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

第一百四十六章京衛武學

張輔看着朱能的走樣的身材,就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古人覺得標準的大將身材,並非現代人所想,如同健美先生一般,輕輕一動,渾身上下都有肌肉拱起。

因爲這些肌肉並不實用。

真正大將身材,都是虎背熊腰將軍肚。

不要看別的,即便是歷史書上岳飛的畫像,那肚子也是相當大。

在搏擊上,是講究重量級的,雖然不一定是越重越好,但是身體之上有一定的脂肪含量,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並不是說,太胖就好了。

而朱勇的身材,卻明顯的走形了。

想來就知道,這十幾年來,被富貴泡軟了。

上行下效,朱能都這樣,下面的人會是怎麼樣?特別是在會獵的時候,卻孟家在皇帝面前奪了頭彩。

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並非孟家有多厲害。

真要說起家學,而今靖難勳貴,有一個算一個,都不覺得自己祖上的功勳輸給了保定侯。不就是保定侯一家這十幾年來,起起落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已。

張輔說道:“我那孩兒臨死的時候,是給我說一些話,他說當今,胸懷遠大,目光長遠,當初在太皇太后面前,定下北擊瓦刺之計,爲太皇太后所斥責,但是當今心意從來沒有變過,只是知道朝廷局面複雜,不可操之過急。但是是陛下每一日都想着這些事情。”

“特別是與乾清宮那些侍衛,日夜操練,如漢武帝於羽林郎。將來陛下不戰則已,一戰必然是大戰。”

“開國功臣,在靖難之後,還有幾家有權位?定國公一家雖然在北京,但是五軍都督府,他們能染指嗎?”

“如果在下次大戰之中,我們這些老傢伙大戰不利,卻不知道,將來統領五軍都督府的是靖難功臣,還是正統功臣了。”

這一件事情,張輔給朱能說過不是一次兩次了。

但是朱勇有什麼辦法?

下一輩子之中,幾乎沒有幾個人才。看朝廷用的將領就知道了。蔣貴六十多歲,孟瑛五十多歲,沐昂五十多歲,方政五十多歲。都是老將了。

而當初張輔領兵數十萬攻安南的時候,纔多大,三十二歲。

麓川本不是什麼難打的地方,國力的巨大的差距。勝負都明擺着,如果勳貴之中,真有後起之秀,張輔自然願意出一把力氣,讓他去麓川領兵。

但是挑不出一個成器的。

邊境上,倒是有一個楊洪不錯。只是楊洪畢竟不是他們靖難勳貴之中的人。

朱勇說道:“張兄,你說該怎麼辦?”

張輔說道:“前番我聽說一件事情,王驥在與當今奏對的時候,請立武學,將各地承襲衛所官職的舍人們,入學學習,並嚴苛襲承,不符合標準的,不能讓他繼承世職。”

朱勇問絃音而知雅意,說道:“你的意思是,這武學要辦起來?”

張輔嘆息一聲,說道:“學武是一個苦差事。自己家的孩子,總有些下不去手,古人講究易子而教,既然我們教不好,只能請人來教了。”

“總比將來,吃了敗仗,不僅僅自己丟人顯眼,人頭落地,還連累家人,去瓊州的人好。”

朱勇立即想到了,淇國公丘福。可不是嗎?本來丘家在靖難功臣之中,也算是排在前列的,張輔的位置就在丘家後面。

只是一場大敗,丘福自己戰死,連累數千精銳戰死塞外,丘家一家老小,都流放瓊州了。

朱勇咬着牙說道:“好,就這麼定了,這些兔崽子們,如果學不好,就不是我朱家的人了。”

張輔聽了,心中更是一陣傷懷,朱勇的煩惱,對張輔來說,是幸福的煩惱。

張輔連一個兒子都沒有。

今後張輔也不得不做起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四處找偏方求子,什麼樣的女人,寡婦也好,農婦也好。

只要是好生養的,怎麼都行。

一心一意,想求一個子嗣。

張輔與朱勇商量好了,其他人僅僅通知就行了。

在京師建立武學的風潮,自然要刮起來了。只是此刻,朱祁鎮卻不知道,他想要的辦的事情,有人他替他做了。

他此刻也在回想,這一次朝廷之上的情況。

他在覆盤。心中暗道:“我還是低估了太皇太后在朝廷上的威望,什麼時候,我也能如太皇太后一般,一言九鼎,大抵就不用這麼費腦筋了。”

朱祁鎮叫王振過來,問道:“襄王身邊有錦衣衛的人?”

