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

bookmark

通州,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屬於勾連遼上京、東京兩道的要衢,本就是要害之所,在漢遼戰爭的時代背景下,在遼東戰局的直接影響下,地位也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內直線飆升。

如今,在遼國一方,這座城池已然接替遼陽,成爲遼國對東北地區統治的政治軍事中心。當然,這種戰時擡升的政治地位,顯得那麼虛幻,帶有一絲淒涼,甚至有些諷刺。

這是遼東戰場失利帶來的直接影響,同時,其能夠直接控制,並保有一定影響力的地盤,已然十分侷限,同廣闊的東北大地相比,更成一隅之地。而耶律斜軫所能倚仗的,也只剩下這一隅之地,以抗不依不饒、咄咄逼人的漢軍。

賴以依靠的後方海東之地,名義上仍舊屬於遼國,但實際上,已經完全失控了。室韋、女真中那些從未剿除乾淨的禍患,不出意外的趁機發難了,而渤海舊地,也是沸反盈天,諸部各族,爭相起義,反抗遼廷的統治,驅逐殘殺契丹的將吏,用簡單粗暴、激烈殘酷的方式,摧毀着遼國對東北地區的統治。

因爲叛亂蜂起,蔓延全境,很多州部都已經聯繫不上了,遼國的官員將吏中,或許有忠心固守待援的,但更多的,是直接變幻王旗,改頭換面,趁機爭權謀利的。

很多遼國統治下的部族、官吏、將領,都已經自立門戶,甚至拿着一些大漢的任命書,打着大漢的旗幟,開始搶佔地盤,吞併部族......

從耶律阿保機東征渤海國算起,遼國對東北的統治已有快五十年了,半個世紀,不算短了,對當地的同化統治工作,也一直在進行中,並且效果一直不錯。

然而,事實上證明,那原本看起來還算穩固的統治,是這樣的脆弱,坍塌之速,讓人完全反應不及。正面戰場的失敗,影響太大了,甚至只通過一些細作間諜,就攪得大亂,一發不可收拾。耶律斜軫想要倚仗,用以背靠禦敵的後方,最終先崩潰,成爲背上芒刺。

與遼陽差不多的是,通州也亂,軍心亂,民心亂,形形色色的人,都集中到通遠城中。有當地的部民百姓,有遭受戰亂的難民,又逃亡的貴族,也有潰散的敗兵。

大量的人口涌入,直接超出了這座原本不那麼起眼的城池的承載能力,哪怕有耶律斜軫強力的整飭,也是治標不治本。

最基本的一點,這麼多張嘴,如何能填得飽,養得起?經過在遼東與漢軍曠日持久的大戰之後,各項物資早已消耗嚴重,遼河一戰,更使對遼東諸城盤剝搜刮用以北撤固守的大量糧食、輜重損折殆盡。

因此,對於退守到通州的遼軍殘部而言,南面的漢軍威脅固然巨大,但最爲緊迫的危機,還在於糧食,在於軍需。

wWW▲тт kдn▲C〇

從退守通州之後,耶律斜軫除了整頓軍隊,修固城防,以待漢軍之外,最主要的精力,也都放在軍需的籌措上。形勢已然足夠惡劣了,但最爲令他頭疼的,還是此事,這是迫在眉睫,且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爲此,耶律斜軫也是使盡了手段,甚至比此前,更加不留後路,不顧後果。所有逃亡來通州的人,不論什麼身份,其資財、衣食,盡數收繳,同時,遣兵四掠,搜盡民間糧財牲畜,只要能用的上的,都集中到通遠城中。

耶律斜軫遣了幾支軍隊北上、東進,既爲剿滅亂軍、平定叛衆,嘗試着恢復後方的穩定,另一方面,也是在“徵集”糧食牲畜,就糧於外。

同時,將通州的難民也進行甄選,精壯勞力編入軍隊,其他老弱婦孺盡數驅逐,發往少許口糧,趕往上京,生死如何,不再顧及。如此,倒也減輕了一定的後勤壓力。

還有一些逃到通州的貴族、官吏,他們也跟着倒了黴,很多人的目的地不在通州,而是想要逃亡上京避難。然而,耶律斜軫不許,不只人被扣下了,他們帶來的財產、牛馬,也都被收繳,以充軍用。

