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

第277章 王上加白

“京城,俺回來了!”

五月初一,江東門外。

當朱棣心中吶喊時,江東門外左右站滿了官員,足有兩三千人之多。

他們都是奉命前來迎接朱棣的,不過他們也樂於迎接朱棣。

就這大半個月的情況看來,朱高煦是肯定不會繼承皇位了,那朱棣當皇帝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趁着這個機會,他們得好好表現才行。

想到這裡,羣臣跪地,五拜三叩:“新君萬歲、萬歲、萬萬歲……”

“你們這是幹什麼?”朱棣很享受,可臉上還是裝作無辜。

“俺起兵靖難,是不得已以兵救禍,誓除奸以安宗社,爲周公之勳。”

“誰曾想俺那侄兒爲奸臣所蔽,居然不明白俺的心意,反而自絕於天。”

“今天下沒了皇帝,理當選擇有才德的人來做新君,俺只知道帶兵打仗,哪有這份福德呢?”

“此事作罷,切勿再提了。”

說罷,朱棣抖動馬繮,帶着丘福、房寬、王義、張輔等人穿戴甲冑進入了江東門。

羣臣聞言,心裡都知道朱棣要玩三辭三讓那一手,因此紛紛起身。

他們乘騎騾子、驢、駑馬等牲畜跟隨朱棣繞了內城一圈,從西邊的江東門繞行到了東邊的紫金山。

在山下,數千渤海軍已經接管此地,朱高煦則是換上了一身素色圓領袍坐在黃帳之下。

待他瞧見朱棣到來,便起身上去作揖相迎:“小子見過父親……”

“老二啊!”

看着朱高煦走出黃帳,朱棣那忐忑的心終於放下,連忙翻身下馬,雙手扶住了朱高煦的雙臂。

感受朱高煦那壯實的手臂,朱棣嚥了咽口水,他還真不知道朱高煦如果不給自己讓位,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打贏他。

“走,先去給你爺爺上香。”

朱棣示意諸將不要跟上,隨後便穿戴甲冑與朱高煦乘坐步輿上了紫金山。

父子二人一路無言,直到登上明樓,二人才下了步輿,然後一前一後走進了明樓之中。

瞧着那高懸的畫像,朱棣嚥了咽口水。

“爹,俺來看您了……”

此刻的朱棣,舉止間有些小心翼翼,彷彿朱元璋會從畫上蹦出來一樣。

倒是朱高煦根本不擔心這些,大步上前點了六根香,遞給了朱棣三根後,示意他帶頭磕頭。

瞧着朱高煦的目光,朱棣握着香,雙手合十作揖,隨後才道:

“爹,允炆……”

“爺爺,大兄不是我爹逼死的,是他自己想不開下去陪您的。”

朱棣話還沒說完,朱高煦就率先打斷了他,說出了自己的話。

朱棣一聽感覺不是很對勁,自己京城都還沒到,朱允炆人就死了,怎麼看都和自己沒關係,那幹嘛要和自己扯上關係?

“老二,俺當時可還沒來呢?”朱棣小心翼翼開口。

“在我心裡,您早來了。”朱高煦端着臉,讓朱棣心中無語。

只是一想到朱高煦那結實的腱子肉,加上這明樓沒有旁人,朱棣還是吃下了這個虧。

他回頭看向了朱元璋的畫像,長舒一口氣:“呼……”

“想當初俺怕你爺爺怕的要死,現在看到他畫像,雖說知道他走了,但心裡還是怕。”

“伱幫爹拿下了京城,爹沒白疼你。”

“嗯。”朱高煦應了一聲,卻又道:“大兄走之前還唸叨您呢。”

“嗯?”聽到朱高煦說朱允炆死之前唸叨自己,朱棣疑惑回頭。

逼死朱允炆的不是老二嗎?怎麼怪到俺頭上了?

朱棣算是理清了,合着朱高煦就是不想背鍋,拉着自己南下背鍋來着。

“老二,你有點不尊重俺了。”

他想要擺出父親的架子,可朱高煦不吃這一套:“那小子這就向天下人說明,然後登基即位。”

“……”朱棣沒話說了,即位和背鍋肯定綁在一起的,如果朱棣即位,那天下百姓也會覺得是他指示朱高煦進攻京城,逼死了朱允炆,朱高煦是執行者,自己纔是發號施令的。

“你還年輕,俺當幾年再給你做。”朱棣一如既往的畫餅,可朱高煦卻直言不諱:“那是幾年?”

