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捉襟見肘

三月,延安府春旱的威力開始顯現出來,儘管早有準備,可是春旱的厲害,還是出乎了鄭勳睿的預料,他本來以爲,經歷了連續四年的災荒,延安府各地的氣候條件,至少要稍微好轉一些的,可惜他的想法過於美好了,從二月份開始,一滴雨都沒有下,一直延續到三月底,這也讓他見識了小冰期的厲害,難怪全世界在這段時間之內,都是遭遇到了極大的災害。

因爲積蓄了百萬立方以上的雪水,延安府各地能夠勉強度過春旱,可是消耗是巨大的,老天不下雨,冬小麥、玉蜀黍和甘薯,就需要人工挑水來解決旱情了,這可不是嘴上說着玩的,那麼多的土地,依靠着人背和馬車運輸,去澆灌所有的莊稼,如此的情況之下,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只能夠是抱住一些莊稼,捨棄一些莊稼。

鄭勳睿真的出現罵孃的情況了,他罵的是老天,真的不想給人活路了。

勞力的巨大消耗,導致了糧食的大量消耗,到了三月底,府州縣都有些捉襟見肘了,勞作的時候,必須要吃飽吃好,否則沒有力氣,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深知這一點重要性的鄭勳睿,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吝嗇。

“大人,府衙庫房只有兩千石麪粉了,三州十六縣全部都送來了文書,言難以堅持下去了,鄜州、葭州和綏德州,州衙都快要斷糧了。”

鄭勳睿緊皺着眉頭,當初趙牧貪墨的糧食達到了兩萬三千石,留下三千石在清澗縣,其餘的兩萬石全部都運回來了,加上府庫原有的存糧,應該說當時還是比較樂觀的,誰知道這才幾個月的時間,糧食快速的消耗,居然只剩下兩千石了。

冬小麥收穫的時節,不到一個月時間了,玉蜀黍和甘薯的收穫時間,也就是一個多月了,應該說糧食的長勢都是不錯的,雖說不能夠和江寧縣比較,但總算是有收穫,這就算是很不錯了,鄭勳睿專門去查看了,根據一些長期種田的老人的預計,冬小麥的畝產大約在一石五斛糧食左右,這樣的產量讓鄭勳睿有些無語,他耗費了極大的心血,冬小麥產量卻如此之低,要是在江寧縣,產量怕是可以達到三石左右了。

北方和南方本來就沒有可比性,糧食產量低很多。

至於說玉蜀黍和甘薯,應該說玉蜀黍的產量一般,能夠達到三石左右,就算是阿彌陀佛了,可是甘薯的產量,鄭勳睿無法估計了,他發現甘薯的長勢非常好,好像比江寧縣的長勢還要好,難道說陝西適合種植甘薯嗎。

沒有收穫之前,什麼都說不清楚。

“馬大人,州縣是否統計過,在冬小麥收割之前,尚需多少的糧食救濟。”

“下官統計過了,根據州縣的文書來看,至少還需要八千石到一萬石左右的糧食。”

鄭勳睿倒吸了一口涼氣,府衙只有兩千石糧食,缺口太大了,糧食這東西可不比其他的東西,衣服不夠了,老是穿一件就可以了,一天不吃飯可沒有誰能夠承受的,所以說糧食是必須準備充足的,可目前正是糧食價格最高的時候,所謂青黃不接的時節,購買一萬石糧食,至少需要三萬兩以上的白銀。

“大人,下官仔細覈對過了,州縣的文書之中,也有誇大其詞的地方,不過糧食的不足是存在的,剔除其中誇大的成分,真正需要的糧食,應該在五千石左右,其中鄜州大約需要一千石糧食,綏德州和葭州,各自需要五百石左右,其餘縣平均需要三百石左右,需求量最小的是安塞縣和清澗縣,安塞縣百石糧食能夠解決問題,清澗縣恐怕不需要糧食。”

“嗯,依照馬大人統計出來的情況,延安府糧食的缺口至少在三千石左右,必須要購買這麼多的糧食,是這個意思吧。”

“若是想着能夠充足供應,至少需要四千石糧食,方可度過這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冬小麥馬上就要收割了,前段時間抗擊春旱,消耗了太多的糧食,收穫季節,糧食的需求量一樣也是很大的,這段時間倒是沒有那麼多的需求,但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鄭勳睿有些無語,他展現出來能力之後,各級官府做事情倒是不錯了,可就是缺乏主動想辦法的能力,一切都要依靠他這個知府來操心,當然這也不能夠怪下面的官吏,凡是留在延安府的,都是沒有背景和靠山的官員,不要說朝廷裡面沒有什麼關係,就算是和巡撫衙門,都沒有太多的接觸,想着依靠這些人想辦法,可能性不大。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個真理如今也是通行的,譬如說北直隸府州縣,就能夠迅速得到救濟,可其他的地方,沒有很好的關係,要不到什麼救濟,你說你遭災了,又不是你這一個地方遭災,困難的地方多的是,朝廷沒有那麼多的錢糧,只要救濟最爲需要的地方,什麼是最爲需要的,這可沒有標準,所以通行的標準,就是關係了。

