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

隆慶小皇帝的日子過得很舒心,也很彆扭。

舒心的是他沒什麼事情做,現在他還是一個少年,若放在普通人家正是貪玩的時候,儘管做了皇帝,但政務有徐階,邊防有李哲,真所謂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皇帝如此,尚有何慮?

可別扭也彆扭在這裡——隆慶覺得自己登基之後,和在做監國時相比也沒什麼不同。朝廷的大小政務,都由內閣大臣處理妥當之後請他蓋個印,這讓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木偶,而不像一個皇帝。

這種境遇讓他想起了漢朝末年的獻帝,“難道,我會是一個亡國之君嗎?”

徐階和李哲這時至少在禮數上還很尊敬他,可一個皇帝手中要是沒有權力,心裡能實在嗎?

有時候,隆慶甚至有些思念嘉靖,他想:“要是父皇在位,一定鎮得住這些文臣武將,我雖然是太子,但總有接位的一天……”

但現在,他和嘉靖卻都像懸在空中一般,權力一旦下移,君還能繼續爲君,臣還能繼續爲臣嗎?

小皇帝並不是唯一一個感受到鼎革壓力的人,相反,兩京的大臣在這件事情上覺悟得比皇帝更早!

市舶司總署上報到中央的關稅數字儘管已有所保留,可那個龐大的數目依然叫北京中央官員驚心,李彥直手裡統領着十數萬人的部隊,其中更有一支戰鬥力非任何衛所官兵所能媲美的精銳,而且其軍隊兵源也明顯突破了衛所體制而改用招募,有了這筆固定的收入以後,海軍都督府不但能夠養兵,而且還能擴軍。

自古封疆大吏一旦兵權財權合一,再接下來局勢便可能不可控制!更何況中央政府的權威又空前削弱,甚至裂爲南北,所以徐階等人口裡不說,心中卻都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萬一李彥直造反,該怎麼辦?

內閣幾名大學士與李彥直都有不錯的交情,有的是他的恩師,有的曾是他的上司,李彥直若有不臣之心,徐階等只要見風使舵未必不能在新朝延續他們的富貴,可是徐階卻不希望局勢向那個方向發展。

“太祖皇帝有驅逐胡虜之大功,今上無禍國殃民之重罪,李哲若有不測之圖,恐有竊據之嫌。且天下大亂,實非生民之福。”

但是李彥直的心意究竟是怎麼樣的呢?雖然徐階與他交情非同一般,卻也沒法直接問他,甚至不能寫信——落諸文字也有泄漏的危險,可事情也不能一直這麼拖着。

過去的幾個月裡,李彥直一直很配合北京方面的施政,也多虧了他的配合,讓徐階得以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下處理這個國家紛繁複雜的政務。但是進入新紀元以後,隨着李彥直手中權力的擴大,隨着海軍都督府精兵強將的增多,徐階越來越感到北京政府對李彥直存在一種過分的依賴了,他有心改變這種情況,但最近又有一件事情逼上頭來。

從過完年開始,戶部尚書方鈍就三天兩頭往內閣跑,最近更是天天纏着徐階,來來去去只是爲了那件事情——江南的漕銀!

“此事幹繫着朝廷的生死存亡,閣老,你可一定要盯緊些啊!”

須知大明的統治區域雖大,但大部分的賦稅卻出自江南,北京百萬人口、三北數十萬大軍,乃至全國大小衙門都仰賴着來自東南、通過運河北運的賦稅。去年的兩稅若是遲點到達北京,軍不得餉官不得俸,說不定王直走了之後北京仍得崩潰。如今天下已經漸轉漸安,但對北京政府來說卻有一個大難題擋在跟前,那就是南京政府的存在。

嘉靖和嚴嵩對東南的賦稅早就虎視眈眈了,雖然各地州縣政府仍然按照慣例將賦稅收取齊備以待北運,可南京戶部已經發下文書,要來搶奪這批錢糧,若是這批賦稅叫嘉靖奪了去,北京中央政府就得陷入崩潰的危險中,所以方鈍說此事“干係着朝廷生死存亡”絕不誇張。

其實這件事情,方鈍就算不說,徐階也是天天在想,只是這件事情的難度相當大,徐階面對蒙古南侵時還能保持心態平和,但一想起這件事就生煩躁不安,而其他幾個內閣大臣想起此事也無不頭皮發麻。

北京對漕銀的依賴程度,比還沒長牙齒的嬰兒對母乳的依賴更甚!誰要是掐住了漕銀,誰就掐住了北京政府的命根子!

而東南錢糧轉運,繫於漕運總督。

明初的京師設在南京,置有京畿都漕運司,設漕運使,不久便廢。靖難之役以後置漕運總兵官,宣德年間又遣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總督漕運。到景泰二年又置漕運總督兼巡撫淮、陽、廬、鳳四府以及徐、和、滁三州,既總督漕運又提督軍務,所以這漕運總督既管漕運,又有兵權,職權最重!

