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阿箬

這一夜永和宮中並不安寧,鬧了整整一夜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只見太醫去了一撥又一撥,卻不見放出來。六宮衆人都驚異不已,私下裡查問卻也問不出什麼,只知道永和宮的燈火亮了一夜,卻大門緊閉,沒有一點聲息。

晨起時也不知永和宮中到底出了何事,如懿惦記着要去長春宮請安,早早梳洗了便傳了輦轎往外頭去。

向例嬪妃出門都是傳的輦轎,只是如今初夏早晨尚算清涼,如懿便扶了惢心和阿箬的手慢慢出去,正過了長街,看着初陽澄澈如金,流金般的日光落在琉璃瓦上,彷彿漾着一池金波浮曳。如懿貪看那日色,才走了幾步,卻見慧貴妃也在前頭,忙恭謹立在道邊迎候,見她近前,方福了一福。

慧貴妃笑盈盈打量着她道:“幾日不見嫺妃,氣色越發好了。是不是皇上昨兒歇在你那兒,所以人逢喜事精神爽?”

阿箬滿面都是甜笑,嘴上卻道:“皇上來也是常有的事,這也能算喜事麼?”

如懿氣惱阿箬嘴這樣快,尚未來得及瞪她,慧貴妃只是笑容如常,伸手撫了撫髮髻上新簪的一支冷翠色碧玉明珠釵,淡淡道:“也是本宮渾忘了,昨兒皇上彷彿是歇在永和宮。本宮還以爲妹妹那兒春色長駐,一日也不落下呢。”

如懿不欲與她逞口舌之快,便只安靜地垂下臉,看着自己松花絹子上細細的流蘇。

慧貴妃以爲她氣餒,眼角便多了幾分桃花色,正欲再出言諷刺幾句,卻見斜刺裡一頂輦轎橫穿出來,差點撞到慧貴妃。她腳下一個踉蹌,花盆底一斜,差點摔了出去。幸好彩珠和彩玥扶得快,人雖沒事,髮髻上的碧玉釵卻滑落下來,跌得粉碎。

那頂輦轎撞了人,全作無事一般,往角門一拐便過去了,渾不理撞了什麼人,撞得重不重。

彩玥“哎呀”一聲,忙蹲下撿起那支碧玉釵,情急道:“這是皇上新賞的,就這麼碎了……”

話未說完,彩玥臉上已經重重捱了一掌。慧貴妃氣惱道:“看清楚那人是誰沒有?”

彩玥捂着臉也不敢哭,倒是茉心道:“背影像是玫常在,但看衣服卻不大像呢。”

慧貴妃呵斥道:“只一支玉釵,皇上賞得還少麼?小家子氣!”說罷,她便丟下如懿匆匆往長春宮去了。

如懿見她離去,不覺含了幾分氣惱,向阿箬道:“你若再這般逞口舌之快,便不要再和我出來!”

阿箬嘟囔道:“小主怕她做什麼?咱們有大阿哥,延禧宮的恩寵也不比貴妃少!”

如懿見她教而不善,氣道:“即便如此,你又何苦去惹她?現在大阿哥在我身邊,多少人的眼睛看着,你還不肯檢點些!”

阿箬還欲再說,終究還是忍耐了下去,扶了如懿的手往長春宮去。

如懿到時嬪妃們都已在了。她跟着慧貴妃進去按着位次坐下,皇后便笑吟吟向貴妃道:“今兒你是怎麼了?頭髮也有些鬆了,臉色也不大好。”

慧貴妃遞一個眼色,茉心忙道:“方纔從長街過來,我們小主不知被誰的輦轎橫衝直撞出來碰了一下,人差點扭了,連皇上賞的玉釵也跌碎了。”

慧貴妃忙起身道:“如此匆忙來見皇后娘娘,實在是怕誤了請安之時,還請皇后娘娘見諒。”

皇后溫和道:“這有什麼要緊的,倒是你自己沒事吧?跟着的人沒看清是誰撞的麼?”

