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傳統手藝

第479章 傳統手藝

“嗚嗚——”

洪熙三年臘月二十,在火車的汽笛聲中,一支隊伍緩緩走進了鳳陽火車站內。

站內,身穿綢緞的商賈們瞧見這支隊伍,紛紛開始躲避起來,全因隊伍之中站着身穿鴛鴦戰襖的軍士。

火車從出現在民間到如今,也有足足四年餘三個多月了,加上兩京鐵路已經從北京修到了中都鳳陽,故此使用火車貿易的商人並不算少。

儘管洪熙二年時,朱高煦已經將商賈的衣着限制放寬,但爲了避免麻煩,他們還是會下意識的躲避官家的人。

“殿下,火車已經爲您協調好了,現在就可以上車。”

不多時,火車站的站長小跑而來,卑躬屈膝的對人羣之中的一人獻媚。

能在城外隨意走動並被稱呼殿下的,也只有在軍校讀書的朱瞻壑了。

二十歲的朱瞻壑此刻穿着素色的圓領袍,身旁跟着太子妃沐氏,而沐氏身後跟着幾名少女與一名三十左右的豐腴宮女。

宮女懷中抱着一個還在襁褓之中的嬰兒,顯然是朱瞻壑與沐氏的孩子。

“既然準備好就出發吧,耽擱太久也不好,三月初我還得去燕然都司任職,早去早好。”

朱瞻壑頷首在隊伍護送下走出站點,一輛被特意安排出來的火車出現在他們眼前。

除了煤水車廂外,這火車便只有一節車廂。

似乎是上次乘坐留下了陰影,故此上車前朱瞻壑特意詢問:“這火車這般,時速多少?”

“這是最新版的火車,只拉一節的話,最快的速度是每個時辰一百二十里左右,按照當下的情況,大概十四個時辰才能抵達,故此這車是臥鋪車廂。”

“臥鋪?”朱瞻壑愣了愣,他不知道他兩年沒回家,火車都有臥鋪了。

“臥鋪就是有臥室和房間的車廂,爲了殿下住的舒服,這車廂提議將三個臥房改爲一個,十分寬敞,殿下請進。”

站長獻媚的示意朱瞻壑走入,朱瞻壑好奇走入車廂,看到的是一條不足三尺寬的小道,另外還有一個個敞開的隔間。

隔間內有上下左右四張牀鋪,與他在軍校的牀鋪一樣。

在站長的帶路下,朱瞻壑來到了車廂中間的位置,而這裡是車廂內唯一有門的隔間。

打開門,裡面擺放着一張五尺寬的牀,旁邊還有可以坐着泡茶的桌椅板凳,以及單獨的廁所。

廁所比較狹小,但總比沒有好。

“倒是不錯……”

朱瞻壑頷首,同時詢問道:“這個臥鋪是最新弄出來的嗎?”

“剛剛推出不到兩個月。”站長解釋着,朱瞻壑又追問了其它問題,例如現在火車的客運量如何,以及票價如何,還有臥鋪和坐車的票價如何。

ωωω▪ ттκan▪ ¢ ○

對此,站長分別作出解釋。

以他的見聞來看,每輛機車每個時辰基本能發一班車,一班車是五百人。

當然,這只是指白天的卯時到晚上的亥時,亥時以後只有到站,沒有出發。

算下來,一天時間中,鳳陽府可以走八班車,人數在三千五到四千左右。

南北走一趟,正常下來刨除人工和成本,基本能賺二百貫左右,貨運也基本差不多。

兩京鐵路運行的客運和貨運機車是三十二班,一年在二百四十萬貫左右。

按照這個速度,兩京鐵路最起碼要三年半才能回本。

當然,這還是因爲兩京鐵路沿途聚集了大明三分之一人口所致。

另外,每年都有官員出錢包車來帶親眷傢俱北上,這也是收入的大頭。

“百姓坐車的多嗎?”