漕運總督的職銜,本來是歸吏部管的,在北京大亂之前,內閣一旨票擬就能決定漕運總督的去留,可大明裂爲南北以後,兩京的威權都大見削弱,對現任總督陳思美,兩京的皇帝、宰相都不敢妄動,反而要善加籠絡——這道理和兩京同時籠絡李彥直是一樣的。

徐階和方鈍都清楚,若是漕運總督偏向南京,那時他只要一紙令下,將運糧船運往南京,那事情就全完了。但要是貿然撤換陳思美,由一個更可靠的人來擔任漕運總督,萬一在新官員到任之前,陳思美就倒向南京,拒不奉命,那樣就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這半年裡因爲有李哲在上海壓着,南京的那些官吏還不敢亂來,賦稅漕運的事情暫時來說都還按老規矩辦。”丁汝夔道:“只是如今的漕運總督陳思美卻曾與嚴嵩有舊,所以此事對我們大大不利啊!”

方鈍也嘆道:“太上皇和嚴嵩這半年來沒什麼動靜,主要是因爲窮,要讓他們手裡一有了錢,大明只怕就要翻天了!”

這段時間裡北京和南京都在極力爭取陳思美,北京方面是希望他守舊制,南京方面是希望他聽新令,雙方從威脅到利誘,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只是漕運總督駐所在淮安,離南京近而離北京遠,嚴嵩父子行起事情來方便得多,北京內閣的幾個大學士都覺得此事勝算不大。

“其實不管漕運總督怎麼想,我們都有個穩贏的辦法的。”兵部尚書張經忽然說。

“有穩贏的法子?”丁汝夔和方鈍等紛紛問。

但張經卻沒開口,只是望向徐階。

“嗯,確實有個穩贏的法子。”徐階嘆道:“只是……只是……真要那麼做,那無疑是飲鴆止渴、剜心療瘡啊!”

第一一二章 大反彈第十章 翻覆手第十四章 沈家門第一零六章 大鎮壓第六十四章 平南略第四十五章 曰林曰沈誰家戰艦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三十一章 驚悉有倭奴從中作梗第二十二章 廁救第二十五章 門戶大利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五十七章 兩逢源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三章 殿試第十一章 再整編第四章 議徵倭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八章 鄉老無策第四章 成文不在先後第一零七章 滅日本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十七章 黃雀誰家第三十九章 一念之差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二十六章 派麾下舊將涉粵東賊窟第九章 一劍批手得荊楚真傳第五十九章 斬首腦第六章 清海岸第九章 帝術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二十章 籌餉第四章 議徵倭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三十七章 市舶第二十八章 見狼煙驚海盜船之強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一一三章 政敵畢第十章 定章程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十三章 預言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一零六章 大鎮壓第四十四章 死罪開恩作役罪第十六章 盜信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十章 浮沉第七十一章 分主次第四十九章 林老賊受死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十五章 策障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二十八章 見狼煙驚海盜船之強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四十八章 安南犯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四十五章 曰林曰沈誰家戰艦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二章 入室子弟不簡單第三十三章 徐府夜話第二十五章 門戶大利第十八章 復雞籠第一零九章 傾高拱第二十九章 不馴使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十四章 縱欺他第五章 標本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第二章 接班人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十章 浮沉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七章 同門第二十八章 北鎮撫司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第一一零章 論天下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五十九章 斬首腦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十五章 未婚妻耶?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十九章 練兵閩南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十六章 竹馬黃花共良宵第十五章 雙管齊下先備戰
第一一二章 大反彈第十章 翻覆手第十四章 沈家門第一零六章 大鎮壓第六十四章 平南略第四十五章 曰林曰沈誰家戰艦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三十一章 驚悉有倭奴從中作梗第二十二章 廁救第二十五章 門戶大利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五十七章 兩逢源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三章 殿試第十一章 再整編第四章 議徵倭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八章 鄉老無策第四章 成文不在先後第一零七章 滅日本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十七章 黃雀誰家第三十九章 一念之差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二十六章 派麾下舊將涉粵東賊窟第九章 一劍批手得荊楚真傳第五十九章 斬首腦第六章 清海岸第九章 帝術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二十章 籌餉第四章 議徵倭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三十七章 市舶第二十八章 見狼煙驚海盜船之強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一一三章 政敵畢第十章 定章程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十三章 預言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一零六章 大鎮壓第四十四章 死罪開恩作役罪第十六章 盜信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十章 浮沉第七十一章 分主次第四十九章 林老賊受死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十五章 策障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二十八章 見狼煙驚海盜船之強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四十八章 安南犯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四十五章 曰林曰沈誰家戰艦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二章 入室子弟不簡單第三十三章 徐府夜話第二十五章 門戶大利第十八章 復雞籠第一零九章 傾高拱第二十九章 不馴使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十四章 縱欺他第五章 標本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第二章 接班人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十章 浮沉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七章 同門第二十八章 北鎮撫司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第一一零章 論天下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五十九章 斬首腦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十五章 未婚妻耶?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十九章 練兵閩南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十六章 竹馬黃花共良宵第十五章 雙管齊下先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