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

孟瑛在,以孟瑛爲首的這個派系就在,孟瑛不在了,這個政治派系還會在嗎?

就好像是楊士奇一般,楊士奇在,楊士奇爲首的政治派系就在,乃是當時朝廷的主流,滿朝文臣大抵與楊士奇有這樣那樣的關係。

而楊士奇去職,楊士奇派系人馬,一部分由曹鼐掌管,一部分被王直接納,一部分被楊溥收編,一部分稱爲于謙的麾下。

四分五裂,蕩然無存。

其實,朱祁鎮也未必覺得孟瑛的能力一定在成國公朱勇之上,不管是絕對成國公朱勇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人,不可能深入改革。而孟瑛在這上面卻毫無問題,在宣德十年之前,孟瑛幾乎一五所有。顛沛流離。

他雖然是靖難二代出身,但是因爲牽連到了漢王,早就與成國公英國公的關係斷得乾乾淨淨了。

有一天,朱祁鎮讓孟瑛對靖難集團開刀的話,孟瑛決計不會有猶豫的。

這一點,甚至比孟瑛能力是否勝過成國公朱勇更加重要。

“好,”下面傳來震天的吼叫之聲,朱祁鎮回過神來,放眼看過去,卻見下面勝負已分。

說實話,下面比試並不是很好看。

戰場之上招式非常簡練,根本沒有什麼觀賞性,一刀一槍都取人性命而已,即便比試的人去了槍尖,點了石灰,但是不帶槍頭的木杆,在高速奔馳之下,還是能打死人的。

所以這些武學學員,打起來難免縮手縮腳。

朱祁鎮畢竟從小練習弓馬騎射,也是能看得出來門道。但是怎麼樣?總不能真讓下面分勝負判生死吧。

只能當做不知道,心中卻將這種肉搏奪勝負的辦法打入另冊。

但是,正如高考一般。

所有人都知道高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有什麼比高考更公平的辦法嗎?

對於大明低級軍官來說,聽懂旗鼓,懂的簡單佈陣,然後就要看個人的戰鬥力了。對於如果培養更高級別的軍官,朱祁鎮還是摸不清頭腦。

任何一個知識體系的建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再沒有找到更高明的辦法之前,武學前三甲都是由決鬥產出的。

劉永誠給朱祁鎮介紹道:“這三個人,分別是魏國公徐承宗,海西衛的金董山,成國公世子朱儀。”

朱祁鎮說道:“朱儀果然不出朕望。”

朱儀參加這一次考覈,是朱祁鎮臨時加進去的。朱祁鎮也明白,朱儀名次或許是有一些水分的。

畢竟朱祁鎮臨時讓朱儀下場,如果下面人不安排一個好一點的名次,就有一點太不懂事了。

但是好名次,卻未必是前三甲。

與武學第一屆相比,他們這些人差了不少。人數也少了不少,之前有數千人,而今參與比試的,不足千人。

想想就知道,大明軍官雖然不多,但是一部分衛所軍官,山高路遠,不願意來北京,一部分被淘汰了,或者已經襲職了。剩下就不多了

不過,武學規模並沒有縮小多少,因爲武學已經分班了,分上舍,中舍,下舍。學子剛剛進入武學,都在下舍,考覈過關之後,就進入中舍,再考入上舍。

至於上舍在御前考覈之中,過關了就可以到兵部,五軍都督府敘職。如果不過關,只能留在上舍繼續考了。

而朱儀作爲成國公世子,乃是朱勇希望所寄,從小受到了教育,絕對比武學之中嚴格多了。他有這一分本事,倒不是多奇怪。

至於魏國公府徐承宗,朱祁鎮不得不承認現任魏國公徐顯宗爲自己的弟弟考慮的深遠。

魏國公徐顯宗在平定葉留宗,鄧茂七之亂的事情,雖然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但是瞭解了軍中事務,更是知道了,皇帝對武學的看重,武學學子遍佈各地,特別是楊信在這一戰之中表現的很好,而今在福建已經是指揮同知了。