“也有,但都是坐幾站,很少有坐完的,畢竟這票價確實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隨意負擔的。”

面對朱瞻壑的詢問,站長露出幾分尷尬笑容。

要知道如今的南直隸普通力工工價也不過二十文,山東、河南、北直隸只有十五文,唯有兩京稍高,也不過每日三十到五十文不等。

從鳳陽前往北京有三十個站點,每個站點十文的情況下,需要三百文才能從鳳陽坐車到北京。

這一張全票,就是一個普通力夫二十天的收入,能買一百斤大米,吃整整一個多月。

朝廷雖然放寬了路引政策,但去到北京不能及時找到工作,那就只有留宿街頭了。

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而言,膽大的總歸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偏向保守,坐船前往北京對他們來說雖然慢,但更便宜實惠。

“以後我也要讓百姓能坐上便捷的火車。”

朱瞻壑看着自己面前的房間,暗自許下心願,隨後便招呼沐氏進入房間休息。

不多時,隨着汽笛作響,這輛拉着太子與太孫的火車開始向着北方駛去。

沿途一路上朱瞻壑都在觀察窗外,他並非不知農事的人,故此也看到了時不時出現的一些新作物,諸如番茄、花生、紅薯是其中佼佼者。

“殿下,這是今日的報紙。”

一名兵卒遞來報紙,朱瞻壑接過後,當下便打開報紙翻閱起來。

在他身旁的沐氏見狀,當即抱着孩子側過身去哄了起來。

年紀漸長,加上軍校四年的磨礪,朱瞻壑對於報紙的態度也越來越重視。

不說別的,單單說控制輿論這塊,一期報紙勝過數十名江南大儒談天說地。

他手裡拿着《大明報》,目光在報紙上翻閱有用信息。

其中關於修建鐵路、介紹火車與新作物的篇幅並不少,畢竟修建鐵路這一項就涉及到了數以百萬計工人的生計。

單就兩京鐵路來說,從北京修到鳳陽,每日用工人次在五至七萬人浮動,一年下來就是上千萬人次,發出去的錢近百萬貫。

這些錢都落到了工人手中,工人們用雙手養活了自己的親人。

單單這一舉動,便使得兩京鐵路沿邊諸省經濟繁茂。

以工惠民,這是大明不斷搞大工程還能越來越富裕,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的原因之一。

當然除此之外,朱棣與朱高煦兩人不催工的態度纔是工人能舒服工作的主要原因。

“這報紙上說,朝廷準備在兩京鐵路竣工後開始修建京津鐵路和中原鐵路。”

“這要是修通了,那秦嶺長江以北的商品就能流動起來了。”

朱瞻壑笑着評價報紙上的新聞,沐氏聞言好奇道:“商品流通能怎麼樣?”

“嗯……就拿糧食來說。”朱瞻壑選了一個好例子:

“湖廣的糧食很便宜,每石不過三百文,而山西、陝西有的地方糧食卻能達到每石五百文。”

“朝廷有常平倉,如果能從湖廣買數百萬石糧食運往陝西,那陝西的百姓就能吃便宜的米了。”

“可陝西的農民怎麼辦?”沐氏不由詢問,朱瞻壑見她這麼說,也笑着指着報紙說道:

“這裡寫了,朝廷在陝西弄了很多礦場和手工作坊,一些農民可以入廠打工,一年下來收入比種地高出好幾倍。”

在機械化的農業社會下,農業確實不算特別辛苦,但在這個時代,種地無疑是苦累的代名詞,尤其是降水線東移,產量並不高的西北地區更是如此。

畝產一石,在陝西絕大部分地區就已經算是好田了,如此來說,累死累活種五畝地才能堪堪養活自己,勉強買點油鹽醬醋。

與之相比,陝西的工價雖然不如北直隸和東北的高,但比起種地來說,那可真是輕鬆太多了。

如今的許多礦洞已經用上了混凝土和軌道以及礦車,幹起活來比起以前輕鬆許多。

之所以這些東西能出現,也得益於蒸汽抽水機的出現。

蒸汽抽水機的出現,不僅讓運營礦洞的成本降低,也讓工人不用再泥濘的礦坑中摸爬滾打,不用再忍受雙腳泡在水裡一整天的苦楚。

沒了積水,鋪設軌道和拉拽礦場就輕鬆許多了。

雖然說環境依舊惡劣,但比起同一時期的任何國家,大明的礦工都是最輕鬆且工價最高的。

例如在石見銀礦開採銀礦的日本礦工,幹一天活頂多能買三斤粟米,勉強養活兩口人,甚至還不夠吃。

反觀大明的礦工,哪怕是陝西的工價,足夠他們買十斤米外加一隻肥雞,舒舒服服的回家與家人吃上一天。

由於國營礦場提工價,導致民營的許多礦場都得跟着提工價。

洪武年間,山西的煤礦工人基本在三十文的工價,四十文便算是極好了。

如今官營介入市場後,一百三十文的官營工價壓得這羣黑心煤場不得不提高工價。

如今的山西,低於一百文的礦工工價都被視爲羞辱人的手段。

大量的民營煤礦因爲低利潤而倒閉,隨後被官營接手,繼續擴大生產。

“這江南的煤價啊,幾乎是隨着兩京鐵路和西北鐵路的修建而越來越便宜。”

