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

第六十九章建文已死

老僧頓時有些失措,說道:“程卿,你------”

這麼多年,顛沛流離賴有程濟在,建文雖然屢有驚險,但總算是平安無事。此刻程濟這樣說,如何不讓建文吃驚非常。

程濟說道:“陛下,年事已高,有葉落歸根之意,然臣好強一輩子,斷然不會向燕逆低頭,而今一路到了北京,想來燕逆不會傷害陛下了,這是老臣爲陛下做的最後一件事情。”

“四十年來天下孤苦,而今臣職已盡。”

程濟忽然大禮參拜老僧,忽然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翻出一柄匕首,反手插進了自己的胸口。程濟整個人爬在地面之上,鮮血從身下流了出來。

“程卿,程卿。”建文想要攙扶程濟,去世一摸一手血。

程濟本身伸手也不錯,否則也不能保護建文行走在西南的深山老林之中,就不說當地的人情險惡,單單說深山之中豺狼虎豹之屬。就不在少數。

程濟心意已定,反手這一刀,又準又狠。程濟此刻已經斷氣了。

車中的動靜。引起了外面人的注意。

馬順幾乎是闖了進來,一眼就看見伏地而死的程濟,他一揮手立即有兩個人上來,將程濟的屍體清理出去,然後將車上的血跡都清理乾淨,然後重新出去,將車門鎖死。

他們不敢與建文說上一句話。

因爲正因爲他們是錦衣衛才知道,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事情,是要人命的。

馬順將老僧安置在京城一處寺院之中。

這個寺院就是慶壽寺。乃是姚廣孝在永樂年間居住的地方。只是姚廣孝死後,這裡就是東廠在外的秘密行動機構。

而金英早就等在這裡了。

就建文受壓在慶壽寺之中不過兩日。

王振,金英,馬順等人都慶壽寺內外,幾層佈防。幾乎密不透風。

這一日,朱祁鎮一身青衣扶着太皇太后從馬車上下來。如果不是這裡重重佈防,一般人見了。

只當是一個普通祖孫而已。

太皇太后問道:“程濟,也在嗎?”

朱祁鎮說道:“程濟在北京城外自伐了。”

太皇太后聽了,雖然覺得有一些出乎意料,但是卻並沒有吃驚。太皇太后說道:“程濟是一個烈性人。走吧,去看看。”

慶壽寺之中早已被清場了。

雖然在北京城之中,卻有一種深山古寺的意外。

李大川在前護衛,引領朱祁鎮與太皇太后一起進一大殿。

卻見一個老僧跪在佛像之前,手中喃喃有詞。朱祁鎮聽了兩句,就知道是《地藏王本願經》。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皇叔祖,可是再想程先生嗎?”

老僧的動作微微一頓,說道:“老衲罪孽深重,不過是爲自己贖罪而已。”

朱祁鎮還想說什麼,太皇太后輕輕搖頭。

朱祁鎮也知道,朱允炆好也好,壞也好。總就是他的長輩,有些話,不是他該說的。

太皇太后說道:“陛下,多年不見,別後可好?”

老僧轉過頭來,盯着太皇太后看了一陣子,才嘆息一聲,說道:“原來是世子妃。多年不見了。託福還活着。”

朱祁鎮看向建文,建文鬚髮皆白,眉目之間,有一種慈眉善目,決計看不出,他就是當年的皇帝。

時間無情之極。

不管是建文與太皇太后都老了。

其實太皇太后當日與建文也沒有多少交情,畢竟太皇太后是女眷,在很多時候都是見不到建文,只有在少數場合之中,纔有一面之緣。

甚至太皇太后對建文帝瞭解,不少都是仁宗皇帝告訴他的。

他們兩人此刻見了一面,不管是太皇太后還是建文,一時間覺得無話可說。

只感覺歲月無情。

太皇太后看了一陣子,纔將記憶深處朱允炆的形象翻了出來。確認了眼前這個老僧就是當初的建文帝。

太皇太后說道:“既然活着,爲什麼不好好躲着,反而還要出來,太宗皇帝當年放過你了。還想找死不成?”

