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耕耘海外

“放!”

噼噼啪啪——

八月,在大明北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飄雪的時候,距離大明萬里之外的東洲西北部山區內卻爆發着一場大的動亂。

上萬礦工手持各類開採工具朝着一處營地發起衝擊,而面對這場衝擊,營地內的近千明軍結陣射擊。

面對標準化生產出來的燧發槍,赤膊上身的上萬礦工只是一個照面便被打死數百人,而這只是開始。

“放!”

“轟轟轟——”

火炮發作,填裝霰彈的炮膛在一瞬間打出數以千計的鉛彈,而這樣的火炮足有二十餘門。

只是頃刻間,近千土人紛紛栽倒,而營地營門大開。

“殺!!”

近百騎兵在一名將領的率領下衝出營地,對被挫去銳氣的數千土人發起突陣。

近百騎兵左右奮擊,而營地內的明軍也開始走出營地,結陣出擊。

在上千明軍的配合下,這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在不到一個上午就被徹底鎮壓下去。

土人礦工死傷近半,而面對如此場景,一名騎兵策馬來到正在用水囊沖洗自身的年輕將領身旁。

“宣慰使,我們戰死十七個弟兄,輕傷二百一十六人,土人戰死不低於兩千,負傷三千多。”

“以前的規矩是怎麼樣的?”年輕將領擦了擦臉上的血跡,那騎兵也作揖道:

“按照以前的規矩,負傷的就地處置,免得浪費藥材。”

“……”聽到這話,年輕將領皺眉道:

“以前怎麼做我不管,但現在朝廷要求德治東洲,那就要安排人給他們治病。”

“另外查清楚這次爲什麼會叛亂,前幾天我來還好好的,怎麼回事?”

“是!”騎兵聞言作揖離去,而年輕將領也擦乾淨了臉上的血跡,坐在了一旁的矮凳上。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直到戰場上大部分受傷土人都被集中一處安排醫生救治,並且營地已經飄出飯香味的時候,那名騎兵終於返回。

“籲……”

騎兵翻身下馬,年輕將領也梳理乾淨,露出了二十七八且五官清秀的模樣。

他換了一身白袍坐在營地的門口,氣質很出塵,與剛從率領百騎衝陣的勇猛形象十分違和。

“如何?”

他開口詢問,那騎兵也作揖道:“問清楚了,是此處礦場的主事、吏員貪墨了礦工的工錢,礦工們包圍那主事的院子,卻被主事持槍打傷好幾人,故此礦工作亂。”

“那幾名主事和吏員都被礦工生生打死,主犯也死在了剛纔的戰事中。”

“荒唐……”將領冷哼一聲,那騎兵也唏噓道:

“確實,以朝廷給礦工的工價,這一萬三千餘名礦工三個月的工價也不過七千八百貫。”

“就爲了七千八百貫,不僅把自己和五名吏員害死,還讓礦場的五十名弟兄折了,算上我們剛纔的死傷,一共折了六十七個弟兄,光撫卹都得七八千貫。”

騎兵說罷,那將領也冷聲道:“看樣子得對宣慰司的官吏動動手,要不然他們指不定會給宣慰司惹出多大麻煩。”

“另外這些土人也是不可理喻,發生此等事情,居然連上報都不知道。”

“東洲宣慰司的律法得重新普及普及了,今日的事情我會上疏朝廷的。”

年輕將領起身,隨後對不遠處的一名軍吏開口道:“陳駿,你親自提領一百弟兄坐鎮此處,我會讓人派八千貫來此處爲礦工發俸祿。”

“末將領命!”那年輕軍吏作揖行禮,將領也轉頭對騎兵道:

“吃過午飯後,全軍隨我返回西丘城!”