“額……”朱棣被朱高煦擠兌的話都說不出,只能迴避這個問題,咳嗽道:“俺知道你有話想對俺說,俺也有話想對你說,所以俺們父子就在這裡把話聊開了,反正沒外人。”

“好。”朱高煦倒是沒再擠兌朱棣了,而是直接從懷裡拿出一本文冊。

“這是我草擬的功臣名冊,您過目看看吧。”

“功臣名冊?”朱棣搶過翻閱起來。

在這名冊中,記載了七個國公、二十個侯爵、三十個伯爵。

其中公爵分別寫着張玉、楊展、孟章、王義、朱能、陳亨、丘福七個人名,至於侯爵與伯爵則是燕府與渤海各執一半。

瞧着這份名冊,朱棣詫異看向朱高煦,他沒想到朱高煦居然還願意給出一半的名額。

“你想要什麼?”

他放下名冊詢問朱高煦,朱高煦只是看着他:“我要太子位,兵權和戶部、吏部、工部。”

“你都要走了?那俺呢?”朱棣瞪大眼睛,可朱高煦卻道:“您是皇帝,我的不就是您的?”

“……”朱棣沉默了,他可以交出兵權給朱高煦,但他得確定一件事。

“太子位可以給你,可你大哥怎麼辦?”

“爺爺給他冊封的是燕世子,自然讓他做燕王,皇帝位與他何干?”朱高煦端着臉開口,似乎再說這不是他這麼想的,而是老朱這麼想的。

“他做燕王……”朱棣深吸一口氣,倒是沒想到朱高煦還會這麼詭辯。

不過朱高煦也倒是沒有說錯,做燕王總比做李建成要好。

“你大哥那邊,我得寫信問問他。”朱棣不敢讓朱高熾南下,朱高煦看穿了卻沒有揭穿,只是繼續說道:

“稍許,羣臣應該還會再請您做皇帝,您要是再想推辭也行,不過別推辭太多次就行。”

“天下百廢待興,許多事情需要儘快解決。”

“您早點登基,這天下的大統也才能早點安定。”

“登基……”聽到這個詞,朱棣就止不住的高興,不過他還是有些忐忑。

他一屁股坐在蒲團上,雙腿盤着,佝僂着背看向朱高煦:“這治理天下,俺雖然也幫大兄治理過一段時間,可終究有些淺薄。”

“你最討你爺爺歡心,你說這天下得如何治理?”

背靠朱元璋的畫像,朱棣感覺自己說話都多了幾分底氣。

“能如何治理?對內輕薄徭役,重新攤派各省賦稅,同時開發遼東、渤海爲日後征討漠東,進而威懾漠北做準備。”

朱高煦簡單概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朱棣聽後不斷頷首,他也覺得這麼做很好,不過他還是開口道:

“俺南下時聽說你給天下陣亡的將士發了高出八成的撫卹,並且定爲常制?”

“是小子做的,小子覺得將士保家衛國,若是撫卹都摳摳搜搜,那如何提高兵卒待遇?”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答,他並不擔心武人亂國,因爲他只提升基層兵卒的待遇,可不準備提升武官待遇。

“這些都做的不錯。”朱棣肯定了他的做法,同時又道:

“這京城終歸是江南,離北邊太遠。”

“當年你爺爺就想要遷都,只是俺大兄薨逝突然,這才耽擱下來。”

“如今問題留到了你我父子手上,你覺得遷都何處比較好?”

“自然是北平,理當改北平爲順天,改北平三司爲北直隸。”

“至於應天也該保留,不過應天作爲南京,只能控制應天府,而原本的直隸更名爲南直隸,南直隸所有州府都不歸屬南京管轄,而是歸北平管轄。”

定都北京是一定要做的,這是朱高煦一開始就認爲的事實。

中國自古軍事壓力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因此歷朝歷代都會將大量資源投入北方邊境的軍事鬥爭,明朝也不例外。