茉心道:“奴婢看着恍惚是玫常在。”

蕊姬倒也不驚,只是盈然一笑如芙蓉清露:“方纔是冒失了,差點撞到貴妃,真是失敬了。”

慧貴妃神色不豫,冷然道:“如今才知道撞着本宮了,方纔怎麼逃得一陣風兒似的?”

蕊姬盈然一笑,撫着腮邊道:“本是想停下來跟貴妃娘娘您致歉的。可是,嬪妾有一樁要緊事不能不先來回稟皇后娘娘,所以只好對不住貴妃娘娘了。至於跌了皇上賞賜的玉釵,您到嬪妾宮裡隨便挑,喜歡什麼您自己揀去,賠您兩根三根都不要緊。”

慧貴妃聽她如此倨傲,一張秀荷似的粉面不由得含了幾分怒意:“昨兒晚上永和宮就鬧騰了一夜,今日又來無禮,即便皇上寵着你,也由不得你這個樣子!”

蕊姬側了側臉,脣角的弧度如一彎新月,起身向皇后恭恭敬敬福了一福:“回皇后娘娘的話,臣妾昨夜腹痛不止,皇上傳了太醫來看,才知臣妾是有了身孕了,已然兩個月了!”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

如懿下意識地按住自己的小腹,不覺生了幾分悽楚。她立刻意識到這不是該自己傷心的時候,忙撐住了臉上的笑容,不容它散落下來,也隨着衆人賀喜道:“恭喜皇上,恭喜皇后,恭喜玫常在。”

皇后倒還鎮定,滿臉笑意像遮不住漏下的春光:“是麼?只是既然有孕,怎會腹痛?”

蕊姬微有得色:“太醫說臣妾體質寒涼,胎兒體熱,有所衝撞,加之是頭胎,所以腹痛。其實也是無妨的,臣妾也是因爲這件事要急着回稟皇后娘娘,所以衝撞了貴妃也不敢停留。”她說罷便要屈膝向貴妃行禮,“還請貴妃寬恕嬪妾這遭吧。”

蕊姬雖是要屈膝,動作卻極緩慢,貴妃知她的意思,只得讓茉心攔住了,道:“纔有了身孕便仔細些吧。萬一磕了碰了,仔細丟了這福氣。”

蕊姬的目光略含挑釁,看着貴妃道:“好容易得的這福氣,怎麼會丟了?有貴妃娘娘庇佑,嬪妾的福氣長着呢。”

皇后連忙道:“你是頭胎,得格外仔細着。等下本宮就多撥幾個人過去伺候你。缺什麼要什麼,儘管來和本宮說。十月懷胎,有得辛苦呢。”她蓄了寧和的微笑,看着貴妃與如懿道,“不過這辛苦也是福氣,本宮也希望你們兩個早有子嗣呢。”

玫常在眼波微曳,看着慧貴妃,曼聲道:“是啊,十個月是辛苦呢,嬪妾看着嫺妃娘娘照顧大阿哥就費盡心力。不是親生的尚且如此,若是親生要當何等艱辛呢。還是慧貴妃福氣好,沒生養的人,看着也比實際的年齡年輕些,不那麼顯老。”

慧貴妃氣得渾身發顫,幾乎即刻就要發作。皇后安撫似的看她一眼,她都沒有察覺,素心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遞了一碗茶過去,碰了碰貴妃的手肘,示意她安靜下來。

皇后環視衆人,慢慢道:“有了孩子的固然高興,沒有的也不必着急。皇上待後宮一向仁厚關愛,遲早都會有自己的孩子的。”她頓一頓,緩聲道,“對了,本宮今日正好有一樁喜事要告訴你們,也是滿宮裡的大喜事。”她喚了一聲,“蓮心。”

蓮心本

木木地在那兒站了一早上,像個泥胎木雕人兒一般。她聽得皇后召喚,幾乎是劇烈地顫抖了一下,不由自主跪下了道:“奴婢在。”