“我記得十年前這個時候,一百斤煤炭還要一百三十文,如今卻只有一百文了。”

“等兩京鐵路和西北鐵路竣工,我估計這煤價會低到八十文去。”

朱瞻壑興致勃勃的說着,但說着說着不免嘆氣道:“只可惜這江南的富戶們喜歡用柴火做飯吃,我看那柴火的價格非但沒有便宜,反而越來越貴了。”

“江南還好,你是不知道在燕山以北……”

朱瞻壑說過很多次的漠東、漠北情況,每次沐氏聽後都覺得自家殿下有些杞人憂天,只是一想到這些事情都自家公公所說,便也不敢太放肆。

“爹說的沒錯,罪犯殺了可惜,但我覺得與其流放,倒不如讓他們給我植出一個獵場!”

他臉上露出笑容,目光也看着窗外的景色而唏噓:“幾百上千年前,這些地方也是綠樹成蔭的青山綠水,可如今……”

沐氏聞言看向窗外,雖然說有農田而綠色,但放眼看去基本瞧不到一棵樹木。

朱瞻壑沒了興致,拿起報紙便繼續皺眉閱讀起來,其中一條新聞讓他臉上露出笑意。

在新聞一角,他看到了朝廷準備在隴川修建一條可以通往蠻莫的鐵路,儘管只有三百多裡,但卻讓他看到了許久不見的某個名字。

“江淮,好好幹,等我參軍實習一年回來就去你那看看去。” 現在的朱瞻壑已經對於自己被安排的人生沒那麼牴觸了,他反而有時候羨慕自己可以體驗許多旁人無法體驗到的生活。

不管是就讀中學還是軍校,亦或者是北上參軍,未來南下爲吏……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了解不少東西。

沉下心來,朱瞻壑拿着報紙揣測着自家父親的思路和心思。

時間一點點過去,期間朱瞻壑睡着了,一覺醒來天還未亮,車上被固定的蠟燭成了微弱的光亮。

他起身從自己的箱子裡拿出了幾本書翻閱,不知不覺中天色便亮了起來。

趁着停靠加水加煤的時間,朱瞻壑讓人買了些甜食回來吃。

擺攤似乎早已刻在了中國人的血肉裡,火車站雖然人流並不算大,但四周前來擺攤的村民卻並不少。

對於這些人,朝廷也是准許其擺攤販賣食物,只要臨走時收拾好就行。

幾份甜點和幾張餅子被帶來,每份餅子都被切了一角。

這一角被人兵卒吃下,防止有人毒害朱瞻壑。

這種日子,朱瞻壑過了很多年,他在中學和軍校的時候,學校之中的大食堂基本都被西廠和錦衣衛的人承包了。

雖說他們一開始手藝很差,吃得人怨聲載道,但後來也漸漸手藝精進許多,就連軍校的學子們都很難懷疑他們有其它身份。

勉強吃了一份東西,朱瞻壑便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終於在兩個時辰後,他乘坐的火車停靠在了熟悉的北京東站。

走出車廂,他便看到了烏泱泱的人朝着站外走去。

北京東站的規模,曾經朱瞻壑還吐槽過自家父親修建太大,人也沒有,頗爲浪費。

只是當這次他返回北京後,不得不誇一句自家父親的先見之明。

由於東北鐵路已經修抵瀋陽,而西北鐵路也修抵張家口,故此北京東站毫無疑問成爲了天南地北商人的中轉站,各類商品彙聚於此,大批的瓜果蔬菜與鮮花運抵北京。

“好冷……”

感受着北京的刺骨寒風,朱瞻壑不由打了個寒顫,隨後火急火燎的在護衛護送下走出東站,坐上了前往紫禁城的馬車。

隔絕了冷風,他算是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馬車的車窗改爲了橫拉的玻璃車窗,外面還有一層用來保護玻璃的木質車窗。

朱瞻壑拉開玻璃窗,將木質車窗拉開後,這才合上玻璃車窗,目光打量着窗外的北京東站。

來來往往的人出入其中,一眼看去不下千人。

“這麼多商賈,北京的人口是不是也增加了?”

