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

“都說皇城司的密探,上至王公,下及市井,此言果然不假,你手下的眼線,都安排進秦王府了......”

以一個稍顯慵懶的姿態躺在椅子上,劉皇帝目光斜視, 平靜的語氣透着些複雜的意味,似是驚奇,似是感慨,讓恭立其側的張德鈞有些不自在。

“皇城司一切都按照官家的意志行事,小的們始終牢記,官家若是覺得不合適, 便把人撤出來!”小心加謹慎,張德鈞卑恭地說道。

張德鈞進宮在劉皇帝面前刷存在感,已然堅持了半年多了,此番亦然,向劉皇帝彙報着皇城司下屬們刺探的西京朝野內外輿情。

而此次,張德鈞彙報的,卻是秦王劉煦府上的一些動靜,具體所指,乃是劉煦接見了其表兄耿繼勳,這並不出奇,經過一番思祥,劉煦還是把耿繼勳調回京城。而惹得皇城司眼線注意的是,兩人關起門來私談許久,只是未曾探明具體密議內容。

看張德鈞這又緊張又忐忑的模樣,劉皇帝面露微笑,語氣也緩和了些, 說道:“不必,朕並非要責你, 你對朕的忠心, 朕明白, 你辦事積極周到,朕同樣清楚!”

“官家聖明!小的多謝官家信任!”張德鈞立刻做出一副感懷不已的模樣。

打量了他兩眼,劉皇帝輕嘆一聲,道:“朕只是要提醒你,朝廷自有法度,做事積極認真值得肯定,然行事還需按照規矩來,不要肆無忌憚。

朕可聽說了,你皇城司的屬下們,平日裡多有放肆,恣意妄爲!朝野內外,對你們不滿的,可不是一個兩個。

朕信任你,也願意庇護你,但是,倘若犯了衆怒,做下什麼不可挽回的事,屆時就是朕有意維護,也未必保得住你!

聽說你收了四個義子,頗爲倚重,個個是皇城司的幹吏,可惹了不少非議。朕自然不在乎那些謠言中傷,但你們平日爲人處事,還當保持一些敬畏......”

劉皇帝輕飄飄一番話,張德鈞卻聽得冷汗淋漓,垂着頭,聲音都透着點激切:“官家關懷,小的感激涕零,官家教誨,銘記於心,小的定然會好生約束下屬,不使他們肆意妄爲,觸犯國家法紀,定不使官家爲難!”

看張德鈞這賭誓一般的言辭,劉皇帝露出了一點認可的笑容,表情也變得和煦起來:“朕沒有怪罪於伱的意思,你們是朕的爪牙耳目,自古以來,這樣的差事都是惹人非議的,並不好做,朕能理解。不過朕的提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你自己把握好分寸!”

“是!小的明白!”張德鈞甚至有些不敢去擦拭額間的汗漬。

“還有一點,你要給朕牢牢地記住!秦王,終究是朕的兒子,是大漢的親王!”劉皇帝語氣轉厲。

“是!”張德鈞本能般地佝身答道,心臟也急促地抽搐幾下,他哪裡不明白,自己此番似乎拍到馬蹄子上了。

“你去吧!”

等張德鈞滿懷憂慮、面露反思退下後,劉皇帝再度恢復了從容平靜,雙目中的凌厲也趨於平靜。

喦脫默默地恭候在側,一張老臉上,涌現出少許的遲疑,眼睛朝着張德鈞離去的方向看了看,又落到劉皇帝身上,很快垂下頭。

劉皇帝與張德鈞的對話,他全部聽在耳朵裡,以其精明,當然聽得出,劉皇帝是在敲打張德鈞。作爲宮廷內部,唯一能夠與之相抗衡的宦官,張德鈞吃了掛落,喦脫心裡自然有種幸災樂禍的感覺。

而喦脫猶豫的,則是要不要趁機再給張德鈞上上眼藥。喦脫表情雖然沒有什麼變化,但劉皇帝就像一頭嗅覺奇敏的猛獸,突然扭頭,盯着他:“你似乎有話要說?”

聞言,喦脫一個激靈,稍微瞥了劉皇帝一眼,嚇得趕忙垂下頭:“沒,沒,小的無話可說!”

“可朕看你,似乎欲言又止啊!”劉皇帝坐了起,玩味地注視着喦脫:“你有什麼想法,還要瞞着朕嗎?”

只是一個動作,喦脫似乎感受到了方纔張德鈞面臨的壓力,在劉皇帝的目光下,支吾兩句,一時不知如何接口。

“與皇城司有關?”劉皇帝又問:“說來聽聽,正好,朕也想了解,在你們眼中,皇城司是怎樣一種形象!”

