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趁火打劫

bookmark

“徐先生,錦宏,李巖,參謀團如今就剩下你們三人了,文坤到陝西去了,孫老先生病逝了,我還真的有些不適應,我考慮讓徐吉匡進入到參謀團之中,不知道你們是什麼看法。”

鄭勳睿提出來這個建議,的確算很大膽的,一度幾乎要偃旗息鼓的東林黨人,因爲特殊的機遇,又開始興旺起來,而且其勢力蠢蠢欲動,想着朝南直隸和浙江一帶發展,畢竟這裡是他們的老巢,這樣的關鍵時刻,鄭勳睿讓徐吉匡進入參謀團,的確需要勇氣。

徐吉匡畢竟是黃道周的弟子,曾經的東林黨人,儘管說跟隨在鄭勳睿的身邊之後,忠心耿耿,不過畢竟有着那麼一段過去,倒不是說徐吉匡會投靠東林黨人,而是擔心徐吉匡在面對東林黨人的時候,不忍心下手。

徐望華稍稍沉思了一下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讓徐吉匡進入到參謀團,是明智之舉。”

後面的話語,徐望華不需要說出來了,一直以來,鄭勳睿對東林黨人都是手下留情的,從未主動斬殺一個東林黨人,而且對東林黨人之中的有識之士,也是採取拉攏的手段,這博得了不少讀書人的推崇,現如今眼看着東林黨人在北方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鄭勳睿不計前嫌,重用徐吉匡,無疑會在東林黨人之中產生巨大的波瀾。

鄭錦宏和李巖也是點頭表示同意,他們都明白鄭勳睿的用意。

“那好,我就舉薦徐吉匡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進入到參謀團之中。”

說完,鄭勳睿站起身來,走到了桌前。

桌上鋪開了三張地圖。分別是遼西后金韃子以及李自成、張獻忠兩路流寇的行軍和進攻的線路,以及目前的態勢。

鄭勳睿翻出了遼西的地圖,放在了最上面。

“根據京城得到的情報。皇上和朝廷決定將重點放在遼西,意圖首先打敗或者驅趕遼西的後金韃子。至於說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朝廷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應對,朝廷做出的這個決定,我們已經商議過多次,結局也是兩個方面,其一是朝廷大軍在遼西的戰鬥之中取得了主動,皇太極主動撤離,如此朝廷能夠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到對付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上面。其二是朝廷大軍在遼西戰鬥之中失敗,如此大明將陷入到徹底的混亂之中,北方徹底的大亂,而且還要波及到南方。”

“如此情況之下,鄭家軍究竟應該有何作爲,參謀團是什麼意見。”

鄭勳睿提問之後,還是徐望華首先開口。

“大人,參謀團商議和分析過了,認爲關鍵時刻,鄭家軍還是要出兵的。不過出兵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鄭家軍徹底掌控山東、江西和福建等地,勢力擴充到整個的南方。在這些地方,鄭家軍有權解散當地的衛所軍隊,其所有的防禦都是由鄭家軍負責。。。”

徐望華說話的時候,鄭勳睿看了看鄭錦宏和李巖,兩人的臉色是平靜的。

這樣的場景,讓鄭勳睿很是感慨,他幾乎可以斷定,朝廷大軍在遼西的征戰,肯定以失敗告終。要知道率領後金韃子在遼西作戰的是皇太極,其勇猛和睿智不用懷疑。就大明朝廷如今的人才來說,尚無人能夠和皇太極比擬。

讓鄭勳睿好奇的是。歷史是不是按照原來的步伐在遼西重現,也就是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是不是會在兵敗之後投降皇太極,從而讓已故的孫承宗在遼西辛苦創建的關寧錦防線徹底毀於一旦。

徐望華代表參謀團提出來的建議,就是趁火打劫。

朝廷大軍一旦在遼西戰敗,局面將徹底失控,不管是皇上還是內閣,都無力應對混亂的局面,歷史上也是如此,松山之戰大敗之後,朝廷已經無力應對流寇,導致李自成最終攻破京城,朱由檢在煤山自盡身亡,大明王朝轟然倒下。

不過鄭勳睿的穿越,已經導致歷史出現了改變,鄭家軍屹立在大明的南直隸、山西和山東等地,牢牢控制了諸多的地方,而且有着絕對的實力剿滅流寇,打敗後金韃子。

鄭勳睿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真正的掌控政權和天下。

從這個角度來看,徐望華提出來的建議是很不錯的,只不過固執的朱由檢,很有可能不會答應這個條件,誓死都不退步,眼睜睜看着大明江山倒下。

徐望華說完之後,鄭勳睿沉思了片刻,開口了。

“南直隸、浙江和陝西等地,已經在鄭家軍實際的掌握之中,山東的登州、萊州、金州和復州等戰略要地,也被鄭家軍完全掌控了,至於說南方的廣大地方,包括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地,兵力異常的薄弱,鄭家軍想要拿下這些地方,不是特別的困難,北方的河南、山西以及中部的湖廣、四川等地,戰火連連,鄭家軍過早的插手這些地方,不一定是好事情,到時候很有可能出現鄭家軍將士拼命的廝殺,皇上和朝廷坐山觀虎鬥的局面,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提出來完全掌控山東和江西等地,是不是合適。”