“本官知道了,看樣子沒有其他的辦法了,你親自去聯繫,購買四千石糧食,加上府庫裡面的糧食,一共是六千石,其中的五千石糧食按照需求分配下去,告訴諸多的知州知縣,再想要糧食,他們就帶着自己的官帽子來要,本官要仔細問問他們了,看看他們究竟想過什麼辦法沒有。”

“本官給你一萬五千兩白銀,不管你想什麼辦法,都要買回來四千石的糧食,在延安府各地購買肯定是不行的,最好是到西安府城去購買,價格便宜很多,至於說運輸方面,讓商賈直接負責,可以在糧食價格之外,適當的給一些運輸的費用。”

馬祝葵抱拳稽首行禮之後,迅速去辦理了。

不一會,孫啓萌也進來了。

“大人,有關撤銷州縣守備衙門的文書,已經擬好了,除開府谷和神木兩地保留,人數維持在三百人左右,其餘地方守備衙門的軍士,悉數解散,其中一部分安排到巡檢司衙門,其餘的回家去種地。”

孫啓萌說到這件事情的時候,鄭勳睿的身體還是微微顫抖了一下。

他想到了李自成,崇禎二年的時候,戶科給事中劉懋給皇上上書,說是全國各地的驛站兵員太多,消耗了朝廷大批的錢糧,必須要予以裁撤,結果皇上不假思索的同意了,殊不知那個時候正是災荒嚴重的時候,驛站養了很多人,讓這些人勉強維持生活,不至於餓死,結果劉懋的一道奏摺,斷絕了太多人的門路,特別是陝西一地,大量的流民出現,走投無路的他們,紛紛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甚至直接成爲流寇的首領。

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

自己這個時候裁撤守備衙門,道理上和裁撤驛站是一樣的,只不過在安撫上面,仔細思索過,一方面是給與這些被裁撤的軍士一部分的田地,讓他們有耕種的田地,不至於走投無路,另外一方面是給與一部分的補助,能夠暫時度過難關。

其實守備衙門早就準備裁撤的,可鄭勳睿一直都不敢動,他害怕出現失控的局面。

“孫大人,裁撤各地守備衙門,經過了接近半年時間的醞釀,各項的準備事宜,都應該是差不多了,可本官還是有些擔心,會不會因爲裁撤守備衙門,出現一些意外的情況。”

“下官以爲不會,州縣按照府衙的要求,早就做好了準備事宜,月底就是冬小麥收割的季節,這些被裁撤的軍士,因爲去年參與了播種,能夠分到不少的糧食,如此就保證了有糧食吃,此外他們還得到了一定的補助,足夠支撐一段時間了。”

孫啓萌有些奇怪,不知道向來英武決斷的知府大人,爲什麼在這件小事情上面,如此的擔心,其實守備衙門的確失去了意義,朝廷已經在延安府設立了衛所,當初衛所成立的時候,守備衙門就應該要撤銷了,延安府各地的安全,由延安衛直接負責,各地只要有巡檢司衙門負責維持治安,就可以了至於說府谷和神木兩地,因爲距離延安府的距離太遠,遭遇突發事情的時候,衛所調遣兵將來不及,所以需要守備衙門支撐一下。

“嗯,還是要小心,府衙發佈文書的時候,告誡州縣,一定要謹慎,不能夠出現任何的問題,否則知州知縣承當一切之責任,遣散回家的軍士,還要定期去看看,是什麼情況,萬一生活困難,官府要予以適當的照顧,這些守備衙門的軍士,總算是爲延安府各地之穩定,做了一些事情,官府不能夠忘記他們。”

孫啓萌離開之後,鄭勳睿整理了心思,登萊兵變的事情,他無法去幹涉,就不要想那麼多了,如今最爲重要的還是冬小麥收割的事宜,此外就是玉蜀黍和甘薯收割的事宜,若是甘薯的產量大,那麼來年就是多種甘薯,少種玉蜀黍,延安府需要大量的糧食,這樣才能夠維持穩定,逐漸的恢復元氣。

第693章 篤定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6章 鄭錦宏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733章 亂象第83章 利弊第47章 震撼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166章 慘烈第216章 內訌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766章 你自己選擇第246章 抽絲剝繭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926章 權鬥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440章 內閣的爭辯第681章 興辦義學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13章 當嫁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651章 露崢嶸第79章 主婚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58章 府學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321章 幫丁第268章 攻其不備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689章 焦灼(1)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73章 戒急用忍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85章 相互考證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64章 追窮寇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873章 歸宿(3)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111章 陰影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760章 天崩地裂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254章 側重點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159章 整合第858章 城破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376章 平衡術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222章 天意如此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899章 收復臺南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271章 慘敗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50章 壯士(1)
第693章 篤定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6章 鄭錦宏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733章 亂象第83章 利弊第47章 震撼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166章 慘烈第216章 內訌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766章 你自己選擇第246章 抽絲剝繭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926章 權鬥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440章 內閣的爭辯第681章 興辦義學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13章 當嫁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651章 露崢嶸第79章 主婚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58章 府學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321章 幫丁第268章 攻其不備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689章 焦灼(1)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73章 戒急用忍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85章 相互考證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64章 追窮寇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873章 歸宿(3)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111章 陰影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760章 天崩地裂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254章 側重點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159章 整合第858章 城破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376章 平衡術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222章 天意如此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899章 收復臺南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271章 慘敗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50章 壯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