朱元璋時期,憑藉個人的威望權勢和手腕,可以控制功臣勇將駐戍北方邊境,並分封諸子守邊節制各地軍事力量。

但是北方邊境距離南京太遠,天高皇帝遠,邊臣邊將很容易獨立控制莫大的軍事資源,形成尾大不掉的軍事集團,國都的帝王也容易對手握重兵的邊將形成猜忌。

相對與北方邊境的軍隊,國都南京的軍隊長期享受在和平的環境,隨着國初的一代將領和老兵謝幕,新一代未經歷真正戰陣的士兵和將領必然會變得軟弱不堪。

相比較,北方邊境軍隊爲了求生存,長期面對遊牧的軍事壓力,軍隊的作戰能力並不會衰減,將領們有充分的機會在實戰中鍛鍊。

因此,立國時間越長,邊境的軍隊戰鬥力會越來越強於國都,定都南京時間越長,國家就會越不安定,北方邊鎮的功臣宿將就越容易脫離中央控制成爲獨立王國一,最終兵亂再起。

想要附和控制北方,並且還能聯通海洋,那便只剩下北平這一座城池。

元代修建的運河完全可以聯通渤海,不管是走海運運送物資給北平,還是走內陸運河,可以說都十分方便,唯一的問題就是定都北平過後,北平激增的在京人口會擠佔北方軍事體系的漕糧。

“定都北京?”朱棣眼前一亮,而朱高煦也繼續說道:

“定都北京有好處,也有壞處,但總體來說是好處大過壞處。”

“有什麼壞處?”朱棣下意識詢問,朱高煦也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

“定都北京,自然會帶去大量人口。”

“這些人口會發展北直隸,可也會給北直隸帶來負擔。” “江南每年給北方運送四百萬石漕糧,這些漕糧基本都供給了北平、大寧、遼東。”

“如果北京人口劇增而糧食增加不了太多,那北京就得靠江南吃飯。”

“所以,想要定都北京,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開發東北的耕地。”

“東北在金宋時期都是糧倉,如今我在渤海開墾數年,也能做到自給自足,甚至能盈出部分運輸遼東。”

“若是能恢復到金宋時期的情況,可以將渤海糧食運往北平,那北平的糧食問題就能解決許多。”

朱高煦說完自己的看法,朱棣也恍然大悟:“這就是你將青、登、萊三府近百萬百姓遷徙遼東的原因?”

“沒錯!”朱高煦頷首:“遼東如今改設三司,又有渤海做前衝,完全可以大力發展民生和經濟。”

“遼東的情況,如果安定下來,且朝廷願意投入,那完全可以在十年之內將耕地翻十倍。”

遼東的情況朱高煦瞭解,只要捨得下本錢,讓遷移過去的人口都能吃飽穿暖,配給足夠的牲畜,那他們每年都能開墾二百萬畝,十年開墾出兩千萬畝並不困難。

即便產量只有七八斗實糧,屆時也能在養活自己的同時,向北平輸送百萬石糧秣。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大明得承受得住每年數百萬石的投入。

“你這所需的太大了。”朱棣舉棋不定,可朱高煦卻開口道:

“遼東情況,只有在春夏秋三季移民,才能修建起城池屋舍。”

“所以在小子看來,此次百萬百姓遷移,起碼要一年時間。”

“運河的水次倉,小子已經讓崔均他們將半數八百萬石運往糧食,中途可能有所損耗,但應該能運抵七百五十萬石。”

“遼東那邊,今年百萬遼民已經開荒十餘萬畝,等到入冬前,起碼能讓遼東耕地突破三百五十萬畝。”

“屆時,每年能滿足二百萬石的支出,加上這次運往的糧食,大概能撐到後年開春前。”

“等到了後年,山東百萬移民都進入遼東安家後,當地的耕地應該會達到六百萬畝,能滿足四百萬石左右支出,朝廷只需要每年填補六百萬石,並且會逐年下降。”

“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五六年,然後遼東就能自給自足,再往後就能給大軍往漠東兀良哈城輸送糧食開墾荒田,或者輸送給京城。”

種地種出經驗後,朱高煦自然清楚多大投入能做多大事情。

給遼東每年投入六百萬石,十年後兩千萬畝是最基本。

他這副信誓旦旦的模樣,讓朱棣有些吃不準。

不過不等他反應過來,朱高煦就開口說道:“我讓孟章寫了一本《佞臣冊》,在京搜捕了官員二千九百六十四人,京外正在搜捕三千四百二十七人。”

“這羣人之中的罪首如何處置,便看父親你了。”

“不過,其餘人要盡數株連,並將他們發往雲南。”

朱高煦淡然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株連人數讓朱棣都心裡一緊:“六千多人株連起來,恐怕不下十萬人吧?”