鄭勳睿剛剛說完,徐望華再次開口。

“大人,屬下覺得完全有必要,鄭家軍必須朝着南方和北方的諸多地方擴充,失去了這個機會,日後的局面恐怕變得更加的複雜,至於說皇上和朝廷如何想,又準備如何做,屬下倒是沒有想那麼多,屬下覺得局面不可收拾的時候,鄭家軍可以主動出擊,到時候鄭家軍掌控江西和福建等地,朝廷也沒有辦法。”

徐望華說的非常的直白,大有一副馬上將朱由檢拉下皇位的做法。

聽到徐望華這樣說,鄭勳睿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徐先生,你這是迫不及待啊。”

“屬下這一切都是爲大明百姓考慮的,更是爲大人考慮的,若是依照屬下的建議,只要停止了漕運,不出幾個月的時間,北方就將大亂,皇上和朝廷根本無法維持,到時候鄭家軍出手收拾殘局,就要簡單很多了。”

鄭勳睿沒有直接回答徐望華的話語,而是將手指向了遼西的錦州。

“錦州和寧遠兩座城池,經歷過太多的廝殺,當年袁崇煥死守寧遠,讓努爾哈赤望城興嘆,最終無奈撤離,後來皇太極親率大軍攻打錦州,大明軍隊依舊堅守錦州和寧遠,皇太極也是無果而終,這兩座城池可謂是大明的驕傲,不過現在,皇上和朝廷恐怕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這一次皇太極是有備而來的。”

“皇太極以汗八旗主攻錦州城池,如此朝廷大軍的火器將失去優勢,汗八旗對火器一樣是熟悉的,此外皇太極沒有命令大軍圍困寧遠,而是將兵力全部都集中到錦州,難道皇太極不知道寧遠城內駐紮有大軍嗎,這當然不可能。”

“皇太極不擔心寧遠城內的朝廷大軍馳援,這隻能夠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太極已經做好了決戰的準備,此番皇太極的目的不僅僅是佔領遼西,還要最大限度的消滅朝廷的有生力量,讓後金韃子下一步的戰鬥更加的順利。”

“皇太極如此的安排部署,說起來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洪承疇決定死守錦州和寧遠兩座城池,久攻不下的皇太極,自然會心焦,皇太極不是神仙,定力沒有那麼好,何況大清國的實力不怎麼樣,支撐如此之大的戰鬥,到後面會力不從心。”

“可惜的是皇上和朝廷面對的危機局勢,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一點都不省心,在山西、湖廣和四川等地展開大規模的進攻,朝廷無法集中精力應對遼西的戰鬥,如此的情況之下,必定會有人着急,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皇上。”

“陳新甲代表朝廷到遼西去督戰,我已經預測到了問題的存在,洪承疇是薊遼總督,全權負責遼西的懲罰,皇上何必多此一舉,命令陳新甲前去督戰,就讓洪承疇安心運籌規劃,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如此關鍵的時刻,皇上派遣陳新甲前去督戰,不是對洪承疇不放心,而是對遼西的局勢不放心,更是皇上內心有了其他的打算。”

“作爲內閣次輔、兵部尚書的陳新甲,非常瞭解皇上的想法,恐怕比皇上還要着急,他到了遼西之後,定會督促洪承疇速戰速決,不管是勝利還是失利,這就犯了兵家大忌。”

“我們早就分析過遼西的局勢,洪承疇採取的完全是守勢,將大軍集中在寧遠和錦州兩座城池,其餘的軍堡之中守衛的軍士人數不是很多,要知道洪承疇一切都是按照防禦的計劃部署的,突然要展開主動進攻,準備來不及,遭遇到的困難也難以估計。”

“皇太極全力進攻錦州城池,一旦錦州告急的時候,陳新甲必定要求洪承疇率領大軍馳援,這個時候,皇太極圍城打援的戰略部署就成功了,而朝廷大軍一旦離開了寧遠城池,必將遭遇到滅頂之災。”

鄭勳睿說完這些話,將拳頭重重的敲在了松山這個位置上。

徐望華等人看着錦州和寧遠之間的松山,半晌說不出話來。()

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781章 閃電戰(11)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594章 自我陶醉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726章 天妒英才(2)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360章 慘勝第970章 時機終於成熟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71章 憂慮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982章 戰遼河(4)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79章 主婚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981章 戰遼河(3)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560章 宿命第254章 側重點第782章 閃電戰(12)第635章 發難第76章 割袍斷義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559章 青縣第34章 嚴師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580章 講武堂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990章 奇襲安樂州(1)第57章 奧妙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516章 慘敗(5)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655章 攪局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69章 本性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20章 心思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279章 預料之中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4章 退婚第227章 惡少第124章 徐光啓第34章 嚴師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262章 一錘定音第365章 伏筆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927章 關鍵的建議第91章 京城路上第221章 平衡第335章 洪門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563章 天助(2)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284章 有信心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527章 羣英會(2)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
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781章 閃電戰(11)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594章 自我陶醉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726章 天妒英才(2)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360章 慘勝第970章 時機終於成熟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71章 憂慮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982章 戰遼河(4)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79章 主婚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981章 戰遼河(3)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560章 宿命第254章 側重點第782章 閃電戰(12)第635章 發難第76章 割袍斷義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559章 青縣第34章 嚴師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580章 講武堂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990章 奇襲安樂州(1)第57章 奧妙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516章 慘敗(5)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655章 攪局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69章 本性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20章 心思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279章 預料之中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4章 退婚第227章 惡少第124章 徐光啓第34章 嚴師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262章 一錘定音第365章 伏筆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927章 關鍵的建議第91章 京城路上第221章 平衡第335章 洪門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563章 天助(2)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284章 有信心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527章 羣英會(2)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