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80章 博弈

bookmark

破曉之前,一隊蜀軍,悄然自營壘出。兩千餘卒,全是騎兵,多備馱馬,攜有大量的引火之物。

未刻意隱藏行跡,速度極快,對於周邊的道路、地理情況,已然十分了解,目標明確,直指渭河浮樑。夜風夾帶着河水的溼氣,消除了些許夏季的炎熱,領軍的蜀將,不斷催促着部下,加快速度前進。

晨色黯淡,渭河幾乎隱藏在暮色之中,放眼望去,黑漆漆一片,只有不時閃動的少許粼光,證明着河水的流動。橫跨兩岸的浮樑,看起來不甚牢固,河水沖刷之下,有些搖擺動靜。

浮樑前,布有燈火,就如黑暗中的指路明燈。南岸,置有一座臨時營柵,拒馬羊角,以作御備。當初蜀軍撤還渭南,不墮浮樑,未嘗沒有攻克散關,再行北渡的打算。漢蜀雙方,更逞心機,是故這座浮樑,竟得以保全至今

不過,如今蜀軍做好的撤兵的打算,卻也不得不考慮毀之,以阻寶雞漢軍渡河南追。事實上,原本無人把手的浮樑,突然冒出漢軍,李廷珪引起了警惕。

兩軍的情況是,一方是我知你要撤軍,另一方是我知你知我要撤軍,就看如何較量了。

“將軍,漢軍浮樑守備,似乎有增強啊!”奔行靠近,望着渡口的情況,一名軍官衝領兵的蜀將說道。根據此前探察,漢軍並不重視浮樑,僅派了一營士卒,但眼下,僅觀營壘佈置,至少有上千的漢卒,把手着他們襲擊的目標。

蜀將稍微觀察了下,滿臉堅決,沉聲道:“招討使下的是死命令,必焚斷渭河浮樑,勿作他想,不管他有多少人,趁漢軍反應過來之前,隨我殺!”

言罷,帶頭衝鋒,朝着浮樑前,在哨卒示警下,已慢慢反應過來的漢壘衝去。

年紀大了,睡眠本淺,被喚醒之後,趙暉迅速恢復了清明,查問情況。

“浮樑什麼情況?”趙暉問親自來報的向訓。

“一支蜀騎突襲浮樑,意欲焚斷,爲把手士卒所拒,我已派兵支援,死令守之!”向訓簡單地稟報道。

有一段時間了,趙暉有意地在放權給向訓,似這種臨機決斷,調動兵馬,向訓能夠自決之。

“選這麼個時辰突襲浮樑,看來,蜀軍撤兵,就在就今日了!”趙暉做下判斷,言辭肯定。

朝外看了看天色,晨曦已露,天地間一片亮白之色,趙暉一砸拳,道:“可以發兵了!”

這個時候,藥元福走上堂來,腳步敏捷,完全不似一年近七旬的老人,沉重的甲冑穿在身上,蒼容之間不見一點負累之色。

挎劍而立,衝着趙暉道:“都帥已下決議,可以讓我帶兵出擊了吧!”

見老將這副表現,趙暉還能說什麼,點頭應允,但不忘叮囑:“藥兄當謹記,追擊之戰,當審情度勢,蜀軍撤退,只怕不會無備,勿要與之死拼!”

“是!”接令之後,藥元福便急匆匆而去,迫不及待的樣子。

見狀,向訓不由嘆道:“陛下嘗言,有志不在年高!藥公年近七旬,猶能如此慷慨豪邁,率意進取,實在欽佩不已啊!”

“你向星民之雅量,也是少有人及!”趙暉也少有地,當面讚了向訓一句。

藥元福這邊,親率七千步騎出寶雞,這是自御蜀諸軍中集中起來的精銳,盡取精華,戰力不俗。直奔浮樑,突襲的蜀軍,久戰不下,天亮之後,無奈退去。浮樑雖未大毀,但終究難免損傷,藥元福領軍至時,把守漢軍正在打掃戰場,搶修浮樑。

對此,藥元福氣得直跳腳,在北岸大罵不已,一度有領騎兵趟水過河的衝動。前後耽擱了近半個時辰的時間,藥元福方纔率領步騎踏上渭南的土地。

“使君,散關、陳倉山之蜀軍,已然拔營自西南撤去,已退十餘里!”

得到探騎的彙報,藥元福稍作考慮,即召來裨將李彥,吩咐道:“我先率馬軍,前趨追擊,纏住蜀軍,你領步卒,循後而進!”