皇后指着她,口氣溫和如春風:“滿宮這些丫頭裡,本宮最疼的就是蓮心。如今蓮心也大了,本宮想着給她指婚指個好人家,她又不願意出宮遠嫁。跟着本宮忠心耿耿的人,自然不能委屈了她,便和皇上商議了,將蓮心指給養心殿副總管大太監王欽,八月十六成親。”

蓮心一個激靈,臉色頓時變得雪白,伏下身哀求道:“皇后娘娘,奴婢……奴婢實在不想成婚,只想一直伺候着您。”

皇后笑得極和藹,彷彿是對着自己的女兒一般溫言細語:“本宮知道你的忠心,只是女人總不能不嫁人哪。你是本宮最信任的人,一定要嫁得好纔是。王欽才三十出頭,會長長久久陪着你的。你的嫁妝,本宮也會加倍厚厚地給你。”皇后語氣微微一沉,“王欽中意你許久,這門親事可是求也求不來的好姻緣。你可別辜負了本宮和皇上對你的疼惜。”

蓮心顫巍巍跪在那裡,泫然欲泣。素心忙扶了她道:“皇后娘娘慈愛,蓮心高興還來不及呢。她這定是高興壞了。”說罷便扶了蓮心下去。

如懿與海蘭互視一眼,皆是默默,只隨衆人道:“皇后娘娘慈愛憫下。”

慧貴妃更是道:“王欽是皇上跟前的大紅人,這門姻緣是配得起蓮心的,要換了別人,求也求不得呢,還是皇后娘娘的臉面大。”

皇后笑意不減:“好了。這些都是閒話。”她看着蕊姬道,“如今最要緊的是玫常在的胎。你可得好好養着,萬不能掉以輕心。”

蕊姬躬身答應了。衆人賀了幾聲也告退而去。

皇后待殿中安靜下來,方看了看素心,淡淡道:“去看看蓮心,這樣的大喜事,別掉淚珠子,晦氣!”

素心忙賠笑勸道:“皇后娘娘放心,蓮心只是一時糊塗,還沒想明白罷了。”

皇后取了一顆枇杷,剝成倒垂蓮花的樣子,方慢慢吃了:“她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整個長春宮裡,不是像你一般過了三十,便是年紀太小入不了眼。幸好王欽喜歡她,再三跟本宮提了,她又是本宮的心腹,本宮才肯擡舉她。你要她好好記着,乖乖嫁過去,籠絡住了王欽,就等於籠絡住了皇上的心思和腳步。本宮斷斷容不得她壞了本宮的大事!”

素心知道輕重,忙又替皇后剝了一顆枇杷遞過去,道:“娘娘的苦心咱們都知道,只是娘娘有阿哥有公主,又有中宮的權柄和皇上的關愛,咱們怕什麼呢?”

皇后擡眼看了看碧澄澄空中流金潑灑似的日光,伸手探了探景泰藍盆裡供着的冰山,欷歔道:“本宮何嘗不想高枕無憂?可是太后對後宮之事的涉入越來越多,你看玫常在就知道,皇上的嬪妃和子嗣只會越來越多,而本宮只會越來越人老珠黃,色衰愛弛。”她眸中一亮,似是閃過一點黑色的焰火,“所以萬事不能不多一層防範。”

素心嘆道:“智者必有千慮。娘娘費心了。”

玫常在的身孕是皇帝登基後的第一胎,皇帝雖然早有子女,也顯得格外高興。儘管連着幾日操心於江南水事,但皇帝得閒便留在永和宮中噓寒問暖。

這一夜難得玫常在沒再纏着皇帝,皇帝便往延禧宮來,略略問過了永璜的功課,便留在如懿閣中一同用膳。

如懿替皇帝夾了一筷子菜道:“皇上可知道皇后娘娘要爲蓮心賜婚對食之事?”

皇帝含笑道:“你怎麼問起這個了?”

