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9章 鳳翔戰況

bookmark

鳳翔此地,秦嶺南屏,渭水中流,隴嶽西阻橫亙,沃野佈於渭北。東連京兆,南接成、鳳,西鄰秦隴,是關隴平原上的一塊重要樞紐。

唐末之時,李茂貞曾據之以自立,幾次教育長安小朝廷,而封岐王,威震西陲,其勢盛時,整個西北幾乎都在李氏的勢力輻射範圍之內。在“五代”初期的歷史上,雖然“樑晉爭霸”一直是主題,但鳳翔“岐國”在這段歷史間,也扮演了一個份量極重的角色。

劉承祐在東京時刻爲之牽腸掛肚的關隴戰事,已至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蜀、漢兩軍,總計六萬餘人,在隴州、寶雞、大散關這一片區域內鏖兵。

蜀雄武節度使率七千蜀軍自隴上出,爲彰義軍節度使史匡懿親自率涇原之軍,阻於汧陽縣安化鎮,動彈不得。

蜀軍三萬餘主力,則爲北面行營招討使張虔釗所率,出散關,迫寶雞,與王峻所總諸部漢軍,在渭水之南,圍繞着雞峰山,進行野戰。

正月中,王峻率禁軍西來關中,與晉昌軍破蜀將李廷珪大軍兩萬於斜谷鎮,直接挫敗了蜀軍三路攻雍的如意算盤。

李廷珪戰敗的消息,於蜀軍而言,有如當頭一棒,頓時止步,西路蜀軍,將帥其議不協,以至遷延不進。張虔釗原意,自然是能招撫鳳翔節度使侯益,無損拿下鳳翔,他們此番北上,本就是受侯益的“勾引”。

結果,耳聞蜀軍東路軍大敗,侯益原本曖昧的態度一下子堅定起來了,欲爲大漢“忠臣”,率岐軍積極設阻於渭河。翻臉之快,讓蜀軍措手不及。再加北路何重建軍受涇原之兵的側翼威脅,蜀軍的鋒芒一下子就被遏制住了。

在那樣的情況下,蜀軍將帥各有心思,或主進,或主退,主帥張虔釗也是舉棋不定。綜合考慮之下,還是暫退於散關。

如此逡巡遲疑的決策,也正給了漢軍足夠的反應時間。王峻在斜谷鎮擊潰李廷珪之後,沒有專注於擴大戰果,而是轉而馬不停蹄,率禁軍急入鳳翔,攜大勝之威,入駐寶雞。王峻的頭腦很清楚,也一直記住劉承祐的叮囑,鳳翔纔是與蜀軍爭鋒的關鍵。

蜀軍既撤,面對洶洶而來朝廷禁軍,老邁的鳳翔節度侯益是一點不敢再起心思了,派人迎奉。在進駐寶雞城之後,王峻便雷厲風行地,解了侯益兵權,將四千餘岐兵置於自己指揮之下。同時拿出劉承祐的密詔,命侯益入東京覲見,一番手段,果決而迅速,派兵護(押)送侯益及其家小東去。

然後,皇帝劉知遠駕崩的消息傳來了。聞之,王峻後怕加慶幸,仍在散關窺看關中局勢的張虔釗則跳腳不已,大呼失策。同時,蜀軍的心氣也來了,在他們看來,漢廷逢國喪,新主繼位,必是上下紊亂,無暇顧及關中。這簡直是天假大蜀奪取關中的良機,一方面奏告成都,一面細作於鳳翔散播流言禍亂人心,另一方面,取得了麾下各軍的支持,提兵兩萬餘衆,再出散關。

誰料王峻也是硬氣,親自率禁軍浮渭河南下迎擊,敗其前鋒三千,以弱勢之兵,反逼得蜀軍後退至寶雞東南的雞峰山一帶。

以“哀兵”之勢,再敗蜀軍,漢軍士氣頓時大振。雖前後連敗蜀軍,但在鳳翔,漢軍仍是守有餘而攻不足,但王峻初獨擋一面,本爲建功而來,銳氣很盛,蜀軍若是縮回漢中還好,然北上趁火打劫,他卻不能滿足僅僅擊退張虔釗了。

發文邀彰義、靜難(邠州)、晉昌之軍西來,此前,以斜谷大勝之功,劉承祐下詔,以王峻爲西南行營招討使,全權負責擊蜀事宜。又以史匡懿爲西南行營部署、趙匡贊爲行營馬步軍都虞侯,並告關內諸節度,發兵配合作戰。

以戰勝之故,關中諸軍並援而來,史匡懿獨扛於北線,鳳翔這邊,王峻以禁軍、岐軍、雍軍(晉昌軍)爲主,並邠、同、華的一部分兵馬,合馬步軍一萬七千餘,南下與蜀軍戰於雞峰山下。

而張虔釗這邊,親自體驗了一番漢軍的戰鬥力後,自覺僅以麾下之兵,難以戰勝漢軍,也下令,將留守階、成的守軍北調,又自興元府發兵,前後增調一萬餘兵,方有了同王峻扳手腕的底氣。

雙方於雞峰山、大散關一線間,鏖兵十日有餘,雖然真正接戰不過三日,但從一開始,戰鬥便異常激烈。

漢軍人寡,蜀軍人衆,幾乎倍於漢軍。且漢軍成分複雜,禁軍、岐軍、雍軍並關內諸州的散兵,看起來就是一干“雜牌軍”,且統屬不一。但是,就是這幹“烏合之衆”,硬生生地將蜀軍給壓制住了。

