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痛心(1)

鄭勳睿已經估計到,皇上施展了多種手段,開始來對付他了,想想後金韃子撤離的時間不長,北直隸甚至沒有徹底安定下來,流寇正在湖廣和四川等地不斷壯大自身的實力,這個時候皇上就開始動手了,實在不明智。

鄭勳睿是穿越人士,不可能有那麼強烈的忠君思想,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建設一個天下無敵的大漢王朝,並藉着自身的努力,徹底改變今後的歷史,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鄭勳睿不知疲倦的努力,穿越十多年的時間,幾乎就沒有徹底放鬆過。

朝着這個目標奮鬥,必定和皇權產生激烈的衝突,這無法避免,前世是公務員,鄭勳睿的思想之中,還是帶有儒家影子,造反一詞對於他來說還是難以接受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必然走上這樣的一條道路,這就好比是歷史總是朝着前方發展的,個人無法阻止歷史前進的腳步,很多時候,順應歷史是大勢所趨,也是唯一的選擇。

鄭勳睿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可他想不到,真正的打擊,來自於他完全沒有想到的地方。

南京戶部尚書楊廷樞專程來到了淮安。

作爲正二品的朝廷大員,楊廷樞輕易是不能夠離開南京城的,到淮安來必須要報備,甚至需要得到皇上的批准,否則就會遭遇到強烈的彈劾,甚至爲此丟掉官職。

鄭勳睿很是奇怪,他和楊廷樞之間的關係,朝廷之中都是知道的,兩人從鄉試的時候,就是最要好的朋友,進入朝廷爲官之後。楊廷樞是亦步亦趨,跟隨鄭勳睿的腳步,爲了鄭勳睿能夠在淮安很好的立足。楊廷樞甚至直接來到了南直隸,出任戶部尚書。年紀不大的楊廷樞,按照正常情況是不可能到南直隸,呆在賦閒的位置上面的。

鄭勳睿的感覺很是不好,他覺得楊廷樞突然來到淮安,不一定是好事情。

調查署偵查到了南京的不少情報,開年之後,朝廷派遣了好幾撥的御史到南京,每次停留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每次都和南京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以及鎮守太監、守備勳臣等關鍵人物見面了,至於說談些什麼,外界不知道。

楊廷樞是南京戶部尚書,同樣是要和御史見面的,這次楊廷樞專門到淮安來,是不是因爲御史強調了一些事情,讓楊廷樞不得不專程到淮安來。

鄭勳睿親自到碼頭去接楊廷樞。

兩人在碼頭見面之後,寒暄了足足一刻鐘的時間,都是相互問候的,跟隨的徐望華和鄭錦宏等人。站在一邊,看着兩人面帶微笑交談,不過徐望華最終還是發現了。鄭勳睿在扭頭的時候,臉上存在陰霾。

漕運總督府,書房。

“清揚,我這次到淮安來,是專程向你表示祝賀的,鄭家軍如此的驍勇,我在南京看到邸報之後,很是激動啊,鄭家軍能夠剿滅那麼多的後金韃子。這是我大明王朝的福氣。”

“淮鬥,過去的事情不提了。鄭家軍能夠打敗後金韃子,這裡面有洪承疇大人、熊文燦大人以及高公公等人的功勞。還有北直隸衛所軍隊的努力,僅僅靠着鄭家軍,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你說的是,可恨後金韃子,背信棄義,嘴上說着臣服我大明王朝,暗地裡卻突然入關劫掠,依照我的脾氣,一定要達到瀋陽去,徹底滅掉後金韃子。”

楊廷樞說到這裡的時候,看了看鄭勳睿。

鄭勳睿沒有開口說話,他內心不安的感受愈發強烈,他和楊廷樞之間的關係,可謂是最好的,楊廷樞不算是他的心腹,但兩人心心相印,也可謂是肝膽相照,兩人曾經一同聯手對付東林黨人、復社和應社,楊廷樞也是毫不畏懼的。

不過這裡面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楊廷樞僅僅是反對東林黨人和黨爭等等,不會反對皇上,這方面鄭勳睿是很清楚的,故而他在處理機密事宜的時候,從未想過楊廷樞,至於說日後與皇上產生了直接的衝突,就算是楊廷樞站在皇上的一邊,他也不會爲難的,畢竟這是楊廷樞個人的選擇,他不能夠干涉。

可正是因爲關係不一樣了,鄭勳睿對楊廷樞也是有期盼的,那就是楊廷樞不要掉轉頭來對付自己,那樣鄭勳睿是難以接受的,不管是從感情方面還是行動方面。

楊廷樞剛剛說到的話語很有意思,表面上是直抒胸臆,想着能夠殺到瀋陽去,徹底滅掉後金韃子,實際上是提醒鄭勳睿,可以考慮率領鄭家軍,徹底剿滅後金韃子。

這樣的事情,鄭勳睿當然是要做的,可是現在不是時候。

鄭勳睿面對最大的危險,不是來自於後金韃子,也不是來自於流寇,而是來自於朝廷,來自於皇上和東林黨人,他有理由相信,隨着鄭家軍的實力逐步壯大,皇上很有可能聯合方方面面的力量,來對付鄭家軍,皇上甚至有可能再次重用東林黨人,利用東林書院在讀書人之間的影響,來逐步的蠶食鄭家軍的力量。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要求鄭家軍剿滅後金韃子。

皇太極的能力不容小覷,至少比皇上強很多,人家能夠率領大軍作戰,能夠對局勢做出敏銳的判斷,能夠屈尊接納人才,甚至能夠改變後金一團糟的爭權奪利的局面,這樣的人,其麾下的滿八旗戰鬥力絕對不弱。