“大約二十萬人。”朱高煦迴應,並開口說道:“他們這羣人若是流配雲南,必然可以推進在雲南的漢化,讓當地少民在數十年後成爲漢人。”

朱高煦要株連的人可太多了,這二十萬人如果投入到雲南,加上沐春、何福的繼續深耕,許多土司治下少民將會在改土歸流後被徹底漢化。

當然,即便加上這二十萬人,雲南漢人數量也不過六十萬,想要同化雲南及三宣六慰數百萬少民是很困難的事情。

不過無所謂,日後還會有貪官,而他們的下場都將是西南地區。

爲漢人漢化當地,就是他們做出最大的貢獻。

“你比你爺爺要狠多了……”

朱棣神情複雜的看着朱高煦,沒曾想朱高煦在對待政敵上如此嚴苛。

倒是這樣的舉動也讓朱棣愈發確定,不能讓朱高熾和朱高煦成爲政敵。

想到朱高熾,朱棣也想到了北京的事情,因此詢問道:“北平若是成了北直隸,那你大哥的燕王怎麼封?”

面對問題,朱高煦稍加思考便開口道:“遷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得十幾年乃至二十幾年之功。”

“父親可以暫時設北平爲行在,令大哥暫時看守行在,修建宮城。”

“等宮城修建的差不多,父親可以擇一處地方供大哥就藩。”

朱高煦沒有逼朱棣,但他知道朱棣的心思。

朱棣想要拆分沐家在雲南的影響力,因此先後派岷王和漢王就藩雲南,結果前者水平不行,後者一直不去,最後改封內地。

如今沒了自己,朱棣估計只有封朱高熾去雲南,以此平衡沐家在雲南勢力了。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緩緩起身:“治國還有許多事情,但我相信父親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日後父親爲君父,我爲東宮,天下營造、財貨、兵馬、官員選調皆由我負責,絕不會讓父親在正事上缺少銀錢。”

“不過在此之前,小子還得和父親要一個人。”

“誰?”朱棣也跟着起身,那平日裡偉岸的身高在朱高煦面前有些‘矮小’。

“馬和。”朱高煦笑了笑,可朱棣聞言卻笑道:“他被我改名了,現在叫鄭和。”

“不過你既然要他,那給你便是。”

朱棣抓了抓大鬍子,然後和朱高煦胯步走出了明樓,向着山下走去。

不多時,父子二人下了山,當即便看到數千官員,不過其中大部分都只是從九品。

朱棣詫異怎麼突然來了那麼多官員,卻發現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剛剛抵達這裡,額頭還是汗珠。

“這些人裡,有三千人是亦失哈從北邊帶來的。”

朱高煦站在身後爲朱棣解釋,他從要對江南大規模清洗開始,就讓亦失哈將北邊官員帶往南邊,讓渤海成丁之人南下接手遼東、大寧、山東的開荒均田事宜。

因此,在朱棣抵達的後腳,亦失哈就帶着遼東的三千官員抵達京城。

“有他們在,父親起碼三年不用擔心錢糧之事了。”

朱高煦話中頗有深意,朱棣卻只是頷首:“這些事情你既然討了去,那就不用和俺說了。”

“俺再推脫幾番,過幾日繼了大位,便封你做太子。”

他給出了承諾,隨後與朱高煦走下了四方城。

眼見正主出現,守在紫金山下的百官們立馬跪倒一片,山呼萬歲。

其中,禮部尚書李至剛走上前來作揖:

“天生聖人,以爲社稷生民,今天下者,太祖之天下,生民者,太祖之生民,天下豈可一日無君?生民豈可一日無主?況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殿下爲太祖嫡嗣,德冠羣倫,功施社稷,宜居天位,使太祖萬世之鴻業,永有所託,天下之生民,永有所賴,不宜固讓,以孤天人之心。”

“俺剛到京城,聞皇侄自焚,心甚難受,此事再議。”朱棣在此回絕了羣臣的勸進,同時開口道:

“即日起,建文舊制一律恢復洪武舊制,此外輟朝三日,爲皇帝哀……”

“俺那侄兒的喪葬,便交給有司置辦,不得苛刻。”

羣臣聞言,紛紛作揖回禮:“殿下仁心……”

朱棣倒也沒回答,只是回頭與朱高煦說道:“我住雞鳴寺,你住何處?”