如懿蹙了蹙眉:“臣妾只是覺得,好好的女兒家嫁了太監,實在可惜。”

皇帝道:“皇后這樣說,宮中太監宮女多了,又不能都放出去,癡男怨女多了,還不如湊合了賜了對食,也好彼此安慰。皇后是好意,朕便允了。”

如懿聽得這樣,也不好多說,便倒了一杯酒在皇帝盞中,櫻桃色的瓊液凝在白玉酒盞中,如同一方上好的紅玉,盈盈生輝。

皇帝笑道:“這酒的顏色看着很喜慶。”

如懿看着皇帝神色,亦是歡喜:“皇上心情好,自然看什麼都是喜慶的。”

“你覺得朕心情好?”

如懿笑着伸手去撫他的眉毛,一根根濃黑如墨。這樣近距離地望着他,連眉毛,也是這樣好看的。“臉上全是笑紋兒,藏都藏不住。還有眉毛,眉毛都飛起來了。”她忍着心底的酸澀,輕笑道,“玫常在有了身孕,皇上是真高興。”

皇帝笑着握一握她的手,只覺得她的手涼得如一塊和田玉,握久了,慢慢也生了潤意。他朗聲道:“後宮裡的事再高興也是小事,前朝出了高興的事兒,朕心裡才真正快活。”

如懿倒了一盞酒敬到皇帝跟前:“皇上心裡快活,就是臣妾心裡快活。皇上爲了治理前朝,日夜操心,所費的心神不是旁人看着就能明白的。所以這一杯,臣妾敬皇上。”

皇帝接過了卻不喝,饒有興致道:“你不問問朕,爲什麼高興?”

如懿微微低首:“如同農人耕種,有付出,有收穫。這便是高興。其他的,臣妾身在後宮,不該問,也不能問。”

皇帝接過酒一仰脖子喝了,眼睛裡都是晶燦燦的笑影兒,他執着如懿的手,柔聲道:“這就是你的好處了。若是慧貴妃,她一定要追着朕問,是什麼高興事兒。”

如懿脣邊恬淡的笑意微微一斂:“慧貴妃自然有慧貴妃的好處。可是皇上……”她頓一頓,柔聲裡帶着一分倔然硬氣,“皇上,在這兒,咱們不說別人。”

皇帝怔了一怔,不覺一笑:“沒看出來,你還有小心眼兒的時候。”

如懿的笑意若映着月亮的水,清亮分明:“皇上的心分成了兩半,一半是前朝,一半是後宮。後宮的一半心兒,大半給了太后和公主皇子們,小半兒給了臣妾和諸位姐妹。在這小半里頭,皇后佔個大頭,嬪妃們各自分了皇上的一點兒心,留給臣妾的也不多了。那麼這一小瓣心來臣妾這裡的時候,皇上若再分給了別人,那臣妾就連芝麻粒兒那麼大都佔不上了。”

皇帝吁了口氣,伸手攬過如懿的肩:“這話你雖是帶着笑說的,但是朕知道你心裡的委屈和難受。朕還年輕,前朝的事情顧不過來,大臣們都是跟着先帝的老臣了,一個個都有資格擺在那兒。朕若是不親自一件一件打理好了,哪件落了他們的話柄,都是朕的難堪。爲着這個事兒,朕進後宮進得少了,爲着孝親的禮數和正宮的威儀,更要多陪陪太后和皇后。朕有數,朕陪你的時間,是不比在潛邸的時候了。”

如懿倚在皇帝肩頭,金線騰雲五爪龍紋的花樣細密地硌在臉頰上,硌得久了,也覺出一絲粗糙的生硬,她低低道:“臣妾不敢怨,怨了那是不懂得皇上的難處。臣妾也盼着皇上來,私心裡,最好是皇上來了就不走了。可是臣妾知道,夫君可以是一人的夫君,但皇上是天下的皇上。所以臣妾盼皇上來,也不敢盼皇上來。”

皇帝靜了片刻,撫着如懿的鬢髮,定定道:“這是真話了。朕走到後宮裡,有皇后這個賢妻,也有慧貴妃的溫柔,純嬪體貼,嘉貴人嫵媚,連怡貴人、海貴人和婉答應,也有她們的老實本分。可是唯獨一樣,你有的,她們誰都沒有。”

如懿好奇:“是什麼?”