儘管說這些年以來,滿八旗在和鄭家軍的戰鬥廝殺之中,損失慘重,但皇太極每次都是採取主動進攻的方式,遭遇到打擊損失慘重的時候,總是能夠回到瀋陽去休養生息,慢慢的再次壯大滿八旗的力量,而且調查署得到了情報,皇太極已經開始組建蒙八旗和汗八旗,一旦蒙八旗和汗八旗建立起來,大清的力量將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鄭家軍的力量的確強大,但在大明所處的地位比較尷尬,真正的駐地只有淮安,駐紮在復州和陝西等地的鄭家軍,都沒有正式的名分和資格,只不過是鄭勳睿不管不顧朝廷的決定,要求鄭家軍駐紮在這些地方的。

這也就從最大的層面上限制了鄭家軍的繼續發展。

鄭勳睿正在通過講武堂,對鄭家軍所有軍官進行一次徹頭徹尾的洗腦,將朝廷和皇上等字眼從將士的腦海裡面徹底的抹去,如此關鍵時刻,鄭家軍需要的是平和穩定的局面。

後金韃子短時間之內是絕不會展開進攻的,鄭勳睿可以斷定,至少在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左右,皇太極絕不會要求八旗軍進入到關內劫掠。

偏偏這個時候,楊廷樞說出來了鄭家軍徹底剿滅後金韃子的話語。

這絕不是隨口的感慨,鄭勳睿可以斷定,這就是皇上的意思。

鄭家軍此時此刻出兵瀋陽,必定遭遇到皇太極的拼死抵抗,就算是鄭家軍依靠犀利的火器,能夠基本剿滅後金韃子,但自身的損失肯定也是慘重的,到了那個時候,皇上會是什麼態度,誰能夠說的清楚。

皇上可以隨便找一個理由,置他鄭勳睿於死地。

結果到頭來很有可能是鄭勳睿率領鄭家軍的將士在前面拼命,殺出來一片天地之後,遭遇到過河拆橋,變爲喪家之犬。

這樣的傻事情,鄭勳睿絕不會做。

稍稍穩定了心緒,鄭勳睿慢慢開口了。

“淮鬥兄,你我十多年的關係,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你到淮安來看我,我很高興,親自到碼頭去迎接,我可以拍着胸脯說,就算是內閣大臣來了,我都不會這樣做。”

楊廷樞笑着點頭,但笑容略微有些尷尬。

“既然我們之間的關係不一般,有什麼話你就直接說出來,你是南京戶部尚書,輕易是不能夠到淮安來的,這要是被南京都察院或者京城都察院知道了,肯定是遭遇彈劾的,所以我認爲你到淮安來,不僅僅是要來看我,或者向我表示祝賀的。”

楊廷樞的笑容慢慢消失了,沉默了一會,終於開口了。

“既然如此,我就直說了,功高震主這樣的典故,我不需要多說,你是明白的,鄭家軍的強悍,朝野皆知,如此的情況之下,想着安穩的在漕運總督府,這有些勉強,再說了,你是以戶部尚書兼任漕運總督的,主要的職責還是在漕運方面,保證北方的供給,若是指揮強大的鄭家軍,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淮鬥兄,那你認爲我應該怎麼做。”

“讓朝廷派遣監軍到鄭家軍之中,一切的問題都解決了。”

鄭勳睿看了楊廷樞好一會,站起身來慢慢開口了。

“淮鬥兄,你的意思我明白了,鄭家軍自成立以來,朝廷沒有撥付一錢銀子的軍餉,鄭家軍將士歷經無數的廝殺,但軍官從未得到提拔,可以說鄭家軍自成立以來,就遭遇到算計和提防,如今鄭家軍強大了,朝廷想着插手,這不可能,不要說我不同意,鄭家軍將士也不會同意的,至於說朝廷有些什麼議論,那是他們的事情,朝中的大人想怎麼說,我無法干涉,但他們不要做的過分了,否則後面的局勢不好收拾。”

楊廷樞張了張嘴,話最終沒有說出來。(。)

第450章 出征第216章 內訌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59章 陳子龍第328章 抓重點第853章 絕唱(1)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925章 代善的選擇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254章 側重點第213章 盧象升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284章 有信心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704章 大戰的前夕第98章 會試會元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414章 洪門的轉變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88章 當頭一棒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772章 閃電戰(2)第781章 閃電戰(11)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380章 一盤大棋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450章 出征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25章 柳隱第926章 權鬥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897章 理順體制第105章 恩榮宴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17章 縣試第55章 明確目標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658章 找理由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19章 震驚第60章 儒學教授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457章 輕而易舉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296章 禽獸不如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522章 必須要答應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166章 慘烈第273章 明智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62章 道不同(2)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73章 戒急用忍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224章 西安古城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885章 宵小第684章 誤判?第449章 裂縫第60章 儒學教授
第450章 出征第216章 內訌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59章 陳子龍第328章 抓重點第853章 絕唱(1)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925章 代善的選擇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254章 側重點第213章 盧象升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284章 有信心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704章 大戰的前夕第98章 會試會元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414章 洪門的轉變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88章 當頭一棒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772章 閃電戰(2)第781章 閃電戰(11)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380章 一盤大棋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450章 出征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25章 柳隱第926章 權鬥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897章 理順體制第105章 恩榮宴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17章 縣試第55章 明確目標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658章 找理由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19章 震驚第60章 儒學教授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457章 輕而易舉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296章 禽獸不如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522章 必須要答應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166章 慘烈第273章 明智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62章 道不同(2)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73章 戒急用忍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224章 西安古城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885章 宵小第684章 誤判?第449章 裂縫第60章 儒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