“是!”騎兵應下,而將領也返回了營地。

半個時辰後,近百騎兵與八百餘名馬步兵乘騎馬匹走出礦區,沿着水泥路向北方走去。

水泥路並不寬闊,僅有兩丈,故此大軍隊伍拉得老長。

隊伍之中,“楊”字旌旗獵獵作響,而結束這場鬧劇的年輕將領,便是當下越國公楊展之長子楊朔。

二十八歲的楊朔不斷戰功赫赫,但他的戰功卻並不少,所以是累功成爲的東洲宣慰使。

之所以派遣他來東洲,是因爲他與他父親一個性子,而這個性子最適合來東洲。

百餘里長的水泥路,讓軍隊趕路有了一個比較好的條件,但即便如此,從礦區前往西丘城還是花費了兩日時間。

所謂西丘城,是一座興建不到四年的城池,而在後世它的名字叫做拉巴斯,是玻利維亞的首都。

西丘城四周擁有銅礦、金礦等大明所需要的資源,除此之外還有錫、鎢等大明暫時不太缺的稀有金屬礦脈。

西丘城四面環山,被羣山所包圍,城池有兩丈高、一丈六尺厚,周長四里的混凝土城牆包圍,其中居住一千兵馬,另外有流放的漢口二千餘人和被錄入百姓的三千餘名歸化人。

雖然僅僅開發不到三年,但西丘城外卻有足足兩萬土人在開荒勞作,城外耕地也多達八萬餘畝。

即便如此,當地的糧食卻依舊不夠吃,或者說整個東洲宣慰司都在依靠北洲宣慰司供給的糧食。

大明設立東洲宣慰司多年,加上後來設立的許多獎懲制度,如今的東國雖然還有國王,但百姓基本都是由東洲宣慰司管轄。

東國治下一百六十餘個城邦都在爲宣慰司開採金銀銅礦,而宣慰司給予交換的物資也十分豐富。

當地使用大明永樂通寶作爲貨幣,但一斤糧食三文錢,而各個城邦百姓前往礦區務工一天則是十文錢,也就是說務工一天的工錢可以買到三斤左右的糧食。

這個糧食足夠保障務工者自己可以過得不錯,同時還能養活家裡部分人。

當然,城邦如何壓榨他們,那就不是宣慰司會去主動插手的了,反正來到東洲宣慰司這麼久,據楊朔所知,各城邦都會從礦工手中抽取一些工錢。

良心的抽取一文,沒良心的就是五文。

這些城邦抽取工錢是爲了滿足城邦貴族們享樂的心理,因爲相比較平民只想填飽肚子,貴族們更多是想着穿上絲綢、用上瓷器、吃上紅糖等物資層面的享受。

在東洲,一個青花大瓷瓶價格達到三千文,一套絲綢成衣則是兩千文,紅糖則是五十文一斤。

貴族們爲了享受,不斷地壓榨着礦工,而大明需要的是礦區穩定生產。

正因如此,明軍偶爾會去幫助城邦鎮壓叛亂,但如果城邦陽奉陰違,宣慰司也會主動去煽動礦工造反。

西丘城內被錄入的三千多歸化城,便是曾經這片土地上某個城邦的平民。

他們推翻了城邦貴族的通知,將土地交給了明軍管理,所以獲得了進入城池居住的資格。

城內的一些維護工作需要他們出力,但這些工作給他們的工價就高出礦工很多了。

在城內掃掃地,一天便有二十文工錢,清理水渠、修建修葺一些城牆、房屋,亦或者出城指揮修路都有二十文到三十文不等的工錢。

在外,他們不用親力親爲的修路,因爲他們只負責指揮土人們修路,而土人的工價是每日十文。

煽動當地城邦貴族與平民的階級矛盾,在城邦覆滅後接手城邦的土地與城池,這是此前宣慰司慣用的手段。

正因如此,在過去幾年裡,東洲的城邦已經覆滅了十三個,日後還會更多。

宣慰司要做的,就是在城邦覆滅後推行儒學和官話,讓當地的秩序與大明內地的城池一樣就足夠。

相比較官學,儒學更適合在東洲推行,因爲這裡要的是教化。

來到西丘城,興許是因爲機會太多,加上沒有貴族的壓榨,故此即便是城外的土人,也能身穿布衣來遮蔽身體。

在城外還有幾處院子,而那些院子便是儒學。

七歲以上孩童前來參學,每日中午一頓午飯管飽,這就是讓當地百姓送孩子讀儒學最大的動力。

面對楊朔所率的兵馬返回,在耕種的百姓紛紛朝隊伍看來,投來羨慕的目光。

宣慰司兵卒每歲軍餉爲二十貫基礎軍餉,三十貫海外補助,合計五十貫。

對於當地的土人來說,五十貫足夠他們過上半輩子不愁吃喝的生活。

只可惜宣慰司不在當地募兵,不然許多男人都會踊躍報名。

“這些土人,等他們都會說官話的時候,他們就是我大明的百姓了。”

