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封閉城門

bookmark

高名衡爲了開封城,便打算在城招募青壯,但糧餉問題,依然困繞着他,沒辦法,只得找周王朱恭枵商量。

好說歹說,朱恭枵撥了百石糧食,還有萬兩銀子。

高名衡看着這些錢糧,只能微微嘆息,原本打算招募萬名青壯,但這些錢糧,只夠萬人一日的糧食,一月的餉銀。

思前想後,高名衡決定招募千人,糧食可以維持十日。

十日之後呢?

劉澤清從朱家寨大敗而回,還會派人增援開封嗎?

站在西城頭,高名衡深邃的目光,逐漸變得模糊起來,天命軍的大營,已經延伸至西城外,雖然距離城牆很遠,畢竟也是一種威脅。

不知道天命軍哪來的糧食……他忽地想到,天命軍收割了城外的小麥,恐怕城內支撐得更久,朝廷如果沒有援兵過來,任由開封城自生自滅……

想到天命軍用手儲存的糧食,吸引城內的女人和青壯,高名衡越想越氣,這些百姓,怎的不和官府同舟共濟?

爲了懲罰這類無良的百姓,高名衡下令關閉城門,禁止城內的老弱婦孺出城挖野菜,在城內宣傳說,城外的野菜已經被挖盡。

開封城外,第一營劉雲水部的騎兵,正在抓緊操訓,老兵和新兵一樣,都在城外風馳電掣,既是操訓士兵,也是爲了爲威懾城內的守軍。

李自成卻在大帳沉思,這次第四營、第七營聯合攻打劉澤清部駐紮在朱家寨的五千士兵,爲了攻破大營,宋別出心裁,竟然放棄了步槍,而是改用腰刀出戰。

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攻破了明軍的大營,但也暴露了西寧步槍的缺點:無法突破明軍的盾牌!

以前用西寧步槍對付蒙古人的騎兵時,因爲蒙古人並沒有盾牌,西寧步槍幾乎無敵,哪怕是林丹汗的精銳騎兵,也是折戟於西寧步槍面前。

可以說,西寧步槍的出現,是爲了對付西北遊牧騎兵的。

然而到了原,面對明軍的時候,因爲明軍普遍配備了盾牌,西寧步槍多次受阻,像攻打劉澤清部大營這樣的事,已經發生了好幾次。

在這個時代,西寧步槍絕對是先進的火#槍,然而它不是無敵的,盾牌幾乎是它的剋星,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天命軍遲早要吃大虧!

李自成已經在琢磨改良的事。

如果對西寧步槍改良,直接穿透盾牌,恐怕不太現實,可行的做法主要有兩點:一是放棄西寧步槍,另起爐竈,直接製造出能剋制盾牌的步槍;另外一種思路,是設計出新的火器,專門用於對付盾牌,協助步槍稱王戰場。

這兩種思路,都有實現的可能。

李自成起初是想直接棄用步槍,但很快否定了這種想法,要想製造出一種全新的步槍,除了設計圖紙,還需要技術積累,這個時代,無論是生產工藝、人的思想,還是製造精密步槍的材料,都是遠遠不後世。

而且,即便能生產出新的步槍,也需要大量

的時間去生產,難道這段時間,天命軍白白耗費時間等待?

至於第二隻思路,設計出輔助步槍、摧毀盾牌的殺器,究竟是哪一種?

山地炮雖然實現了火炮的小型化,射程也不錯,但畢竟是遠程攻擊利器,只能摧毀敵方的工事,正面作戰的時候,山地炮的射速、射程都無法滿足要求。

火藥包更是不行,炸燬城門還行,但無法扔到對方弓箭的射程之外……

李自成在腦海搜索後世的影視劇,尤其是早期的作戰畫面。

他驀地想到日本人用手雷磕頭盔的情形,心不覺一動:對,是手雷!

手雷體積小,內部容納的火藥不如開花彈,威力可能小些,不過,正因爲手雷體積小、重量輕,士兵們可以扔出很遠,力氣大的士兵,完全可以扔至弓箭的射程之外……

手雷還有一些優勢,生產成本低,生產速度快,更新週期短,生產工藝簡單……

說起手雷的生產技術,李自成的臉浮現出笑容,手雷爆炸的原理,與開花彈差不多,對蘭州的火器局來說,技術沒有難點,不需要他親自指點!

李自成不喜歡日本人的那種手雷,在拔出引線之後,需要在鋼盔或是其它硬物磕碰一下才會爆炸的方式。

天命軍裝備步槍的士兵,都是褪下了鎧甲,頭並沒有鋼盔,萬一是在鬆軟的平原地區作戰,或是碰陰雨天氣,手雷豈不是無法爆炸?

技術太過簡單的手榴#彈,李自成也是看不,將來容易被敵方模仿!

他掏出身的寶貝圖紙,耐心尋找,終於找出一款令他心儀的手雷,並將它命名爲“手雷”,“用手扔出去的轟天雷”,通俗易懂,士兵們很容易記住這個名子。

靠在行軍牀,李自成將製造手雷的事,前前後後想了一遍,包括生產成本,天命軍來到河南之後,除了步槍、山地炮之類的火器需要依賴蘭州,幾乎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最初的錢糧,全部來自河南的各個王府,隨後便是和當初的西寧一樣,在河南的土地生產糧食,因此做爲後方的甘肅、青海和四川三省,得以修生養息,工、商、農業都會以極快的速度恢復與發展,生產手雷的這點成本,應該不在話下。

李自成將手雷的生產圖紙複製了一份,另外寫了兩封長信,一封是手雷生產的注意事項,另外一封,這是寫給蘭州知府湯若望的,命他親自監督,儘快生產出手雷,河南的天命軍急等着用!