皇帝吻一吻她的額頭,靜聲道:“是一份直爽。這份直爽是對着朕的,從你入潛邸到今天,都沒有變過。”

如懿怔了一怔,內心感懷,嘴上卻硬着:“直爽算不得后妃之德,不是什麼好處。”

皇帝輕嘆一聲,笑道:“這好處,后妃之中都沒有,是夫妻之間的。”

彷彿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被誰的手輕柔拂過,如懿幾乎要落下淚來,她低下頭,極力忍着淚:“如懿謝皇上,能夠這樣懂得。”

皇帝動容道:“朕懂得,更珍惜。所以如懿,雖然你不是朕的結髮妻子,也不是陪伴朕最久的人,可你的好,都在朕心裡。朕也希望你明白,不管這延禧宮朕來得多不多,你總是在朕心裡,而不是隻在這宮裡。”

月光瑩白,悠然漫行天際,像冰破處銀燦燦流瀉而下的一汪清水。遠處的風帶來花木肆溢張揚的清香。這樣好的月色,隔着窗戶半開的縫隙望出去,彷彿整個宮苑都凝霜般地冰雪潔白。這樣好的月,是要映着這樣成雙的人的。如懿從未覺得,這紫禁城裡的十六月圓,竟也是這般完滿無缺。

這樣寧和的時光,如懿真覺得自己要眠過去了。若是一眠醒來,還是這般的人月兩圓,那該多好。

只是外頭的敲門聲響了兩下,她原本閉着眼不想理會,外頭卻是又響了兩下。如懿嘆口氣,看看桌上的菜色快涼了,知道是送菜進來的宮女,只得嘆道:“進來吧。”

皇帝曉得她的心思,握一握她的手,含着笑並不說話。如懿臉上一紅,卻聽殿門“吱呀”一聲輕響,一個身影輕快地閃進來,後頭跟着一個端着黃木四方虯紋盤子的小宮女,穩穩當當地走了進來。來人正是阿箬,她輕巧行了一禮,道了“萬福”,輕輕頷首,託着盤子的宮女便走上前來。阿箬一道一道將菜式端出來,口中便道:“這道鵪子水晶膾是皇上最喜歡的,小主一早就吩咐了小廚房盯着做好,差半分都做不成這水晶剔透的樣子;這道荷花蒸鴨脯是專用了不肥不瘦的鴨脯肉,鴨子愛活水,所以性涼去火,小主特意囑咐了給皇上備上,解解批摺子勞累的火氣;這道糖醋鱖魚酸甜可口,最宜下飯飲酒;還有一道碧糯佳藕口味清甜,是象徵着皇上和小主佳偶天成,蜜裡調油。”

皇帝笑道:“每道菜都是你們小主的心思,可她自己是不肯說的。從你嘴裡說出來,這心思就活靈活現了。”

阿箬作勢輕輕拍了一下自己的臉:“是奴婢多嘴了。可咱們小主是個實心人兒,惦記着皇上的心存在那兒,說不出來。奴婢要是不替小主說出來,只怕小主的癡心,更沒人知道了。”

皇帝笑得輕快,拍了拍如懿的手背道:“其實你也算是個會說話的人了,沒想到手下調教出來的丫頭,一個賽一個機靈。朕記得,阿箬跟了你好幾年了吧。”

шшш◆ttκд n◆c ○

如懿頷首道:“阿箬是臣妾的家生丫頭,跟着臣妾陪嫁過來的。仗着伺候臣妾久了,那話就不肯安分蹲在舌頭底下。”

皇帝倒是頗高興:“自打住進了宮裡,皇后的規矩大,教導得滿宮裡的奴才一個比一個更會裝啞巴,恨不得沒了舌頭纔好。朕倒覺得,都像阿箬這麼說說笑笑的纔好,你們關起門來過日子,也有趣兒得多。”

如懿聽着阿箬被誇獎,心裡也頗喜悅,便道:“既然皇上這麼擡舉你,留下佈菜伺候吧。只一樣,別得意得沒了規矩。”