馬背上,楊朔瞥了田地之中的土人一眼,隨口給出一句評價,不過也僅限一句評價。

他率領兵馬返回了西丘城,然後派遣五十餘名騎兵護送八千貫前往礦區,自己則是將東洲的一些事情寫成奏疏,派人送往了西門港。

騎兵帶着奏疏送往西門港,每日趕路二百里,也足足花費了三日才抵達了西門港。

相較於西丘城,興建許久的西門港就顯得繁華了許多。

三萬漢人百姓與七萬多歸化人在西門港開闢了數十萬畝耕地,勉強可以自給自足。

碼頭上船隻進出港口十分頻繁,基本都是糧船。

由於距離太遠,這些糧船會在北國、東國換成其他糧食運往南邊,運抵這裡的時候,除了少量米麥,其餘基本都是玉米和土豆、番薯了。

奏疏被大寶船的艦隊帶往了大明本土,飄揚過海一個月多月後抵達了檀香千戶所(夏威夷)。

在這裡經過短暫休整,他們繼續向西南沿着島鏈向西航行,如此一個月後便能抵達呂宋港。

至於前往北京,則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正常一支艦隊從東洲跨越大明洋返回北京,需要整整四個月的時間。

如果遭遇了暴風,甚至有可能需要五個月乃至六個月時間。

正因如此,每次大寶船艦隊抵達天津港,無疑都能吸引到大明百姓的圍觀。

一些膽子大的少年人會詢問兵卒們東洲的一切,而兵卒們因爲返鄉而高興,所以會與少年人們聊着東洲和北洲的趣事。

在他們閒聊中,奏疏與一箱箱黃金、白銀、銅錠被送上連接港口的軌道火車。

在“嗚嗚”的汽笛聲中,它們被送往了北京東站,而一同被送去的還有楊朔的那本奏疏。

“今歲東洲的大寶船艦隊送來黃金二十三萬四千六百三十二兩,白銀五百五十九萬二千四百兩,銅錠六百六十五萬四千餘斤,黃金現已存入金庫,而白銀與銅錠可鑄錢約八百萬貫。”

“這賬目,顯然與此前幾年覈對不上……”

武英殿內,朱高煦坐在金臺上閉目養神,身前站着朱瞻壑與亦失哈。

臺下六部尚書與六軍都督府、殿閣大學士、都察院等二十餘位官員。

楊榮開口提及東洲的賬目,而他想說的衆人都清楚,無非就是金銀銅礦輸京數量一下子多了那麼多,是不是代表此前的東洲宣慰司官員一直在貪墨。

“這份是東洲宣慰使楊朔的奏疏,楊朔提及了官吏貪墨礦工工錢,故此引發暴動的事情。”

“礦區的官吏,可都是吏部派遣過去的,而軍吏管理礦區的時候,從未出現過問題,這是否說明東洲還是需要以軍管爲主?”

儘管不願意入閣,但既然入了閣,就得幹好該乾的事情。

陳昶拿着楊朔的奏疏提及這次礦區暴動的事情,楊榮卻靈活道:

“肇州侯的意思是,夏尚書有問題嗎?”

楊榮在明知故問,楊朔的奏疏在視朝前衆人都閱覽過了,而奏疏中明確提及了那名礦區主事的名字。

礦坑只需要吏員,唯有管理礦區才需要官員,整個東洲宣慰司被派遣過去的官員也不過幾十人,而這個主事是在當初顏李案過後被拔擢派遣的。

以他的籍貫和舉薦他的人來看,可不正是江南的守舊派嗎?

“我並未說與夏尚書有關,只是某些人舉薦的人有問題罷了。”

陳昶隆聲迴應,不待楊榮答話,楊溥便開口道:

“舉薦此人的官員確實有失察的罪責,不過這名主事在過去幾年也確實勤勤懇懇,此事會不會有貓膩?”