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通州城內,是怎樣的人心渙散,怨聲載道。最讓人感覺不妙的,是軍心士氣的喪失,即便耶律斜軫已經在努力提振,賞賜搜掠的金銀玉器,也沒有重振士氣。

也就是在派出去平亂的軍隊,取得了些勝利,運回了些繳獲,讓遼軍飽餐了一頓,方纔稍微安撫了軍心。

但是,失敗、絕望的情緒,仍舊在遼軍中蔓延,籠罩在城池,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在遼河之戰後,耶律斜軫那崇高的威望,也遭受了重大打擊,遼軍上下很多人,都對耶律斜軫失去了信心,不認爲他能夠帶領他們再取得勝利。

而信心的喪失,也是最爲可怕的。

今年的秋風,似乎格外的陰冷,明明是天高雲淡,整座通遠城,卻彷彿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城池內外,很安靜,除了風聲畜鳴,幾難聞人聲。

城頭上,遼國的旗幟,仍舊飄揚着,卻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士卒的守備,還算嚴密,不時還有巡邏的遼卒走過,但每個人,都彷彿被一層無形的壓力束縛着。

通遠城,既是遼國守備東北最後也最重要的基地,同時,也彷彿成爲了一座囚籠,束縛着耶律斜軫,也束縛着爲他所“綁架”的所有人。

站在城垣上,放眼望去,能夠見到兩水環繞,成片的農田,透着蕭索與破壞,過去這個季節,有鳥獸逐食其間,然而今年,由於戰爭的緣故,土地拋荒,連鳥獸都不願意多光顧了。

耶律斜軫肅立於城頭,悽悽涼涼的風颳在臉上,寒入心底,他還未滿四十,但是老態盡顯,垂髮蒼白,即便只與幾個月前相比,那也幾乎是兩個人。

失敗,尤其是痛徹心扉、刻骨銘心的失敗,往往是時間的催化劑......到耶律斜軫身上,也一樣。

望着城下悽清的光景,感受着城內低沉的氣氛,耶律斜軫的雙目有些迷離,心情更是難以用言語盡述。沒有人,比他更能明白如今的局勢了,山窮水盡還未至,但終究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出路的。恍惚之間,甚至看到了自己、通遠城以及遼軍諸殘部的結局。

或許,還有條生路,那就是帶領殘部,西撤回上京,但,那註定是條艱難的路,不管是因爲個人的顏面、驕傲還是其他什麼,他已經選擇拒絕那種決策。

針對遼東之失,遼帝耶律賢那邊,仍舊沒有怪罪他,甚至在得到戰報後,以最快的速度發來一道慰勉詔,仍舊讓他負責東北戰事,統籌軍政,防禦漢軍。

這寬宏大量、信任有加,背後,耶律斜軫卻是能清晰地察覺得到那憤怒、失望與不滿諸多交織的情緒。

耶律斜軫自己也明白,他是沒有其他路的,如果選擇逃回上京,怕也是個罪死的結局。畢竟,此前不顧朝廷詔令,擅自放棄遼陽,最終還導致遼河那場大潰敗,已經是死罪了。

而耶律賢之所以,還將東北的軍政,全部交給耶律斜軫,那是因爲,耶律賢已經選擇放棄了,他耶律斜軫與偌大的東北一樣,都是被捨棄的對象,不再抱希望了......

第98章 軍心可用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370章 劉鋹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87章 瑣屑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779章 四王畢第15章 名單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27章 皇城司半島史話·桓王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章 新皇詔制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89章 談話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72章 太子妃第29章 請纓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65章 楊無敵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68章 婚宴第87章 兄弟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75章 高貴妃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56章 遺澤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6章 進士樓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02章 絕境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803章 運動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57章 國滅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18章 蒲陰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31章 進軍令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62章 難得遲疑第347章 談話第113章 希望渺茫
第98章 軍心可用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370章 劉鋹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87章 瑣屑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779章 四王畢第15章 名單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27章 皇城司半島史話·桓王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章 新皇詔制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89章 談話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72章 太子妃第29章 請纓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65章 楊無敵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68章 婚宴第87章 兄弟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75章 高貴妃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56章 遺澤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6章 進士樓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02章 絕境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803章 運動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57章 國滅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18章 蒲陰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31章 進軍令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62章 難得遲疑第347章 談話第113章 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