朱瞻壑詢問着馬車上負責保護他們的西廠百戶官,百戶官聞言作揖:

“回殿下,前番冬至時順天府上奏北京有民七十二萬。”

“增加了這麼多?”朱瞻壑倒吸一口涼氣。

要知道自從大明遷都後,南京人口一直沒有恢復到曾經的高度,現如今也僅有不足五十萬,而北京卻發展的越來越好。

“現在還用漕運來運漕糧嗎?”

得知北京人口規模後,朱瞻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他父親說過的北京糧食問題。

“火車和漕運並用,每年可向北京輸五百萬石漕糧。”

“那就行。”他頷首靠在車廂上,不多時便沉沉睡去了。

雖說有牀,但他暈車的反應卻沒減輕,所以他昨天並沒睡好。

如今在這馬車上休息片刻,稍許好去見自家父親與爺爺。

似乎是過於疲憊,他只覺得自己還沒休息多會,便聽到了百戶官呼喚自己的聲音。

強撐着睜開眼睛後,馬車門不知何時已經打開了,他正準備下車,卻見百戶官走到車門作勢上車,同時作揖道:

“殿下,陛下說你舟車勞頓,就不用去武英殿了,先去大明宮見過太上皇,隨後在大明宮休息休息吧。”

百戶官的話讓朱瞻壑心頭一暖:“行,那我再睡會。”

朱瞻壑吩咐一聲,便繼續陷入夢鄉中。

這次他倒是感覺自己睡了挺長時間,馬車還沒停下,他便悠悠轉醒,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到了嗎?”

“還有不到一里。”

百戶官迴應着朱瞻壑,過了片刻後馬車停下,而朱瞻壑也來到了闊別已久的大明宮。

帶着另一輛馬車上的沐氏和自己的兒子下車,他們乘坐步輿前往了大明宮的養心殿。

“臣朱瞻壑,攜太子妃與皇太孫求見太上皇!”

“進來!”

朱瞻壑在養心殿外大聲唱禮,不多時裡面便傳來了迴應聲。

帶着忐忑的沐氏走入養心殿,朱瞻壑當即便瞧見了正在保養一支馬槍的朱棣。

相比較兩年前,朱棣的多了些白髮,但依舊虎威尚存。

“爺爺……”

朱瞻壑與沐氏行禮,朱棣卻把目光放在沐氏懷裡的那孩子身上:“來,抱過來給我看看。”

“是……”

朱瞻壑接過孩子,抱到朱棣面前遞給他。

朱棣抱孩子還挺熟練,接過後看着懷裡這還在貪睡的娃娃,不免露出笑容:“我也是當太爺爺的人了。”

“這孩子取名沒有?”朱棣詢問,顯然準備給孩子取名。

“還沒有,過去都喚他小名叫獾兒。”

朱瞻壑迴應着,朱棣聽後皺眉道:“怎麼取個禽獸的小名?”

“賤名好養活……”朱瞻壑尷尬迴應,朱棣見狀皺眉:“叫朱祁鉞吧!”

他定下了這孩子的名字,朱瞻壑見狀便也只能應下,只希望自家父親別遺憾。

“好了,你們這也舟車勞頓了,吃飯沒有?”

朱棣對朱瞻壑詢問,朱瞻壑搖搖頭:“還沒吃,父親讓我們先來大明宮休息一晚,陪陪您之後再回宮。”

“他倒是有心。”朱棣頷首,捋了捋大鬍子後這才道:

“太子妃帶着皇孫休息去吧,我和這小子聊聊。”

“臣告退……”沐氏見狀上前接過朱祁鉞,抱着孩子下去休息去了。

在他走後,朱瞻壑這才笑道:“爺爺,孫兒還沒吃呢。”

“這有糕點,餓了自己拿。”朱棣將桌上的糕點推了推,隨後說道:

“這大明宮的日子也舒服,就是舒服的讓我總做噩夢。”

“噩夢?”朱瞻壑有些迷糊,朱棣見狀連忙道:

“你沒見過你太爺爺,我這麼些年一直擔心等我走了以後你太爺爺說我做的不好。”

