎮送走陳懷之後,心中忽然一動,暗道:“這陳懷真是毫無心機嗎?”他細細推敲陳懷進殿之後的一舉一動,雖然看不出什麼破綻,但是領兵打仗,決勝於兩軍之前的將領,真是一點城府都沒有嗎?

“或許這就是他的城府。”朱祁鎮心中暗道。

人生在世,全靠演技。朱祁鎮也不想深究了。不過,他倒是對蔣貴心嚮往之,恨不得一見,這個本朝名將。

而這個時候,蔣貴也在快馬疾馳之中,剛剛到了北京城,就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就在一輛馬車之中坐着,在城門等候,見了蔣貴。掀開簾子,說道:“蔣同知。”

蔣貴一看,立即下馬行禮,說道:“見過三爺。”

這人微微一笑,說道:“如今可當不起了。”

“末將不敢到了什麼時候,都是英國公門下。決計不會忘記的。”蔣貴說道。

這個人不是別人,乃是英國公張輔的三弟張軏。本來這樣的事情應該由張忠來,只是張忠的身子骨實在差勁,才讓張軏來。

張軏微微一笑說道:“我大哥讓我給你傳話,進城之後,不要去兵部,徑直去宮中,大哥已經安排好,你能立即見到陛下。”

“這一次西北戰事,你是主將已經敲定了,但是今後還是要看當今的。”

蔣貴聽了,說道:“多謝三爺,國公之恩,末將沒齒難忘。”

說起來陳懷也算得上英國公舊將。不過英國公對陳懷情分一般,但是對蔣貴卻多加讚賞,大抵覺得蔣貴的能力在陳懷之上。

蔣貴本來準備先去五軍都督府的,但是聽了張軏的話,二話不說轉道去紫禁城。有英國公的安排,蔣貴很順利的見到了蔣貴。

紫禁城之中,蔣貴高聲行禮道:“臣蔣貴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祁鎮一看蔣貴,就想到一個人,就是李時勉。

倒不是兩人長相相像,而是氣質雷同。

蔣貴一身甲冑,頭髮花白,風塵僕僕。但是氣如洪鐘,臉色堅毅,在朱祁鎮面前更是嚴肅之極。

讓朱祁鎮有一種不能褻玩的感覺。

這種人雖然是下屬,但是卻讓朱祁鎮有一種非常正式的感覺,這種感覺與見李時勉一般無二。

朱祁鎮接見陳懷的時候,覺得陳懷沒有一個正形,讓他有些哭笑不得。但是接見蔣貴的時候,讓朱祁鎮更加覺得不舒服。

因爲面對如此一樣的將軍,朱祁鎮自然不敢有一絲失禮,唯恐讓蔣貴感覺到了慢待。

所以,兩人的談話進入非常嚴肅的君臣問對。

朱祁鎮說道:“將軍久在松潘,松潘之亂幾乎終宣德年間,內情如何,將軍可知曉?”

蔣貴立即起身,微微向前躬身行禮,說道:“臣以爲松潘之亂原因有三,其一乃是地形。松潘與成都之間,唯有一鐵索橋相系,一旦亂起,鐵索中斷,大軍不能飛渡,自然曠日持久。”

“其次,乃是主客矛盾。松潘衛當地土人桀驁不馴,而在松潘建立衛所,都是從外地遷入,彼此之間,自然有矛盾。”

“其三,就是衛所虛實爲番人所輕,不足以震懾遠人。”

朱祁鎮聽了之後,默默沉思一會兒,說道:“蔣將軍無須諱言,無韓整之流,何以爲亂?”

蔣貴只能說道:“陛下聖明。”

朱祁鎮之前並非沒有做過功課,最少將松潘之亂的前因後果都瞭解了一下。

松潘之亂,是因爲交趾戰事,交趾戰事連年不定,朝廷決定徵召松潘衛士卒,結果松潘衛一個百戶不想去,決定去交趾死路一條。但是怎麼才能不去,就是松潘有仗打,就不用去交趾了。

於是乎,他們誣告松潘番人阿用寨容兒結謀反,成都衛派了萬人平叛,容兒結只能先以牛羊賄賂,隨即聯合各土司萬餘人,反。

這才拉開了大戰。不過這一戰覆滅官軍七千人,讓叛軍一時極盛,斬斷鐵索橋,甚至兵至綿竹,到了成都附近。

震動京師。

這也是朝廷從交趾退兵的主動推動力之一。

這也是宣宗無奈的選擇,交趾戰事長期化,時間長了,說不定就如楊廣徵高麗一般,天下遍唱無向安南浪死歌?

宣宗退兵,是有現實原因的。

朱祁鎮說道:“不過,衛所虛實爲番人所輕,衛所虛實如何?”

蔣貴沉默一會兒,說道:“松潘之亂前,衛所士卒長期僱傭番人爲兵,他們自己行商,經年不在衛所。故而松潘之亂一起,叛軍如入無人之地。”

朱祁鎮聽了,雖然早就有準備,但是聽到這話,他心中咯噔一下,說道:“松潘衛所而今如何?”

蔣貴立即說道:“臣在松潘多加整頓,併爲衛所士卒增加了月糧,而今松潘衛所已經大有起色,與九邊衛所相差不遠。”

朱祁鎮說道:“那麼松潘衛所缺額有多少?”

蔣貴說道:“一成。”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將怒火壓下來。

聽蔣貴的語氣,就知道這一成缺額,已經很了不起了。想起一百二十萬人的逃兵數量,就知道蔣貴做到僅僅缺額一成,已經很不錯了。

但是朱祁鎮還是壓不住火。在他看來,朝廷軍隊,只能有請假,如何能有缺額?

只是他不得不認清現實,說道:“九邊缺額也是如此嗎?”

蔣貴當初也在九邊待過,立即說道:“臣十年不在九邊,不知道九邊情況如何了。”

朱祁鎮聽了蔣貴的話,立即明白了,蔣貴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說。否則他之前怎麼說與九邊缺額相差不多。

恐怕蔣貴知道九邊情況,比這個更加不堪。朱祁鎮忽然想起楊榮所言的西北殘破。、

北虜雖然南下,但是並沒有深入,西北很多地方其實並沒有遭兵災,哪裡還的殘破。

除非這殘破,並非北虜南侵造成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弄得:“殘破”?

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
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