“小子住大教場,方便處理政務。”朱高煦迴應,朱棣也點頭道:

“天下無主,高皇帝在時常誇讚你,今日你暫理朝政也是應該。”

朱棣這話是在爲朱高煦站隊,燕府諸將見到這一幕也十分高興,紛紛附和。

待表態結束,朱棣這纔開口道:“把黃子澄、齊泰、暴昭、方孝孺等罪臣帶來!”

“是!”丘福等人聞言作揖,朱高煦也眼神示意了孟章。

孟章見狀,便主動走到了燕府諸將的面前,與丘福、陳武等人交談幾句後,幾人帶着百來名燕府騎兵往內城趕去。

由於朱高煦的包圍成功,這羣建文舊臣沒一個逃脫,其中自盡的足有七十六人,像齊泰、黃子澄這樣兵敗被俘的有一百四十七人,剩餘的便是像暴昭、方孝孺這樣在家裡蹲着,然後被渤海軍抓走的典型,足有四百多人。

不多時,這四個人便披頭散髮的被抓到了紫金山下,並被兵卒架在了朱棣面前。

齊泰仰着下巴,黃子澄、暴昭也是如此,唯方孝孺沉默不語,也不高傲也不作他言。

“這就是你們害俺家人的目的嗎?”

朱棣質問四人,並數落了幾條罪狀。

黃子澄聞言,直接開口:“要殺便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再怎麼說也無法洗清你逆賊的事實!”

“呵呵!”朱棣嗤笑,目光冰冷道:“若非你等離間俺家人,陛下何故會自焚?”

“拉下去,車裂!”

他一句話落下,四人便被兵卒架到了不遠處,羣臣紛紛躲避,讓出了一塊空地。

黃子澄、齊泰與暴昭聞言紛紛對朱棣破口大罵,方孝孺垂頭喪氣,但緊接着也跟着罵了起來。

“不孝子朱棣!你對得起太祖高皇帝在天之靈嗎?!”

“太祖高皇帝,您看看這不孝兒孫!”

“動手!”朱高煦懶得聽這幾個人繼續犬吠,直接催促孟章動手。

孟章聞言,立馬命人派出馬匹,將繩子拴在馬鞍上,以五馬分屍一人將繩子套在了這四人身上。

伴隨着馬鞭的抽打聲響起,那原本還充滿憤怒的謾罵聲開始出現驚恐,變得急促。

漸漸地,變成了慘叫……

《明太宗實錄》:五月己丑,上入京,執奸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暴昭等至闕下,上數其罪,鹹伏辜,遂戮於市。

(本章完)

第604章 地府本性純樸燕朱棣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36章 以利誘之第122章 臨出行前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493章 癸卯貪腐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28章 潛龍在淵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10章 輕鈔重錢第612章 地府獐頭鼠目朱老四第22章 《削藩論》第539章 君子之澤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89章 孤家寡人第527章 東風入律第538章 伶牙俐齒兒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第472章 瓦剌西遷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581章 日落西斜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514章 南楊北王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129章 百廢待興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86章 施以恩惠第29章 二王相猜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53章 難成大器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561章 浪恬波靜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8章 老當益壯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47章 東宮名錄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第131章 日出松江第58章 以鈔抵稅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第121章 除夕守歲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489章 倉攢吏第451章 繁花似錦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587章 後記景泰184.第184章 火繩槍第5章 洪武暮色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506章 父強子壯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616章 地府始秦終明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60章 嶽婿矛盾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7章 便宜舅舅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396章 先甜後苦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88章 晉府難安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386章 波斯之亂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
第604章 地府本性純樸燕朱棣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36章 以利誘之第122章 臨出行前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493章 癸卯貪腐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28章 潛龍在淵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10章 輕鈔重錢第612章 地府獐頭鼠目朱老四第22章 《削藩論》第539章 君子之澤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89章 孤家寡人第527章 東風入律第538章 伶牙俐齒兒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第472章 瓦剌西遷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581章 日落西斜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514章 南楊北王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129章 百廢待興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86章 施以恩惠第29章 二王相猜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53章 難成大器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561章 浪恬波靜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8章 老當益壯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47章 東宮名錄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第131章 日出松江第58章 以鈔抵稅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第121章 除夕守歲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489章 倉攢吏第451章 繁花似錦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587章 後記景泰184.第184章 火繩槍第5章 洪武暮色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506章 父強子壯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616章 地府始秦終明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60章 嶽婿矛盾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7章 便宜舅舅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396章 先甜後苦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88章 晉府難安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386章 波斯之亂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