“不會吧,您做的那麼好,百姓都在對您歌頌,怎麼會不好?”朱瞻壑不相信。

就他了解來看,百姓對自家爺爺和父親的評價可是很高的,哪怕江南的儒生們,也多是以非議自家父親爲主,自家爺爺似乎很少被他們非議。

“真的?”興許是人老了,朱棣有些不相信朱瞻壑的話。

朱瞻壑一聽立馬道:“您若是不信,不如坐火車去江南問問,百姓確實都誇您。”

“誇我……”

朱棣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但很快他似乎又想到什麼,連忙嘆氣道:

“可惜啊,雖然百姓誇我,但我愧不敢當。”

“爲何?”朱瞻壑只覺得自家爺爺似乎是年紀大了,總是自哀自怨。

“你太爺爺晚年最是希望能解決漠北的事情,而我沒能做好,那馬哈木還在流竄,時不時與燕然都司發生摩擦。”

“上次我們出塞無功而返,我也不太好意思給伱爹找麻煩,看樣子這輩子是解決不了這事情了……”

朱棣自哀自怨,那唉聲嘆氣的模樣,加上他的表情配合,不免讓朱瞻壑感到難受。

“爺爺您放心,您若是收拾不了,孫兒以後替您收拾!”

“額……”朱棣語塞,連忙道:“倒也不是收拾不了,只是再出兵的話耗費比較多。”

“我算了算,如果帶三萬騎兵和六萬輔兵前往,那大概率只需要這個數就能把這場仗打下來。”

朱棣豎起兩根手指頭,卻又很快搖搖頭:“不過……”

“您擔心耗費大?”朱瞻壑秒懂,連忙道:“不過二百萬貫,國庫如今充盈,父親一定願意調撥幫助爺爺完成心願的。”

“話雖這樣,但我……唉!”朱棣欲言又止的嘆氣,朱瞻壑見狀連忙起身,拍拍胸口道:

“爺爺放心,明日我回宮與我父親說,想來我父親肯定會支持的。”

“這……這樣不好吧,萬一他打罵你,我怕你受不住。”朱棣鼻頭一酸,朱瞻壑卻作揖道:

“爺爺您放心好了,明日等我好消息。”

“唉……誒……好吧……”朱棣答應的很勉強,朱瞻壑見狀也心疼道:

“爺爺您好好休息,保重好身體,等我把事情定下來,您到時候還得帶兵打仗呢。”

見朱瞻壑這樣,朱棣摸着他的手,眼眶之中好似淚水在打轉。

“壑兒啊,爺爺這麼多孫子,還是你最像我……”

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10章 輕鈔重錢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99章 閉門思過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第77章 北地難安第82章 拓土之論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437章 江左恥辱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24章 領功受賞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512章 物是人非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479章 傳統手藝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129章 百廢待興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第14章 常鱗凡介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30章 父子相似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58章 以鈔抵稅第71章 燕府勢大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464章 丁酉新政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448章 遷都北京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437章 江左恥辱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454章 北上之旅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521章 西方來敵第66章 宮中密談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3章 燕府虎兒第393章 呂宋開荒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492章 衣冠禽獸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18章 小子野望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120章 各有難處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44章 爲天子筆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第380章 白手起家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117章 終得所願第7章 便宜舅舅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427章 積學有待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510章 漠北大捷330.第330章 同甘共苦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386章 波斯之亂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59章 東窗事發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483章 恩賞難爲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第30章 父子相似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21章 權力遊戲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375章 臥龍鳳雛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523章 歲朝兆佳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
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10章 輕鈔重錢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99章 閉門思過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第77章 北地難安第82章 拓土之論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437章 江左恥辱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24章 領功受賞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512章 物是人非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479章 傳統手藝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129章 百廢待興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第14章 常鱗凡介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30章 父子相似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58章 以鈔抵稅第71章 燕府勢大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464章 丁酉新政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448章 遷都北京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437章 江左恥辱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454章 北上之旅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521章 西方來敵第66章 宮中密談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3章 燕府虎兒第393章 呂宋開荒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492章 衣冠禽獸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18章 小子野望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120章 各有難處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44章 爲天子筆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第380章 白手起家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117章 終得所願第7章 便宜舅舅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427章 積學有待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510章 漠北大捷330.第330章 同甘共苦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386章 波斯之亂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59章 東窗事發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483章 恩賞難爲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第30章 父子相似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21章 權力遊戲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375章 臥龍鳳雛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523章 歲朝兆佳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