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

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

石亨本來就不是安分的人,打贏如此大戰之後,心氣更高了,看楊洪過來,居然瞄了一眼之後,捧着頭盔繼續大口吃肉喝湯,似乎沒有將楊洪看在眼裡。

要知道楊洪而今也算是他半個上司。

楊洪心頭暗怒。只是楊洪也知道,而今大勝之後,石亨的鋒芒無人能及,即便是北京城中的孟瑛估計在這方面也要讓石亨一頭。

而這分功勞,正是石亨的本錢。

楊洪只能等石亨吃完了,再說話了。

不過石亨吃的很快。一會兒功夫,就將大頭盔肉給吃乾淨了。放下頭盔,長出一口氣,說道:“痛快。”

楊洪這才說道:“恭喜了,這一戰忠國公天下聞名。”

石亨哈哈大笑,說道:“難道我不打這一仗,就不天下聞名了。”

此刻的石亨倨傲之極,讓人有一種打他一頓的衝動。

楊洪只能忍着問道:“聽聞也先死了?”

石亨說道:“不錯,也先此刻或許沒有死,但也活不長了。”隨即石亨用帶着傲氣的語氣,將戰事說了一遍。

一場大戰從上午時分打到下午。

瓦刺全軍無可當石亨者。

雖然瓦刺大軍在石亨之上,但是石亨總能用絕妙的指揮,造成與瓦刺某部大體公平的對決。讓也先有力發揮不出來。

瓦刺的殺手鐗重騎,近乎雞肋。

這些重騎追不上石亨,而瓦刺其他各部,卻不是石亨的對手。

再加上明軍的種種戰術上的優勢,雙方的戰損比,大致保持在一比二,也就是明軍戰死一個,瓦刺就要戰死兩個。

如果按這個比例算下去,這一戰繼續打下去,最後的勝利者也是瓦刺,因爲瓦刺的兵力足夠雄渾。

但是打仗並不是一道數學題。

石亨所部,由京營騎兵與海西騎兵兩部構成。

京營全部是清一色的募兵,他們家人都在朝廷手中掌握的,大多都寧可戰死,也不會投降的。

而海西鎮乃是新設的軍鎮,所有衛所田地都剛剛開墾出來,還沒有被軍官完全侵佔,算起了報酬豐厚。

故而,他們也不敢投降。

但是瓦刺各部就不一樣。

這十三萬大軍,是也先榨乾漠北各部。

但是草原之上體制,從來是有多少武力佔據多少草場,自己部下損失太大,那麼未來他們部落的利益都會損失。

而石亨避開也先精銳,專打各部。

當然這些各部也是衛特拉各部之中的,在廣義上也算是瓦刺,但是如果細細分的話,他們卻不是綽羅斯家族所有。

他們不能不爲自己的着想。

固然在下午時分,瓦刺各部明顯的懈怠了。

也先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爲了這一場大戰,也先準備了太多,甚至將漠北草原都當做誘敵之物,而且仗已經到到這個地步,損失已經有了。