“須知東洲宣慰司遠離廟堂數萬裡,倘若將官員全部趕走,那便真成了都督府的一言堂了。”

“我並未要趕走所有官員!”陳昶連忙打斷,並對朱高煦作揖道:

“陛下,臣的意思是,對宣慰司官員的任期可以從五年縮短爲三年,與海外駐軍一樣。”

“哼!”聞言楊榮連忙開口道:“不對吧肇州侯,這種事情,不應該讓都察院調查嗎?”

楊榮對朱高煦作揖,同時目光一直看着陳昶:

“陛下,臣以爲,也是該對海外宣慰司進行京察了!”

此話一出,殿內衆人紛紛皺眉。

海外宣慰司是個什麼情況,能在這裡站着的,又有哪個不知,哪個不曉。

真的對海外宣慰司進行京察,都督府恐怕有許多人都要被入獄論罪,流配起步。

當然,海外那數百名官員也會因此遭罪,但用數百正八品、正九品的官員換都督府的那些大人物,顯然是筆劃算的買賣。

楊榮並不準備真的對海外宣慰司動手,他只是想提醒陳昶,大家屁股都不乾淨,別把自己搞得和聖人一樣。

面對他的提議,陳昶這個武官出身的人還是被懟的說不話來,而朱瞻壑見狀也主動開口道:

“楊學士此言過分了,東洲宣慰司如此,不代表各地都如此。”

話音落下,朱瞻壑轉過身對朱高煦作揖行禮道:“陛下,兒臣以爲可以在各地宣慰司設置府、縣官員,同時派駐巡查御史來監察海外。”

朱瞻壑想把海外正規化,並從軍政都分別實控,不過這麼一來,朝廷的海外開支就加大了。

府縣設立最困難的不是官員的俸祿,而是府縣有自己的兵馬司。

按照海外的情況,一旦海外府縣設立,那起碼需要兩萬的兵馬司駐守城池。

即便兵馬司俸祿低於軍隊,但起碼也得要有三十貫才行,如此一來就是六十萬的開支。

如果再加上後勤補給,那恐怕不會低於百萬貫。

當下大明在海外每年歲入除去黃金,基本都在八百萬貫,而海外支出則是在二百萬貫左右。

現在再加一百萬貫支出,那無疑會讓朝廷財政積存減少。

這種提議,也就是朱瞻壑纔敢提出來,換做旁人是絕對不會的。

現在大明在不斷進行基建,每年投入在千萬貫左右。

如果朝廷少了一百萬貫歲入,誰知道地方會不會少一百萬貫投資。

“此言倒是不錯,海外也該設立府縣了……”

朱高煦忽然開口,而且意思居然偏向朱瞻壑,這就讓羣臣有些坐不住了。

“陛下,設立府縣就得設立兵馬司,如此一來朝廷歲入減少,得不償失。”

楊榮主動站出來反對,而陳昶卻作揖同意道:“陛下,臣以爲可行!”

陳昶是軍隊的人,地方投資一百萬貫也進不了他們的腰包,他自然不用反對。

“陛下,臣附議……”

王驥、陸愈、江淮三人先後站出來作揖附議,如此一來內閣就有四個人贊成這項提議了,即便薛瑄加入楊榮等人,他們也只有三人罷了。

“陛下,臣等同意!”

六軍都督府的位置上,楊展主動開口附議,朱能見狀也跟着作揖,其餘四名都督見狀有些搖擺不定,但還是起身作揖表示附議。

一時間,支持朱瞻壑的達到了十人,而六部之中的新任兵部尚書趙羾也作揖表示附議。

接下來,工部尚書黃福、吏部尚書夏原吉都表示附議。

如此一來,局勢明顯,楊士奇還沒來得及表現便已經結束。

“既然如此,那便擬旨從即日起海外各地宣慰司設立府縣及兵馬司。”

“此外,南洋都司早已設置府縣,而今漢口也達到一百四十餘萬,朕決意設南洋三司治理南洋。”

朱高煦話語結束,大明朝便從兩京一十七三司,變爲兩京一十八三司了。

當下除了漠北、烏斯藏、朵甘、大寧等都司還未設置按察使司和布政使司外,其餘地方都已經設置了三司。

這四個地方若是要設置三司,最快的恐怕是大寧,畢竟大寧當下人口隨着東北鐵路完工,以及漠北胡患結束而驟增。

尤其是在顏李案結束,數十萬人遭遇發配後,大寧人口更是更進一步的來到了八十萬的門檻。

細細想來,頂多再過五六年恐怕就會設立三司了。

“陛下,近來滿者伯夷與我朝海軍在滿者伯夷海域發生了不少衝突。”