雞峰山,山如其名,有峰嶽之奇,雞峰插雲,天柱矗立,玉筍排空。三峰並峙,乃一邑之冠。陳倉縣易名寶雞,便源於此山。

當然,峰景雖奇,卻不算兵家天險,太危險的地方,不利於攻,又豈利於守?蜀軍佔西峰下寨,以其與大散關成掎角之勢,可互爲依託。

而漢軍則不管那麼多,于山前立寨逼戰。蜀、漢之間的這場戰爭,明明是蜀軍挑釁,發起進攻,發展到如今的局面,反而是漢軍以弱勢之兵主攻,蜀軍主守。

雞峰山,蜀營傍山而立,分爲三處大營,營砦頗多,但顯得有些雜亂,近三萬的蜀軍便被逼迫在裡面,很是憋屈。

山前,漢軍的營寨,則簡約得多,也森嚴有條理得多,甚至,顯得有些猖狂。蜀軍不是沒有下山出擊過,爲漢軍的勁弓強弩,悍卒猛士交易一頓。到如今,鏖兵十餘日,只能龜縮寨牆,被動防守。

事實上,若鳥瞰兩軍攻防,不論從營防、兵力,還是自補給來看,在整體形勢上,蜀軍都是佔據優勢的,然而現實就是,正面交鋒,即便以一敵二,蜀軍也不是漢軍的對手,況且,大軍作戰,也不是單純的一對一,一對多。

漢軍在力壓蜀軍主力的同時,還能兼顧到大散關的蜀軍,以弱勢之兵,力抗兩方,從氣勢上,完全壓過了蜀軍。但是,此乃險策,只要稍有意外,漢軍便岌岌可危。

比如,北面的史匡懿被突破,王峻雜聚衆軍,能兩面對抗蜀軍,已是分外極限,三面受敵,估計會直接潰敗。王峻此次的作戰風格,當真是出奇出險。

另外,也是最重要、最危險的問題,漢軍的糧秣,不足了!

爲了進行這場會戰,鳳翔府庫,已然被王峻給搬空了,戰事一起,糧械的損耗,太過厲害。

馬蹄聲急,嘶鳴聲切,交伴着殺聲,迴響在大散關以北的一片開闊地上。在經過長達半日的騷擾之後,兩千餘漢騎,在將領的親自統率下,朝出關欲東援雞峰山的蜀軍發起致命一擊。不出意外的,蜀軍潰敗。奮起直追,一直到散關數裡外。

望着逃奔關隘的蜀軍敗卒,楊業勒馬而止:“停止追擊!”

“將軍,爲何不將之趕盡殺絕?”身邊的虞侯,戰意猶盛,揮動戰刀問。

楊業指着前方道:“大散關前,山巒疊嶂,地形險惡,非馬兵用武之地。蜀軍經此敗,定然肝膽盡喪,不敢再輕出,我們目的也就達到了!”

說着,楊業換了個手執繮繩,嘴裡嘀咕着:“這些蜀軍,也太不經打了!”

楊業,此番以護聖指揮、鳳州團練使之職,隨王峻西來。基本上,是被劉承祐放出來歷練的。此前斜谷鎮一戰,率本部馬軍繞襲李廷珪,立功不小。

及至鳳翔,與蜀軍主力鏖戰,在解決了蜀爲數不多的騎兵之後,王峻以楊業爲馬軍統軍使,集雍、岐馬軍並其本部護騎共計兩千餘人,盡付與他,讓他於西線監視大散關的蜀軍,以免影響到雞峰山的決戰。

顯然,王峻大概也明白劉承祐的意思,經前番一戰,楊業英勇也打動了王峻,讓他放下了顧慮。楊業也做得不錯,打仗也很聰明,該莽的時候莽,該慫的時候慫,硬是將大散關的近萬蜀軍,死死地釘在關內。

此番,是蜀副帥韓保貞親自率軍,結陣而行,欲緩推向東,支援張虔釗。事實證明,想法是好的,初時尚有效果,但在楊業的耐心騷擾下,終究以失敗告終。

原野上,步軍對騎軍的侷限性,便在於此。況且蜀軍軍械不夠犀利,士卒不夠精煉,連將領都顯愚笨。

“此番是蜀軍副帥韓保貞親自統軍,沒想到此人如此無能,爲統軍你不費吹灰之力所敗!”虞侯嘴巴樂開成一朵花,搭配着臉上濺着的血跡,完全一副百戰勇士的風采。

“派人報告大營,說我軍已阻大散關蜀軍,告訴招討使,他可放心攻打張虔釗!”自領一軍,身負重責,楊業氣質比起以往明顯凝練不少,冷聲吩咐着。

“是!”

“救助傷員,打掃戰場,搜捕俘虜,收兵回駐點!”調轉馬頭,楊業率先遠離山隘而去。

不過在望着東面的時候,楊業眉宇間也不禁浮現出些許憂慮。

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00章 禦敵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8章 巡視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273 王晏鎮洛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78章 會獵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19章 幸西京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57章 劉老四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72章 磁州賊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84章 不對勁!第121章 大朝第51章 耿淑妃薨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675章 血戰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77章 安陽之殤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90章 關右節度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60章 皇后進言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33章 西巡結束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461章 癲狂?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452章 皇孫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94章 減稅難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456章 遺澤第9章 新官上任
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00章 禦敵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8章 巡視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273 王晏鎮洛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78章 會獵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19章 幸西京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57章 劉老四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72章 磁州賊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84章 不對勁!第121章 大朝第51章 耿淑妃薨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675章 血戰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77章 安陽之殤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90章 關右節度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60章 皇后進言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33章 西巡結束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461章 癲狂?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452章 皇孫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94章 減稅難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456章 遺澤第9章 新官上任