畢竟對大明來說,數萬精銳的損失,雖然肉疼,但是還不算傷筋動骨,但是對瓦刺也先來說,就不一樣了。

付出了這大的代價,如果再沒有取得勝利。他根本不能穩定瓦刺內部了,漠北也不用回來了。

而且到了下午,留給瓦刺是時間不多了。

正是因爲這一戰打的太慘,也先用腳趾頭都知道,入夜之後,自然是各自收兵,到了明天這一仗就打不下去。

因爲下面的怕了。

這就會出現楊洪預想之中,雙方各自退兵的結果。

而這個結果,如果從戰術上來看,是雙方不分勝負,但是在瓦刺與大明雙方的戰略上看,卻是瓦刺極其重大的失敗。

故而也先決計不允許這樣的失敗。

故而他親自帶這瓦刺精銳衝鋒,要與石亨決一勝負。

這就是也先在這一戰之中,第二個失誤。而這一場失誤更是確定了石亨輝煌的大勝。

雖然也先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員驍將,但是他已經老了。

老不以筋骨爲強。

雖然也先上戰場,未必想過要親接兵刃,更多是鼓動士氣。但是戰場上的情況,誰也不能事先預料。

面對瓦刺猛攻,石亨自然是身先士卒。於是雙方精銳進行了最猛烈的碰撞。

這一戰中,石亨想來,也未必算他賺了便宜。

瓦刺最精銳的甲士突襲,明軍將士未必不敵,但是他們已經鏖戰良久,有些氣虛,故而縱然石亨親臨,一時間也打的相當被動。

當時場面很是混亂。

現在想想石亨也不清楚,到底是誰發箭,一箭射在也先身上,也先當即墜馬,雖然很快就被扶上馬匹,但是瓦刺大軍就好像丟了魂一樣。

再也沒有死戰到底的決心了。

故而石亨立即反起了反攻。

卻見瓦刺各部紛紛撤退,對石亨的反擊根本不顧,甚至有一種爭先恐後之感。

最後有一支兵馬擋住了石亨的進攻,瓦刺大軍才得以撤如燕然山中。

石亨事後才知道,乃是阿次帖木兒。也就是瓦刺的太子。

當然了石亨所部也精疲力盡了,只能修整。

在這裡安營紮寨雖然不是石亨定下來的,但是石亨卻下令就地駐紮。

原因很簡單,當時明軍元氣大傷,如果撤退的話,不知道多少傷員會死在途中。再加上一鼓做氣,二而竭,三而衰。

這一天鏖戰,明軍士卒何止是一鼓做氣,簡直是從崩潰的邊緣走了一圈,不僅僅體力嚴重透支,很多人當晚下馬之後,都不能上馬了,渾身上下無處不痛。

更多是心力透支。

在生死之間走了一圈,士氣消耗殆盡,而今他們所有的心力都消磨殆盡,什麼爲國爲家,都是虛的,他們只想活下來。

而今還有一場大勝的虛氣給撐住。如果撤退的話,很可能自行崩潰。

其實這個時候,不需要多,只需數千精銳夜襲,就足夠讓石亨崩盤。石亨將麾下的體力心力,用到了極致。

不給自己留一點餘地。

他也知道,楊洪就在後面。

故而與其撤退,不如等後軍到來更安全一點。

纔有而今的局面。

楊洪還是有些擔心,說道:“也先真死了嗎?”

石亨冷笑說道:“絕對死了,如果也先不死,你覺得瓦刺不會會甘心如此?”

石亨的判斷,既對也錯。

也先的生命是走到了盡頭,但是他也低估了這一場戰事對瓦刺的消耗,石亨傷亡慘重,但是最基本的軍隊骨架,也就是指揮組織體系還保全了。

所以即便石亨昏迷了數日,大軍還在這一套體系的指揮之下,但是瓦刺並不一樣。

這一場大戰之中,瓦刺中堅力量,也就是各部落的首領,下面的千夫長,幾乎死了一茬。

要知道瓦刺與明軍不一樣。

明軍將領也損失慘重,但是死一人立即提拔下面的人就行了,武學爲明軍提供了大量的底層軍官。

說他們都合適合格,那卻未必,但是總體上來說,比之前的軍官質量要好多,最少不會無人可用。

但是瓦刺用的是成吉思汗那一套,也就是下面每一個將領,從萬夫長到百夫長,都是軍政民政一把抓的。

在上層還有各部落的分歧。

死的將領,卻未必又那麼好替補,有些部落首領的兒子長大了,可以勝任,但是有的人沒有兒子,或者兒子還小。

那該怎麼辦?

所以瓦刺要解決的,不僅僅是瓦刺軍中將領替補的問題,而是相當多部落繼承的問題。

要知道這些問題,在太平的時候都容易出問題,更不要說在劇烈的變動之後,瓦刺貴族階層死傷慘重。

可以說是從馬哈木爲阿魯臺所殺之後,瓦刺貴族被摧殘最狠的一次。

其中問題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不將這些問題理清,如何能出兵?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十五章 禮樂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十五章 禮樂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