“滿者伯夷不滿朝廷在東山等地設置千戶所,更是對朝廷獨佔南洲而不滿。”

身爲越國公兼海軍都督的楊展主動開口,可見這件事情份量輕重。

對於滿者伯夷,朝中早就有出兵將其覆滅的言論,主要原因還是對方是南洋諸國中唯一不接受漢化和儒學的國家,並且還擋在了舊港前往南洲的航道上。

此外,滿者伯夷還擁有爪哇那麼肥沃的土地,萬一日後起了野心,其隨時可以中斷南洋前往南洲的航道。

這些諸多問題迭加,廟堂之上對滿者伯夷的存在自然也就不滿了。

更何況對於南洋諸國來說,在大明未深入南洋以前,滿者伯夷毫無疑問是南洋霸主,許多國家都遭其入侵。

當下的滿剌加國的前身三佛齊,便是遭到滿者伯夷入侵而覆滅,不得已逃到馬來半島上延續國祚。

如果大明要對滿者伯夷用兵,估計滿剌加第一個舉雙手同意,甚至會派遣軍隊跟隨報仇。

此外,滿者伯夷對勃泥、蘇祿、蘇門答臘等國也態度強硬,如果不是大明介入南洋,恐怕他早就把四周打了一個遍了。

楊展突然開口,就是希望朱高煦能同意海軍對滿者伯夷用兵。

不過對於這件事情,朱高煦的態度還是偏向保守。

“禮部遣使調查事情,若是滿者伯夷有過錯則叱責,倘若滿者伯夷屢教不改,那天朝也不介意教教它什麼是王化。”

先禮後兵,讓南洋諸國看到大明的態度,這是朱高煦所要的過程。

不然貿然出兵覆滅滿者伯夷,只會讓南洋諸國生出恐懼抗拒之心。

“臣領旨……”

楊士奇作揖行禮,將此事應下,而朱高煦見狀也開口道:

“上次的建設國債已經償還完畢,故此朕想繼續發行一筆建設國債,爾等以爲如何……”

第32章 採生折割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580章 洪熙始終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584章 後記宣德(3)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105章 匹夫無罪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33章 金陵街坊第607章 地府巧言善變朱允炆第360章 再徵漠北第439章 祖傳畫餅第562章 彌天大謊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486章 爲人三思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47章 東宮名錄第579章 時光如梭第448章 遷都北京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第73章 平倭論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79章 中元祭日第5章 洪武暮色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78章 何安瑤苗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51章 父析子荷第600章 後記永曆新明第94章 朝夕禍福第358章 改書爲史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16章 閒暇日子第81章 孝陵之上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92章 鳥盡弓藏第392章 新年氣象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505章 直掛長帆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528章 民康物阜第431章 硬頂上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421章 壩上江南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525章 吸血盛宴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581章 日落西斜第500章 朱門父子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537章 蘇州遊行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439章 祖傳畫餅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103章 亂我家者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82章 拓土之論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588章 後記成化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425章 人君姿態第367章 調停諸國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30章 父子相似第9章 營中小院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
第32章 採生折割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580章 洪熙始終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584章 後記宣德(3)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105章 匹夫無罪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33章 金陵街坊第607章 地府巧言善變朱允炆第360章 再徵漠北第439章 祖傳畫餅第562章 彌天大謊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486章 爲人三思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47章 東宮名錄第579章 時光如梭第448章 遷都北京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第73章 平倭論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79章 中元祭日第5章 洪武暮色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78章 何安瑤苗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51章 父析子荷第600章 後記永曆新明第94章 朝夕禍福第358章 改書爲史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16章 閒暇日子第81章 孝陵之上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92章 鳥盡弓藏第392章 新年氣象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505章 直掛長帆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528章 民康物阜第431章 硬頂上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421章 壩上江南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525章 吸血盛宴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581章 日落西斜第500章 朱門父子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537章 蘇州遊行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439章 祖傳畫餅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103章 亂我家者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82章 拓土之論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588章 後記成化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425章 人君姿態第367章 調停諸國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30章 父子相似第9章 營中小院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