“還是末將率輕騎在前突擊吧!”李彥勸道。

“軍情緊迫,哪能容你囉唣,蜀軍退,若作遷延,延誤軍機,放跑了蜀軍,如何交代?”藥元福:“我自往擊敵!”

“節帥——”

“你敢違我軍令?”藥元福扭頭怒視之。

“末將不敢!”老將固執起來的時候,屬將幾不敢與之對視。

“另外,將軍情通報與帥府,建議派遣後軍策應!”

“是!”

不再拖延,藥元福驅策健馬,領着三千餘騎,捲起塵煙,朝西南方向的蜀軍追擊而去。裨將李彥無奈,卻不敢怠慢,一面差人向帥府報告軍情,一面領步卒,循其後而往。

寶雞城中,趙暉安坐堂案,不動分毫,不過老眉微蹙,自藥元福領軍出擊後,未見多少放鬆。

未己,向訓走了上來,拱手稟道:“都帥,已然整軍完畢!”

“星民,你當知道我爲何讓你整軍吧!”趙暉似回了神一般,看着說問道。

向訓神色平穩,說道:“觀蜀將李廷珪,統軍作戰之能,雖難有出奇稱道者,但也算稍具其才。兩軍之間的形勢,可謂心照不宣。其既撤軍,對於我軍追襲,不會無備!藥公此去,能建功自是最好,若有異變,也不可不慮!”

再度上下打量了向訓幾眼,趙暉不由嘆道:“難怪,天子會讓你前來鳳翔!”

“就由你,率軍押後,接應藥公吧!”

“是!”

向訓領軍,還未盡出,便得知了蜀軍的動向以及藥元福的決策。心下有感,不禁生出幾分急躁,趕忙催促進軍,藥元福似乎是有意冒進。

在寶雞西南六十餘里,濱臨固道水,有一村名東河,遠處山嶺起伏,林木茂鬱,周遭卻還算平坦,如一窪地。一場針對漢軍追兵的伏擊戰,已然展開。

蜀軍主帥李廷珪,不只有備份,還打算在撤軍之前,打一場勝仗,好回川后交差。藥元福率輕騎,急追猛趕數十里,連破三道蜀軍殿後之兵,終於在東河村附近,咬上了蜀軍主力。然後,便陷入重圍之中,緊接着便是浴血相攻,白刃廝殺。

幾十年的作戰經驗,歷險無數,臨圍之際,藥元福並未過於慌張,判斷敏銳,果斷突上村東北一座坡地,臨高背水而御。而藥元福,果如其戰前所言,親自操刀,指揮殺敵,激勵士氣,以待援兵,穩穩地頂住數倍之敵。

李廷珪的中軍,就紮在村中,登高眺望,殺聲盈耳,隔得老遠,都能感受到廝殺之激烈。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招討使,何將軍已帶軍,將漢軍步卒,圍於六裡之外,正在攻殺!”軍騎來報。

“好!”李廷珪不由撫掌,難得地有些失態,北伐以來,他仗打得太憋屈了,嘴裡笑道:“這些漢軍,太過囂張了,就這點兵馬,還敢冒進追我!今日定要給他們一個深刻教訓!”

“招討使,此處距寶雞過近,聞變,必有援軍南來!”麾下將領提醒道。

聞言,李廷珪直接下令:“傳令下去,全力攻殺漢軍,儘快結束戰鬥,定要在漢軍援軍趕到之前,將之盡數殲滅。”

“漢軍無所依仗,我以數倍之軍擊之,看其如何擋!”李廷珪的語氣中,流露出了一種名爲自信的東西。

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02章 絕境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12章 兄弟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08章 新貴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5章 漸不自知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5章 楊村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86章 駕臨渦口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284章 影響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50章 蜀亡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694章 鹽州第361章 安東國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27章 不允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50章 聽政第59章 病榻陳情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0章 潞州三傑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87章 兄弟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55章 雍王犒軍無題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345章 剝削者第133章 面聖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64章 孺魏王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80章 開寶第106章 敲打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39章 那一腳第433章 聖訓第159章 亂情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53章 遁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754章 雄才難制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77章 吏職變動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
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02章 絕境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12章 兄弟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08章 新貴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5章 漸不自知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5章 楊村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86章 駕臨渦口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284章 影響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50章 蜀亡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694章 鹽州第361章 安東國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27章 不允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50章 聽政第59章 病榻陳情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0章 潞州三傑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87章 兄弟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55章 雍王犒軍無題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345章 剝削者第133章 面聖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64章 孺魏王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80章 開寶第106章 敲打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39章 那一腳第433章 聖訓第159章 亂情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53章 遁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754章 雄才難制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77章 吏職變動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