生產圖紙和兩封長信,都是絕密材料,爲免丟失,李自成派出四名親兵,親自送往蘭州。

李自成剛剛安排好手雷的事,正要走出大帳透透氣,何小米急匆匆過來,“大都督,明軍將所有的城門都關閉了!”

“關閉城門?”李自成不覺思索起來,明軍關閉城內,難道害怕天命軍攻城嗎?

不會!他隨即否定了,天命軍如果是攻城,必須先迫近城下,城的明軍發現了,再關閉城門不遲。

明軍爲何關閉城門?高名衡究竟要做什麼?

李自成沉思片刻,臉露出微笑,對,一定是這個原因!

高名衡封城,是阻止城內的百姓外出。老弱婦孺出城挖野菜,可以減輕城內在糧食的壓力,這原本是好事。

劉澤清部渡過黃河,大營被宋攻破之後,營留下了不少糧食,應該是要給城內運糧,城內糧食的壓力,有此可見一斑。

問題是百姓出城之後,得到天命軍的接濟,很多人直接留在城外,甚至他們家的青壯,也是偷偷翻城牆出城。

出城的百姓,便不想回到城內!

民心問題,開封城內的民心,已經出現了變化,開轉向天命軍有利的方向轉化,天命軍應該做些什麼?

只要城內的百姓接受了天命軍,守城的時候會出現懈怠,甚至主動與天命軍裡應外合,像當初的洛陽……

李自成立即想到了漢清局,城內有不少漢清局的人,到了這個時候,應該發揮他們的作用了!

還有,城外的這些軍隊,也不能只顧着操訓,操訓的同時,應該加入實戰的內容,一邊操訓,一邊實戰,士兵們一定預料成長得快。

天命軍的大營距離城門很遠,又放棄西門,原本是讓城內的明軍不用太緊張,只要城門不關閉,城內的百姓可以自由出入,萬一百姓缺糧,只要出了城,可以得到天命軍的接濟和安置,至少不能讓他們餓死。

但明軍主動關閉了城門,斷了百姓的生路。天命軍再美好的想法,沒有開封城內武官員的配合,根本無法落實,畢竟開封城還在他們手。

高名衡要作死,自己不放送他一程。

一旦天命軍開始攻城,必然會消耗城內的青壯和糧食,或許城內的青壯不缺,但戰爭開啓之後,糧食的消耗增大,這可是開封城內最大的短板。

城頭的戰鬥,會吸引城內武官員更多的精力,客觀也是會呼應着漢清局的行動,只要漢清局的工作正式開展起來,城內的民心必失,距離開封城破的日子,也不遠了。

只是這樣一來,城內的百姓要受苦了,一旦軍糧不足,無論是武官員,還是普通的士兵,都會搶奪百姓的糧食,將城內的困境,轉嫁至最卑賤的百姓身……

李自成有些沮喪,不過“慈不掌兵”,“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他是知道知道,次牛金星說的不錯,只要堅持一段時間,開封城必破!

現在的開封城,已經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最艱難時刻,只要天命軍撐住了,高名衡必定撐不下去!

李自成思索了很久,還是捨不得開封目前的大好局面,爲了心的華夏,有些人的犧牲,註定的不可避免的,只要百姓有機會出城,天命軍一定會好好安置他們的生活。

他沉着臉,給何小米下達了兩條軍令:開封城內漢清局的人,儘快行動起來,宣傳天命軍的同時,在城內製造恐慌;城外的天命軍,開始試探着攻城。

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202章 通遼府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545章 鑲黃旗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387章 巨型戰艦第448章 洗禮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593章 南下巴蜀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938章 白送的饅頭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539章 收房第1305章 廣中廣南第563章 有孩子的人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769章 二兩賞銀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1102章 夫妻夜話第430章 本都督教你第998章 怪怪的第702章 掏心拳第863章 朱仙鎮大捷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74章 賜死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482章 爲兄弟們報仇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1097章 喀喇沁人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10章 過堂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733章 兵部尚書第87章 逃兵第445章 特殊的羶味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877章 自家的骨肉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55章 三七分成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650章 該幹嘛就幹嘛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494章 微妙的平衡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666章 招撫第1185章 建設遼寧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205章 六朵金花第1277章 土地交換貿易權第217章 撫臺衙門的人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926章 無解的難題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986章 華夏崛起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1231章 培養太子第1015章 絕不後悔第406章 林丹汗突襲卡當城第799章 潰敗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495章 最大的商人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41章 考覈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1125章 漢人的鮮血第1328章 各有所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24章 舊人新婚第998章 怪怪的第1226章 親自查驗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908章 大戰在即
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202章 通遼府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545章 鑲黃旗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387章 巨型戰艦第448章 洗禮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593章 南下巴蜀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938章 白送的饅頭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539章 收房第1305章 廣中廣南第563章 有孩子的人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769章 二兩賞銀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1102章 夫妻夜話第430章 本都督教你第998章 怪怪的第702章 掏心拳第863章 朱仙鎮大捷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74章 賜死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482章 爲兄弟們報仇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1097章 喀喇沁人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10章 過堂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733章 兵部尚書第87章 逃兵第445章 特殊的羶味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877章 自家的骨肉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55章 三七分成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650章 該幹嘛就幹嘛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494章 微妙的平衡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666章 招撫第1185章 建設遼寧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205章 六朵金花第1277章 土地交換貿易權第217章 撫臺衙門的人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926章 無解的難題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986章 華夏崛起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1231章 培養太子第1015章 絕不後悔第406章 林丹汗突襲卡當城第799章 潰敗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495章 最大的商人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41章 考覈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1125章 漢人的鮮血第1328章 各有所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24章 舊人新婚第998章 怪怪的第1226章 親自查驗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908章 大戰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