王振說道:“有,所有藩王身邊都有錦衣衛的人。”

朱祁鎮說道:“襄王身邊的人是誰?”

王振說道:“乃是姚少師弟子,襄王身邊的太監總管,本來在漢王身邊的暗樁。後來到了襄王身邊。”

朱祁鎮輕輕一嘆,說道:“我這個王叔也不是一個老實人啊。”

王振聽朱祁鎮這樣說,他卻不敢多說。

朱祁鎮能夠吐槽襄王,但是王振卻不能吐槽。

朱祁鎮說道:“加派人手。襄王做什麼,錦衣衛一定要知道。”

王振說道:“奴婢明白。”

在這種監視大臣乃至親王的常規業務之上,錦衣衛東廠一般都會很好的表現。

隨即內閣的奏疏就送上來,朱祁鎮自然看到了,對王文的處置。

朱祁鎮對王文並沒有多大的厭惡感。

因爲很多事情,在不同的立場之上,看到就不同,王文是文學大家,在士林之中很有聲望的。

處置過重,並不是多好。

而王文處置藩王不法事,估計不少藩王都不好受。

朱祁鎮也是樂見其成的。

反正該給的暗示,都已經給了。你們做不做,卻是你們的事情了。真以爲朝廷對你們沒有辦法。該敲打也是要敲打的。

朱祁鎮自然給批了。

只是空缺的左都御史,一時間朱祁鎮卻找不到人來。

朱祁鎮想將他的講官過了一遍。

從宣德年間,到正統四年,給朱祁鎮講過課的人,一共有十幾位之多。但是朱祁鎮真有印象卻只有兩位,一個是李時勉,一個是王直。

因爲在正統元年之後,朱祁鎮將四書五經讀過之後,對上課就有一種厭惡情緒。

很簡單,朱祁鎮內心之中各種觀點都已經定型了。之前聽講,是想了解這些文人士大夫的想法與觀點。

否則雙方在朝廷上爭論,吵架都吵不到一起去,那有多尷尬。但是朱祁鎮可沒有想過成爲學究。故而除卻資治通鑑等講史的課程,朱祁鎮能推就推,即便不能推,也就只帶一個耳朵去。

反而將精力,放在朝廷之上。

對朝廷之上各方勢力的分析。

聽課不認真,對這些講官只有一個印象而已。真到了需要用的時候,卻不知道該用誰是好了。

朱祁鎮暗暗有些懊悔。

因爲這些講官,天然是皇帝的班底,朱祁鎮自己沒有把握好。

“就李時勉吧。”朱祁鎮心中暗道:“李講官在廣東已經好幾年了,新安縣開港一事,也弄得差不多了,不管是論功行賞,還是進一步開海,總要有一個說法了。”

於是,朱祁鎮就在奏疏上,圈定了李時勉的名字,

算起來李時勉的資歷是決計夠的,名聲威望,那是海內敬仰。擔任左都御史,誰也挑不出錯來。

隨即朱祁鎮又看見了,張輔的奏疏。

又是請開武學。

在王驥臨行之前,寫過武學章程。朱祁鎮已經示意通政司,傳給各大臣。讓他們出一個意見,只是在王驥離京之後,發生了太多的事情。這一件事情就擱置下來了。

而就在現在風聲又起,朱祁鎮頓時覺得時機成熟了。

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五章 新內閣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二十章 真相
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五章 新內閣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二十章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