阿箬福了一福,笑盈盈道:“小主的囑咐,奴婢哪回不記在心裡?”說罷,便靜靜候在一邊,伺候着兩人用膳。

皇帝夾了一塊甜藕慢慢吃了,笑道:“本來朕也不想提前朝的事兒了。可是這會兒看見這塊藕,心裡又高興起來。江南水患連年成災,一到夏天發了洪水毀掉良田萬畝,災民流離失所,這一直是朝廷的心頭大患。先帝年年想治水,撥了銀子下去築造堤壩,可那堤壩比豆腐還軟,總是防不住洪水。到了朕登基,朕派去江南治理兩淮的官員上了摺子,說今年的堤壩建得好,發了再大的水都沒衝下去,百姓們總算是安樂了一年。尤其是淮陰知縣管修的那一段,實實在在是把朝廷派下去的銀子都用上了,那堤壩比鐵漿澆得還硬實。往年淮陰最容易受災,今年的知縣倒能管事,又能治水,朕好好嘉獎了他一番。”

如懿替皇帝又夾了一筷子藕,側首笑吟吟看着他:“能爲皇上分憂的人,是該好好嘉賞,只不知這淮陰知縣,叫什麼名字?”

皇帝凝神想了想:“彷彿是叫桂鐸,索綽倫氏,鑲紅旗的包衣出身,倒是極能幹的一個人。朕正想着,他能實實在在修好了堤壩,便是個中用的人。朕再看他一陣子,若是經用,便可賞他做個知府。”

皇帝話音未落,卻聽阿箬利索地跪下磕了個頭,激動得淚流滿面:“奴婢謝皇上的賞,謝皇上隆恩。”

皇帝奇道:“朕賞朕手底下的官員,你急着謝什麼恩呢?”

如懿含笑看着阿箬道:“桂鐸是阿箬的阿瑪。”

皇帝便也露出幾分笑顏:“原來朕誇了半日,人家女兒就在這裡。”他便向着阿箬道,“你阿瑪在外頭替朕盡心,你就好好在後宮伺候着,自己也能熬出個眉目來。”

阿箬喜不自勝,趕緊磕了個頭謝恩。如懿見時機恰好,便道:“皇上這個意思,是可以替阿箬指個好人家了,那臣妾先替阿箬謝過皇上。”

皇帝夾了一筷子鱖魚在如懿碗中:“阿箬有沒有這個造化,還得看她自己的。”

阿箬見皇帝取過一旁的熱手巾擦了手,忙站起身來,倒了一盞茶遞到皇帝跟前:“這是新備下的六安茶,消垢膩去積滯是最好的。皇上嚐嚐。”

皇帝喝了一口,便含了幾分笑意:“論細心周到,嫺妃,你這兒是一等一的。”

如懿低眉笑得溫文:“細心周到是對心的。皇上感覺到了,這心意也就到了。”

(本章完)

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章 漁翁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章 自處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五章 凌辱第三章 風雨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五章 皮影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章 哲妃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五章 凌辱第十五章 凌辱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四章 風波第三章 風雨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七章 求存第九章 名分(下)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五章 皮影第十四章 風波第四章 直言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五章 凌辱第六章 棄婦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六章 君心第六章 棄婦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章 漁翁第八章 名分(上)第三章 風雨第二十章 漁翁第八章 名分(上)第四章 直言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六章 棄婦第七章 求存第三章 風雨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七章 求存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章 哲妃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四章 直言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章 哲妃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八章 名分(上)第七章 求存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
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章 漁翁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章 自處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五章 凌辱第三章 風雨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五章 皮影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章 哲妃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五章 凌辱第十五章 凌辱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四章 風波第三章 風雨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七章 求存第九章 名分(下)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五章 皮影第十四章 風波第四章 直言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五章 凌辱第六章 棄婦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六章 君心第六章 棄婦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章 漁翁第八章 名分(上)第三章 風雨第二十章 漁翁第八章 名分(上)第四章 直言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六章 棄婦第七章 求存第三章 風雨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七章 求存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章 哲妃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四章 直言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章 哲妃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八章 名分(上)第七章 求存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