一句話,幾乎把喦脫逼到死角,遲疑幾許,微拱手,喦脫表情鄭重,聲音低沉,說:“官家,皇城司在京中,聲名很盛,無人不知,無人不憚,幾乎無孔不入。聽說,不只是王公大臣之家,就是東宮之中,也有他們的眼線......”

言罷,喦脫就閉口了,默默等候劉皇帝發言,而他明顯感覺到,伴隨着此言,殿中的空氣都彷彿凝滯了一般,氣氛變得壓抑起來。

“哦!”沉默了下,劉皇帝發聲了,目光並沒喲從喦脫身上挪開,而是好奇道:“你是如何知道的?莫非,東宮之中,也有你的眼線?”

這話可就有些誅心了,喦脫頓露惶恐,差點沒當場跪下,趕忙道:“小的哪有這個膽子,做那逾越之舉。只是,小的身爲內侍行首,宮中從不缺流言,難免聽到些風聲......”

喦脫這個解釋,有些難以站住腳,但是,劉皇帝也沒有深究的意思,只是淡淡道:“那你還是耳聰目明啊!”

“小的得幸伺候官家,隨時聽候吩咐,自然需要耳目清明些!”喦脫惶恐之中,帶有少許尷尬。

關於這倆太監之間的不對付,劉皇帝自是洞若觀火,也是他樂見其成的,也明白,喦脫縱然不敢在東宮埋伏手腳,皇城司中有些眼線,卻也不奇怪。

想了想,劉皇帝收回那壓迫力十足的目光,揚手道:“你做自己本職工作即可,不該管的事,不要過問!”

“是!”喦脫也終是鬆了口氣,當即應道。

一股苦澀的感覺在心頭盤旋,適才他還在對張德鈞幸災樂禍,與之相比,自己似乎也沒有什麼好得意的。

在喦脫心緒艱難平復的同時,又聽得劉皇帝幽幽嘆道:“這個張德鈞,東宮之中都敢埋伏眼線,那朕身邊呢?”

聽此言,喦脫直覺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內心中油然而生惶恐,然而冷靜下來,卻有一種莫名的喜悅,皇帝這顯然對張德鈞也有看法了。

不過,聰明的喦脫,並沒有再貿然開口,甚至連表情都沒有任何變化,彷彿沒聽到劉皇帝的嘀咕一般,只是暗自回味着劉皇帝的話。

而劉皇帝對張德鈞的態度,自然同樣是複雜的。要說意見一點沒有,顯然也是不可能,連李崇矩那般勤懇安分,都不得不主動請辭,以避災禍,何況張德鈞。

張德鈞的優勢在於他是太監,是劉皇帝身邊出去的奴僕,但是,畢竟掌握是皇城司這樣的特務機構,以劉皇帝多疑,怎麼可能付以完全信任。

至少“宦官亂政”這個警示,偶爾也會盤旋在劉皇帝腦海的。何況,張德鈞掌握皇城司,也有十多年了,並且由他一手建立並發展壯大的,哪怕他表現得再恭順忠誠,劉皇帝的猜忌之心都不會消卻,反而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發深重。

而皇城司在東宮安排眼線的事情,劉皇帝一方面是同意的,因爲他需要有一個秘密的瞭解太子動向的渠道,另外一方面,也難免忌憚張德鈞這宦官肆意逾越。

有些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

或許,皇城司也該有所改變了?劉皇帝腦海中不禁冒出這樣的想法。

第334章 交待第75章 高貴妃第145章 了結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18章 洗禮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77章 安陽之殤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36章 怪圈第361章 “龍宮”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768章 崩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779章 四王畢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99章 北巡結束第242章 戰後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67章彈冠相慶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7章 恩賞問題第80章 一意孤行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章 王、鄭二公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06章 誘惑第54章 聘納郭女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85章 趙礪案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297章 新山陽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775章 調整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60章 “暴斃”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92章 劉銖案第179章 長教訓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44章 打個賭第39章 百年大計第450章 落幕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95章 難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章 不宜擴大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79章 勢孤危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43章 事畢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97章 隰州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56章 腹心之談
第334章 交待第75章 高貴妃第145章 了結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18章 洗禮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77章 安陽之殤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36章 怪圈第361章 “龍宮”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768章 崩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779章 四王畢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99章 北巡結束第242章 戰後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67章彈冠相慶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7章 恩賞問題第80章 一意孤行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章 王、鄭二公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06章 誘惑第54章 聘納郭女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85章 趙礪案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297章 新山陽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775章 調整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60章 “暴斃”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92章 劉銖案第179章 長教訓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44章 打個賭第39章 百年大計第450章 落幕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95章 難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章 不宜擴大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79章 勢孤危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43章 事畢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97章 隰州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56章 腹心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