想來不數年後,擔任指揮使也在情理之中了。

魏國公徐顯宗身體不好,又無子嗣,魏國公的爵位就落在他這個弟弟頭上了。魏國公徐顯宗打仗不行,他自然希望自己弟弟有幾分領兵打仗的本事,即便沒有這個本事,也要結交軍中人脈,他日再有平亂的時候,也不至於進退失措,舉止由人。

不過,徐顯宗考試成績,朱祁鎮覺得水分更比成國公朱儀還要大。只是念在徐顯宗已經兵入膏肓,中山王又對朝廷有開拓之功

朱祁鎮也就不深究了。

甚至武學派系之中有這些二世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將來的魏國公有雙重身份。或許朱祁鎮想推行改革的時候,就能減少阻力了。

所以,前三甲三人之中,朱祁鎮唯一看中的大抵就是金董山了。

只是朱祁鎮並不知道,金董山的金,漢字寫做金,用女真文字,就是愛新覺羅。

董山就是建州衛前任指揮使猛哥帖木兒的幼子,也就是猛哥帖木兒被滅門的時候,凡察救出來的,猛哥唯一的骨血,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

而今雖然不過十幾歲,但是長大的五大三粗,顧盼自雄,身上毛髮旺盛,已經長成了絡腮鬍子,胸前剛剛交手的時候,被扯開一塊,露出身上大片大片的胸毛。

雖然有些不雅觀,但是在朱祁鎮看來,就是一等一的勇士。

朱祁鎮分別賜劍給三人,金董山爲第一,朱儀爲第二,徐承宗爲第三。將三人都調入乾清宮侍衛之中。

至於其他武學學士,大部分都分配到了遼東與海西。

畢竟海西與遼東今年大戰,傷亡不少,正好填補人員傷亡。當然了,有這些人在,朱祁鎮對兩鎮的掌控更深了。

朱祁鎮卻沒有想到,從成國公世子朱儀與未來的魏國公徐承宗開始,大明勳貴世子,必須從武學畢業,已經成爲慣例了。

凡是沒有武學畢業證,就與朝廷爵位無緣。

這樣做,也不可能讓大明勳貴之中的紈絝子弟絕跡,也有很多將門,因爲不能上陣殺敵,被一代代新人替換。

但是倒是有幾個將門,卻是飽經風雨,最後屹立不倒,真正成爲與國同休的將門,其中就有成國公府與英國公府。

朱祁鎮在武學忙了一天,這纔回到了宮中。

細細翻越各地奏摺,從字裡行間都看見兩個字:“錢糧。”免稅,減稅,撥款賑災,截留稅款,等等。

一個比一個要得及,似乎每一個都說,朝廷稍稍慢上一點,就有不忍言之是發生了。

對於,這些話朱祁鎮只信一半。

他相信,各地的局面定然不會太好,否則他們也不會齊刷刷向朝廷叫苦,最南方的常德,最北方的彰德府。他們不可能不約而同。

但是另外一半,卻是誇張了。

說得緊急一點,一來能讓朝廷重視,二來將來出了事情,還能推卸責任。

但是這數目有些太大了。

朱祁鎮沒有得到前線確切消息,是不敢亂動的錢糧的,否則朱祁鎮這一筆下去,戶部太倉銀庫就要空了一半了。

這可是朱祁鎮的戰爭儲備。

而今一顆石頭落地了,朱祁鎮也就放開了限制,將每地所求的數目都打了一個五折。

倒不是朱祁鎮不捨得錢財,而是他估計這數目都有水分。如果下面喊多少數目,朝廷就拔出多少。

朝廷府庫之中,決計是一分錢都剩不下來的。

如果下面不夠了,還可以反覆請款,只是就要來回打筆仗了。雖然有些官僚,但是有時候不這麼做不行。

下面人會當你是傻子。

朱祁鎮心中暗道:“什麼時候才能風調雨順?”

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九十章 貝琳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七十章 年關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章 經筵
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九十章 貝琳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七十章 年關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章 經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