建文嘆息一聲,說道:“阿彌陀佛,老衲已經風燭殘年。不知道還有幾年,生生死死都看透了。唯一放不下的是,百年之後,此身何處?只要能將老衲葬在孝陵之中,縱然此身首異處,又有何妨?”

太皇太后聽了,似乎也有幾分傷感。

縱然她身爲天下最尊貴的女子,面對時間的偉力,也有幾分無可奈何的感覺。

建文寧肯一死,也想歸葬孝陵。死後陪太祖皇帝於陛下,而太皇太后也是在爲自己身後之事,多做籌謀。

兩者之間,又有多少差別。

太皇太后說道:“你記着今日這一句話,我代陛下允你終老。”說完之後,朱祁鎮攙扶着太皇太后離開了這裡,李大川在後面將房門重新鎖上了。

太皇太后一時間不想回去,反而在朱祁鎮的攙扶之下,登上了慶壽寺的高塔。

慶壽寺的雙塔是相當有名氣的,一直流傳了數百年,直到改造北京城的時候,才拆除了。甚至樑思成還爲這件事情力爭而不得。

而今正是慶壽寺最輝煌的時代,不提東廠在寺院裡面暗地陰私勾搭,單單說姚廣孝的遺澤在,這裡就是最受皇室重視的皇家寺院之一。

太皇太后等上高塔,一時間累的氣喘吁吁的,說道:“老了,身子骨不成了。”

朱祁鎮說道:“娘娘哪裡的話,您分明是老當益壯。”

太皇太后說道:“他就安置在西山之上吧,對外就說是假的,但是畢竟是老僧,不過處於極刑,就在西山上找一個寺院,讓他終老就行了。”

朱祁鎮說道:“是。”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鎮說道:“其實,放在十幾年前,建文出現,還算是一件大事,但是而今四十年了,四十年改變太多的事情,建文如何已經不值一提了,我來見他,卻是了結我心中的念想,等將來見了仁宗皇帝,卻也有話說了。”

“爺爺當年與那位關係不錯?”朱祁鎮小心翼翼的問道。

“同窗而已。”太皇太后不願意多說,說道:“另外,我其實想讓你多看看他,看看如果做一個皇帝,掌控不了朝局,最後是一個什麼下場?”

“程濟這個人,你沒有見過,但也聽過吧?鐵鉉,盛庸,平安,駙馬梅殷,方孝孺,還有程濟,等建文舊臣,也不都是一無是處的。”

“他們是什麼下場?你也是知道的。”

“我老了,不知道能活多久,你翅膀也硬了,我看不住你。說不過你,你總是有道理的。”

朱祁鎮聽了,立即下跪請罪,說道:“孫兒不敢。”

太皇太后笑道:“起來吧,你有什麼敢不敢的,這天下就是朱家的,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我算是看明白了,你骨子裡就不是一安分的人。”

“但,我想你做事之前,想想建文,想想程濟。程濟之才,何下於姚廣孝,胡濙,楊士奇之輩,但是千百年之後,程濟今日之死,又會有誰知道?而姚廣孝此人奸邪小人,卻可以得帝師之名。”

“太宗一脈享有天下,但是懿文太子一脈,卻都變成了庶人。你如果將來事敗,你,跟隨你的人,你這一脈,乃至朱家,會有什麼下場。”

“你要想清楚再做。”

朱祁鎮聽了,不由凜然。

只覺得一時間後背發涼。森森的冷意撲面而來。朱祁鎮就好像站在千丈冰峰之上,沿着裂開的冰縫前進,隨時都可以掉進冰窟之中,死無葬身之地。

朱祁鎮說道:“孫兒知道了。只是娘娘對姚少保?”

“這一句話,並不是我說的。”太皇太后笑道:“卻是仁孝皇后說的。”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